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的网络教育平台(教学经验分享延期开学不停课)
停课不停学的网络教育平台(教学经验分享延期开学不停课)徐琳瑜老师帮助网络授课更高效地进行我们邀请了有着不同平台使用经历的教师和大家分享在线课程经验
延期开学不停课
多元教学保质量
在当前疫情防控期间
为保障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我们邀请了
有着不同平台使用经历的教师
和大家分享在线课程经验
帮助网络授课更高效地进行
徐琳瑜老师
停课不停学,在线教育为你的寒假充电
教育改变人生,网络改变教育
中国大学MOOC平台教学视频
在线教育作为“互联网 教育”的重要形态,同样肩负着立德树人的责任和使命,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我认为坚持把保障公益性放在优先位置,确保优质课程资源惠及更广泛学习者群体,对于促进教育公平至关重要。好的大学,没有围墙,通过在线教育,可以让广大学习者随时随地听到各个学校老师的声音,不仅为本校学生提供了学习支持,还进一步为其他高校和社会学习者提供服务。
在线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补充和新的探索:通过在线课程,促进MOOC和SPOC有机结合,探索大规模开放和小规模定制并重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打破“满堂灌”的传统教学风格的一种重要尝试。以我主讲的“城市生态规划”MOOC为例,该课程在完成3轮在线教学的基础上,于2017-2019年秋季学期同步完成了3轮校内独立SPOC,共有124名学员参与SPOC线上学习和线下讲座、交流等教学环节。课程面向校内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文地理学等不同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开设,以学生为中心,打造线上学习和测验互动、线下翻转课堂讨论辅导这种参与式、体验式教学新模式。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们已经越来越熟练地接受在线教育的模式,这也对高校教师的在线教学改革探索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在线教育有效拓展了其他高校共建共享优质资源的渠道:在线教育能够凭借其灵活性使优质资源高度聚合,并以在线课程为纽带,推进校际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就“城市生态规划”MOOC而言,其课程成果已纳入由教育部环境类教指委组织开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环境类专业核心课在线开放课程群,致力于将更多高质量MOOC输送到中西部高校和边远地区薄弱高校,实现不同地区高校的协同发展。随着在线课程推广和实践,越来越多的西部高校学习能够共享到海量优质教学资源,这是在线教育带来的重要社会效益。
在线教育还为广大社会学习者实现终生学习的目标敞开了大门:在线课程主题千差万别,其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和个性化的教学管理为社会学习者建设终生学习体系提供了新途径。以“城市生态规划”MOOC为例,众多来自政府部门(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杭州数字城管中心、广东省东莞市高埗镇人民政府等)、企业(内蒙古宏源集团、北京中地泓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等)及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专业一线工作人员选修本课程,推动课程知识点与MOOC共享理念广泛传播。
将对在线教育的热情转化为建设环境类在线课程体系的动力:作为学院本科教学的负责人,为应对日新月益的教学信息化需求与挑战,亲身体验、建设并推广在线开放课程,主动探索教学改革新模式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带领本科教学团队精心设计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在线课程与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推动建设面向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环境生态工程3个本科专业的共12门MOOC(其中本人负责建设2门),对在线课程体系的建设有很大的帮助。目前,该系列MOOC均已上线,在全国生态环境类MOOC课程中占比达10%,积极助推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
上述是我对在线教育的一些认识和感受。此外,目前很多高校教师都是教学科研并重,常常会发生教学与科研任务的时间冲突。相对于课表固定的线下教学模式,在线课程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我比较认同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的主要原因。
下面想再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在线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教学经验。
1、微视频促新形态精品教材,虚拟仿真实验辅MOOC教学,助力理论实践相结合
面向国家信息化建设需求,自2016年我就开始关注数字化课程的建设,积极打造“互联网 ”教学平台与育人模式。将主讲课程“城市生态规划”制作成微视频并上线中国大学MOOC,成为首批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类MOOC课程。
