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系统地训练高考英语听力(从高考英语听力测试剖析听力微技能)
如何系统地训练高考英语听力(从高考英语听力测试剖析听力微技能)(一)命题原则《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教学大纲》)规定了日常交际考查项目,要求考生学习英语必须掌握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理解和获取口头信息的能力,同时具有听懂整篇短文的能力,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学生在某一阶段结束时所规定的能力水平。一、引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教育部,2003:8)。听之所以置于其首,是因为它既是我们获取并理解信息的首要途径,又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前提。那么,在高考英语测试中,听力测试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主要考查的微技能有哪些呢?本文将以2013年江西高考英语听力试题为例,分析其试题特点与考查的微技能,从而提出听力训练的策略。二、高考英语听力测试的命题原则与形式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陈 洁 朱晓东
摘要:高考英语听力测试是考查学生多种能力的题型,任何一方面的不足,都会给学生的听力理解带来困难。它既考查考生听的能力,又考查考生阅读理解、逻辑判断,甚至是心理承受能力。本文试分析2013年江西高考英语听力试题的特点,探究高考英语听力主要考查的微技能,考生在掌握微技能时可能面临的困难,从而提出培养与训练考生听力微技能的策略。
关键词:听力测试;命题原则;命题要求;微技能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教育部,2003:8)。听之所以置于其首,是因为它既是我们获取并理解信息的首要途径,又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前提。那么,在高考英语测试中,听力测试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主要考查的微技能有哪些呢?本文将以2013年江西高考英语听力试题为例,分析其试题特点与考查的微技能,从而提出听力训练的策略。
二、高考英语听力测试的命题原则与形式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教学大纲》)规定了日常交际考查项目,要求考生学习英语必须掌握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理解和获取口头信息的能力,同时具有听懂整篇短文的能力,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学生在某一阶段结束时所规定的能力水平。
(一)命题原则
高考英语听力试题的编制严格地以《教学大纲》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为指导,要求遵循交际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交际性原则要求所选取的材料是口语材料,具有一定的交际性,这样可以考查考生的听力和语感。对考生的辨音、记忆、推理、归纳等能力,反应的速度,连续听英语材料的耐受能力,都作了量化要求。实践性原则要求听力材料内容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所用的对话情景一般不超出《教学大纲》所列出的日常交际用语的范围,即问路、打电话、约会、看病、介绍、告别、劝说、留便条、用餐、文秘、通过海关、风土人情等。
(二)试题形式
高考的听力考试一般在笔试前进行,时间为20分钟,共20道小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听到的内容,从三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回答试卷上的问题。录音的语速是大约每分钟135个单词。试题包括两部分:第—节共5段对话和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一个小题,每小题设三个选项。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每段录音播放1遍。第二节是听取信息。每段材料后有2—4小题,共15道。每小题也是1.5分。它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到的5段对话或独白,从每题所给的3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每段录音材料播放两遍。第二部分总词汇量为1000个单词左右。
对话或独白属于较高层次的听力理解题,考查考生通过听获取语言信息的能力,一般有明确的主题,且具有题材广泛、信息量大的特点。原则上一般都会按照文章的发展顺序设题,设问形式主要以由what,when,where,which,who,whose,why及 how many,how much,how long,how old,how soon,how often引导的问句构成。所以,要求考生对所听到的语言信息和信息要点进行记忆、理解、归纳、对比、判断,是考查考生综合能力的题目,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图1.2.1给出了2013年江西高考英语听力测试中各设问引导词的比例。
