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双胞胎姐妹(3岁双胞胎为完成作业轮流录像为妈妈洗脚)
3岁双胞胎姐妹(3岁双胞胎为完成作业轮流录像为妈妈洗脚)第二反应是:嗯?为什么现在的小孩子,一想到做家务,孝顺,就只想到“洗脚”这个途径?看完这个视频,小童君的第一反应是:哇!这对双胞胎好可爱好孝顺! 妈妈称,孩子上幼儿园,老师布置了帮家里做家务的作业,双胞胎就想到了为妈妈洗脚,拍视频打卡发朋友圈。她还表示,两个人洗脚一共只用了十几秒的时间,虽然感觉她俩有点敷衍,但是心里还是挺开心的。
近日,微博上一个热搜引起了小童君的关注:3岁双胞胎为完成作业轮流录像为妈妈洗脚。
视频里面,3岁的小女孩拿着手机,小大人似的摇头叹气:“没办法,老师布置的作业。”
然后,小女孩催促自己的姐妹:“好了,换我了”。
很快两人交换位置,小女孩蹲在地上敷衍地挠了挠妈妈的脚,就当完成了作业。
妈妈称,孩子上幼儿园,老师布置了帮家里做家务的作业,双胞胎就想到了为妈妈洗脚,拍视频打卡发朋友圈。
她还表示,两个人洗脚一共只用了十几秒的时间,虽然感觉她俩有点敷衍,但是心里还是挺开心的。
看完这个视频,小童君的第一反应是:哇!这对双胞胎好可爱好孝顺!
第二反应是:嗯?为什么现在的小孩子,一想到做家务,孝顺,就只想到“洗脚”这个途径?
中国人对“洗脚”式的孝顺,已经不陌生了。多年前,一个小男孩端盆给父母洗脚的公益视频,就掀起了用“洗脚”表达孝顺的高潮。
激起人们的孝顺之心,肯定是一件好事。但不知为何,随着“洗脚”的风靡全国,人们好像陷入了一种模式化的怪圈:一说孝顺,必然是洗脚。
就像这则视频中的两个小女孩,一提到帮爸爸妈妈做点事,表示孝顺,只能想到“洗脚”。
当“洗脚”已经越来越沦为形式主义,或者说,能体现孝顺的方式已经越来越形式化时,我们应该如何教育孩子,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孝顺?
01、教育孩子孝顺,先从自己做起关于如何教育孩子孝顺,童话大王郑渊洁曾在自己的一本书中讲过这样一件事:
很多年前,电视机刚刚兴起不久,一些大城市,开始有平板电视出现。
有一天,郑渊洁带着他十岁左右的儿子郑亚旗去商场里面买电视机。
要知道,90年代,平板电视机可是很多人消费不起的高阶奢侈品,能有一台平板电视机,足够孩子开心骄傲好一阵子。于是小亚旗跟着他的父亲高高兴兴的去了。
带电视机回家的路上,郑亚旗觉得路怎么好像不对,就问父亲:“爸爸,我们是不是走错路了?”
