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考试有什么技巧(没有考试的幼儿园)
幼儿园考试有什么技巧(没有考试的幼儿园)昕昕皱了皱眉头,继续说:“撞到的那一下我觉得有点不开心,他应该小心一点,这样我们会容易摔下来的。”说完,她在旁边画了一个哭脸。自由活动时,昕昕开始写当天的日记了。她边画边对老师说:“老师,我今天玩的是轮胎。这是我,坐在轮胎车上的是媛媛,后来彬彬的轮胎车撞到了我们,我觉得有点危险。”虽然孩子们不一定确切地明白“评价”是什么,但幼儿对于自己或同伴的“评价”无处不存在、无时不发生。据宝山区青苹果幼儿园园长黄豪芳介绍,青苹果幼儿园将评价与日常的各类活动相结合,在游戏、运动、个别化活动中创设评价版面,让孩子们随时随地进行评价;在各类活动后的分享环节融合“小Q分享会”进行互动评价;在日常的自由活动中随机记录“小Q日记”进行评价;遇到关键事件幼儿可自主发起“小Q议事会”评价,让评价自然成为幼儿日常活动的一部分。一起来看一篇“小Q日记”:
没有考试的幼儿园,如何“量”孩子?
昨天(10月9日),上海普教科研40年系列学术活动“幼儿发展评价的‘道’与‘法’——学前教育聚焦评价的十年行动”学前教育专场活动,在宝山区教育学院举行。
活动中,三所幼儿园园长讲述了她们的评价故事。
一本画出来的“评价日记”
虽然孩子们不一定确切地明白“评价”是什么,但幼儿对于自己或同伴的“评价”无处不存在、无时不发生。
据宝山区青苹果幼儿园园长黄豪芳介绍,青苹果幼儿园将评价与日常的各类活动相结合,在游戏、运动、个别化活动中创设评价版面,让孩子们随时随地进行评价;在各类活动后的分享环节融合“小Q分享会”进行互动评价;在日常的自由活动中随机记录“小Q日记”进行评价;遇到关键事件幼儿可自主发起“小Q议事会”评价,让评价自然成为幼儿日常活动的一部分。
一起来看一篇“小Q日记”:
自由活动时,昕昕开始写当天的日记了。她边画边对老师说:“老师,我今天玩的是轮胎。这是我,坐在轮胎车上的是媛媛,后来彬彬的轮胎车撞到了我们,我觉得有点危险。”
昕昕皱了皱眉头,继续说:“撞到的那一下我觉得有点不开心,他应该小心一点,这样我们会容易摔下来的。”说完,她在旁边画了一个哭脸。
看到这里,老师问:“你愿意把这篇日记给彬彬看一看吗?”昕昕点点头,把日记拿给彬彬,彬彬听了昕昕对自己的评价,马上说:“对不起,当时我觉得像碰碰车一样,很好玩,我会小心一点的。”
昕昕说:“好,你下次小心点就行。”昕昕继续画自己的日记:“然后轮胎车经过了障碍物,还有绕过了垫子区,我玩的很开心。”这次,昕昕画上了一个大大的笑脸。
“小Q日记”是幼儿运用绘画表达自己评价意见的一种评价方式。据黄豪芳介绍,幼儿人手一本日记本,以“画”“写”等方式,在自由活动期间可以自由拿取记录。教师倾听幼儿的评价想法,并在下方用简单文字进行介绍。
除了“小Q日记”,青苹果幼儿园还有“小Q看现场”,打破了班级边界,打造现场互动评价舞台,孩子们以小评委身份,通过亮灯、举手表决等方式,对同伴的表现做出评价。这不仅需要表达自己的评价意见,还需要倾听同伴的评价意见,接纳与自己不同的想法,在互动思辨中进一步提升自主评价能力。
让孩子在“春天的花园”里施展
如何抓住孩子的“表现”?需要创设各种真实情境下的任务,给孩子们施展的空间。
在宝山区彩虹幼儿园有一个“自然课堂”,将课程变成为一件件“事情”,链接幼儿的已有经验与兴趣。而这些“事情”是幼儿在真实生活中遇见的,其中又包含复杂、开放的问题情境。
比如在“建一座春天的博物馆”的“事情”中,彩虹幼儿园中三班聚焦于“造一个春天的小花园”,中五班生成了“做一本蜜蜂工作日记”。
据宝山区彩虹幼儿园园长朱立华介绍,在同一班级中,幼儿的不同生活经验,也助推了不同任务的生成。在“造一个春天的小花园”过程中,有的孩子关注雨天的小花园,有的孩子喜欢晴天的小花园,有的孩子钻研池塘边的小花园等。
但在“事情”的推进中,老师们发现,由于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和精确的认知准备,孩子们受限于“春天的小花园里到底有什么”,面对任务有些不知所措。
于是,老师们增设了“参观春天的小花园”和“春天小花园中的游园会”活动,让孩子们走进真正的小花园反复体验,引导孩子们在小花园中仔细观察,并通过绘画、摄影、歌舞等方式记录小花园里的发现——动植物的变化、有趣的事情等等。
然而,问题又出现了。设计小花园时,需要准备材料;打造小花园时,需要较强的动手能力,这些都需要同伴间的合作,但孩子们貌似还不会分工协作,同一个小组内,孩子们往往各持己见,相持不下。
为此,老师们又创设了一个新任务——“春天的小花园展览会”,引导幼儿共同制作海报、讲解自己小组所打造的小花园,招待“游客”等,合作分工完成任务。
