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2024(公务员考试以防不测)
公务员行测2024(公务员考试以防不测)缺乏法律常识,奉行强权逻辑的某局陷入了争议。2006年11月,深圳福田警方在上沙、下沙、沙嘴三个城中村召开对涉黄者的公开处理大会,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某官员声称:“公开处理是否违法在法律规定上不是很清楚,不能说这是违法”,此话一出,掀起轩然大波,舆论纷纷对此提出质疑和批评。可能他真不知道,对公权力而言,法无授权即禁止,法律没有规定可以公开处理,就意味着执法者没有这方面的权力。没有民间常识,只有官场常识的官员闹了个笑话。2011年8月,年仅22岁的广州增城消防战士姚携炜为救跳轨者而英勇牺牲,增城市公安、消防,新塘镇政府及当地街道等多个部门纷纷登门,表示慰问。其中一名政府官员递上慰问金,握着姚携炜父亲的手说:“恭喜你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儿子。”当时姚携炜的父亲愣住了,半天没有说话。这个板块实在太重要了,不惜用大量篇幅来聊。1.常识判断到底是什么。常识,顾名思义,就是大家认为大家都应该知道的情况,主
自3月27日发表第1篇文章以来,左右在2周时间里共写了11篇文章,虽达不到高质量,但也欣慰坚持写下来。填充了“公门小吏”和“公子留步”两个栏目,“公考小师”还是空白,个别从各大考试群(论坛)慕名加关的朋友开始有些不耐烦,一想到离省考笔试只有不到半个月时间,更加心急如焚。
泡了2天图书馆,花了、4个小时,做了2套行测(2019年国考副省级和2017年下半年省考),明显感觉做题速度不如以前,尤其是数量关系,生疏不少,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维持67%的原有水平,常识判断意外地有点提升,难道和工作后接触人和事增多有关系?更难的是,总结想法,整理成文,编辑发表,花了整整1天,但愿对你有点用处。
01 常识判断
别看它只有几分,却足以影响你一生
这个板块实在太重要了,不惜用大量篇幅来聊。
1.常识判断到底是什么。常识,顾名思义,就是大家认为大家都应该知道的情况,主要包括历史事实、约定俗成和科学规律,常识判断就是对他们作出“是否”、“对错”、“真假”等此类选择。
2.常识判断为何要考。原因很简单,怕你进来丢人,没文化不丢人,没常识才丢人,你丢得起,组织丢不起,这样的教训不少。
没有民间常识,只有官场常识的官员闹了个笑话。2011年8月,年仅22岁的广州增城消防战士姚携炜为救跳轨者而英勇牺牲,增城市公安、消防,新塘镇政府及当地街道等多个部门纷纷登门,表示慰问。其中一名政府官员递上慰问金,握着姚携炜父亲的手说:“恭喜你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儿子。”当时姚携炜的父亲愣住了,半天没有说话。
缺乏法律常识,奉行强权逻辑的某局陷入了争议。2006年11月,深圳福田警方在上沙、下沙、沙嘴三个城中村召开对涉黄者的公开处理大会,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某官员声称:“公开处理是否违法在法律规定上不是很清楚,不能说这是违法”,此话一出,掀起轩然大波,舆论纷纷对此提出质疑和批评。可能他真不知道,对公权力而言,法无授权即禁止,法律没有规定可以公开处理,就意味着执法者没有这方面的权力。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缺乏“地心引力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常识,就有了官员“悬浮照”;缺乏抗辐射常识,就有了日本核泄漏中国抢盐潮,差点变成“盐荒”子孙。你说,常识还不重要吗?能不放在第一个考题吗?这是一个原则性问题。
买盐?没门
