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实践中得到发展教学心得:理解孩子的同伴世界
让孩子在实践中得到发展教学心得:理解孩子的同伴世界男生的路子比较野。我班上曾经有男生组织“黑车队”。他们还不到能骑车上街的年纪,只能在地下室骑,故起此名。他们点燃火柴作为车队开业的焰火,也曾因为有人另起炉灶偷拉队伍而“火拼”,一支队伍的人马把另一支队伍的队长和自行车绑在了一棵树上。后来,队长的车子被偷了,还有好几个人的自行车坏了,于是车队解散了。他们打了最后一架,以示纪念。小女生的友谊很复杂。要好的时候,上厕所也要手拉手一起去,然后同用一个坑,面对面地蹲好,边嘘嘘边聊天。三四个女生组成个小团体,一起写作业,一起聊天游戏,分享彼此的小秘密。但也会有疏远。小团体的聚散,相好、争执、排挤,似暗流不断。我教的班里,小孩给我写信说女朋友跟其他女同学玩到了一起,为此感到苦恼,觉得被冷落。我笑她,怎么搞得跟吃醋似的?这是女性友谊的正常现象。一个珠宝广告说得好:“我们是朋友,我们是姐妹,我们是天敌。”又有小女生悄悄来问我,跟好朋友闹别扭要绝交了,可怕她一
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20年第21期,原文标题《理解孩子的同伴世界:一个小学班主任的教育实践》,严禁私自转载,侵权必究
处理孩子的同伴关系,成年人既要懂得该放手时需放手,也要在必要的时刻给予正确的支持和指导,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倾听孩子,读懂孩子。
主笔/徐菁菁
口述/王悦微(小学班主任,语文老师)
要理解孩子的同伴关系,首先需要理解童年的复杂性
童真与纠纷
成人总是容易带着玫瑰色眼镜看待孩子。其实,你只要回忆自己的童年就会发现,在童年里,贪婪、私欲、嫉妒、懒惰,常和善良、温和、勤奋这些词并存。不要轻易忘了自己童年的脚印,你才能更理解眼前这些正新鲜成长的小孩。
小女生的友谊很复杂。要好的时候,上厕所也要手拉手一起去,然后同用一个坑,面对面地蹲好,边嘘嘘边聊天。三四个女生组成个小团体,一起写作业,一起聊天游戏,分享彼此的小秘密。但也会有疏远。小团体的聚散,相好、争执、排挤,似暗流不断。我教的班里,小孩给我写信说女朋友跟其他女同学玩到了一起,为此感到苦恼,觉得被冷落。我笑她,怎么搞得跟吃醋似的?这是女性友谊的正常现象。一个珠宝广告说得好:“我们是朋友,我们是姐妹,我们是天敌。”又有小女生悄悄来问我,跟好朋友闹别扭要绝交了,可怕她一生气,把秘密说出去,怎么办?我问是什么秘密。她害羞地说,是她喜欢哪个男生以及她来了例假这两个秘密。我告诉她,这两件事都不是见不得人的坏事,你不在乎,就不成为威胁;其次,君子绝交,不出恶声,这正是考验人的好机会。
男生的路子比较野。我班上曾经有男生组织“黑车队”。他们还不到能骑车上街的年纪,只能在地下室骑,故起此名。他们点燃火柴作为车队开业的焰火,也曾因为有人另起炉灶偷拉队伍而“火拼”,一支队伍的人马把另一支队伍的队长和自行车绑在了一棵树上。后来,队长的车子被偷了,还有好几个人的自行车坏了,于是车队解散了。他们打了最后一架,以示纪念。
男孩们把这些故事写在作文里,或者亲口讲给我听。我什么都不需要做,只要安于做一个好读者、好听众。因为男生就是这样子的呀!我看着这些小男生,就好像在看一部法国电影《巴黎淘气帮》。那部电影讲的就是一帮顽皮男生的童年生活。我想,我眼前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回想起他们的“黑车队”,也会觉得自己的童年很有意思吧。