在朱立华看来,探究春天、理解春天、记录春天,在“打造春天小花园”的过程中,孩子们用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着成长。
芮芮对春天的柳树一次次的观察与探究,不仅“看到”“摸到”还能“听到”,不断地丰富着自己对春天的感受,通过各种感官对材料进行探索,表达出自己心目中的春天;
彤彤在活动中更像一位“旁观者”“批评家”,她关注到同伴作品中春天的明显特征,并大胆地提出建议,用观看与评价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同样也在积极地表达着春天。
“看到”“听懂”幼儿的“微创造力”
孩子们有着无限的创造力,但那些创造力藏在他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等待我们去发现。
“对教师来说,理解幼儿行为是专业发展中的一项难题。”宝山区四季万科幼儿园园长宋斌坦言,“观察”是评价幼儿微创造力行为发展的基础。
所谓“微创造力”中的“微”指微小、袖珍。这就要求在科学启蒙活动中,教师要用心观察、科学观察,捕捉微创造力发生的瞬间,才能更全面、准确地发现幼儿的微创造力行为。
比如,在活动中“幼儿用擀面杖捶打橡皮泥”,这就说明孩子喜欢摆弄各种物品,对接触到的材料表现出探究欲;
“幼儿用晃动、投掷、推、滚、压等动作探索物体”,说明孩子乐于动手、动脑,探索未知的事物;
“孩子指出土壤有多种颜色,里面有大大小小的石头,有潮湿的气味等”,说明幼儿能够专注地、反复地观察某些事物并详细描述其发现的细节,对探索中的发现感到高兴和满足。
从定点观察,到跟踪观察,再运用拍照、摄像、录音等多种手段,日常的活动中,四季万科幼儿园老师们就这样勾画出幼儿微创造力发展全貌。
当然,除了“看到”幼儿做了什么,还要“听懂”幼儿为什么这么做。
《小小放映员》是四季万科幼儿园中班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光和影“。孩子们将胶片插在“投影机”上,随后通过调整“投影机”及光源的位置来播放影片。
活动结束后,老师观察到有的孩子将两张胶片叠在一起,对于这种“看不懂”的举动,老师没有马上纠错,而是与孩子交流“你喜欢这次的活动吗?为什么你要将胶片叠在一起?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孩子的回答,更准确地识别幼儿的微创造力表现水平。
让幼儿评价有“童年味”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学前教育研究室副主任潘琼指出,当下,对幼儿的评价理念,已经从“针对发展的评价”,转变为“促进发展的评价”。评价的内容也从“结果取向”转变为“能力取向”,评价的方式也变得更加多元化。
“评价有很多功能,是一把尺、一把刀、一个风向标。”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忱在活动中指出,评价也是“掘进机”,针对某个领域持续深入探索;评价还是“聚合器”,对某件事的评价多角度汇总,长时间持续关注;评价同时还是“脚手架”,通过评价为儿童的成长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对于幼儿评价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关注幼儿的真实感受、被幼儿认可、让幼儿喜欢。
“幼儿发展的评价目的要聚焦在育人上,幼儿的评估方式是注重过程质量,以免引发强化训练等非科学做法,加剧家长和社会焦虑。”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陆璟指出,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很大,评价表现一定不能是一次性的,而是持续的观察记录,持续的发展性评估,要看到孩子的成长。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我们希望幼儿的发展评价能够成为伴随幼儿一生发展的力量。”上海市教委托幼工作处副处长王纾然特别强调,幼儿评价要有“童年的味道”,关注幼儿真正的发展需求,成为孩子终身受用无尽的财富。
活动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学前教育研究室主任黄娟娟主持。
宝山区教育局副局长秦晋一参加活动并致辞。
活动中,宝山区幼儿园代表还开展了“评价研究”的先行者论坛,分享“幼儿发展评价研究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