扯远了,言归正传。这个板块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很难,出题方向和选项设置可以说是扑朔迷离,你永远不会做到一个重复的题,甚至连考点都不带重复的。这让备考非常被动,搞题海战术吧,太耗时间不说,命中率始终在5-6成徘徊,总感觉事倍功半;战略性放弃吧,心里又没底怕输在起跑线。其实,我想说的是,常识本身就是送分题,但只送给那些有志于服务人民的准公仆,你想想,要服务人民,是不是更应该懂得人民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至于具体策略,我想归纳为四个字:点到为止。首先,随便拿本教材,浏览一下常识框架结构,法律、经济、历史、地理、科技这些权重板块重点关注,精力分配依次递减,因为前三个是大专业,一旦做错,就会被很多人甩开,而前沿科技、生物医药相对小众,拿得准的人不多。其次,通做一遍去年各省真题,拿出高考的劲头,每错一道题都要反向扩散、举一反三、以点带面,虽然不会出现第二次,但至少可以让你熟悉考点,增加下次猜中的概率。最后,心态上放平,不纠结、不折腾、不强求,正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有时间的话,少刷抖音头条,多看点新闻,无需深入专研,名词解释即可,就算这次没考到,也会有它的用武之地——申论。
02 言语理解与表达
老铁,别光顾着吃啊,嘴巴还要会说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最明显的体现莫过于汉字了,想必你可能早已且正在领教,千万别说这类题也就玩个文字游戏,这只会暴露你的无知。有没有想过这部分为什么题量最大、分值最重,我也是现在才明白,因为这是组织和leader最看重的通识型能力,也是你日后在单位最常用最核心的技能,堪称安身立命之本啊。
“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一失语成千古恨”,一个月后,王勇平的原铁道部新闻发言人、宣传部长的职务被宣布免去,“我反正信了”这张标签从此便跟了他7年。举此例,绝无诋毁讽刺,唏嘘云云。他曾获得全国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培训项目年度最受学员欢迎教师奖,退休后是我国新闻发言人的培训师,机智如他,巧舌如他,都会在言语上栽跟头,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理解每一道题?用准每一个词?
况且每个题都备好选项,给你45-60秒钟,让你选都不选不对,还怎么滔滔不绝,还如何跟群众打成一片,倘若让你上台发言,就“三个感谢,感谢组织感谢领导感谢同事”,打发了?认真起来吧,重视起来吧,我们不是没有榜样。(不妨去看看2019年两会部长通道视频)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有选词填空、句子排序、段意归纳、延伸演绎等4种考法,经历过高考的人都不会陌生,很多词语日常挂在嘴边,所以这部分的备考难点不在于如何起步,而在于怎么突破瓶颈。在一定基础上,通过大量刷题、掌握技巧也许能短期内显著提升命中率,但这个红利期的边际效用在递减,完了就瘫睡在一个坎,任由怎么努力也很难大幅提升,我的坎是70%。
说到底,这类题本质上还是考的语感,表面看,选词填空是区分几个词语的区别,但这只是第一步,其最终目的在于哪个词更契合题干语句,使之更通畅;选句填空的更是赤裸裸地考语感,多半都是找题干主旨最接近的;句子排序则是最高级的语感考法,印象中我从来没全对过,更诡异的是基本都在2个犹豫选项中错选。
策略建议,找关键词、多读多比、唤醒语感。
1.迅速精准抓住关键词,特别留意题干中表转折、递进、疑问、否定等感情色彩明显的词语,一般来讲,一段话的感情色彩是前后一致的,据此答题,事半功倍。
2.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国家地理网、励志散文等报刊媒体建议经常浏览,特别关照报道中用到的一些你都知道近义词较多的词语,好生揣摩语境用意,嫌麻烦的话就把真题拿来朗读,顺道练习面试普通话。当然,你要觉得意犹未尽的话,完全可以拿着选项凭空造句,故意构筑差别较大的语境,加深词语印象。
3.另外,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时候选项能给我们的信息其实比题干还多。所以在下有个习惯,先看选项词语,分别唤醒一个包含该词的最正统的句子,然后选项间来个初步比较,明确词语感情色彩和常用语境,有了这个瞬间印象后再去读题干,当读到“——”处时,脑子里会条件反射出某个印象词,运气好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唤醒的句子与题干何其相似啊,这时不必急着去比较、确认,耐心读完题干,如果下一处“——”所反射的印象词与上一个同属一个选项,那就牵她手,带她走。如果不是,再重新读题,时间应该也不会占用太多。
