高考必备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高考秘籍高考常考文言实词例释)
高考必备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高考秘籍高考常考文言实词例释)【译】就丢下他的步兵,同他的轻装精锐(部队)两天的路程并作一天走追赶齐军。【例】“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司马迁《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译】希望您全部向项王转告我实在不敢忘恩负义。【倍日】一日作两日之用。
①加倍,更加。
【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译】独自在他乡为客人时,每到佳节良辰便越发思念家乡亲人。
②通“背”,背叛,忘恩负义。
【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司马迁《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译】希望您全部向项王转告我实在不敢忘恩负义。
【倍日】一日作两日之用。
【例】“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译】就丢下他的步兵,同他的轻装精锐(部队)两天的路程并作一天走追赶齐军。
21.被:bèi①遭受,蒙受。
【例】“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贾谊《论积贮疏》)
【译】世上有荒年和丰年(的时候),(这)是大自然的(正常)运行,禹和汤都遭受过这种情况。
②盖,覆盖。
【例】“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蒲松龄《促织》,选自《聊斋志异》卷四)。
【译】不久,成名回到家里,听妻子一说,(浑身)像盖上了冰雪。
③到,及。
【例】“陛下贞观之初,无为无欲。清静之化,远被遐荒。”(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译】陛下在贞观初年,不烦扰百姓,也没有声色犬马之类的嗜欲。(对百姓)进行远离罪恶与烦恼的感化教育,(实施这种教育)远达边远荒僻的地区。
④介词,表被动。
【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译】(他)诚信却被怀疑,忠诚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
⑤通“披”,穿。
【例】“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译】住在一起的书生全穿着绮罗锦绣(的衣裳),戴着红缨宝石装饰的帽子。
⑥通“披”,披散,披着。
【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译:屈原走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江边一边走一边吟唱。
22.本:běn①草木的根、茎、干。
【例】“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柳宗元《种树橐驼传》)
译:摇动它的根来看土壤的松紧。
②根本,主要的。
【例】“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贾谊《论积贮疏》)
【译】现在背离了根本(农业)而趋向商业,吃饭的人非常多,这(是)天下最大的弊害呀。
③本子,版本。
【例】“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沈括《活板》,选自《梦溪笔谈·技艺》)
【译】以后的重要的文献书籍,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
④本来,原本。
【例】“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白居易《琵琶行》)
【译】她说她原本是京城女子,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23.逼:bī①逼迫。
【例】“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司马光《赤壁之战》,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五)
【译】荆州的老百姓归顺曹操的原因,是为武力的威压所逼迫,不是心服啊
②逼近。
【例】“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蒲松龄《促织》,选自《聊斋志异》卷四)
【译】那只鸡大步前进,追赶逼近蟋蟀,(眼看着)蟋已经(被按)在鸡子下面了。
③极其,非常。
【例】“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蒲松龄《促织》,选自《聊斋志异》卷四)
【译】细看那景物形状,跟村东头的大佛阁极其相似。
24.比:bǐ①到,满。
【例】“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译】观察使把柳宗元的做法下文(推广)给其他州县,到了一年,得以赎身而回家的就将近上千人。
②相互挨着,离得近。
【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译】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远在天边也像近邻一样(亲近)。
③类似。
【例】“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译】一旦遇到小小的利害冲突,仅仅类似头发丝(一样细小),(就)反目而视好像互不认识。
④比,比较。
【例】“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柳宗元《捕蛇者说》)
【译】现在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我那些乡邻们的死,却已是死在他们后边了。
⑤等,等到。
【例】“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译】等到达了陈地,已经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步兵几万人。
⑥近来,最近。
【例】“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韩愈《祭十二郎文》)
【译】你去年信中说:“近来得了软脚病,而且常常加重。”
25.彼:bǐ①敌方,敌人。
【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谋攻》)
【译】了解敌方也了解自己,打多少次仗都不会失败。
②作指示代词,表示远指。相当于“那”“那些”“那边”等。
【例1】“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王禹偶《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译】那齐云楼、落星楼,高是真高啊!
【例2】“彼君子兮,不素食兮!”(《诗经·魏风·伐檀》)
【译】那些大人先生们哦,可不是白吃饭的啊!
【例3】“尔以三百骑伏彼林中。”(司马光《李愬雪夜入蔡州》,选自《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
【译】你带领三百人马埋伏在那边的树林里。
③作第三人称代词时,相当于“他”“他们”“他的”“他们的”。
【例】“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司马光《赤壁之战》,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五)
【译】现在按实际情况核对曹操的军队,他所率领的中原部队不会超过十五六万,并且早已疲惫了。
【例】“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译】等到临场比赛时,孙子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跟他的上等马(比赛),拿您的上等马跟他的中等马(比赛),拿您的中等马跟他的下等马(比赛)。”
26.鄙:bǐ①边境,边远地带。
【例】“齐孝公伐我北鄙,公使展喜犒师。”(《展喜犒师》,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译】齐孝公攻打鲁国北方边境,鲁僖公派展喜慰劳齐国的军队。
②俗,流行的。
【例】“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庄辛论幸臣》,选自《战国策·楚策》)
【译】我听俗话说:“看见了兔子(再)回过头找狗,(还)不算晚;丢了羊(再)修补羊圈,(还)不算(太)迟。”
③鄙陋,眼光短浅。
【例】“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译】曹刿回答说:“那些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作出)深远的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