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育儿知识培训报名(帮助家长提升育儿能力)
家长育儿知识培训报名(帮助家长提升育儿能力)在实践中,考虑到“微型课堂”参加的家长数量少、范围小、教育的针对性强的特点,教师们又突破了传统家长学校的封闭式活动形式,针对不同的活动专题挖掘学习资源、设计指导方案,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如微型访谈、感悟交流、实践操作、主题辨析、在线咨询等。”徐群说,为了启发家长的后续思考,老师还常常会提供相关辅助资源,包括与教育主题相关的故事、儿歌、典故、视频或网站链接等。另外,以实效为追求,创设了家长学校组织形式。杨浦区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在小学家长学校中开设了“微型课堂”,它在组织形式上具有“时间短、人数少、场地小”的特点,比较受家长喜欢。“时间短——授课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符合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的需求;人数少——参加人员的范围小,组织起来更加灵活便捷;场地小——对场地要求不高,可根据参加人数和活动内容因地制宜。”一位授课的教师介绍,在微型课堂上,他们结合课程主题由案例导入进行学习,通过
疫情防控期间家长在教孩子叠衣服等生活技能
“很多家长不愿意孩子进厨房。可是厨房虽小,教育空间却无限延伸——它是劳动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阵地……”近期,上海市杨浦区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爱家学堂”公众号上推出的“劳动点亮美好生活——亲子闲逸时光”系列微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给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指导。
这只是上海市杨浦区家长学校推进过程中的一个侧面。作为国家创新型试验城区,十年前上海市杨浦区就将区域内的家长学校建设作为生命教育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整体架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家长学校,也成为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升家长素质的重要场所。
课题研究破解家长学校现实困境虽然每个学校都设立了家长学校,但都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吗?家长学校怎样才能真正成为家长成长的学校……为了摸清家长学校存在的现实状况,杨浦区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曾做过一个相关调研。“调研发现家长学校的指导形式比较单一,活动形式主要是91%讲座报告和经验交流,互动体验和个别咨询很少,缺少个性化与针对性。”该中心副主任徐群告诉记者,调研发现家长学校的指导课程在编写上也缺乏系统性。“关于家长学校使用的课程,调查显示86%由讲师自己确定,自编教材占14%。”在徐群看来,这个数据表明目前小学家长学校讲课内容存在随意性。另外,指导活动的时间安排上也受限制,“比如,86%的活动安排在晚上,14%安排在白天,通常结合校园开放活动,与家长会结合。无法满足经济高度发达地区家长多样化学习需求。”
分析完调研结果,徐群陷入沉思:就内容和形式而言,目前家长学校的作用没有得以真正发挥,指导内容上与家长渴望得到系统有序、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产生了距离;形式上家长需要更灵活短时、针对性强、互助互享的具体行为的指导……在充分了解了家长的需求后,杨浦区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得出清晰的结论:必须尝试多途径、多形式、多方法的家长学校建设。为此,他们成立了课题组,立项了上海市教科院家庭教育课题《区域小学家长学校活动开发与共享》,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推进家长学校建设。
如何突破?杨浦区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以解决现实困境为目标,在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学习时空三方面寻求发展,同时结合新时代区域发展的特点寻求创新。
首先以育人为导向,建构家长学校课程内容。“信息时代,家长获取知识的渠道非常便捷,如何选择?如何运用?海量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也并不能解决家长的实际问题。”杨浦区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依托杨浦高校资源,集区域师资力量,设计了《小学家长学校课程建议》,凸显了珍爱生命的家长角色能力,生命意义的亲子美德素养及生命成长的家庭文明风尚,形成了通识和专题两类课程。徐群告诉记者,通识课程,涉及家庭教育理念的倡导、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情感态度的转变,是体验式与沉浸式的指导课程;而专题课程,内容来源于热点话题,再结合校情班情,从一件事、一种现象、一个热点,针对家长的困惑,尊重家长的心理需求,缓解家长的育儿焦虑,注重形成正确的观点或认识,是专题式与讨论式的动态指导课程。
另外,以实效为追求,创设了家长学校组织形式。杨浦区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在小学家长学校中开设了“微型课堂”,它在组织形式上具有“时间短、人数少、场地小”的特点,比较受家长喜欢。“时间短——授课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符合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的需求;人数少——参加人员的范围小,组织起来更加灵活便捷;场地小——对场地要求不高,可根据参加人数和活动内容因地制宜。”一位授课的教师介绍,在微型课堂上,他们结合课程主题由案例导入进行学习,通过经验分享的形式,让家长在小组中体验、感悟和总结,突出“针对性、开放性、融合性”的特点,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实现自我成长,促进家校共谋共育。
