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如何面对: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求职
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如何面对: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求职第二,提升就业竞争力有的大学生过分依赖职业规划,让自己掉进“死胡同”。过早给自己定下职业方向,就是把自己给框住,相当于给自己一个束缚。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兴趣、能力、价值观、人生观都在不断完善和修正,他们的个性在不断变化,另外社会也在不断发展。谁也不知道几年后自己会变成什么样、社会会变成什么样?第一,科学定位要清楚自己是什么水平,适合干什么工作。能不能进行科学定位直接影响着求职的难易程度。有的大学生就读院校名气一般,学历不算高,理论基础不太扎实,实践能力不够强,却对工作岗位有诸多要求:工作环境好、薪资满意。这样实现起来就比较难。有一位就读于某省会城市“二本”高校的大学生,不愿意到“三四线城市”工作。有个公司准备录用他,提供的工资待遇非常客观,但前提是他要到公司的分部工作(河南某四线城市),而他却希望能留在公司本部(省会城市),双方没有谈妥,公司招了其他人,这位大学毕业生也失去了很好的就业机
几位即将离开校园的大学毕业生辗转各地,参加多场招聘会,仍然没有获得满意的offer,他们心灰意冷,相互抱怨。有的说自己没赶上好时代,如今想找个落脚的地方都很难;有的说高校没教给自己真本领,找工作根本就没有竞争力。
现实中,不少大学生都有“就业形势严峻,找工作不容易”的感觉。其实就业压力大在任何时候都存在,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多年前,高端人才供不应求,很多人为了找份好工作而焦虑,如今高端人才饱和,人们会为找份合适的工作而焦虑。所以,求职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一定要摆正心态、客观看待。
不过,对于某些大学生来说,就业从来就不是什么难事,一是他们具有很强的专业实力,是很多大公司争抢的对象;二是除了找工作,他们还有其他选项,比如创业。
话说回来,在就业大环境整体不佳的情况下,我们到底该如何面对就业困难的局面呢?
第一,科学定位
要清楚自己是什么水平,适合干什么工作。能不能进行科学定位直接影响着求职的难易程度。有的大学生就读院校名气一般,学历不算高,理论基础不太扎实,实践能力不够强,却对工作岗位有诸多要求:工作环境好、薪资满意。这样实现起来就比较难。
有一位就读于某省会城市“二本”高校的大学生,不愿意到“三四线城市”工作。有个公司准备录用他,提供的工资待遇非常客观,但前提是他要到公司的分部工作(河南某四线城市),而他却希望能留在公司本部(省会城市),双方没有谈妥,公司招了其他人,这位大学毕业生也失去了很好的就业机会。
有的大学生过分依赖职业规划,让自己掉进“死胡同”。过早给自己定下职业方向,就是把自己给框住,相当于给自己一个束缚。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兴趣、能力、价值观、人生观都在不断完善和修正,他们的个性在不断变化,另外社会也在不断发展。谁也不知道几年后自己会变成什么样、社会会变成什么样?
第二,提升就业竞争力
实力是就业的关键,这是恒古不变的真理。有实力就代表有就业竞争力。具有就业竞争力不仅仅要学识渊博,更是要有企业所需要的能力。
书本知识要掌握,更要会用,要能利用书本知识在实践中创造效益,并且可以不局限于书本进行延伸拓展。另外,市场对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是不断变化的,大学生要能适应这种变化。这就需要大学生在校就读期间,有意识的锻炼自己适应社会的本领,要从书本中解放出来,把自己放在“社会人”的位置来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能学又能干,还会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来应对市场变化,就说明具有很强的就业竞争力,求职自然不愁。
第三,内心坚强
有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一些“特别”情况,就出现心理障碍。举个例子,一位毕业于某省属高校的大学生,获得了一家公司的面试机会。在面试现场,他得知参加面试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85高校毕业生,甚至还有清华北大学子。他自视比别人低一等,原本的那种自信瞬间崩塌,或许还产生了一种“我就是来凑数的”心理感觉。此时,他回答面试官的提问,思路变得不再清晰、言语变得不再精炼、精神变得不再饱满。还没有跟对手真正PK,心理上就已经完全落败,相当于放弃了。
内心不坚强的人,在求职时会表现出“脸皮薄”,一旦出现波折,就可能打“退堂鼓”。只有内心坚强的人,才能在求职以至于工作等各方面立自己于不败之地。
据媒体报道,2018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超过八百万,若算上历年未就业或辞职再就业的大学生,有人估计在就业市场上求职的大学毕业生约一千五百万。想要在这么庞大的高端求职人群中取胜,就一定要做到以上三点。如果运气再好点,找到一份“超预期”的工作岗位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