此外,该成果还及时纳入2019年新出版的“城市生态规划学”(第二版),全新打造新形态教材。
《城市生态规划》MOOC建设与新形态教材
由于我主讲的另外一门“环境规划”MOOC涉及实践和实验教学环节,该部分教学内容只能通过介绍性视频演示,学生无法亲自参与操作实践,且有些突发环境事件因资料稀缺性和保密性难以向学生直观展示,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通过建设“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平台”、开发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弥补线上课程不足,进而完善在线教学体系。
平台以计算机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采用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开发,集实物仿真、创新设计、智能指导、虚拟实验结果自动批改和教学管理于一体,具有良好自主性、交互性和可扩展性的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学生在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实践中会有更广阔思考空间,从而反馈出更丰富的学习信息,强化学习效果。
目前,“水环境生态风险预警与应急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已获批北京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并推荐申报国家级项目。该虚拟仿真项目已纳入教育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免费向全社会推广使用本实验项目,尤其服务于西部地区,为提升西部公众环境生态认知提供重要教学资源。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
虚拟仿真实验辅MOOC教学
2、线上精制MOOC叙事单元,线下剪辑随堂互动视频,即时更新在线课程体系
遵循环境科学研究和MOOC教学规律,按环境要素拆解整合知识点,以多个精品微课组合建成“环境规划“和“城市生态规划”MOOC课程,运用实景加动画,将图形与文字完美结合,生动展示环境发展与规划实践。精炼知识点,线上精制MOOC课程视频,线下剪辑随堂互动教学视频,强调线上线下同步,即时更新在线课程体系,寓教于学,实现专业知识快速内化,向不同专业背景学生速递环境科学专业知识和前沿理念。
校内SPOC混合式教学随堂录播
3、微信公众号发布课程热点,MOOC微信群互动答疑,实现线上线下优质互动课堂
作为课程负责人,还需要及时收集广大学员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功能需求和内容学习需求建议,并时刻与教学团队及课程助教进行着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共同打造集“互动-答疑-诊断-改进”为一体的在线课程运营服务模式。通过在综合讨论区发引导贴、在老师答疑区及时解答学生疑惑、在课堂交流区补充案例等方式精心经营课程,以优质的运营服务保障课程品质。此外,带领课程团队共同运营“城市生态规划慕课”微信公众号,配合在线课程平台向更多学员推送 课程学习资源,并新建MOOC微信群,保障了线上线下优质互动课堂的有序开展。
城市生态规划微信公众号
《城市生态规划》MOOC微信群
以上是我分享的在线教学的经历和经验,希望有越来越多的高质量的精品在线课程,惠及更多致力学习和探索知识的人群。
课程推荐
徐老师作为环境学院本科生课程教学的负责人,在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借助在线教学平台和在线课程资源、网络社交通讯工具等开展线上教学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由徐老师负责的“水环境生态风险预警与应急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全天候开放,其主讲的“城市生态规划”和“环境规划”MOOC(2020年春季学期)也即将开课,可望为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保驾护航。大家可点击下方链接了解更多内容 欢迎大家选课学习!
1、“水环境生态风险预警与应急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链接:
http://www.ilab-x.com/details/v5?id=5051&isView=true
教学团队:
徐琳瑜、崔保山、曾维华、赵金博、杨禹、李玲玲
2、“城市生态规划”
链接:
http://www.icourse163.org/course/BNU-1002012023
课程团队:
徐琳瑜、杨志峰、刘耕源、Mathis Wackernagel、郑涵中、武文浩、黄晶晶
3、“环境规划”
链接:
http://www.icourse163.org/course/BNU-1002010029
课程团队:
徐琳瑜、李玲玲、王锦洲、黄晶晶、芦苇青
肖明老师
“网络信息计量与评价”MOOC磨炼记
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英文首字母简称。它的中文全称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简称为“慕课”。在其诸多称呼中,我更愿意称它为“磨课”。
想到自己在建设“网络信息计量与评价”MOOC的亲身经历,我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聊一聊个人的磨课之路吧!
