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魏书生老师观看文字记录(魏书生老师的语文课五千万年后的地球上随机听课)

魏书生老师观看文字记录(魏书生老师的语文课五千万年后的地球上随机听课)3、我便还按老规矩 首先朗读这篇文章。文章200多字 我10分钟便读完了。2、大多数学生不约而同地要求讲《五千万年后的地球上》。这篇文章,是一位物理学博士写的。我喜欢和学生一起探讨未来世界的事情。我经常给学生介绍托夫勒、奈斯比特等未来学家对世界明天的一些观点和看法。谈今后20年50年 100年 甚至谈未万来1年…1984年 辽宁人民广播电台的两位记者到我所在的班级采访 要听我讲语文课 可是他们来时已是期中 我这一学期的语文教材早 就讲完了 只好讲课外的内容。当天我恰好收到刚送到学校的一本当月的杂志--《国外科技 动态) 学生都很喜欢我介绍那上面的文章。1、上课时 我便拿出这本杂志 简单介绍了一下那一期的目录 请学生从中挑选一篇文章。

【导语】:学习魏书生,弘扬魏书生教育思想。今天魏书生研究院为大家推荐:魏书生著作《我是这样做教师的》

第三章 我是这样带班的

风物长宜放眼量(1)

管理是一门科学 需要健全的制度。但究其本质 管理还是人本身的问题。管理者是人 管理的对象也是人。管理制度 靠人制定 靠人执行。人的管理水平有高低 管理的最终效果 和人本身的综合 修养 有干丝万缕的联系。好人比坏人易管理 一个宽宏大量、目光远大的人比一个小肚鸡 肠、斤斤计较的人好管理 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因此 培养学生成 为目光远大的人 不仅是现代教育的任务之一 也是班主任管理班级 的一种重要手段。

我喜欢和学生一起探讨未来世界的事情。我经常给学生介绍托夫勒、奈斯比特等未来学家对世界明天的一些观点和看法。谈今后20年50年 100年 甚至谈未万来1年…

1984年 辽宁人民广播电台的两位记者到我所在的班级采访 要听我讲语文课 可是他们来时已是期中 我这一学期的语文教材早 就讲完了 只好讲课外的内容。当天我恰好收到刚送到学校的一本当月的杂志--《国外科技 动态) 学生都很喜欢我介绍那上面的文章。

1、上课时 我便拿出这本杂志 简单介绍了一下那一期的目录 请学生从中挑选一篇文章。

2、大多数学生不约而同地要求讲《五千万年后的地球上》。这篇文章,是一位物理学博士写的。

3、我便还按老规矩 首先朗读这篇文章。文章200多字 我10分钟便读完了。

4、读过之后 我便请全班学生一起七嘴八舌地复述 又找个别同学复述。

我记得电台记者立即将采访话简伸向复述的同学 当场录音。

5、然后 我请学生划分这篇文章的层次 并概括文章中心。

6、接着请学生对文章的观点进行讨论。

(1)一部分学生认为 作者说得有道理 人类乱砍滥伐 破坏生态平衡;人类掠夺性地开采地下资源既侵吞了祖先的积蓄 又抢夺了子孙的能源;人类唯利是图的生产 全然不顾环境污染…人类这些鼠目寸光的做法 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紊乱 最终招致自身的灭亡。五千万年后的地球上的主人 完全可能同作者说的一样 是一群生命力极强的老鼠。

(2)付代诚同学说:“我不同意作者的看法。生态平衡既然是人类破坏的 按照有矛必有盾的规律 人类就能凭自己的智慧使生态达到新的平衡;能源开采确实过分 但石油没有了之后 一定会有更好的能源替代它;环境污染确实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但大家看的到 经过世界环保组织的努力 不少地区污染已比前些年有所减轻……总而言之我相信人类是伟大的 我对人类的前途抱乐观态度 我坚信五千万年后地球上的主人仍然是人的类。

魏书生老师观看文字记录(魏书生老师的语文课五千万年后的地球上随机听课)(1)

学生热烈地讨论着人类遥远的明天。在这讨论中 他们很容易产生“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 最低限度 在此时此刻 会觉得为了个人利益而和自己的同胞 同学 同志战斗 残酷无情地斗争是很可悲的。一个人只为了个人权力、名誉、地位 只为了个人利益活着是很可怜的。

下课以后 电台记者要去了我的杂志 他们将学生复述的录音和原文相对照 发现许多细节、数据都和原文一致。他们以为学生不可能听了一遍就记住了这么多的信息 便问学生:“你们事先看过这篇文章吗?“学生说确实没有看过 邮局刚刚送到老师手里 他们还不知道本期”国外科技动态”已经来了呢。

记者问:“你们怎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 十来分钟 只听了一遍 就基本记住了全文内容呢?”有一位学生说:“我们感觉自己的记忆 取决于对所记材料的兴趣。好的小说连播 评书连播只听一遍 基本能讲下来 我们非常渴望了解全人类的事情 更憧憬人类的未来 对这类文章 当然听一遍就基本记住了。”

过了一年 我又到省里开会 遇到电台记者吴海燕同志 她还同我谈起那节课 谈起我班学生对整个人类的关注 谈起他们对未来的独到见解 谈到课堂上他们忽而凝神侧目细听 忽而热火朝天地讨论的场面。她感到 适量地给学生介绍有关人类未来的文章 太有必要了。

时至今日” 互联网 ”思维已经为国人所知 互联网改变生活 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互联网思维的一个核心特征 就是创新 就是超前。互联网时代的强者 一定是目光远大 能看清未来发展趋势的人。

我想 “未来学”这门课程 将越来越多地被中小学列为选修课 ”简明未来学“总有一天会成为中学的必修课。让学生畅想未来 是非常好的一种教育方式。

1979年10月31日 我教的学生大都还是14岁的孩子 他们是小大人 他们总觉得自己已成熟了 喜欢把自己说得大一些 都报自己的虚岁数 说自己15岁了。有的说得更大 他们渴望成熟 渴望长大。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