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为什么要跟着唐僧去取经(为何取经路上孙悟空常当唐僧老师)
孙悟空为什么要跟着唐僧去取经(为何取经路上孙悟空常当唐僧老师)行者道:“老师父,你忘了‘无眼耳鼻舌身意’。我等出家人,眼不视色,耳不听声,鼻不嗅香,舌不尝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谓之祛褪六贼。你如今为求经,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舍身,要斋吃动舌,喜香甜嗅鼻,闻声音惊耳,睹事物凝眸,招来这六贼纷纷,怎生得西天见佛?”第二次在黑水河。忽然听得水声振耳,三藏大惊道:“徒弟呀,又是那里水声?”行者笑道:“你这老师父,忒也多疑,做不得和尚。我们一同四众,偏你听见甚么水声。你把那《多心经》又忘了也?”唐僧说我天天念,你说我忘了哪一句?取经路上,唐僧师徒提得最多的,也是给他们帮助最多却是别一部经书,应该也是现在流传最广的一部经书了。这部经书并非西天取得,而是唐僧过浮屠山时乌巢禅师亲口传授,就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多心经》或《心经》,全书五十四句,共计二百七十字。乌巢禅师给唐僧传《心经》时,孙悟空、猪八戒还有小白马也在旁听。唐僧把这部经书奉为至宝,
(蜗牛看西游第656期)
文/大路佬
一
唐僧历经十万八千里从东土大唐到西天灵山去求取真经,可在《西游记》原著中,他们师徒四人把经书送回大唐后,还没来得及好好看看,就被八大金刚召回西天封赏去了。
取经路上,唐僧师徒提得最多的,也是给他们帮助最多却是别一部经书,应该也是现在流传最广的一部经书了。这部经书并非西天取得,而是唐僧过浮屠山时乌巢禅师亲口传授,就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多心经》或《心经》,全书五十四句,共计二百七十字。
乌巢禅师给唐僧传《心经》时,孙悟空、猪八戒还有小白马也在旁听。唐僧把这部经书奉为至宝,时时念诵,自认为悟彻了《多心经》。
第一次在平顶山。唐僧道:“徒弟们仔细,前遇山高,恐有虎狼阻挡。”行者道:“师父,出家人莫说在家话。你记得那乌巢和尚的《心经》云心无挂碍,无挂碍,方无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之言?但只是扫除心上垢,洗净耳边尘。……”唐僧听了,竟无言以对,只得顾左右而言他。
第二次在黑水河。忽然听得水声振耳,三藏大惊道:“徒弟呀,又是那里水声?”行者笑道:“你这老师父,忒也多疑,做不得和尚。我们一同四众,偏你听见甚么水声。你把那《多心经》又忘了也?”唐僧说我天天念,你说我忘了哪一句?
行者道:“老师父,你忘了‘无眼耳鼻舌身意’。我等出家人,眼不视色,耳不听声,鼻不嗅香,舌不尝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谓之祛褪六贼。你如今为求经,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舍身,要斋吃动舌,喜香甜嗅鼻,闻声音惊耳,睹事物凝眸,招来这六贼纷纷,怎生得西天见佛?”
悟空一席话说得唐僧无地自容,只能说些离开长安多时,思乡心切之类的话语搪塞过去。
第三次在隐雾山。又是一座高山阻路,唐僧说山势崔巍,切须仔细!行者说有我在保你无事,唐僧还啰嗦不信。行者笑道:“你把乌巢禅师的《多心经》早已忘了?”唐僧解释一通,悟空根本不听,只说:“不消说了,……但要一片志诚,雷音只在眼下。似你这般恐惧惊惶,神思不安,大道远矣,雷音亦远矣。且莫胡疑,随我去。”唐僧这当师父的,又被徒弟教训一通。
第四次在百脚山。看见高山,唐僧又怂了,行者安慰他说这里离灵山近,不会再有什么妖怪了。唐僧抱怨说,还有二千多里,不知要走多久呢!被悟空一顿呛:“师父,你好是又把乌巢禅师《心经》忘记了也?”唐僧解释说我时时念着,未曾忘,行者道:“师父只是念得,不曾求那师父解得。”
唐僧一听不高兴了,说:“猴头!怎又说我不曾解得!你解得么?”行者道:“我解得,我解得。”自此,三藏、行者再不作声。看到大兄弟被师父骂,可乐坏了八戒、沙僧,都是妖精出身,又没听过讲经,会舞枪弄棒倒是真,还说会解经,真是可笑!
唐僧却道:“悟能悟净,休要乱说,悟空解得是无言语文字,乃是真解。”言语之中,倒有点自叹弗如的感觉。
三
唐僧对于经文的理解只是理论上浅层次的理解,单纯文字上去理解经书,属于读死书的类型。而悟空也许是经历丰富的缘故,对于经文却有更深层的体会和理解,更多是从现实生活中去理解经书,并且能够活学活用,所以唐僧也不得不服。
《心经》说“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唐僧说他记得,可是却从未见他做到,难怪悟空教训他,他无话可说,这时候的唐僧更像一个普通人而非高僧。我们不也一样吗,常常自认为读了不少的书,见过不少世面,知道的很多,但离真正做到,其实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这让我想起了电影《后会无期》的宣传语: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是啊,因为道理非用来听的,道理也并非一成不变、坚不可摧的,生活充满了未知,定然有诸多挫折,要靠我们自己去体会去感受,因为这样,你才能够真正理解那些道理的含义。
前往“蜗牛看西游”公号,可看到第131期《如来候选名单并没有八戒和沙僧,观音为何不按他要求组建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