01 磨“人”之路
MOOC建设首先要磨的是人员。作为一门MOOC,其生命周期较长。普通的一门MOOC,其项目建设周期短则一年,长则数年。结项以后,还会有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运行维护周期。在这漫长的建设维护过程中,会涉及到主讲团队、顾问团队、制作团队、助教团队、志愿者团队等众多人员。
但是,MOOC过程并非一个人的磨难经历,而是众多团体成员的通力协作之路。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磨合好MOOC的主讲团队。MOOC项目负责人要想尽千方百计地将主讲教师“捆绑”在一起,群策群力,共同为建设一门好课出谋划策。每开设完一个轮次的MOOC,大家都要静下心来仔细地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求对策。只有经过多轮次的精心打磨以后,MOOC才会真正由成品逐步演变成精品。
此外,作为MOOC负责人,在磨课过程中还需要时刻不停地努力炼好自己的多方面能力,包括:表达能力、计划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指挥能力、协调能力、应急能力……。如果再仔细地好好想一想,还能够想出许许多多的其他能力。
所以,从“磨人”的角度出发,MOOC修炼之路既长又远,看不到头,看不到边,如果一定要加上一个期限的话,我想那是一辈子的事。
02 磨“课”之路
MOOC建设其次要磨的是课程。从大的方面来看,磨课要磨的要素有很多。我以为,有三个要素需要重点关注:
第一要磨的是教学目标。这门课想要实现怎样的教学目标?是主要面向某个专业的在校学生,还是面向社会大众的普通学员。受众不同,教学目标自然会有不同侧重。
第二要磨的是教学大纲。俗话说:“纲举目张”。MOOC的课时有限,但一门课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为此,MOOC负责人需要提前多方征求专家学者们的意见,并通过线上和线下的问卷调查或者访谈来了解学员的实际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各单元的章节内容,并将其合理切割串联成多个有机的知识点,经过多次打磨后,最终形成一份相对完美的MOOC课程大纲。
第三要磨的是教学材料。尽管不是每门MOOC都必须指定参考教材,但在其建设过程中通常都会参考多方面的参考资料:有些是纸质的印刷教材,有些是来自网络文献;有的是中文资料,有的则是外文资料……面对来源众多、类型多样的MOOC相关教学材料,如何做到合理取舍,也需要精心设计,才能做到“物为我用,物尽其用”。
03 磨“法”之路
MOOC建设最后要磨的是方法。此处所指的方法主要有两层含义。
第一,要磨教学方法。目前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很多。线下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发现法、探究法……。线上教学方法则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模拟法、练习法、实验法……。主讲教师需要根据MOOC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受众等实际情况,精选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教学方法来加以灵活运用,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第二,要磨赋能方法。如果想要将一门MOOC最终建设成为精品在线课程,MOOC负责人还需要精心琢磨MOOC的赋能方法。MOOC教学的关键,不在于录视频,也不在于做幻灯。最重要的是赋能。赋能的具体方法是在认知资源和学习者之间建立起丰富而有效的链接,最终形成知识网络。
尽管“网络信息计量与评价”MOOC已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课程,但我深知:做MOOC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绝对不会像写一份申请书、完成一个结题报告那样轻松自如。真正的好MOOC,需要经过无数次的“精雕细刻”才成。如果以此作为参照,“网络信息计量与评价”的磨课之路还会很长。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坚定地走下去。
最后,我想引用昔日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一句名言,以此作为结尾,与大家共勉。
周亚老师
雨课堂可不对PPT做修改,可不改变课堂教学习惯
1、雨课堂是什么?
雨课堂是一个PPT插件,就像公式编辑器一样,安装在PowerPoint中。他的核心是综合应用互联网 PowerPoint 手机微信,来辅助教学,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如可以允许学生发弹幕,教师可以通过设定问答题、选择题,及时收集学生的意见或通过测试题掌握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高级一点的,还可以通过雨课堂进行测试,建立讨论区等等。
2、使用雨课堂,难吗?需要教师准备什么?需要学生准备做什么?