绝大多数时候,孩子之间磕磕绊绊、吵吵闹闹都是成长的一部分。我做了很多年班主任,在我的经验里,孩子有能力自己处理他们之间的绝大多数摩擦和矛盾。我在班级里建了小法庭,先自荐,再民选,成立立法小组,起草班级公约;再结合自愿和选举,以公正为第一准则,选出法官、调解员。学生有矛盾,先报法院处理,处理不了再交给老师裁定。我还教孩子们《罗伯特议事规则》,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去表达观点,聆听别人,达成共识。孩子们独立解决了很多问题,而且他们从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
王悦微(刘飞越 摄)
作为老师,我不怕小孩打架,就怕大人眼里只有自家小孩,护孩心切。有时候,在孩子的冲突中,成人反而成了最大的问题。一次,男孩A咬伤了男孩B,校长把家长请到办公室,谈了很久,双方同意由A的家长承担200多块钱的药费。A的妈妈说没带那么多现金,校长帮她垫付了,叫她有空再来还。可是后来,A的妈又不认了,说需要把他儿子上次被人欺负的事先解决再说。
其实,孩子之间的矛盾总是很容易化解。我女儿小菜刚上幼儿园时,因为争玩具和同学吵过一架,她情急之下把对方咬了一口。那天晚上谈话教育结束后,我指导她练习了如何道歉,要求她必须看着对方的眼睛,诚诚恳恳地说话。然后我带她去超市,让她自己挑选了一盒漂亮的饼干,第二天带去给那个同学作为礼物。从此两个小孩成了好朋友,小菜再没咬过人。我也把这种办法用在我的班级里。我会要求有过错的孩子准备一份小礼物,不要贵,但要用心,也可以自己做,附上认真写的道歉卡片,郑重而诚恳地道歉。如果孩子这样做了,我会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纠纷、矛盾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要的一课。成人要给孩子最好的示范——不仅要有倾听来龙去脉、分清是非对错的耐心,更要让孩子看到解决问题的智慧和气度。
自尊是孩子同伴交往的本钱
大侠
作为老师,我很注意呵护孩子的自尊,因为这个是他们进行同伴交往的“本钱”。
小孩子的心思细腻敏感。进入小学高段以后,学生就不爱举手回答问题了。我发了调查问卷,有三个问题:喜欢举手吗?如果不,为什么?希望老师怎么帮你?学生们的回答让我意外,很多人写的是:喜欢举手,但怕答错了被同学笑话,希望老师多叫我。于是我在班里多次教育不可以笑话别人,同时把那些想举手又不敢举的学生的名字记下来,上课备用。
孩子渴望被同伴接纳和认可,为此会有成人难以觉察的苦恼。有一次晨间朗读巡视的时候,一个小男生悄悄跟我说:“老师你今天上课时别叫我回答问题好吗?”我不解地问:“为什么啊?”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凑近我的耳边说:“因为,我裤子后面破了……”我接管过一个班,一个男孩比班里同学大不少,有次填表格时我无意中发现他的年龄,惊诧地看了看他,他露出乞求的神情,叫我不要说出来。我很理解这种感受。我生日小,晚入学一年,也有过自卑感,虽然长大后回想起来很幼稚。遇到口吃的学生,我会是他们的坚定后台,谁欺负他们,就批评谁,如屡批不改,就在全班面前惩罚,即便他心里还是看不起这个同学,也不许表现出来。在课堂上,我会把回答简短问题的机会留给口吃的孩子,他回答的时候,别人不许插嘴。
我是一个老师,我对一个孩子的评价,对于群体如何看待和接纳这个孩子是很重要的信号。我们在班里讨论一个话题“我最好的朋友”。一个成绩不突出,在班里默默无闻的女生鼓起勇气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她讲到自己的朋友离开了她,伤感得哭了起来。很多孩子还不懂事,不太能够共情,看到她哭,觉得好玩,就笑话她。我帮这个女孩说了一句话:“会哭的人是懂感情的人。”学生们马上就不笑了,觉得确实这样。