从图2.2.1我们可以看出,以“what ”开头提出问题的试题占比最高,达55%,以“when” “why”,“where”,“who”等词开头的设问各占10%,而以“whom”和“how”开头设问的题目则没有涉及。通常情况下,高考英语听力的直接描述题中绝大多数是以“what”、“where”、“who”、“when”开头的问题,2013年江西高考英语听力尤其以“what”为主导,而以“why”开头的问题基本上属于概括总结题和分析推理题的范畴。
对话形式的试题一般占24分,这表明理解双方的谈话内容是听力考试的主要考查点。对话内容话题较广泛,从问路、时间、数字、地点到健康、购物、文化娱乐、体育、租房、旅游、交通等,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最后一个题目往往是一段独白(一般设置4个问题)。独白的体裁多为记叙文或说明文,涉及到英语国家的社会、教育、文化、风俗、地理等知识。因此,拥有较宽的知识面对学生这一部分的理解有很大帮助。该部分也是听力测试中的难点,由于它不是对话形式,因此文字会稍难,重复的也很少,而且考查学生的短期记忆,而且每一段之后的问题也不只一个,如果考生精力不集中,往往会致使短期储存的其他信息模糊不清。因此,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听力能力及速记能力。
为了更清晰直观地看出2013年江西高考英语听力部分各试题所涉及的话题,笔者统计成表格,参见表2.2.1。
如表2.2.1所示,2013年听力测试涉及的话题有饮食、生日计划、工作、旅行等,反映出高考听力试题符合命题的实践性原则,侧重交际情景,测试学生所掌握的实用交际信息。
三、从命题要求看听力微技能
所谓微技能,实际上就是人潜在的微妙的心理认知能力,它支配人的行动和思维,包括语言学习。听力微技能即听力理解方面的具体技能技巧。听力能力实际上是由具体的技能技巧(即“微技能”)所构成(施丽华,2002:59)。
Vandergrift 和 Goh(2012,转引自王淑葵,2014)总结了五种重要的听力理解技能:听细节,即听关键词和数字等具体信息;听主旨,即听主旨大意;推论,即在听的过程中根据知识、观点得出的假设或做出的判断;有选择地听,即根据活动要求,选择特定内容;预测,即在听之前或听的过程中预测将要听到的内容。
依据《考试大纲》,高考英语听力主要有以下四个要求:(1)理解主旨要义(归纳概括);(2)获取具体信息;(3)对听力内容做出判断;(4)了解意图、态度、观点(教育部,2013)。因此,本文从理解主旨要义(归纳概括)、获取具体信息、对听力内容做出判断和理解意图态度观点四个方面对2013年江西高考英语听力测试进行分析。其中,理解主旨要义题有两道,第2小题和16小题,占10% 如第一节中的第2小题,要求考生依据听力材料概括出说话者在谈论的内容;获取具体信息题目共有12道,占题量的60%,如第一节中的第3小题,询问在何处,此类命题所占的比重较大,都是考查考生对所听到的语言信息和信息要点进行记忆、理解、归纳、对比、判断,是考查考生综合能力的题目;对听力内容做出判断的题目设计了4道小题,如第二节中的第17小题;理解意图、态度和观点题涉及两道小题,占10%,如第二节中的第7小题。下面笔者以具体试题为例,对所涉及的四种微技能进行分析,以了解其涉及的具体考点。
(一)能根据听力材料概括出主旨和文章大意
如2013年高考英语听力第2小题: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A noisy night. B. Their life in town.
C. A place of living.
听力原文:M: I really like living here in this flat because it’s so near to central town.
W: That’s true. But it gets really noisy at night.
分析:对话中男士和女士都是围绕“flat”一词在交谈,用near to central town 和noisy等词来谈论居住的环境。所以,正确答案为C。
(二)能根据听力材料获取具体信息,完成细节问题
这部分试题在高考试卷中经常出现,所占比重最大,主要涉及数字、日期、时间、年龄、尺码、地名等。如2013年江西高考英语听力第5小题:
What day is it when the conversation takes place?
A. Saturday. B. Sunday.
C. Monday.
听力原文:A: I won’t have anything to wear to work on Monday unless I pick up my clothes at dry cleaners’.
B: Then you’d better hurry. It closes at noon on Sundays.
A: Oh! I should have gone there on Saturday.
分析:对话中提到想去干洗衣服,但是周日中午干洗店会关门,对话者说“I should have gone there on Saturday”,即后悔周六没去,说明今天是周日,故正确答案为B。
(三)能根据听力材料对听力内容做出判断
换句话说,就是学生能够通过听力了解对话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对话发生的地点或者背景。这些内容有时会在对话内容中穿插,但是大部分情况是以提示信息的形式告诉学生,如果学生不加留意,就会造成潜在信息的遗漏,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彭陈云,2012)。如2013年江西高考英语听力第12小题:
Where is the woman now?
