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儒林外史王冕性格评价:儒林外史之王冕篇

儒林外史王冕性格评价:儒林外史之王冕篇作品开头就指出,这样视钱财如粪土的人确实是存在的,并且通过后面的描写,吴敬梓对于这样的人也是很敬佩的。这个人就是王冕,对,我们小学的时候就学过他的优良品质《王冕学画》。并且这个王冕在历史中确实是存在的,作者对于他的描写也是很尊重历史事实的。王冕是楔子中重点描写的,重点歌颂的人物,作者通过语言,行动,细节刻画以及烘托对比等手段来表现出王冕卓尔不群的高贵品质。“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劲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总说钱财乃身外之物,但是人总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凡人俗胎,见到功名见到钱财总是会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自古以来视钱财如粪土的人能有几个呢?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生活在科举制度盛行的清代。他也曾经热衷科举,很早就中了秀才。 吴敬梓22岁时,父亲去世,家族内部因为财产和权力而展开了激烈的争斗。经历了这场变

《儒林外史》: 带你穿越回到清代,看一看知识分子的世间百态。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是传统世俗观念对读书人的理解,于是就有了众多十年寒窗苦读的故事。今天,咱们要读的这本《儒林外史》,就讲述了清代知识分子在科举制度下的奇闻轶事。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这部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儒林外史王冕性格评价:儒林外史之王冕篇(1)

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生活在科举制度盛行的清代。他也曾经热衷科举,很早就中了秀才。 吴敬梓22岁时,父亲去世,家族内部因为财产和权力而展开了激烈的争斗。经历了这场变故,吴敬梓既无心做官,对虚伪的人际关系又深感厌恶,无意进取功名。家里的变故和生活的不幸,让他体会到了封建家族的道德沦丧和科举的弊端,渐渐地开始厌倦科举考试。

儒林外史王冕性格评价:儒林外史之王冕篇(2)

他一生经历了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当时,清朝统治者在逐渐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也采用大兴文字狱,设博学宏词科以作诱饵;考八股、开科举以牢笼士人,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来对付知识分子。其中,以科举制度危害最深、影响最广,使许多知识分子堕入追求利禄的圈套。吴敬梓在与社会的广泛接触中,认清了儒林、科举制度的真面目,決心写下《儒林外史》这本书,揭露当时醉心功名,沉迷升官发财的读书人的真面目。

在这本书中,作品的开篇楔子就描写了一介名流,那就是王冕。作者塑造了一个理想的中国读书人的形象,这个人,就是王冕。

儒林外史王冕性格评价:儒林外史之王冕篇(3)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劲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总说钱财乃身外之物,但是人总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凡人俗胎,见到功名见到钱财总是会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自古以来视钱财如粪土的人能有几个呢?

作品开头就指出,这样视钱财如粪土的人确实是存在的,并且通过后面的描写,吴敬梓对于这样的人也是很敬佩的。这个人就是王冕,对,我们小学的时候就学过他的优良品质《王冕学画》。并且这个王冕在历史中确实是存在的,作者对于他的描写也是很尊重历史事实的。王冕是楔子中重点描写的,重点歌颂的人物,作者通过语言,行动,细节刻画以及烘托对比等手段来表现出王冕卓尔不群的高贵品质。

王冕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家中靠母亲做些针线维持生计。王冕体谅母亲,替邻居放牛。而邻居给的点心钱,他都攒着买书读。不满二十岁,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贯古今。后来,他还自学画画。靠着这门手艺,王冕赚钱补贴家用,孝敬母亲。

儒林外史王冕性格评价:儒林外史之王冕篇(4)

王冕不仅孝顺好学,而且还不附权贵、与世无争。

书中详细记录了这样一件事:县太爷知道了王冕作画小有名气,于是就让翟买办去买画,其实这个时候王冕的内心是拒绝的,但是在秦老爹的劝告下,王冕才勉为其难地答应了。这其实是一处细节,为什么恪守底线的王冕会在秦老爹的劝告之下,给了翟买办画呢?这其实是看秦老爹的面子,因为王冕从十岁的时候就给秦老爹家里放牛,而秦老爹待他不薄,既然秦老爹劝他,他为了卖他个人情也就给县太爷画画了。

但是在翟买办第二次找王冕的时候,王冕这次却没有给秦老爹的面子。他与秦老爹说“时知县依着危素的势力,要在这里酷虐小民,无所不为,这样的人,我为什么要相与他?”上一次给他已经给了老爹一个面子了,这次王冕绝不会再低头,他要守住底线。这个细节的刻画就使得王冕的形象更加丰满了,他为人善良,知恩图报,为了还秦老爹的人情,勉为其难给了知县一幅画,但是却要守住底线,还完了上次的人情,第二次绝不会给时知县这样无恶不作的人了。

儒林外史王冕性格评价:儒林外史之王冕篇(5)

这一章出现的人不多,其中除了主人公王冕之外,还有危素,时知县,翟买办,秦老爹,通过他们之间的对比也能表现王冕的不俗气质。

危素可以算得上是一介名士了,但是他和王冕不同,他是举人出身,并且还家财万贯,时知县都是危素的门生,但是在外人眼中的一介名流,他和王冕比起来那就算附庸风雅了。

儒林外史王冕性格评价:儒林外史之王冕篇(6)

首先危素是举人,走的是科举的路子来光耀门楣,这就和王冕不屑于科举有着千差万别。危素虽然高洁,但是和王冕相比显得更加逊色。其次就是翟买办和时知县了,他们两个人是确确实实的俗人,为了拍危素马屁派人来求画,通过对翟买办狗仗人势的描写,更加表现出时知县在当地鱼肉百姓的恶行,并且时知县还是危素的学生,也就是说时知县走的也是科举的路子,相比于王冕来说,更加体现了王冕的优秀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鲜明地表明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儒林外史王冕性格评价:儒林外史之王冕篇(7)

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朱元璋前来请教王冕的治国之道,二人促膝长谈,王冕也建议朱元璋以仁义之道来治国,这样何愁百姓不服?而朱元璋取得天下之后,要召见王冕入仕,但是王冕最终却选择收拾行李,归隐山林,拒不做官。

王冕为什么要拒绝做官呢?因为王冕所追求的是古代先贤的独立自主、高洁的情操,喜欢的是那种自由自在、随心随性的生活。

儒林外史王冕性格评价:儒林外史之王冕篇(8)

因此,王冕是作者在作品中树立的一个标杆,设置的一面镜子,与书中些被科举制度引入歧途的追名逐利、腐固陋之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吴敬梓通过开头对王冕的描写,对后来各个人物的描写都具有讽刺意义,从侧面表现出范进,周进,匡超人,牛浦郎诸人对富贵功名,不顾一切追求的讽刺意味。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