有一次下课的时候,有学生跑来跟我报告:“王老师,×××的小便拉在裤子上啦!”我赶紧去教室,把那个小女生叫过来。“没事的,我给你妈妈打电话,换了裤子就好。”我说,“班里有人笑你吗?”她轻轻地点了点头,不说话。我叫她去坐好,给家长打了电话,然后郑重地对全班学生说:“今天×××不小心小便在了裤子上,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小朋友有时候就是会忍不住,长大了会好的。她没有做错任何事,所以,她不应该受到任何嘲笑,对吗?”学生们齐声回答:“对!”“那么,请笑过她的同学站起来,向她好好道个歉。并且,以后也不许再提这件事。”六七个小孩站起来,向女孩鞠躬道歉:“对不起。”在道歉过程中,班级里非常安静,每个学生的表情都很严肃认真。我觉得自己那一刻很像一个大侠。
还有一次,我到一个班去代课,发现有个很顽皮的男生下课的时候同学们都不跟他玩,但他其实很渴望同伴。我问他:为什么没人和你玩?他回答:因为我很坏的。这句话让我很心疼。我就装模作样地给他看手相:“你是奶奶养大的吧?”一般来讲,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小孩,很大概率是隔代抚养的,祖辈会比较溺爱孩子。果不其然,小男孩大吃一惊,立刻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我又和他讲:看你的手相,你就是学习习惯不太好,你这个人其实是很有才华的,将来一定会非常优秀。你现在虽然过得很不容易,但是要坚强一点儿。另一方面,我也和其他孩子讲:他这个人其实很好的,他好孤单,你们和他玩吧。小孩子天性善良,听到我这么讲,就会去找这个男孩。我在一旁观察,男孩为了讨好同伴,故意在地上摔倒,做出很滑稽的样子,逗大家大笑。多么卑微啊,可不管怎样,这是他被同伴接纳的机会。几年以后,在公交车上,一个大男孩腼腆地和我打招呼。我问他:“你现在还顽皮吗?”“不顽皮了。”“还记得我给你看手相的事吗?”“都记得。”
帮助孩子树立自尊的另一面,是我作为班主任,会尽量让孩子们不被某些“优越感”带偏。权力对人的诱惑是很大的,成人如此,孩子亦然。你会发现,一些孩子在成为班干部以后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是两个样子。班干部身份带来的欺凌现象并不少见。我还曾经让学生帮我发小红花,结果每一个拥有这份权力的孩子都偷偷地留下了小红花。我带的班级自由竞选班干部,每半个学期,我会要求班干部在班里做述职报告,讲自己为同学们做了什么工作,让他们明白他们的身份是服务者。普通同学有权监督他们,给班干部发红黄牌,得到红牌的立刻撤换。有些班级里,老师让班干部管理纪律,可以惩罚同学,我不会让孩子掌握惩罚权这样的权力,但他们可以提出发现哪些同学做得好,值得表扬。
一个孩子的家庭教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会如何对待同伴
迷途
除了维护孩子的自尊和平等,我一定会做的是纠正孩子在交往中表现出的不正确的价值观。儿童交往的过程当中需要道德教育,但道德教育不能太生硬。孩子初入迷途时,成人及时巧妙的点拨是很有效的。
从前我班里有个学生父母离婚,家庭条件比较差。小孩难免有虚荣心,会在一起吹牛。几个孩子炫耀家里有几套房子,小男孩不想被别人看不起,吹嘘说自己家有三套大房子,用的名牌也很贵。伙伴当面就把他戳穿了。他下不来台,就和几个孩子打了起来,最后闹到我这里。我和那几个孩子说:没有人会看不起穷的小孩。因为小孩子穷不代表什么,只要他努力,他未来不会穷,一定比现在过得好。而父母家里有钱的,如果自己不努力,会坐吃山空。中国老话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等你们长大了,谁过得好,都不一定。我又和这个小男孩说:家里租房子、衣服不够好都没有关系,小孩子穿得干净整齐就很体面。王老师我穿的就是商店里打三折的衣服,我觉得挺好,并不丢人。人穷志不短,你不用通过吹牛给自己找自信。如果一个人因为你穿得不好、住得不好就笑话你,说明这个人品格有问题。
