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相峰书法(经验分享胡相胜)
胡相峰书法(经验分享胡相胜)竞赛奖项:专利:共申请三项发明专利、两项实用新型专利第二专业:法学英语水平:英语弱项,初高中主修俄语论文:一作核心论文一篇; 一作国家级刊物一篇(非核心);一作在投一篇
前言
其实之前就有过分享的想法,因为最近的事太多,一直拖到了现在,不管怎么说,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经历的介绍给海大低年级的学弟学妹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也是为了纪念自己的这段不能忘却的时光。最近还组织了一个支教队,完成了我的一个小梦想,我们的支教的地方是在美丽的四川稻城亚丁旁边,欢迎大家来了解我们支教队哦。
个人情况
本科专业:轮机工程
第二专业:法学
英语水平:英语弱项,初高中主修俄语
论文:一作核心论文一篇; 一作国家级刊物一篇(非核心);一作在投一篇
专利:共申请三项发明专利、两项实用新型专利
竞赛奖项:
2017年上海市头脑奥林匹克竞赛上海市一等奖(排位1);
2018年教育部第十二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一等奖(排位1);
2018第十二届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华东赛区特等奖(排位1);
2018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竞赛全国二等奖(排位1);
2018第七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全国二等奖两项(排位1)(排位4);
2018同济大学全国大学生暑期创业大赛铜奖(排位1);
2018上海市头脑奥林匹克竞赛上海市二等奖(排位1);
2018年上海市大学生创造杯大赛上海市一等奖(排位1);
2018年上海市大学生智能制造挑战赛上海市一等奖(排位1);
2018临港杯水下智能机器人大赛最佳设计奖(排位1);
2019上海市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大赛上海市一等奖(排位 1);
2019第八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全国一等奖(排位1)全国二等奖三项;
2019年遨拓杯全国水下机器人大赛三等奖(排位1);
2019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国际一等奖一项(排位1)国际三等奖两项;
2019国际海洋工程装备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二等奖(排位2);
连续两年的电子设计大赛市赛三等奖(TI杯);
挑战杯市赛三等奖等
共计获得省市级以上奖项25项,国家级奖项14项
大创:共参与七项创新创业项目,其中无人机救生圈投放装置(S201801003)和水下机器人(船舶靠岸指引)(X201802104)项目以优秀结题
科研经历:大一开始进入水下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在商船的电子设计实验室和物流的电子设计实验分别都待过
曾担任职务:上海海事大学科创协会社长商船学院轮机一中队中队长
Offer:浙江大学(学硕)、华中科技大学(学硕)、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硕)、中国科学院深海研究所口头offer
最终去向:浙江大学(学硕)
虽然最后落差很大并且心存遗憾,但是最终自己学习生涯的整体走向还是按照既定的规划由自己来把握的,并且在整个保研过程中也让我真正见识了所谓的“名校的学生”,这对我以后读研和工作都将产生莫大的影响。
为什么选择这条路
我是从大一就已经了解到创新保研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机会更多。保研粗略的计算总共有三次机会(夏令营、九月份推免和系统填报),而且每次机会都可以报名多个院校,这就与考研只能报一两个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保研可以使我们更多的去认识去了解去尝试不同的院校,在这个过程中,既是院校在选择,也是我们自己在选择。
2、风险更小。目前随着二线城市抢人大战愈演愈烈,高校研究生招生抢人大战也有逐步升温的趋势,更多的学校愿意把名额和机会留给保研的同学,并且夏令营越开越早,从夏令营开到了春令营。并且近年来经济不景气,每年考研同学的人数呈上升趋势,考研报录比比较低,这就导致保研被录取的概率比考研要大得多。
3、保研过程中能收获很多。对于准备过程中的收获见仁见智,而且是无法用多少来衡量的。个人感觉保研过程可以让我们见识更多的高校,遇到更多很牛的老师,与更多和自己同样优秀的同学一起竞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锻炼能力,这其中有些东西是书本中学不来的。
4、自己支配时间更多。保研主要集中于大三下的四五六月份和 大四上的九月份,九月份确定之后基本整个大四上学期就会比较空闲, 可以用这个时间来学点自己想学的技艺,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相对于考研的同学,基本可以说多了一个学期的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
如何准备保研