03 数量关系
抱歉地通知你,数学再好,也未必能数对“关系”
入了公门,你也许会惊讶地发现,“数量关系”求得不再是“数量”,而是“关系”,之前是讲理,现在是讲“礼”,但有一点没变:难度系数仍然最高。有人说,“关系学”是公门大学里的主流专业,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毕不了业,而我还没入门。因此,小的就不在这里乱打诳语了。
弱弱给一个建议便是,刷题,熟悉、总结每一种题型的考法和规律,要有2-3种命中率拿得出手的题型,可以是数列、路程、体积,也可以是抽屉、最优解等等。
万不得已,就在BC中选一个数量关系部分你较少勾选的选项。
04 判断推理
一根神奇的“鸡肋”,食之有味弃之可惜又不得不弃
为什么说是神奇的“鸡肋”,后会有期再说。哪怕它只是鸡肋,我也津津有味地啃着,因为这是我最喜欢的题型,它有强大的互动性、探索性和乐趣性。
1.图形推理,这种题先看选项可能就得不偿失了。记忆中我主要用过2种思路:以静制动和以动制静。
如果例图元素发生了变化(动起来了),那就敌动我静,优先考虑静态数数,比如封闭区间个数、加色元素个数是否一致等等;
如果例图元素没有变化(静止不变),那就敌静我动,考虑动作变化,比如对折、旋转、叠加、一笔画完以及衍生出来的对称轴移动、小元素在大元素内逆时针或顺时针运动等等。
当然,这只是众多规律中的比较常见的一种,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灵活运用即可。
2.定义判断。这是很有意思,且多练能达到全对的一类题,考的还是理解能力,和言语理解是相通的,策略无非也就精准确定关键词,检验带入,干脆利落,同时,注意题目“选非”还是“选是”,最好下划线画出来,引起警惕。由于大多定义是管理学、社会学专业名词,所以管理学、社会学专业会略占优势。
3.类比推理。这类题答案似乎总是模棱两可,很难全对,好在它是最有规律性及最有重复性的,通过大量练习,命中率提高到7、8成问题不大。种属、并列、条件、动宾、功能等等关系不一而足,有的题可能还不止考一种关系,都需要熟练掌握。
4.逻辑判断。这类题题干长(多取自于生物、物理等科学实验报道)、表述生硬绕口,难度很大,没有系统地学习是不可能答好的。仔细赠别搭桥、支持、加强、削弱这些考法差异,复习时,把4个选项都分析一遍,努力揣摩干扰项的设置原理,下次反其道而行之,看到这个原理就知道这是干扰项。
05 资料分析
“算计”之前,你总得先会点计算吧?
要想不倒在别人的算计之下,练好计算是必需的,也不需要太刻苦,能摆平资料分析就够了,毕竟这也是90%公务员所需要达到的计算水平,因为专业的工作有专业的人员来做,有个部门叫统计局,虽然它时不时会给我们开点类似“我国居民个人月均住房支出仅为111元”这样的小玩笑。温馨提示,把每一次“ -×÷”都当做最后一次来珍视和对待吧,因为以后你会连自己的工资是怎么算出来的都搞不明白,也无心去搞。
资料分析一般有3道大题,主要以图、表、文字呈现,这类题因计算量大、概念生僻、数字扎眼、捷径不多、陷阱一堆,一直不受考生待见。其实,它确是我们最应该花时间把握的,因为这3道题相互间总体难度相当,内部5道小题分布上均呈现先易后难的趋势,一般而言,第1小题,无需动笔算;第2小题,1-2次算式;第3-5小题,3-4步算式。这种答起来,思维上有个连贯性、方法上也比较趋同,可以一鼓作气、一气呵成。
参考思路:检索定位关键词,精准快速计算,提防问题陷进。答题前,重点掌握区分环比、同比、增长数、增长率、基础公式和一些基本估算法(后期陆续分享)。答题时,首先快速浏览题干,了解大概内容,是谈消费指数,还是进出口货量,还是产值问题等等,不至于看选项时脑子一片空白;其次,一眼识别、优先计算那些只需要列1-2步算式就可搞定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和选项的关键词回溯原文,一定看清楚问的是哪一年的哪一月、哪一类指数、哪一个省份,看花眼的亏吃不得,确认后再动笔计算,宁可慢一点,也要保证命中率;最后,对于每个选项都需要验证的第5小题,灵活运用“从D到A”倒序、“先整数后小数”、“先求单个再做比较”等法则,快速解题,一击必中。
最后,我简单说两句
以防不测,练好行测;行测辛苦,及时行乐。
真正痛苦的还在后面,不躁不亢、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