在实践中,考虑到“微型课堂”参加的家长数量少、范围小、教育的针对性强的特点,教师们又突破了传统家长学校的封闭式活动形式,针对不同的活动专题挖掘学习资源、设计指导方案,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如微型访谈、感悟交流、实践操作、主题辨析、在线咨询等。”徐群说,为了启发家长的后续思考,老师还常常会提供相关辅助资源,包括与教育主题相关的故事、儿歌、典故、视频或网站链接等。
“微型课堂”时间虽短,但过程丰富并具有独特性。比如,在名为《我的孩子会看吗?》的家长学校微型课堂上,老师通过“孩子学业灵不灵,空间知觉来确定”“阅读速度快与慢,视觉辨别是关键”“观察能力强与弱,背景辨别来开拓”三个主题板块,通过案例分析、指标诊断、情境体验等方式帮助家长正视孩子在视知觉发展上的问题,并获得相关的训练策略,使家长和孩子在一起活动中达到训练、提升视知觉的目的。“没想到学习和运动训练有如此密切的关系,今后一定得重视运动训练。”一位家长感慨地说。
家长学校以家长的需求为动力,也拓展了学习的时空。“‘互联网 ’时代下,教育有了更丰富的呈现方式和优越性,线上指导的优势在于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具有开放、快捷、便利、清晰的内容表达,能提高家长学习的积极性。”徐群告诉记者,杨浦区利用爱家学堂微信公众号将生命教育成果的“启慧课程”和《关护成长家长手册》等教育资源对家长进行推送,形成了系列“抗疫微课”,让家长通过手册,进一步关注亲子沟通,注重快乐生活习惯培养,减轻学生和家长心理压力。“比如,通过线上课堂告诉家长要注意多引导孩子正确了解疫情,认识生命意义与价值,为孩子播下一颗责任的种子。以及让家长学会指导孩子多阅读、多锻炼等生活学习细节,让孩子在特殊时期保持身心稳定发展。”
整合区域资源,共绘“同心圆”传统家长学校活动由各校自行组织、安排和实施具有局限性,杨浦区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在各校已经积累的经验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小学家长学校的路径和方法,实现了区域内的管理资源、活动教学资源的共享,优势互补,达到整个区域小学家长学校办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和均衡发展。
首先是共享推进,搭建了共同学习和成长的平台。“小学家长学校课程主题鲜明,内容通俗,贴近家长,入情入理更能入心。”在徐群看来,家长学校课程运用了“一单五式”的区域共享模式,既送单式、选单式、抢单式、拼单式、创单式,将课程通过推送、选送给学校,由家长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家长也可以根据困惑和难题进行话题创设,同时各校之间也可以进行合作。这改变了以往学校单向指导的局面,引导家长主动参与家长学校的活动设计与授课,注重互动性,体现相互学习和相互支持的合作关系。教师和家长在家长学校共建共享,既是使用者也是建设者。
“我们会进每个社区开一场主题讲座,一个专题课程,一次专业咨询,一回亲子互动。”徐群表示,为了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杨浦区开拓区域多部门携手共建的新途径,建立平等互助的合作伙伴关系,开发了“同心圆”杨浦区家庭教育家校社联动项目,成立了杨浦区12个街道家庭教育指导站,开展家长学校课程进社区“四个一”指导服务,受到家长们的欢迎。
“尤其在‘双减’政策推出后,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发挥教育的专业指导优势,街道妇联发挥组织优势,区学习办发挥专家团队优势。”徐群介绍,家校社联动项目让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突破了以往各自运作的内圈,构建了协同育人机制为“外圈”的育人同心圆,较好地促进了区域教育生态平衡。
作为小学家长学校建设的新渠道,课程与组织形式的开发与共享推广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杨浦区家长学校突出家长的主体地位,在符合家长现实生活和思想实际的指导内容和形式上有所突破,树立为家长服务的理念,提高家长参与家长学校的积极性,提升家长学校的质量。
“小学家长学校微型课堂突破了家长学校相对固定或单一的封闭式活动形式,它时间短,参与灵活;人员少,互动便捷;高聚焦,针对性强;小道理,深入浅出。”家长们表示,在“看一看”“想一想”“听一听”“试一试”等体验活动中加深对孩子成长问题的理解,转变理念,家庭教育能力提升。在“聊一聊”“议一议”“赏一赏”等家校互动中加深对学校的理解与支持。据徐群介绍,目前家长参与小学家长学校的学习率为100%。
在家长提升的同时,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力也提升了。对教师开展家长学校指导素养、课堂实践、案例研究等三方面培训,还通过教学示范、师徒带教和联组教研等方式在区域内推广活动方案。开办了杨浦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研修班,在研修中,整合理论学习、问题研讨、校际观摩等多种培训形式,关注家庭教育与指导发展前沿,思考改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提高管理家长学校工作能力,提升区域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论水平和指导技能。“目前,我们区小学中100%的教师均接受过各级各类的家庭教育方面的培训,近170位获得国家级家庭教育指导师高级证书,整体提升了家庭教育指导的师资水平。”徐群说。
原文刊登于2022年4月20日《人民政协报》第9版教育在线周刊
记者:张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