郑渊洁说:“没有,这台电视机是送给你爷爷奶奶看的。”
听到爸爸这样说,郑亚旗不高兴了。
郑渊洁猜透了儿子的心思,语重心长地跟儿子说:“爷爷奶奶今年都60多岁了,他们还能看多少年呀!你还小,我还年轻,以后什么高科技的东西都能见到,但是你爷爷奶奶未必就有机会……”
十岁的郑亚旗听了父亲的话,默默地点了点头。
童话大王郑渊洁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孩子做了一个如何孝敬老人的榜样。
他说:“如果想让你的孩子长大后孝顺你,你只需要在孩子面前孝敬他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就行了。”
孝顺,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真正的孝顺,是在内心深处对父母的牵挂,以及力所能及的行动。
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全看在眼里。
如果我们永远只停留在口头上,孩子很可能也会有样学样,嘴上甜言蜜语,实际毫无行动,只有当我们孝顺了,落实到行动上,孩子才会学着做。
教育专家李玫瑾教授认为,分享,不仅是实物分享,还包括家务分享。
这个家务分享,主要是为了强化孩子的责任感,因此绝不能流于表面,还要贯彻到底。
它不仅仅是让孩子做简单的家务,还要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照顾别人。父母也要让孩子在家庭中有所付出,下班回家很累,想歇一会儿,可以让孩子帮忙拿下拖鞋,累得躺下了,可以让孩子帮忙拿杯水。
这是一种必要的示弱,让孩子觉得父母和孩子应该互相照顾,而不是一方理所当然的付出。
当这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变成一个既定事实,孩子才会有“照顾父母是应该的”的概念,才会拥有内化于心的孝顺。
李玫瑾教授还分享了一个案例:
一个开出租车的单亲妈妈,为了挣钱天天在路上奔波,但孩子上网吧玩得不回家也不上学。
妈妈没办法,就拿了一个悬赏帖贴在校门口,说谁能够帮她孩子戒除网瘾,她就给谁1万块钱。
她就跟这个妈妈建议:“你把这一万块做你自己的工资,让你孩子每天晚上到周末陪你出车,让他在跟你共同的这个过程当中,知道钱的来之不易,体会妈妈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的艰辛。”
让孩子陪妈妈出车,是为了让孩子知道母亲工作的艰辛,让孩子对母亲的工作有参与感,才有责任感。
李玫瑾教授也坦言:“你不给他派活,他哪来的责任感?责任是孩子必须要承担的,不担就没有责任感,责任说得形象一点,就是肩膀上有重量了,没有重量就没有存在感。”
事实上确实如此。
当一个人对一件事、一样东西,付出过大量的努力,投入过大量的感情,人就会对此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不舍得轻易放弃,会拼尽全力去维护。
让孩子孝顺的前提,是要让孩子对家庭有责任感,把自己当成家庭的一份子,而不是一个享受者。
让孩子学会孝顺,不仅要从承担责任入手,还可以通过优质绘本引导。
现在许多家庭都会对孩子进行阅读习惯培养,那么利用优质的绘本来辅助育儿方式,也就顺理成章了。
绘本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观察力和理解力,它还具有纾解情绪、思想引导的功能,是一种方便有效的媒介。
曾经看过一个6岁的小孩,小小年纪想法做事居然就十分妥帖暖心。
他会记得妈妈的生日,在妈妈生日当天悄悄给妈妈准备惊喜,让妈妈惊喜掉泪;他很爱自己的爸爸,每次吃饭都要主动给爸爸盛满满的饭,让爸爸乐不可支;他还会关注奶奶的需要,奶奶行动不便他就经常扶着奶奶走路,让奶奶感动不已。
问及他为什么会这么做,他不假思索地回道:“书里他们都是这么做的呀。”
他说的书,其实就是他家里给他买的绘本故事书。
尽管家里人没有特意教导,但通过阅读绘本,学习书里的人物榜样,孩子还是懵懵懂懂地意识到了应该怎么向家里人表达爱,表达孝心。
绘本虽然无法完全代替育儿,却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工具。让孩子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小童君个人很喜欢的一本适合亲子阅读的童书——《善的教育》,书里列举了108种日行一善的方式,图文并茂,风趣幽默,其内容故事取材于家庭、学校、生活与社会,既有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也有简明扼要的说明,还有日行一善的有趣漫画,实用性很强。
教育孩子孝顺,离不开生活和社会种方方面面的教育,而这本书的内容,正是融入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让孩子懂得热爱祖国,感恩社会,孝顺父母。
想要教育出善良孝顺的孩子,不仅需要父母注意自身,还需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学会承担家庭责任,同时在生活细节处引导孩子。
让孩子学会孝顺,其实最重要的不是让他们学会表面行动,而是要有一颗孝顺父母的心。
点个【赞】,有你的支持,小童君会更有动力。
看更多育儿好文章,请关注【万小童】公号,期待和你一起,解决育儿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