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杜威教育本质论的基本观点:杜威教育即生活

杜威教育本质论的基本观点:杜威教育即生活1、 孩子必须是知识学习的主人,将接受知识与创新知识有机统一知识学习生活化,必须解决以下问题:第一,自我必须是生活的主人,“干什么”“怎么干”的行为过程全由自我主宰;第二,生活的主题是创新和挑战,自我必须在思想的指引下,不断突破习惯的限制,开创“干什么”“怎么干”的新局面;第三,生活是探索自我人格天赋和思维天赋的历程,天才在哪里,人生坐标在哪里,是生活必须解决的问题;第四,生活是追求快乐和幸福的旅程。“德育即生活”是很好理解的,用行为教育“立德树人”,本不深奥,可在现实德育中,真正把德育变成生活还远没有实现,源于两大问题,一是课程空洞,二是行为教育丧失,孩子被动地干,没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没有自觉的品质磨砺。这里暂不详谈。先说说“知识教育”的生活化。由于考试的技能化,知识学习紧闭于生活大门外。孩子理解知识困难,操练题海更艰难,知识学习远离生活,也远离人生。

杜威教育本质论的基本观点:杜威教育即生活(1)

杜威在工作

经验主义大师杜威提出革命性的观点“教育即生活”,对当时美国远离生活的教育产生重大影响。

今天,教育的问题仍非常严峻,在竞争严酷的技能训练中,教育更远离生活,孩子不仅没有快乐,反而受到分数极大的压迫,不得不挣扎于海量操练。“教育即生活”的思想仍是解决教育问题的重大策略。

什么是“生活”?杜威所谓“生活”具有四个鲜明的特征:

第一,自我必须是生活的主人,“干什么”“怎么干”的行为过程全由自我主宰;第二,生活的主题是创新和挑战,自我必须在思想的指引下,不断突破习惯的限制,开创“干什么”“怎么干”的新局面;第三,生活是探索自我人格天赋和思维天赋的历程,天才在哪里,人生坐标在哪里,是生活必须解决的问题;第四,生活是追求快乐和幸福的旅程。

“德育即生活”是很好理解的,用行为教育“立德树人”,本不深奥,可在现实德育中,真正把德育变成生活还远没有实现,源于两大问题,一是课程空洞,二是行为教育丧失,孩子被动地干,没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没有自觉的品质磨砺。这里暂不详谈。

先说说“知识教育”的生活化。由于考试的技能化,知识学习紧闭于生活大门外。孩子理解知识困难,操练题海更艰难,知识学习远离生活,也远离人生。

杜威教育本质论的基本观点:杜威教育即生活(2)

知识学习生活化,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1、 孩子必须是知识学习的主人,将接受知识与创新知识有机统一

孩子不是接受知识的口袋,教师不能把知识强行装进口袋。孩子是探索知识的主人,在知识的险途上独立攀越。正是因为有困难,孩子才能沿困难的阶梯登上智慧的高峰。教师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者,指导用科学的方法探索知识。尽管教师直接传授知识,孩子会学得很轻松,却失去独立探索的权利,而能力唯有在独立探索中历练。

一篇课文,教师讲出来,孩子很容易听懂,但阅读素养就无法积淀,智慧是独立阅读中积淀的,却无论如何“听”不出来。一道数学题,教师讲出来,孩子听得懂,可就失去训练技能的机会,怎么也不会解题。并非深奥的道理,师生往往不懂得。

创新知识是最高目标的学习,可怎么创新呢?知识 经验=新知识(主要表达为“思想”)。在学习中,孩子所以发生纯正兴趣,只因为唤醒相关经验,在自我经验作用下,就对知识有了“自我”的理解,打上自我鲜明的个性,形成新经验。

阅读一部经典小说,唯有在文字的带领下去到自我经验的远方,方能发生感染,产生兴趣。比如,林黛玉的遭遇感动自我,源于自我尊严受创伤的经验复活,才与她感同身受。由于经验的影响,自我在心灵中构建的林黛玉就着上自我的个性,跟他人读出的林黛玉就有差别,于是结晶出对林黛玉独有的认识,即新知识。

杜威教育本质论的基本观点:杜威教育即生活(3)

2、孩子必须把知识当作探索自我天赋的路径

大家都晓得一个常识,未来工作中极少用到中学的知识。知识的最高意义是成为探索自我天赋的有效途径。每种知识都是探索自我的路,有的路走起来艰难,有的则畅行无阻;有的索然无味,有的则趣味盎然,就发现天赋的神秘踪影。一旦思维跟天赋对路,就产生天然的兴趣,也就乐于探索下去,特长就出现端倪,天赋的面孔就渐渐清晰。

既然学习是创新知识,形成自我对知识的个性化的认识体系,在知识求索中诞生的思想就成为天赋的重要信号。比如,在名著阅读中,产生浓厚兴趣,不断写出极有个性的阅读评论,形成自我的文学观,就标志具有文学天赋。

天然的兴趣,频繁的灵感降临,深刻独到的新思想,就是天赋出现的鲜明标志。还有什么比发现文学天赋或数学天赋或物理天赋等,更重大的发现呢?从此,人生之路就展现于前面。可是,多少天才直至大学毕业以至一辈子都没有发现,我们的教育不该反思吗?

杜威教育本质论的基本观点:杜威教育即生活(4)

3、孩子必须在知识追求中创造快乐

知识学习沉重就有力证明,教育的消极性远大过积极性。考得过难决定练得过难,天天在难题中拼斗,哪还有丝毫乐趣?

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师的方法引导,都必须围绕一个主题——乐趣!我们很费解,为什么教材那么难,考试那么难?

学习的快乐应体现在多方面:发现知识的快乐,体验感情的快乐,逻辑思维的快乐,想象思维的快乐,创造思想的快乐,直至发现天赋的巨大快乐。种种极有价值的快乐才是“教育即生活”的标志呢!

教师的意义在于,发掘知识的逻辑趣味、想象趣味、情感趣味、创造思想的趣味,以及学习方法的趣味,然后引导孩子追求趣味。

杜威教育本质论的基本观点:杜威教育即生活(5)

4、教师不是教知识,而是教孩子,即教孩子如何学知识,如何塑造自我

学会学习远比知识更重要,既指培养优异的注意品质,又指培养优异的思维品质。注意品质优异指注意长度和深度都优异,从而塑造出勤奋坚强挑战等个性品质。优异的思维品质指逻辑或想象思维的优异,培养特长,发现天赋。

多少孩子始终不知道,如何阅读,如何作文,如何学数学,等等。不仅如此,多少教师也不懂得学习方法。教师务求把知识讲明白,殊不知,教师的责任是教孩子学会学习。

比如,如何学会阅读?就是边读边思,边思边读,读思结合。具体地讲,如何阅读就非常复杂,比如,从如何读进去,到如何受感动,再到如何进入角色,最后创造新经验,即形成思想。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