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人,大学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人,大学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人们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又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两者一样,都被人用来表达自己所理解的君子之道。这种君子之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大学》中“修齐治平”的顺序与此并不相同。文章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顺序不一样,境界也就迥异:“修齐治平”是“四有”新人们的个人修行之道,“平治齐修”则是“古之圣王”的基本国策了。这种国策,用一句歌词说,就是:“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可是很遗憾,偏偏有些人吝啬于一点爱,有些人等着别人献出爱,还有人名为爱人,实为害人。总之,不“诚其意”、“致其知”者,钻营计较于片瓦只草、蝇头小利者,众矣在亲民,不仅要主动亲民,同时修好自身品德,修得一身喜悦从容自在之功夫,能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古典诗文《大学》里的句子。所谓“大学”,并不是我们现在所上的那样的大学,实质为大学问,人世间最重要的学问。
《礼记》中的一篇。据说是曾子所作。它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因此南宋时期朱熹将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 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朱熹又重新编排整理《大学》,将它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现如今《大学》的版本主要有两个体系:一种是经朱熹编排整理,划分为经、传的《大学章句》本;一种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礼记》中的《大学》原文。不过朱熹的《大学章句》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三纲: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明明德,讲的是弘扬人的自性光明、美好品德;自性光明,人皆有之。但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容易遭遇后天熏染,即使如此,我们可以去接触一些传统文化就像《大学》,它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也许你觉得我是过分的推崇这本书,其实过体会的人就会知道,它确实有这种功效。
在亲民,不仅要主动亲民,同时修好自身品德,修得一身喜悦从容自在之功夫,能够吸引大家逐渐靠近亲近,这样自然就了人。正所谓“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在止于至善,不仅人前善,慎独时也善,心心念念为善,此乃修心修身的真正定静功夫。为人君,止于仁。作为企业的领导人,就要懂得止于纵观全局、与时俱进、做好规划、总体布局、为大家谋幸福的状态中。止于仁,作为人,要知道为天下苍生百姓谋幸福!
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十章分别解释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明明德是指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新民是指让人们革旧图新。止于至善是指要达到最好的境界。本末是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格物、致知是指穷究事物的原理来获得知识。诚意就是“勿自欺”,不要“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正心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思。修身就是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齐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治国、平天下是谈治理国家的事。怎样治理国家呢?首先要作表率;自己讨厌的,不加给别人;要得众、慎得、生财、举贤。“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见贤能举,举而能先
人们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又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两者一样,都被人用来表达自己所理解的君子之道。这种君子之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
《大学》中“修齐治平”的顺序与此并不相同。文章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顺序不一样,境界也就迥异:“修齐治平”是“四有”新人们的个人修行之道,“平治齐修”则是“古之圣王”的基本国策了。这种国策,用一句歌词说,就是:“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可是很遗憾,偏偏有些人吝啬于一点爱,有些人等着别人献出爱,还有人名为爱人,实为害人。总之,不“诚其意”、“致其知”者,钻营计较于片瓦只草、蝇头小利者,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