为了更好地阐述保研的准备问题,我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讲述。PS.由于时间已过半年之久,有部分时间节点可能记忆不是十分准确,并且有的时间每年会根据当年情况进行调整,所以读者切不过于依赖本文中所提及的时间节点,如因此对读者造成损失,作者概不负责。
1、大一大二大三上
如果从大一或者大二就决定要保研了,那恭喜你,你比其他人都已经提前开始准备了,不能说最后一定可以成功,但至少比别人成功的概率更大。
都说保研是厚积薄发,所以前期要有足够的积累,大一大二大三上的主要工作就是拼命学习,拼命提高自己的学分绩,拼命提高自己专业排名(理想排名:10%以内,越高越好),拼命刷四六级(理想成绩:六级通过,越高越好),拼命的写论文并发表,拼命参加各种科研项目,拼命的参加各种比赛并获奖,拼命地参加社团活动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
(以上按优先级进行排序:学习成绩>科研竞赛奖项>四六级成绩,不排除由于论文【极其优秀】被破格录取的案例,就看你是不是能够达到【极其优秀】的程度了)
2、大三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前期的积累,那么到了大三下就可以开始进行下一步了:制定保研战略。虽然看起来很空,但是这一步却是极其重要的,一份好的保研战略可以帮助我们在保研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打击都能够坚定的走下去,也就是说,这个是帮助我们稳定心态的神器。
关于保研战略的具体内容:
第一,我们在各个阶段所要投递的院校。我们投递的所有院校基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上中下。上层:跳一跳可以够得着的,清北复交人浙等等,当然了,每个人弹跳能力是不一样的,这个因人而异,这一层次选择两所左右,不要过分执念。中层,华科天大上大海大大连理工等等,这一部分是主体部队,是我们要下大力气准备材料的一部分院校,可以选择 4-5 所院校。下层,保底院校,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端这个就不列举了,只要自己觉得这个底保的稳就足够了。
第二,我们要清楚的知道以上院校分别是在什么时间开始举行外校生推免考核的。前面说过,保研有三次机会,这里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第一次,夏令营(为了抢占生源部分院校开设了春令营,例如北大、复旦等,由于院校较少这里不做过多介绍,感兴趣的自行查询)的报名时间一般集中在五六月份,夏令营活动开展在 7 月份,结果发布在 8 月份。特点是:开设院校最多并且学校质量很好,时间周期长。一般 4-5 天左右,活动丰富,有助于充分了解学校和充分展现自己,部分学校时间安排会冲突。
第二次,预推免, 因为这次考核在学信网推免系统开通之前所以被称为“预推免”,报名时间在八月下旬和九月上旬,考核一般安排在九月中上旬,结果发布在中下旬,并且一般是在推免系统开通之前就会发布结果。
特点是:多个学校集中在九月中旬进行,时间紧凑,活动较少,主要以笔试 面试为主,要在短时间内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
第三次,系统中进行报名和接受复试,时间在系统开通之后,特点:院校比较少,并且风险极大,但有的院校却偏偏只有这一种保研途径,例如上交的法硕。
了解自己目标院校到底在什么时候开始报名的最好方法就是去学校的研招网查看他们去年的招生方案,并且最好把每所学校对应的时间节点记录下来,做成Word 或者excel 以便自己以后查看。
在充分了解自己目标院校开始报名的时间之后就要开始积极的准备申请材料了,因为有的需要纸质材料邮寄,有的只需网上填报,所以自己要记好每个时期自己申请的学校,一定要避免因为错过了确认参营而错失良机。
有了以上对于整个保研的战略安排基本就可以保证自己在整个保研过程中心态的相对平稳了,最起码到最后一刻之前,我们还是知道自己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的,然后按部就班的去做就是了。
准备的主要材料包括:个人陈述、专家推荐信、申请表、简历、论文及证书复印件等,材料准备比较繁琐,这里不做过多赘述。
基本大三下学期就是在准备各种材料逐个学校进行投递,然后焦急的等待中度过的,那段时间见面之后谈论的话题基本都是“你投了几个了”“你入了几个了”等等。与此同时,这个学期的课程也不能落下,因为,获得校内保研资格还是要看这个学期的成绩的。
3、大三暑假
在这个暑假,我们即将迎来第一波考核:夏令营。夏令营具有浓重的学校特色,不同学校环节不同,大致会有开营仪式、笔试、面试、报告、研讨会之类的,笔试和面试可以根据不同学校的要求准备下,其他的环节更多的就看平时的积累了。这里不得不提我的夏令营经历,浙大我们最开始选择的是一个比赛,这个比赛是由浙大主办的,获得一等奖的同学可以获得免复试资格,为了这个比赛我们准备了整整半年,可惜能力有限,我们只拿了一个三等奖,后面只能走正常预推免报名的渠道,不幸的是,我和我队友同时被一位老师看中,当晚对我们视频面试以后,第二天便让我们去杭州面试,面试了快两个小时,最后,老师选择了我的队友,把我推荐了另一位女导师。我感觉或许是因为老师觉得我更适合做学术的路子,而我队友更适合专业技能的学习,在回来的高铁上,我久久不能平静,后面我队友觉得自己不适合学计算机,选择了去哈工程直博,当然其中也有想把这个机会让给我的想法,因为队友知道我一直想跨专业到计算机行业,便放弃了这个选择,老师又再选择了我~现在想来,就像电影桥段一样。
夏令营的时间有些学校会有冲突,所以这个时候就要做好取舍。在夏令营中认识的同学要好好珍惜,说不定以后又要做两年或者三年同窗了呢,而且接下来可能还会在其他学校再次遇到。
