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和力量(砥砺奋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和力量(砥砺奋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打造职教稳步发展新高地从2013年开始,永昌县先后新建4所幼儿园并投入使用,全县70%以上的幼儿在公办幼儿园入园,着力提升了学前教育普惠服务水平。加快构建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发展服务体系,先后建成小学2所,中学1所,撤销农村小学3所,大班额彻底消除,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办学行为更加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对“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全覆盖,十年共资助学生近10万余人次,累计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30527人,金额 16838.2万元。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15所,每年享受国家营养膳食补助学生5000人次。安全规范运行校车,投入运营校车100余辆,接送学生9000余人次。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划片招生、免试入学”政策,近1500余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永昌县教育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大力实施“五好工程”,全县教育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进一步得到落实,2022年高考升学率、中考平均成绩、小学三科合格率显著提升,在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打造省级骨干教师25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36人,市级骨干教师174人,市级名优教师46人,县级中小学骨干教师443人,县级名优教师29人,市县级名优校长3人,在省级及以上学科及专业竞赛活动中获奖人数达到400余人次。共有298 项“十四五”省级规划课题结题397项,市级课题结题862项。
持续实施教师能力再提升工程,以实施“国培”“省培”“校本培训”等三级培训项目为抓手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累计先后组织3万余名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大幅提升校长办学治校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中小学教师不断更新理念,提高专业素养,有效服务“停课不停学”、落实“双减”和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家校社协同育人,科学教育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截止目前,全县各类培训机构从原有的148家,停办83家,转型保留65家,压减率达到97.6%。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全面启动,共有18所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参与学生达14220人,参与率达99.33%,做到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
科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打造素质优良的师资骨干
教师是立教之本。永昌县始终把打造一支思想先进、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2010年以来,共招录中小学(园)教师393人,有效缓解了师资不足的状况,解决教师队伍老化问题,优化了师资结构。制定了《永昌县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永昌县关于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构建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合理流动机制。建立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推动优秀骨干教师向农村和薄弱学校流动。提高教师待遇,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自2015年来共有890余次人享受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进一步稳定了农村教师队伍。四是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为人师表,2012年以来,有17名教师被评为市县级十佳教师,49名教师被评为市县级德育工作先进个人,99名教师被评为市县级优秀班主任,193名教师被评为市县级级优秀教师,66名教师被评为市县级优秀教育工作者,有6名教师获省级“园丁奖”荣誉称号,有2名教师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
整合县域教育资源,实现城乡教育均衡新发展
从2013年开始,永昌县先后新建4所幼儿园并投入使用,全县70%以上的幼儿在公办幼儿园入园,着力提升了学前教育普惠服务水平。加快构建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发展服务体系,先后建成小学2所,中学1所,撤销农村小学3所,大班额彻底消除,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办学行为更加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对“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全覆盖,十年共资助学生近10万余人次,累计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30527人,金额 16838.2万元。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15所,每年享受国家营养膳食补助学生5000人次。安全规范运行校车,投入运营校车100余辆,接送学生9000余人次。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划片招生、免试入学”政策,近1500余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就近入学。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组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区域联盟3个,通过开展走教送教、研训联动,促进城区学校优质资源共享,累计全县中小学共开展走教送教670余场,送教1100人次,有效弥补农村学校薄弱学科短板。积极推进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永昌职中实施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交流,永昌县第四中学更名为永昌县第二中学,被金昌市体育局授予“金昌市体育特色学校”。2021年永昌县职业中学更名为永昌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打造职教稳步发展新高地
永昌县深入贯彻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省、市职教大会的部署要求,聚焦立德树人,紧盯发展需求,全县职业教育呈现出积极向好的态势。近年来,先后建成实训楼2栋、公寓楼1栋、标准化体育运动场1个、校内实训基地10个和“1 X”证书考核站点9个;建设一体化实训楼1栋、农学实训基地1个、专业群6个、甘肃省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工作室2个、甘肃省名班主任工作室1个、省级骨干专业2个、省级优质专业1个;与县内外18家行业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开设订单班2个,引企入校1家,引企入教2家,分期分批安排2500多名学生到合作企业岗位实习;师生参加全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和职业技能大赛,获一等奖26项、二等奖121项;向高一级院校输送基础人才5000多名;完成甘肃省职业教育改革教学研究项目2项、市厅级课题37项,发表省级以上论文81篇;永昌职专被评为“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甘肃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永昌县被评为2021年度“技能甘肃”推进力度大、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县城。
坚持“五育并举”促发展,激发素质教育新内涵
永昌教育始终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依托“体育、艺术、科技2 2”项目扎实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和社团活动,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和美育教育,组织开展了“德润校园·学在金昌”“校园文化艺术节”“艺术支教”“中华经典诵读”、足球联赛等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每年举办红色研学旅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共评选表彰市级“三好学生”1801名,2022年评选市级“五好学生”192名,市级“优秀学生干部”1231名,“新时代永昌好少年”208名。积极落实落细“五好工程”“双减”“五项管理”等各项政策,2021年秋季学期起大力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校内课后服务,覆盖率达100%。
“五育并举”硕果累累,全县共有文明校园8所(省级3所,市级3所,县级2所),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1所,省级绿色学校11所,全国足球、篮球、排球特色学校5所,市级体育特色学校3所。永昌第六中学《春风化雨,滋润每位学生心田》入选教育部第二批 “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河西堡第一小学被认定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扩充城乡公办园资源,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新成效
自2012年全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永昌县逐年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办园条件,学前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民办幼儿园快速发展,在解决幼儿入园难的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全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8.52%。截止目前,城区共有幼儿园11所,其中公办幼儿园6所,民办幼儿园5所,城区公办幼儿园“入园难”问题基本解决。新改建农村公办幼儿园9所 实现了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中心幼儿园,有需求的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的目标。幼儿园分类评估扎实开展,全县合格幼儿园达到100%,现有1所甘肃省示范性幼儿园,7所市级示范幼儿园,7所市级标准化幼儿园。近两年为11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落实奖补资金267.05万元;开展公办民办幼儿园结对帮扶活动,先后派驻12名公办教师到民办幼儿园任教,引导民办学前教育普惠健康优质发展。
潮平岸阔催人进,奋楫扬帆正当时。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永昌教育人将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永昌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