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为什么看重科研(高校教师为什么需要做科研)
高校为什么看重科研(高校教师为什么需要做科研)欧洲中世纪大学主要分为文、法、医、神四个学院,每所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尽相同。文科课程主要是“七门自由艺术”,简称“七艺”,包括“三艺”(文法、修辞和逻辑)和“四艺”(音乐、算数、几何和天文)。12世纪阿拉伯文化传入并影响欧洲文化,七艺的内容才得以充实,大学教学内容才逐渐加多加深。(3)世俗大学的课程(2)世俗大学随着手工业、农业、商品经济和商品贸易的发展,欧洲经济发展呈上升趋势、城市繁荣,经济的稳定发展需要稳定的专业人才供给,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不断增加。欧洲的世俗大学教育,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应运而生的。最早在意大利,接着在西欧等其他城市相继出现了一批不受教会控制的城市学校。这些城市学校是中世纪大学的先驱。欧洲各个分封国王纷纷资助建立自己的大学,期望他们的大学能在智力和人才方面有效地帮助他们建立和巩固管理制度和行政体制。
1、大学建立的历史溯源
公元476年~1453年,这段长达千年的时间,西方称其为“黑暗的中世纪”。现代大学的建立,正是在这黑暗中挣扎出来的结果。
(1)教会大学
中世纪的欧洲社会,是由王权和教权构成的“二元化”体制,初期由教会把控着社会,国王也是由教皇“代表上帝的权利”来任命。为了更好地管理世俗社会,教会需要培养大量的教士。教会是唯一设有学校的地方,学生主要是教会人士,在教会学校里学习“七艺”:文法、修辞、逻辑、几何、数学、天文和音乐。教会在大学里把属于基础教育的文科课程注入了浓厚的宗教色彩,以此产生对所有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世俗大学
随着手工业、农业、商品经济和商品贸易的发展,欧洲经济发展呈上升趋势、城市繁荣,经济的稳定发展需要稳定的专业人才供给,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不断增加。欧洲的世俗大学教育,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应运而生的。
最早在意大利,接着在西欧等其他城市相继出现了一批不受教会控制的城市学校。这些城市学校是中世纪大学的先驱。欧洲各个分封国王纷纷资助建立自己的大学,期望他们的大学能在智力和人才方面有效地帮助他们建立和巩固管理制度和行政体制。
(3)世俗大学的课程
欧洲中世纪大学主要分为文、法、医、神四个学院,每所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尽相同。文科课程主要是“七门自由艺术”,简称“七艺”,包括“三艺”(文法、修辞和逻辑)和“四艺”(音乐、算数、几何和天文)。12世纪阿拉伯文化传入并影响欧洲文化,七艺的内容才得以充实,大学教学内容才逐渐加多加深。
巴黎大学(Universite Paris),公元1150年开始建立的天主教修士大学
2、从传输教义到传承知识
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欧洲的大学冲破了经院主义神学的壁垒,将人文主义纳入了授课内容,并为大学引入自然科学、确立科学研究的职能创造了条件。始于1517年的宗教改革,导致了基督教的分裂和新教的产生,引发了一场西欧全面的社会改革运动,同时也带来了成批新教大学的创办。
在长达150年的新教与天主教纷争中,新教教会大学、天主教教会大学、世俗大学相互争夺利益,无休止的宗教高压或迫害使学者们噤若寒蝉。这一时期每一教派的大学都是不容“异端”的,宗教法庭、禁书目录、书籍检查制度等严厉的宗教管制压力下,又萌生了追求“学术自由”的种子。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使大学从神学和古典学科转向了科学,从教会操纵的机构转向了世俗化的机构。与此同时,大学的职能也开始由传授知识向科学研究的方向转化,自然科学、医学、化学成为大学的课程。大学甚至建立科学实验室、天文台、解剖示范室、植物园、博物馆和大学医院等等。
(未完待续)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
——转载或引用文章的观点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