夏令营之后就是焦急的等待了,等待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的复习一下专业课,为自己开学之后参加第二轮考核做准备,同时也为开学之后的保研资格面试做下准备。如果在这个时候英语成绩仍然不理想或者以后有出国打算的同学可以学习一下雅思,反正英语无论什么时候都还是需要的。在此,再控诉一下小语种,初高中学小语种害死人啊,不得不说现在的主要外语,还是英语,小语种除非特别的领域,否则基本没啥用。
4、大四上
大四上学期对于那些夏令营已经拿到新仪学校 offer 的同学来说可以说是非常轻松了,但是对于像我这样,夏令营报名期间六级还没有过,苦苦等待六月份六级成绩的同学,这个大四上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学期,而且很有可能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以后学业、生活乃至人生的走向。
通过八月底广撒网似的报名,在九月初就开始陆续接到各个学校的入营offer 了(由此可见,六级是多么多么多么重要啊),在这个时候,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根据我们之前制定个保研战略,看看那些自己心仪的学校是否给自己发来了 offer,然后进一步就要开始规划自己的行程了,如果时间没有冲突的话,如果不嫌累,多跑几个也没什么关系,比如哈工程的的考核就开的比较早,这个时候其他学校还没通知,所以就可以先去哈尔滨跑一趟,当然这成本, 包括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相对来说都是很高的,但是毕竟多参加一个就多一个机会,而且哈工程的船舶也是很有实力的,如果经济压力不是特别大,时间不是特别紧还是很建议去一下的,也算是为自己接下来的几次面试做一下准备。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哈工程的考核形式。通过面试老师基本可以看出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及知识水平。面试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外语面试,和专业知识面试。
英语面试哈工程是有准备几张不同的专业文献,比如轮机工程的专业文献,以及工程热力学的专业文献会让你随机抽一张,翻译,并读一遍。这个只要专业课程学好了,平时多练多想,最后问题就不大。整个过程也就半个小时,结果来来回回倒腾了大约四五天,所以还是比较费时费力的。说一下我当时的情况,至今历历在目,因为我最开始选择了俄语面试,在俄语自我介绍完毕之后,老师又说看你学过英语,你再翻译一下英语专业文献吧,可怜我这个零基础英语生。只能干巴巴的解释了一下我的经历,老师似乎被我的话打动了,说看在你有学过两种外语的经验,算你外语过关了。接下来就是专业面试,问的都是一些航行实习的问题。
回来之后就继续一边投递一边查看之前投过的是否已经出复试名单,在这时候自己之前整理的自己投递过什么院校以及他们出结果的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可以防止我们在查看入营结果上浪费大量时间。
关于竞赛:我是在大一接触科技创新的,那时我加入了一个科技创新类的社团,在这个社团里,我学会了单片机及其他相关软件,也认识了很多“科创达人”。他们有时为了学习一个软件在实验室通宵达旦,有时为了参加一个比赛而几天几夜不休息。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一个大学生该有的气魄和毅力,从他们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科技创新类的知识。
随后,我也参加了很多比赛,如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挑战杯等。
我个人觉得参加科技创新最重要的是以下两点:
一是要有毅力,能沉住气。很多比赛都是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上交作品的,在这个时间段内你需要查资料、做硬件或软件,同时还要完成调试,最后写论文。可能每一步都不会像你想象的那样顺利,中间会出现各种问题,这时不能心浮气躁,更不能放弃,要沉下心来一步一步解决,很多参赛者都因为过于浮躁或者缺乏毅力而以失败告终。还有就是一定要注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我是有过非常惨痛的教训的,曾经参加了两年的电子设计大赛,第一年因为超时被扣分,其实应该可以拿到二等奖,第二年因为我们的电路板没有遮挡,也被判违规,只拿了一个三等奖,而我们最后成绩是可以拿一等奖的。因为我们当时的成绩比我们已知的一组一等奖成绩还要高一点的,我们的一个队友也因此失去了保研报名资格。
二是要虚心向有经验的同学请教。参加科技创新比赛经验很重要,有些问题及时向高年级同学请教远比自己琢磨好得多,比如在学习一个软件的时候,他们会告诉你哪些部分需要学、哪些知识用得着,这样你就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学习,从而节约很多时间;同时,大学里有很多比赛,学校并不会通知到个人,这就需要你及时向有经验的同学了解信息,他们知道的赛事可能远比你知道的多。
后记
保研虽然说战线比考研要短,但是他更加考验前三年的个人积累与素质的提升,最终坐在面试官前的言谈举止都是自己前三年所有学习和锻炼的积累和沉淀。当自己的最终结果出来后,不管去往何处,都可以说是命运使然了,只求尽志无悔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