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严土豆 进化论,三刷土豆吕严进化论
吕严土豆 进化论,三刷土豆吕严进化论读第一遍是在高中,正值青春期,荷尔蒙爆棚,关注点都在某些大尺度描写上,差不多跟吕严读《母猩猩图鉴》时的状态是一样的,是一种生理上的“过瘾”,至于书里的思想内核,根本没考虑过。读过两遍,第二遍的感受和第一遍是完全不同的。2、《战争与和平》很早就知道,但至今没有读过原著。3、《百年孤独》
其实我想说的,标题就已经说完了。确实在三刷这部作品之后,最刺激我的地方就是——要更用功读书了。
大概梳理了一遍《进化论》这部作品里提到的知识点,并对照自己的情况,记录如下:
1、《进化论》
很早就知道,但至今没读过原著。
2、《战争与和平》
很早就知道,但至今没有读过原著。
3、《百年孤独》
读过两遍,第二遍的感受和第一遍是完全不同的。
读第一遍是在高中,正值青春期,荷尔蒙爆棚,关注点都在某些大尺度描写上,差不多跟吕严读《母猩猩图鉴》时的状态是一样的,是一种生理上的“过瘾”,至于书里的思想内核,根本没考虑过。
读第二遍,是工作了两年之后,偶然想起这本书,重新买来读。这时候能更平常地看待那些“香艳”的部分,沉潜到深邃的内核,去感受游荡在一个百年家族(这个家族也许就是“全人类”)身边阴魂不散的孤独——尽管可能依旧非常浅显。
4、《时间简史》
很早就知道,但至今没读过原著。
5、《2001:太空漫游》
这部电影是安生推荐给我的,当时他还特别惊讶地说:“这么经典的电影你竟然没看过?”
看过之后,内心极度震撼,才知道原来科幻片可以抵达如此深刻的哲学高度,从此对“科幻电影”刮目相看,接连看了《银翼杀手》《异形》系列《黑客帝国》系列《星际穿越》等等,一边看一边拍大腿,痛斥自己:早干嘛去了?!
6、《三体》
大学里看了第一部,真的是完全没看懂啊!甚至觉得这个故事写得莫名其妙。怎么就一会儿秦始皇,一会儿就外星人了?
由于当时对科幻小说带有偏见,针对看不懂的地方,也没有想过去查阅相关的资料,或者参考别人的解说,把它弄懂——可见傲慢与偏见大都源自无知。
半年前终于把三部曲完整看完了,而且是在一个星期之内非常快速地看完,因为根本停不下来!
看完之后又看了很多网友的解读——“哦,原来写的是这么回事儿!”——强悍的隐喻,极致的想象力,以及对现状的洞察和对未来的“预言”,都让我彻底折服于大刘。
而在这之前,还曾因为当时(应该就是大刘拿雨果奖的那阵儿)流行的批判大刘文笔差、社会达尔文主义、对女性刻板描写等风潮,对大刘嗤之以鼻。
经历过这些“自我反转”之后,从此对自己不了解的东西都多了一分敬意,至少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急着下论断。
7、猩球系列电影
“猩球崛起”这个词儿我知道,我的ID“小李猩球”也是取“猩球崛起”的这个寓意。
但电影,至今......一部都没看过......好消息是,至少近期内不会剧荒了。
8、薛定谔的猫、巴浦洛夫的狗
知道。但很模糊。
你要说让我把这两个概念的前因后果完整地解释一遍,或者说让我教会另一个不知道这个知识点的人,是做不到的。
大概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吧。
9、《离骚》《赤壁赋》
我非常喜欢《赤壁赋),这是我在语文书上最喜欢的一篇古文,不止一次纯粹出于兴趣全文抄写和朗读,只为了享受文字的韵律、感悟苏轼的情怀。所以当土豆念出“托遗响于悲风”时,我也DNA动了。
相比之下,《离骚》就很陌生了,好像当时这篇古文是不要求全文背诵的,而且里面有大量生僻字和晦涩的隐喻——以及当时我真的很不理解,为什么屈原要把自己比做一个女人,然后把自己对皇帝的感情,比做爱情呢?有什么话不能直说呢?搞得这么恶心——当然现在知道了,很多话真的不能直说。
而《进化论》中引用的“又申之以揽茝”这句,联系《离骚》上下文,和胖达人在《喜2》的遭遇来看,实在耐人寻味。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翻译为白话文即: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己,早晨被辱骂晚上又丢官。他们弹劾我佩戴蕙草啊,又指责我爱好采集茝兰。
这年头没点文化,被骂了都不知道啊。
差不多是这些,当然了还有《西游记》、数码宝贝、周杰伦的歌、致敬赵本山老师《心病》等大量的梗,可以挖掘的点非常多。网上已经有很多关于这部作品的精神内核、哲学思考方面的深度解读,我就不再鹦鹉学舌了。
最后想说,其实大部分爱读书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点“怀才不遇”之感。自己读了那么多书,懂得了那么多知识,但是放到现实生活中,好像并没有什么用。有的人因此摆出一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有的人因此郁郁寡欢,陷入孤独、沮丧的困境难以自持。
我觉得土豆吕严的《进化论》,是给这些失意的读书人们打了一束光。
它温柔地抚慰你:孤独是“进化”的必然产物;同时也让你反思:你真的懂得足够多了吗?那些懂得比你多的人,也许连宇宙飞船都造好了呢!
别害怕孤独,也别觉得自己懂得够多了,还是继续用功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