使用雨课堂,非常简单,约5分钟即可上手。解决了进入问题之后,您可以根据需要,慢慢研究它的新功能。可以这样说:如果您不想和学生互动,那么,您就只需要:
①您自己安装有微信的手机,关注“雨课堂“公众号,在公众号绑定您在北师大的信息(工作证号、手机号的等,点击下面的”更多“就行);
②您可以联网的(无线、有线都可以)的电脑,且安装了PowerPoint;如果您想用“直播“功能,您的电脑需要有摄像头,有麦克(内置外置均可);
③在百度中搜索“雨课堂“,您就会达到其官网,下载其客户端(4.0版本),并安装到您授课的电脑上;安装之后,您打开电脑,就应该能看到”雨课堂插件“。
同时,您的学生应该:
① 拥有一部安装有微信的手机;
② 微信关注“雨课堂“公众号,在公众号绑定学号、姓名等信息(师大已经有很多课程都使用过雨课堂,所以很多学生都已经绑定过了)。
具备了以上条件,您就可以使用雨课堂了。您如果在讲课中,不希望与学生有互动,那么,您的PPT不需要做任何修改。您会发现,上面的所有条件都是极容易获得的。所以,雨课堂的入门是不存在任何障碍的。您甚至可以做到:使用雨课堂,可以不对PPT做任何修改,不改变您所有的授课习惯。
3、当前疫情之下,雨课堂的优势在哪里?
当前阶段,学校将“雨课堂“作为远程教学的手段之一,主要考虑到雨课堂具有直播功能,而且这种直播只需要学生具有手机微信 即可,不需要有太多的其他准备。同时,在直播中,您可以有选择性的使用一些它的互动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要想通过雨课堂进行直播,需要您申请雨课堂会员。因为音频直播是有法律责任的,所以雨课堂平台需要您提供身份证等信息,申请的程序是:
①在雨课堂公众号中,回复“我是谁“,得到您的雨课堂的ID号;
②在雨课堂公众号中,回复“会员“,得到申请链接,按要求提交相关材料。
只有您具有了会员资格,才能使用“直播“功能。
4、第一次用雨课堂讲课,教师至少要做到哪些就可以使用了?学生的界面是什么?
在以上条件都具备的基础上,您如果要使用雨课堂,需要做以下几步:
①打开您要授课的那节课的讲义;
②点击”开启雨课堂授课“
这时候会出现一个二维码,您需要用微信“扫一扫“,在电脑中输入手机的验证码以便登陆。
③选择”课程“和”班级“(提醒您注意,我们学校的是专业版的雨课堂,所以,您的课程信息以及选修课程的学生信息都已经在其中的,不用我们做任何操作)。
这个时候,您的电脑和手机分别显示界面如下:
上图为电脑端显示界面,您可以看右下角的“已签到“,如果到了上课时间,或者人差不多齐了,您可以鼠标点击右边的”开始上课“,您就可以上课啦!
上图为手机端显示界面,您在手机微信的上图中,点击“点击进入课堂“,与点击电脑中的”开始上课“,其功能是完全一样的。
④您上课的界面如下图,右边中部有一个悬浮窗,点击就能看到很多雨课堂的功能,选择其中的“视频直播“或者”语音直播“,就可以开始授课体验了!就这么简单!
这样,您就可以上课啦!和正常上课一样,自己翻PPT(用鼠标翻,或者用手机上下滑动),一页一页的讲,除了看不到学生以外,其他的可以没有任何区别。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候,您已经在所有学生的面前了,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建议您:这个时候在悬浮窗那里点击“上课通知“,这样,所有您课程中的同学就都会接到上课通知,来签到啦!
学生的手机界面如下:
您会发现,学生的界面就是PPT,而且是您翻一页,学生这里就多一页。只要他后期不解除关注雨课堂,那么他就可以随时复习。
这样,您就可以使用雨课堂直播了。对,就这么简单。
延期开学不停课
应对疫情
北师大将如期“在线”开课
在这个特殊时期
保证教学质量
确保教学效果
徐琳瑜老师:停课不停学,在线教育为你的寒假充电
肖明老师:“网络信息计量与评价”MOOC磨炼记
周亚老师:雨课堂-可不对PPT做修改,可不改变课堂教学习惯
-bnuweixin-
来源:教务部
排版:冯雲梦
责任编辑:吴佳芮
投稿/加入我们:xwzx@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