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鲁迅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鲁迅一株是枣树)

鲁迅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鲁迅一株是枣树)其次,“不经意间“写出的意境之美。为何说是不经意?原因就在于最后的写鱼戏莲叶的内容。其实诗写到”“鱼戏莲叶间”意思就已经说明白了,鱼儿游戏于池塘的连叶当中,但是作者为了烘托出鱼儿的欢快和调皮,硬是加了4句东、南、西、北的描写,一下子让这首诗活泼了起来。于是虽然诗中没有出现人物,但采莲人们欢乐的心情,以及池塘中的热闹之景都跃然纸上,这就是此诗最高明的地方。首先是全诗充满了乐律之美。汉乐府产生之初,就是为了采集民间诗歌来编曲成乐,这首诗音调回环,若是能曲唱出来效果是极佳的。以诗中“田田”二字为例,这两个字是形容荷叶茂盛的样子,它本是象声词,首次作为形容词使用就是出自这首《江南》,不但与上下句衔接完美,而且音调也很和谐。后来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也写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如今是不少版本小学

对于鲁迅先生的不少名篇,近年总有不少人提出质疑。比如称《记念刘和珍君》中的“记念”用错了,应该是“纪念”,但事实上当时是白话文推行之初,很多字词的用法并没有完全规范好,所以鲁迅先“记念”是可以理解的。除此之外,鲁迅在1924年写的一首散文诗《秋夜》也备受争议,因为文章的第一段是这样开篇的: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鲁迅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鲁迅一株是枣树)(1)

因为这段文字,很多人甚至忘记了文章的原名是“秋夜”,称此文为“两株枣树”。啰嗦繁复至此,不少人认为这就是病句。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小学一年级课本上的这首《江南》,或许就能理解了: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鲁迅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鲁迅一株是枣树)(2)

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如今是不少版本小学语文课本的第一首古诗,这可是把骆宾王的《咏鹅》第一的位置给占了,可见如今的文史教育专家们对它的推崇。说实话,笔者初读到这首诗时,觉得废话太多了,一点也不高明。它写的不就是一个江南采莲的场景吗?诗中意象也并不多,只有莲叶、池水,以及鱼,连人物都没有出现。但在读懂了它之后,却发现这首诗其实并不简单。

首先是全诗充满了乐律之美。汉乐府产生之初,就是为了采集民间诗歌来编曲成乐,这首诗音调回环,若是能曲唱出来效果是极佳的。以诗中“田田”二字为例,这两个字是形容荷叶茂盛的样子,它本是象声词,首次作为形容词使用就是出自这首《江南》,不但与上下句衔接完美,而且音调也很和谐。后来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也写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鲁迅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鲁迅一株是枣树)(3)

其次,“不经意间“写出的意境之美。为何说是不经意?原因就在于最后的写鱼戏莲叶的内容。其实诗写到”“鱼戏莲叶间”意思就已经说明白了,鱼儿游戏于池塘的连叶当中,但是作者为了烘托出鱼儿的欢快和调皮,硬是加了4句东、南、西、北的描写,一下子让这首诗活泼了起来。于是虽然诗中没有出现人物,但采莲人们欢乐的心情,以及池塘中的热闹之景都跃然纸上,这就是此诗最高明的地方。

读懂了这两句,其实我们就明白了鲁迅写两株枣树的写法。《秋夜》全文写的本来就是枣树的倔强和傲然之气,以此来歌颂生活中坚韧不拔志士们。大家联系上下文,看看这篇文章的节选:

鲁迅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鲁迅一株是枣树)(4)

鲁迅不直接写墙外有两株枣树,而是分开来写,正如《江南》一诗中非要用东南西北来诠释“鱼戏莲叶间”一样。目的就是为了突出它们立于天地间的形象,达到让文字充满感染力的效果:两棵枣树屹立于夜空中,它们那般高大巍峨。这样的开篇充满了力量,十分高明。

鲁迅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鲁迅一株是枣树)(5)

鲁迅的古文造诣是极高的,他是否是故意借鉴《江南》一诗我们不得而知,但二者确实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正如我们要模仿《江南》一诗不容易一样,这种写法并不一定适用于我们平常的写作中,稍不慎就真的成了啰嗦繁复的病句了。以此,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