A. In Baltimore. B. In New York.
C. In Avon.
听力材料中女士是这样回答的:I don’t think I can start on Monday. I am visiting my father in Baltimore. And because I don’t live in New York I’ll need a couple of days to find a flat and buy some furniture and move my things from Avon. 考生要听清楚,女士在Baltimore拜访她父亲,不住在纽约,不能混淆。所以,正确答案为A。
(四)能根据听力材料理解作者的意图、态度和观点
说话者总会有一定的意图。有时观点、意图是明说出来的,有时则蕴含在字里行间,需要去揣摩、推断,所以学生不仅要理解所听内容的主旨大意,而且要能通过其中的具体事实推断出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夏春来,2010)。此类问题有:“What does the man imply by...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woman?”,“To whom is the speaking talking?”等。
四、掌握微技能的问题与困难
Krashen(1985,转引自邹晓华,2013)曾指出,要实现语言的有效输出,必须先有有效的语言输入。只有足够的语言输入才能有语言输出。如果无法听懂,语言的交流也就无从谈起。可见,听力技能在综合技能训练过程中至关重要。然而,考生在掌握听力微技能时,并没有预想得那么顺利,会遇到很多问题与困难。
(一)心理上的困难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易产生恐惧心理。由于担心考试成绩,考生在考试中产生过度紧张的心理,无法把握考试内容和语速,导致大脑一片空白。一遇到不理解的单词或句子,就烦躁不安。其心理压力越大,越听不懂听力材料,以至于无法真正理解听力材料的含义。
(二)语言知识方面的障碍
语音障碍包括辨音、重音、语音、语调及各种朗读技巧。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是顺利进行听力的前提。例如,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单词的准确发音,在听力过程中就不能正确辨认与之相近的音素或单词,导致不能正确理解听力文本的真正含义。此外,了解语音、语调、连读等知识,会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文本。否则,听力很难进行。一旦语速稍快,学生的理解速度跟不上听力材料的录音速度。
(三)听力习惯障碍
微技能之一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听力材料,概括主旨大意。然而,很多学生忽视语篇的整体理解,喜欢自下而上的听力处理过程,即首先要识别语音,然后辨认单词,再把单词结合成句子,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语篇,在各个阶段获取意义。一些考生习惯逐词逐句听懂,一旦遇到不理解的读音或内容,便把注意力集中于此,影响后面的内容乃至整个材料的理解。
五、培养听力微技能的策略
鉴于考生在掌握微技能时遇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策略,加强学生在语言知识储备以及心理和听力习惯方面的能力。
(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听力测试题不同于其他书面题型,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回顾前面的材料,或停下来自由思考。听力的做题速度是由命题者统一掌握的,录音材料瞬息即逝,无“回听”的机会或停下自由思考的余地,临场心态对听力成绩影响极大,尤其在简短对话部分,只读一遍,题目以简单易懂的居多,要求考生全神贯注,对听到的信息做出迅速的判断。如果对某一题没有把握,不要在此题上停留过久,而应沉着应对,准备细听下一题。因此,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态,应对听力测试。
(二)夯实语言知识,培养预期的能力
所谓预期的能力,就是提前推测你将听到的内容中可能出现的信息的能力,包括听前预期能力和听时预期能力。听前预期能力是指听前考生根据已有的线索,如题目、交际发生的场景等,凭借自己已有的相关知识来对题目进行分析,做出预测;听时预期能力是指在听的过程中,考生借助一些语言提示,如语调、重音或语篇标记语,如but,so,by the way,in other words,that is to say等,来推测说话人将要表述的内容。听前快速浏览题目与选择项可以帮助预测将要听到的内容,以便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一特定信息。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
首先,听力时特别要注意语篇的首尾句、主题句和语篇标记语。但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常常随意性较大,很难抓住主题句等信息。因此,听录音时,要带着预测得出的“蛛丝马迹”,抓住关键信息以提高答题效率。注意常用的信号词,例如,表示转折的词和句型:but however yet although though I’m sorry but... I’m afraid not I don’t think so等;表示顺序的词:first second third then last after before等;表示原因和结果的词和短语:because as for as a result thanks to owing to because of due to since now that等(夏春来,2010)。
此外,学生在听力时要学会做笔记。记录的重点应该根据自己的预测信息而做出判断。对于细节问题,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边听边记一些有助于你自己记忆或理解的内容或符号。例如,“How long... ? How much... ?”这类问题,一般都会涉及对时间、价格等的计算,适当的笔记无疑能加强短时记忆。
六、结语
听力理解所涉及的也不仅仅是考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它还涉及考生的词汇量、对语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语言总体的敏感性。听力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了解听力的微技能,对教学和考试有很大的帮助。本文首先以江西省高考英语听力试题为例,归纳了高考听力试题的命制原则和形式,然后分析了概括文章主旨大意等四个方面的微技能,提出了学生在听力方面遇到的困难,并提出应对策略。文章认为,培养听力微技能,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预期能力,善于归纳总结,学会做笔记,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 Vandergrift L. & Goh C. C. M. Teaching and Learning Second Language Listening: Meta-cognition in Action [M]. New York: Routledge 2012.
[2] 教育部.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Z].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教育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考试大纲[Z].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5] 彭陈云. 提高高中英语听力微技能的策略[J]. 语数外学习(高考英语),2012(2).
[6] 施丽华. 从PPP到TBL:中学英语教学创新[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7] 王淑葵. 高中阶段听力教学的问题及其对策[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2).
[8] 夏春来. 2010年高考英语听力解读及2011年听力备考策略[J]. 新高考(高三语数外),2010(10).
[9] 邹晓华. 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输入的有效途径[J]. 教育教学论坛,2013(13).
An Analysis of the Micro-skills Based on the Listening Part of Jiangxi NMETChen Jie Zhu Xiaodong
Abstract: Listening test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nglish examination can check examiners’ many skills. It’s so important for them to possess these skills such as reading comprehensive ability logical thinking ability. Any lack of these skills will cause difficulties during their process of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Therefore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listening part of 2013 Jiangxi NMET paper to see the micro-skills in the listening test and the difficulties that examiners may come across in the process. At last some strategies will b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students’ micro listening skills.
Key words: listening test; the principle of proposition; proposition requirement; micro-skill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