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大学是什么文体(礼记何为大学)
礼记大学是什么文体(礼记何为大学)④至善:最完善的境界。③亲民:按理学家程颐的说法,这里的“亲”应为“新”,是革新、弃旧图新的意思。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注释】①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道,本义是道路,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道”有时指原则、规律,有时指方法、办法,有时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有时指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②明明德:前一个“明”字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字是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宋代理学家朱熹将《大学》分为“经”一章,“传”十章。“经”是基本观点,“传”是对“经”的解释、阐释。
本章就是朱熹所称的“经一章”,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所谓“三纲”,是指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也就是朱熹所说的“三纲领”。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朱熹所说的“八条目”。它既是为使人达到“三纲”而被设计出的具体措施,也是儒学为我们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大学》的特点是有纲领有条目,纲领引领全文,条目是细化的具体内容,纲举而目张。
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中间的“修身”一环,则是联结“内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内修”方面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方面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
大学之道①,在明明德②,在亲民③,在止于至善④。知止⑤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⑥。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注释】
①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道,本义是道路,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道”有时指原则、规律,有时指方法、办法,有时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有时指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②明明德:前一个“明”字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字是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③亲民:按理学家程颐的说法,这里的“亲”应为“新”,是革新、弃旧图新的意思。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④至善:最完善的境界。
⑤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⑥得:收获。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神安定,心神安定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和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①;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②;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③;致知在格物④。
传统文化小知识
社稷
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二者是对庄稼丰歉起决定作用的神仙,是古人为祈祷丰收而重点祭祀的两个神。社稷坛位于皇宫之右,与皇宫之左的宗庙相对,同为国家祭祀重地。因古代帝王经常在社稷坛祈求国家太平,五谷丰登,故“社稷”一词逐渐成为了国家的象征。如《孟子·尽心下》中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注释】
①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②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③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④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的道理。
【译文】
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想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的道理。
物格而后知至①,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注释】
①知至:与上文“致其知”相对应,指获得知识。
【译文】
通过对万事万物道理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