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必背58篇(每天10道文言小题⑥)
高考文言文必背58篇(每天10道文言小题⑥)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购:购买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受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 壁:筑壁垒B.持短兵接战 兵:兵器
阅读《垓下之围》片段,完成下列题目。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①,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②,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壁垓下 壁:筑壁垒
B.持短兵接战 兵:兵器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受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购:购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B.①汉军至,无以渡
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C.①骓不逝兮可奈何
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D.①乃令骑皆下马步行
②乃自刎而死
3.下面诗词是后人对项羽的评价,对其表示同情肯定的两项是( )
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
②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
③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
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诗歌,共305篇。
B.“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C.韩愈,世称“韩昌黎”,他的《师说》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D.杨万里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自成一家,形成了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任太史令,撰写《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共约3000年的历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例。
B.《汉书》,作者班固。《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
C.《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列传》一文,司马迁重在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上的杰出才能,同时,委婉含蓄地赞颂了屈原忠贞不渝的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品格。
D.春秋,古代指年纪,春秋高即年纪大;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所用的敬词。
6.下列对有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读,古人指文辞的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音dòu。
B.百姓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C.童子,《师说》中指童子科考试。童子科是古代选拔神童的制度,汉代已有,开始以荐举为主,后来增加了考试,能够通过考试的神童称为童生。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铮铮然有京都声
②曲罢悯然
B.①因为长句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C.①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②巨(吴巨,人名)是凡人
D.①歌以赠之
②何以解忧
8.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何陋之有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不拘于时,学于余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木受绳则直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其可怪也欤
其皆出于此乎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D.而青于蓝
师不必贤于弟子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娴:熟悉
B.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伐:自夸
C.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疾:嫉妒
D.人穷则反本。 反:同“返”,追溯
参考答案:
1.D 2.A 3.B
4.C
5.C
6.C
7.A
8.A
9.D
1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