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明明德全文(大学中的明明德)
大学明明德全文(大学中的明明德)所以说,《大学》三纲之一”明明德“中的”明德“,就是指仁义礼智的美德。这四种美德的源头是人生而皆有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 这”四心“,以此为端,不断的扩充,就能真正做到”明明德“。
《大学》解读之<一>“明明德"
《大学》本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为孔子弟子曾子所作。南宋朱熹将其从《礼记》中独立出来, 成为“四书”之一。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无论从朱熹对其的重视程度,还是文章本身思想内容的价值来看,《大学》都是一篇修身、治国的经典之作,为儒家经典中的经典。
众所周知,“四书”是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其作者分别为孔子、曾子、子思和孟子。我们是否注意到他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和思想传承体系?不错,孔子传曾子,曾子传子思,子思传孟子,是一脉相承的儒家思想体系。
回到“明明德”的解释上来,虽然在《大学》原文中,曾子对到底要发扬什么“明德”并没有明确解读,但是作为”孔曾思孟“传承体系的孟子却对其做了非常透彻的说明和论述。在《孟子》“公孙丑”中,孟子说道:“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以”性善论‘为本质的仁义礼智是人的最高尚的美德,孟子这篇文章明确说明了仁义礼智的发端即为”四心“--恻隐之心,为仁之端;羞恶之心,为义之端;辞让之心,为礼之端;是非之心,为智之端。 端,即发端、源头的意思,四心即是仁义礼智之”明德“的种子,只要人能够以四心为出发,不断弘扬、扩充”明德“的四端,就可以做到保有四海、名达天下,就能真正的弘扬光明正大的美德,即”明明德“。
所以说,《大学》三纲之一”明明德“中的”明德“,就是指仁义礼智的美德。这四种美德的源头是人生而皆有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 这”四心“,以此为端,不断的扩充,就能真正做到”明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