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教育馆(春天不是读书天)
师德教育馆(春天不是读书天)据介绍,师德教育馆总面积1万平方米,展陈面积约为5450平方米,包括序厅、尾厅、四个主题厅和一个专题展厅。教育馆以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为素材,以“四有好老师”为主线,挖掘1600多件珍贵史料、文物,采用展板、实物、情景重现和多媒体演示等方式,全面展示陶行知先生不平凡的一生以及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师德教育馆内有陶行知文物、史料16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1件,二级文物27件,三级文物11件,是迄今聚存陶行知文物、史料最多的场馆。迄今聚存陶行知文物、史料最多的场馆据介绍,1927年3月15日,南京试验乡村师范(晓庄师范)诞生。在信仰实践的过程中,陶行知先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教育理论体系——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晓庄师范成为生活教育理论的第一个试验基地。对应培养目标,学校开设了园艺农事、图表设计、村自治、教育行政等课程。为推进平民教育,陶行知与朱经农合编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春天不是读书天,掀开门帘,投奔自然……”这首由陶行知作词的歌曲《春天不是读书天》在全国首个师德教育馆里传唱。10月18日,在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南京晓庄学院师德教育馆开馆暨“陶行知”雕像揭幕活动在行知园举行。
90多年前的招生公告拒绝“书呆子”
1891年10月18日,陶行知出生在安徽歙县的一个贫农家庭,少年时期的陶行知,在他就读的崇一学堂的宿舍墙壁上曾题写:“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1917年陶行知从哥伦比亚大学学成回国,在归国的船上,他对同学说:“我的志愿,是要使全国人民都有受教育的机会。”
据介绍,1927年3月15日,南京试验乡村师范(晓庄师范)诞生。在信仰实践的过程中,陶行知先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教育理论体系——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晓庄师范成为生活教育理论的第一个试验基地。对应培养目标,学校开设了园艺农事、图表设计、村自治、教育行政等课程。
为推进平民教育,陶行知与朱经农合编了《平民千字课》。展厅中央展示的就是《平民千字课》课本,一共4册,每册24课,共96课,四万字,当时发行300万册。课本内容浅显有趣,贴近生活,其中一册目录写着“读书、写字、算一算、上去下来、做工、工读歌、钱的用处、又来算一算、游玩、有客来”等等,普及的是最基础的教育。据了解,陶先生遇到要饭的孩子、车夫、码头工人、店员等,都会把千字课本送给他们学习。
“特别声明:小名士、书呆子、文凭迷,最好不来!”当年陶行知一手创办的南京试验乡村师范的一则招生公告引来了众人的围观,报考条件、培养目标等列得清清楚楚。在这则90多年前的招生公告上可以看到,学校的硬件条件有田园二百亩备耕、荒山十里供造林、最少经费供学生自造茅屋住等等,可见条件的艰苦以及对学生动手实践、知行合一的倡导。学校培养的目标是“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考试科目包括:农夫或木工操作一日、智慧测试、常识测验、作文一篇以及五分钟演说。招生公告上特别声明不要“书呆子”。
迄今聚存陶行知文物、史料最多的场馆
据介绍,师德教育馆总面积1万平方米,展陈面积约为5450平方米,包括序厅、尾厅、四个主题厅和一个专题展厅。教育馆以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为素材,以“四有好老师”为主线,挖掘1600多件珍贵史料、文物,采用展板、实物、情景重现和多媒体演示等方式,全面展示陶行知先生不平凡的一生以及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师德教育馆内有陶行知文物、史料16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1件,二级文物27件,三级文物11件,是迄今聚存陶行知文物、史料最多的场馆。
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患脑溢血抢救无效于上海逝世,终年55岁。在陶先生弥留之际,周恩来、邓颖超夫妇闻讯赶到,紧握先生尚未僵硬的手说:陶先生凭双手和大脑,为国家,为人民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如果把它(手和脑)留下来多有意义。于是,陶行知挚友、著名歙籍艺术家许士骐,即刻摹成阴模,然后翻制而成。
展厅里陈列的正是陶行知先生逝世时的面模和手模。他的最后遗容被留存下来,供后人瞻仰,含有“手脑并用”“知行合一”的寓意。
陶行知逝世后,遵照其遗愿,安葬于南京晓庄劳山,全国53个人民团体代表为其举行隆重的公葬仪式。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分别专电致唁。毛泽东题词“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朱德题词“学习陶行知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屈不挠为争取独立、和平、民主而斗争的精神”。宋庆龄题词:“万世师表”。
周恩来送给陶行知的毛衣“一直舍不得穿”
浅灰色,圆领……展厅内陈列着一件看似普通的毛线衣,它其实是在20世纪40年代初,周恩来同志送给陶行知御寒的。目前是江苏省一级文物。
当时,由于国民党当局加紧了对重庆育才学校的政治迫害和经济封锁,育才学校一天天陷入经济的困境,孩子们有时每天只能喝两顿稀饭。艰难的生活常使陶行知先生挨饿受冻,他终于病倒了。陶先生和育才学校的困难,牵动着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同志的心。周恩来派中共中央驻渝办事处的徐冰同志专程去看望陶行知,并送去了一件用延安毛线织出的毛衣。
同时,徐冰同志又拿出了一套延安南泥垦荒生产自救的照片,告诉陶行知说,延安目前也非常困难,只有靠自己开展大生产运动来养活自己。认真地翻看完这套照片,陶行知被延安军民热火朝天垦荒生产自救的场景深深地感染了,他得到了启发,决定动员师生开荒种地,生产自救。经过40多天的奋斗,他和学生们终于胜利完成了开荒30亩的任务,种上了粮食和蔬菜瓜果,学校逐步渡过难关,有了新的希望。
这件毛衣,陶行知一直把它藏在箱底舍不得穿。如今这件毛衣的原件珍藏在馆内,作为对这一段历史的纪念。
据介绍,此次开馆的师德教育馆位于南京北郊劳山脚下的南京晓庄学院行知园,这里是陶行知当年办学原址的核心区域、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发源地和实践地,占地约100亩,是陶行知生平展示、教育思想研究、师德师风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被授牌“江苏省师德教育基地”“南京市师德教育基地”,是南京和省内外许多学校教师和师范生入职、入学的第一课堂。
据了解,行知园是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师德教育馆开馆后将免费向公众开放。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
通讯员 刘凯
编辑: 叶真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