女生之间常出现的情况是嫉妒。我们班曾经发生过一起文集案件。班级举行个人文集展览,每人一本,挂在教室的墙上,同学们可以自由地翻阅,促进交流。但是发生了两三次文集丢失的情况。有些文集被丢在了操场上,已经撕坏了。这些文集都是好学生的,而且都是女生,凭经验,我知道“作案人”大概率是女孩,成绩也不错,做这样的事应该是出于嫉妒。我在班里大张旗鼓地宣布,我要看监控录像,彻查此事。一个女孩很紧张地跑来找我,劝我不要查,理由是破坏了师生间的信任。我说,我一定要查到底,不能让人白白做错事。这个女孩问:如果这个人愿意向你认错,你会不会原谅她?当然,事情就是这个女孩做的。后来她给我写了份检讨书,情况和我猜想的一样。我和她谈话:可以羡慕人家,但是不要嫉妒,因为嫉妒会吞噬你自己。过了两年,她在一篇作文里自然而然地写道:我曾经因为很无知犯下了错误,现在想起来觉得很不对。看到这句话,我知道她释然了,已经成长为一个心胸开阔的小孩。
小学的孩子同伴交往中常见的行为是找老师“告状”。告状这事,得分年级看。低年龄段的学生来告状,一般都是些琐碎的小事,目的只是寻求安慰,并不关注事情的最终解决,老师倾听并安抚就好,不必兴师动众非问个青红皂白。高段的学生一般不爱告状,学生群体中的自我消化力较强,老师反倒不易了解内部矛盾,所以一旦有投诉,一定要重视,并公平公正地解决。
告状一般有三种类型:一类告状是出于儿童朴素的道德感,他们要指出那些破坏规则的行为。既然是批评不正之风,我觉得可以心怀坦荡,公开表达。我会让告状者在全班面前表述自己的观点,批评那些不正确的行为,让大家进行讨论。有一条原则是:我不会因此奖励告状者。实现公正本身就是对他们最大最好的奖励。第二类告状是因为孩子自己的利益被侵犯。这个时候,老师是法官兼老娘舅的角色。这种纠纷往往复杂,学生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又会用谎言为自己遮掩。老师一定得细心调查,绝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强行让孩子互相道歉。
第三类告状是最需要警惕的。我们不能培养告密者。我多次对学生说,一个班级里最重要的是信任感、安全感,除非是影响他人的破坏行为,发生了严重的错误,其他都不必来跟老师说。有一次,有几个男生在背后偷偷说老师坏话,被人举报了。我严厉批评了举报者。我对学生说,我不在乎谁在背后说老师坏话,我根本不想听任何关于这种行为的举报。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发发牢骚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受得起被学生背后议论。
班里有个小伙子,有段时间时不时来打个小报告:“老师,有人带零食。”“××课桌里藏玩具。”我问他为啥最近很爱来告状,他不好意思地笑了:“因为嘛,我以前常犯错,常被告状,最近改了,不犯错了,所以告别人报复一下。”我拍了拍他肩膀:“这些问题,你自己坦荡地向同学指出就好。”
学校规定不允许孩子带零食来学校吃。一次,有个孩子因为带巧克力来学校,被同学举报了。事情不大,但有违规矩,有人来告,我就把那块巧克力没收了。不想中午的时候,举报者又来告状,说那个被没收巧克力的学生骂他,还想打他。这回我不能不管。于是我把两个小孩都叫来,问那个学生为何要骂人。那个学生含着一汪眼泪,喊道:“因为他威胁我!他叫我把巧克力送给他吃,他就不告老师!我没给他,他就把我告了,还来笑话我!”“你带零食来学校,是不对的。”我对那个倒霉蛋说,又对另一个学生严厉地说:“你以告老师来威胁同学,问人家要好处,更可耻!”惩罚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但如何惩罚,其实很有讲究。当时,我教了这些孩子两年,非常了解他们。告状的孩子他其实有非常单纯和热情的一面,做值日的时候他很卖力,甚至会把脸贴到地上看看有没有纸屑。最后我的处罚办法是:让那个学生当着举报者的面吃掉了那块巧克力。
很好的小孩
