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势随气出从薛斌老师学拳体悟(势随气出从薛斌老师学拳体悟)

势随气出从薛斌老师学拳体悟(势随气出从薛斌老师学拳体悟)或许有人认为太极拳后发制人,似又和“势”相左?试,先和后真的那么界限分明?中国哲学,总是在一阴一阳中娓娓而来。天地本来就不平,热量全球也均,固有四时寒暑的变化。太极拳既然是技击,自然有敌我。敌我首先为一,再分敌我,我主敌次,才有阴阳生生不已的转换。动也行,静也行,敌我为一,大势贯穿,我先动也行,敌先动也行,若明此大势,身具此大势,静也是动,动也是静,打人只是顺势而为。若不明此大势,身不具此大势,敌我分家,被动接招,虽数年纯功,对敌也无能为力。或许有人认为太极拳是舍己从人,怎么能通过自己的“势”去技击推手呢?其实不难理解。大势所至,必然曲而后直,洼而后盈,不舍小利,怎来大义?太极拳,是“一”,无论是借力打力,还是舍己从人,都是局部得失,若为了大局,自然归总为一。想起了在南大听过的薛老师的课,薛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展示了太极拳种种神奇的圈,至今仍记忆犹新。只要碰到薛老师的身体,无论对方力大力小,

作者:王易新

话说“水涨船高,水涨船高”,随着我的学生水平逐步提高,我对太极拳的认识也进入了个新的殿堂。或许许多人都要取笑我,你才二十几岁,接触太极拳不过区区数年,甚至连薛老师教的套路都没完整学下来,有什么本事在这大放厥词?

对于这些质疑,不说别人,连我的父母都存在心里,露在眼上。有多少个夜晚,当我小走一遍拳后浑身舒畅,心情大好,总是急迫地想把我父母拉起来,让他们也能体味到其中的美妙。然而每次我都站在他们的床头,拍拍我父亲的肩头,万千激动只化为一句话:“你们想不想喝水?”有许多时候,许多事情的发展,都不会顺利,凡事总要讲“势”和“时机”。以我目前的处境,带来针对我家庭异样的眼光,我心中这个希冀,在这个阶段只能徒增外人的茶资,而徒添家人的忧伤。时也,势也!

势随气出从薛斌老师学拳体悟(势随气出从薛斌老师学拳体悟)(1)

新年越来越近了,想必南京的梅花也快开了吧,大地下的小生命也快要苏醒了吧。如同这逐渐接近的生机,积累了一个冬天的力量准备迎接新的世界,我这半年来辛勤练拳,也让我看到了太极拳新的生机。枯木或许能经得起北风的摧枯拉朽,但挡不了东风的绿意盎然。太极拳也是一样,用强力或许能够战胜对方,又怎么比的上化对方之力,借而为我所用呢?我的意,便如同这番春天;我的势,便如同这片春风。

想起了在南大听过的薛老师的课,薛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展示了太极拳种种神奇的圈,至今仍记忆犹新。只要碰到薛老师的身体,无论对方力大力小,身体是正是斜,总会沿着薛老师划好的“圈”而动,薛老师详细地说明了身体外面那个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存在的“圈”,对方就像轨道上的火车,又像从高处自由落体的物块,总是逃不脱薛老师规划好的轨迹。那时候初闻初见,觉得非常神奇,非常“玄”。“玄”字,如薛老师所讲,一个人站在楼梯下面仰望楼梯上面的种种神奇,说是神奇,只是水平不够罢了。或许有一天登上楼梯,看到眼下诸景,不禁心花怒放:“原来如此!”而以我之见,亦如我文,还艰难地在爬走在楼梯的半道上。回眸一看,薛老师的真意,只能期望理解无误。也许下一刻更上一楼,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吧。

势随气出从薛斌老师学拳体悟(势随气出从薛斌老师学拳体悟)(2)

薛老师讲的“圈”,以我现阶段的认知,妄自把它定义为一个多维的“渐开线”,从接触点开始便分阴阳,无限放大。以“接触点”在小臂为例,往外走,点一圈,腕一圈,指一圈,等等;往内走,肘一圈,肩一圈,脊柱也是一圈,等等。这个“渐开线”展开无穷无尽,就像天体的运行,自转的同时也在公转,没有绝对的中心。在某个角度,它是圆,换个角度,它也可以是螺旋。无论外形种种变化,归根到底,只是顺势而动,随势而转。若是刻意去划这个“圈”,在散手对抗中根本来不及,在推手中也只有面对难以化解的劲路时才需要用眼神和意识去把它划出来。所以“圈”可以虚,也可以实,用之全凭心意。心之一动,意到势随,势出气随,而“圈”自生。

势随气出从薛斌老师学拳体悟(势随气出从薛斌老师学拳体悟)(3)

所谓“势”,就像滔滔江水,东驰而去,投入一颗石子,又能将江水怎么样呢?往往散手的时候,拳势若出,便如这滔滔江水,对方便如石子,我“势”不可挡。拳势若无,便如泉眼细流,对方便如大山,我何能撼山?或许这个说法也有问题,敌我本为一体,拳势贯穿敌我,无论是我的劲力,还是对方的劲力,都如支流汇入干流,只增水势而已。练太极拳,只要练出这个“势”,并加以引导,谁于匹敌?

势随气出从薛斌老师学拳体悟(势随气出从薛斌老师学拳体悟)(4)

或许有人认为太极拳是舍己从人,怎么能通过自己的“势”去技击推手呢?其实不难理解。大势所至,必然曲而后直,洼而后盈,不舍小利,怎来大义?太极拳,是“一”,无论是借力打力,还是舍己从人,都是局部得失,若为了大局,自然归总为一。

或许有人认为太极拳后发制人,似又和“势”相左?试,先和后真的那么界限分明?中国哲学,总是在一阴一阳中娓娓而来。天地本来就不平,热量全球也均,固有四时寒暑的变化。太极拳既然是技击,自然有敌我。敌我首先为一,再分敌我,我主敌次,才有阴阳生生不已的转换。动也行,静也行,敌我为一,大势贯穿,我先动也行,敌先动也行,若明此大势,身具此大势,静也是动,动也是静,打人只是顺势而为。若不明此大势,身不具此大势,敌我分家,被动接招,虽数年纯功,对敌也无能为力。

势随气出从薛斌老师学拳体悟(势随气出从薛斌老师学拳体悟)(5)

话说回来,习太极之人,本来就苟日新,日日新,本来也应以平淡处之,身体感觉有也淡然,无也淡然。然而最近我用接手帮我妈妈引气治疗,我妈妈真实感受到了身体中“气”的运行,治疗取得了一定地效果。我心中欣喜万分:“太极拳竟然如此神奇!”又闻洪均生公“彼微动,己先发”之说,洪公深意,最近感受颇深,闻之也是手舞足蹈。大兴之余,狂做此文。希望薛老师多多指正,也希望与诸君共讨,共上层楼。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