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 微课的使用 范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微课的实践探索)
小学英语教学 微课的使用 范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微课的实践探索)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具体的情境。在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将关注点放在单词、句型等语言知识的教授上,常常为了教而教,语言学习脱离了具体的生活语境。这样,一方面,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意思,需要花大量时间机械记忆单词和句型,学习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缺乏语境,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难以真正地提高。(一)语言情境创设不充分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已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教师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线上教学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视频为主要载体,整合技术资源与教学资源,以一种更加新颖的方式吸引学生的眼球,促进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文丽 2019)。一、小学英语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微课的实践探索许 敏
摘要:本文分析小学英语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探究小学英语微课教学的优势,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前铺垫、课中拓展及课后巩固等三个方面探索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微课,具体为课前铺垫,在语境创设中初步感知语言;课中拓展,在文化学习中深入理解语言;课后巩固,在练习讲解中强化运用语言。
关键词:微课;小学英语;语境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已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教师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线上教学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视频为主要载体,整合技术资源与教学资源,以一种更加新颖的方式吸引学生的眼球,促进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文丽 2019)。
一、小学英语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情境创设不充分
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具体的情境。在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将关注点放在单词、句型等语言知识的教授上,常常为了教而教,语言学习脱离了具体的生活语境。这样,一方面,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意思,需要花大量时间机械记忆单词和句型,学习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缺乏语境,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难以真正地提高。
(二)语言知识理解不到位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面面俱到,重难点没有很好地凸显出来,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调查发现,在大部分小学英语课堂上,学生对于众多的重难点及语法知识缺乏系统的梳理与整合,导致英语知识学习缺乏深刻性和系统性(肖瑾 2019)。
(三)学生学习参与度不高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以“灌输”为主,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参与学习的机会。尤其在复习和巩固知识点时,教师往往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习惯采用“一问一答”的单线活动,导致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不高。
二、小学英语微课教学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而微课以生动活泼的画面,深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在微课教学设计中,教师常常将知识与多媒体进行结合,利用悦耳动听的声音、丰富形象的画面及鲜活的图像,调动学生的感官,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欲望,从而使其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梅淑琴 2019)。
首先,随着多媒体的使用,教师有效地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可以有更多时间讲解重难点内容;其次,教师能够综合使用音频、视频、图片等呈现课文内容,创设良好的情境。其次,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活泼好动,好奇心强。鉴于此,微课教学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他们的认知特点、认知风格和多元智能,注意实物、动画、图片的整合与应用,尽量创设其喜欢的学习情境,配合有趣的动画效果、音频等,使其在充满趣味性的微课学习中主动习得和运用语言(沈寿东 2016)。
(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微课主要以视频呈现的形式进行教学,充分实现教学资源的传播与共享。一般来讲,微课时长为5—10分钟。在微课中,教师将碎片化知识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深入讲解与分析,并形成小学阶段的一系列微课资源,供学生自由选择与梳理,从而促进其提升学习效率(水仁德、王立丹 2013)。
在小学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重难点,这既能增强学生的印象,又可促进其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微课教学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尝试,更是一种挑战。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要遵循学科的整体性、系统性、导向性的原则,充分关注教学的实效性;要注重微课内容的通俗易懂、画面的简洁明了,不能因为突出音 /视频而忽视深度挖掘教学内容,出现微课内容华而不实的现象;要结合教学重难点,切实帮助学生学懂、学会相关知识,提升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以学生为中心”是微课教学的关键。学生的学习体验与自我学习效能感是微课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微课教学设计需要基于学生学习需求等,从实际水平出发,围绕困惑点和疑难点,实现师生亲切交流,使其轻松、愉悦地展开各项自主学习活动,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林海霞 2014)。
微课教学有助于学生开展个性化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下载小学英语微课,并根据个体差异,自主选择时间和地点学习。对于有困难的地方,学生可以反复学习,直到透彻理解(邓玉堂 2014)。
三、小学英语微课教学实践探究
微课的具体运用可以分为课前铺垫、课中拓展及课后巩固等三个方面。下面从这三个方面展开小学英语微课教学实践。
(一)课前铺垫,在语境创设中初步感知语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如何更有效地创设真实的语境将微课融入教学设计?教师利用微课视频创设语境,引导学生预习新单词,吸引其注意力,让其对即将要学的语言知识有初步的感知。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Unit 3 Holiday fun Story time板块前,教师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创设具体情境,了解中国名胜古迹的相关知识,并达到预习本堂课新单词的目的。对于比较难读的单词,学生可以点击相关图片反复跟读,并观看相关名胜古迹介绍的视频,进一步了解其文化背景。教师制作形式丰富的微课,让学生在课前自学学习,并将难理解的问题标记出来,以便在课堂上讲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中拓展,在文化学习中深入理解语言
语言学家Lado说过:“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学好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文化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语言,进一步提升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将大部分精力花在语音、词汇、句型、语法等知识的讲解上,导致学生的学习往往止步于表层意思的理解,缺乏背景意义的深度探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找寻相关视频或者绘本进行拓展教学,挖掘语言的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深度理解语言,促进其个性化语言知识体系的建构。信息化教学能够有效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在深度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独立思考(张元英 2014)。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Unit 6 Culture time板块介绍了不同国家的典型建筑。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常常以跟读录音、图片辅助的方式让学生读准单词,并机械记忆四个不同国家的典型建筑。但是,学生因缺乏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在具体运用语言时常常将国家和建筑混淆。这时,教师可以找寻相关英语绘本,制作成微课,让学生深度理解语言,准确运用语言。例如,教师可以选择英语绘本,Fun in the sea,制作成微课视频供学生学习,从而帮助其更加深刻地了解有关大堡礁的文化知识,促进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三)课后巩固,在练习讲解中强化运用语言
课后巩固是学习过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也是对课堂内容及时回顾。课后复习能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能进一步防止学生遗忘,提高其总结归纳的能力,使所学知识条理、系统地纳入已有知识结构体系。大部分小学生没有课后复习的意识,学习缺乏有条理、系统化。教师应利用微练习、微讲解帮助学生发现规律,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例如,当教师讲授完现在进行时时,学生需要进行有效巩固。课后,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帮助学生梳理和复习语法,也可以采用练习、讲解的方式帮助他们查漏补缺,还可以依照学生的水平及知识结构,制订不同的微课复习目标,并整理、归类易错点及易混淆点。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加强多媒体设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提升学习效率,还能够进一步加强其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其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同时,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这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教学重难点,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邓玉堂. 2014.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J]. 学周刊,(24):34-35.
林海霞. 2014. 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J]. 考试周刊,(77):33-36.
梅淑琴. 2019. 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J]. 散文百家(下),(10):238.
沈寿东. 2016. 浅谈信息化条件下的多媒体课件版式设计美学 [J]. 时代教育,(3):12-14.
水仁德,王立丹. 2103. 字体大小和呈现位置对多媒体课件文字理解的影响 [J]. 应用心理学,(2).
文丽. 2019. 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微课的有效策略 [J]. 学周刊,(34):127.
肖瑾. 2019. 小学英语微课使用的得与失 [J]. 英语教师,(22):120-122.
张元英. 2014. 幼儿园多媒体教学技术运用的利弊 [J]. 课程教育研究,(13):23-26.
(本文首次发表在《英语教师》202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