有一次,我和女儿小菜在外面玩,遇到一个小女孩,很乖巧很天真。两个孩子第一次见面,但是玩得很开心。我由衷地赞赏这个女孩:我很喜欢你,你很有礼貌,跟你相处很愉快。她眼睛里闪出惊喜、害羞又不敢相信的神情,她对我说:“可是,我成绩很差的。”她眼睛里的那点儿神采仿佛是随时会熄灭的火苗。那一刻我好想抱抱她。
什么样的孩子会受同伴的欢迎?学习努力,成绩好,让人心服口服固然是一个特质,但是你对同学不好,你比较骄傲,是不会有好人缘的。有一次我们班有个孩子以最高票当选班长,我暗暗有些意外。论成绩,他并不拔尖,在班上属中游,论个性,也不是那种有魄力有气场的男生。于是我仔细观察他。一次发练习卷,我挨个儿发到学生手里。其他学生拿到卷子后就放在自己桌上,只有他,拿到卷子后先递给同桌女孩,然后再拿给自己。虽是细节小事,也让我颇受触动。
一个孩子的家庭教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会如何对待同伴。我相信,虽然人性中有懵懂的恶,但后天给予爱和教育,一定可以稀释、改善、控制这种天性。我所接触过的暴力儿童,均来自于暴力家庭,家长都有长期打骂现象,无一例外。我教过一个孩子,在幼儿园被四度转学,因为把别人欺负得太惨了。一年级时候到我班上,又打人,我拨了电话正想跟他妈妈说几句,他咆哮着扑到我身上来抢电话。我去家访,带了他喜欢的书作为小礼物,而他爸爸始终在里屋看电视没露面。
有时候,家长的无心之失也会对孩子造成影响。我几年前教过一个女生,以我这个老师的眼光看,她成绩好,又乖巧。我知道她有个弟弟,她常帮父母干活、带弟弟。偶然一次,我吃惊地听到她私下非常尖酸刻薄地打击一个同学,那同学平时老实忠厚,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想参选班干部,被她奚落得偷偷哭。我很震惊,叫她来谈话,果然如我所料,父母偏袒弟弟,所以她努力博家人欢心,心里委屈,受了很大压抑。我把她私下对同学的攻击与其家庭情况联系起来,大概是种职业直觉吧。问过孩子后,我给家长打了电话,她妈很意外,然后回忆起一些细节,比如邻居经常跟这个女生开玩笑说你爸妈不要你了,家产都是给弟弟的,平时姐弟有矛盾,父母总说姐姐要让着弟弟。妈妈在电话里哽咽了,事后给我写了长信,说一定会改正。
在我教过的所有孩子里,有一个女孩潇潇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充满热情、充满能量,她似乎永远都不忧愁,永远都很快乐,对人和感情非常珍惜。她有个好朋友叫小柯,两个人一起来找我说想做语文课代表。我同意了,具体工作叫她们自己去协商分配。小柯比较强势,也很能干,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工作,潇潇只能给她打下手。有一天,潇潇悄悄地来找我,说她想辞掉课代表工作。我问她为什么,她不好意思地吐吐舌头,笑了笑说,因为小柯很能干,也把工作做得很好,觉得自己帮不上什么忙,不想占着职务不做事,所以还是辞职吧。令我惊讶的是,她要求我在班里宣布,她是因为工作做不好被革职的:“如果你宣布是我主动辞职,小柯会难受的,她会以为是她把我排挤出去的,我愿意背这个黑锅,没事的啦。”我同意她辞去课代表,但我没有按她说的那样去宣布,我对全班说,潇潇为大家做了很多事,现在她觉得需要多花些时间在自己的学习上,我尊重她的决定,也感谢她这段时间的付出。我也没把这件事的具体经过告诉小柯,后来有一次,跟小柯单独聊天的时候,我对她说,潇潇是个非常好的朋友,她很值得你去珍惜。
我会想,这个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善良和宽厚?她的父母在学校附近的菜市场卖菜。那时候,我们学校门口开了一家快餐店,我有时候会去吃饭。潇潇就跟我说:王老师你去快餐店不要吃芋艿,菜场有些人良心不好,会用药水把芋艿泡白。接着她很自豪地说:“但是我爸爸从来不会做这样的事情。我爸爸是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