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种办法教你不吼不叫教育孩子:正面管教不吼不叫
这几种办法教你不吼不叫教育孩子:正面管教不吼不叫可爱的帅帅帅帅打小就特别招人喜爱,长得名如其人,非常漂亮帅气,两只亮闪闪的大眼睛,透出机灵可人的聪明劲,小时候的照片制作成不少招人稀罕的表情包。最后帅帅爸妈拿他没辙,直接把他丢进学校让保安看着他,不让他逃出来。为这事,小两口烦闷不已,求助孩子爷爷奶奶,而这个当奶奶的闺蜜现在也没辙了。当你碰到这种情况时会怎么样?是不是也很窝火?会不会控制不住情绪责备、打骂孩子?
几天前,闺蜜说起自己的小孙孙,不免感叹:
“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有想法,这么任性?”
原来,她的小孙子帅帅今年到了小学入学的年龄,平时特别聪明的孩子,不知为啥,就是不愿意去上学。
到了学校,爬围墙逃课溜回家,帅帅父母软硬兼施哄他去学校,可他就是不为所动。
最后帅帅爸妈拿他没辙,直接把他丢进学校让保安看着他,不让他逃出来。
为这事,小两口烦闷不已,求助孩子爷爷奶奶,而这个当奶奶的闺蜜现在也没辙了。
当你碰到这种情况时会怎么样?是不是也很窝火?会不会控制不住情绪责备、打骂孩子?
帅帅打小就特别招人喜爱,长得名如其人,非常漂亮帅气,两只亮闪闪的大眼睛,透出机灵可人的聪明劲,小时候的照片制作成不少招人稀罕的表情包。
可爱的帅帅
经了解,帅帅妈对孩子也可谓是倾力相教,给予厚望,但孩子不听话时,挨打是家常便饭。
我想,或许这也是不少年轻宝妈们对孩子管教容易走进的误区吧。
所以,若不想再为孩子的教育而一地鸡毛、鸡飞狗跳的,就一定要懂得如何去正面管教孩子。
明白正面管教的内涵,培养孩子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我们教育孩子的常用方式——惩罚和娇纵,长期来看都是不起作用的,而且这些方式对孩子本身的伤害都极大。
想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拥有健康的人格,我们就必须采用正面管教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比如,孩子有挑食的坏毛病,每次吃饭他都会嚷嚷着说,我不喜欢吃这个菜,那么,你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大多数家长的解决方式无非有两种:
一种就是惯着孩子,既然孩子不喜欢吃这个菜,那我以后就只做孩子喜欢的菜。
另一种则是对孩子进行一次说教或者大声吼叫地惩罚孩子,让他饿着肚子,感受没饭吃的痛苦。
那么这两种方式的结果怎么样呢?很显然,无论是骄纵孩子还是惩罚孩子,下次孩子依旧还是会接着挑食。
其实,骄纵孩子的父母可能压根就没想帮助孩子改掉挑食的坏毛病,而惩罚孩子的父母也不可能忍心一直让孩子挨饿,到最后,孩子一撒娇,惩罚孩子的父母还是会向孩子妥协。
就算父母真的心如钢铁,也很有可能会带来其他的负面影响,比如孩子表面接受,心理压抑,或者能自己做主的时候,报复性挑食。
可见,想让孩子改掉挑食的坏毛病,靠骄纵和惩罚并不管用。
那么怎么办呢?我们不妨来试一试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严厉也不骄纵的方式,与严历和骄纵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正面管教会让你和孩子共同制定一项规则,而这种规则对你和孩子都有利,这样,你和孩子都会有动力执行下去。
比如上述孩子挑食问题出现时,正面管教的父母并不会对孩子挑食的行为做出回复,而是简单告诉孩子自己也没有办法。
正面管教的父母会不急不躁地对孩子说:“好吧,既然你不喜欢吃这个饭,我也没办法,你去上课吧,我们中午见。”
当孩子发现没有别的选项和办法时,只能选择吃或者不吃。
正面管教的父母会选择在不吃饭的时候,和孩子一起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就像这样问孩子,“下次如果你不喜欢吃妈妈做的菜,那么你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孩子可能会这样回答:“妈妈,你可以提前告诉我你要做什么菜,你每次可以给我几个选项,如果是我自己选择的菜,那我一定吃!”
这样,当你把问题抛向孩子,并引导孩子自己制定规则的时候,孩子自身的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他自己得到解决。
同时,进行正面管教的时候,关键在于父母要做到和善与坚定并行。
还拿挑食的这个例子来说,面对你冷淡的回复,孩子可能选择不吃饭,于是过了一会,你就会很担心,孩子是不是饿了?
的确,孩子一定会感到饿,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坚定一点,孩子只有亲身感受到挨饿的滋味,才有可能意识到挑食是不对的。
当孩子终于忍不住向你抱怨说肚子饿了的时候,这时你要做的也不是抓紧机会,教育孩子一番,而是告诉孩子:“宝贝,很抱歉让你饿肚子了。
我尊重你不吃饭的做法,但是你想想,你尊重妈妈的劳动成果了吗?以后,你不想吃妈妈做的饭的时候,妈妈不会强迫你,但是也不会帮你解决饿肚子的问题。
直到你觉得你能够尊重我的劳动成果时,你再来找我,我们一起找出其他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你看,当你做到尊重孩子的时候,你就能很容易做到不生气,并帮助孩子共同解决问题。
其实,正面管教的重点还在于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而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一直是我们所有人的首要目标,孩子也不例外,适当让孩子帮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后夸奖一下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也是有能力做事的,自己也是被爸爸妈妈所需要的。
所以,无论什么时候,你都应该记住,孩子和我们是处于平等地位,下次当孩子再出现令你生气的行为时,请你一定要先冷静,然后再做到和善与坚定并行。
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和责任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有价值的。
把握正面管教理念,蹲下来与孩子合作,达成教育效果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只有你的思想观念正确了,你的教育行为才能一步步变得正确。因此,要学会正面管教,就先从改变自己的观念开始吧。
其实,教育孩子有时就像一场有趣的游戏,只有双方都进入游戏的状态,这个游戏才可能成功。
而很多时候,我们教育孩子的状态总是这样:你在一旁喋喋不休的说,但孩子却游离在你的话语之外。
因此,要进行一场成功的教育,我们必须让孩子和我们共同合作,这样才能起到效果。
比如,就拿前面帅帅的例子来说,帅帅之所以不愿意去学校,一是因为从幼儿园到小学环境的突然改变,同学和老师对帅帅来说都是陌生人,他很不习惯;
二是因为帅帅的自尊心很强。之前班主任说让他担任班长,但不知何故,没让他当了。
假设帅帅是你的孩子,当帅帅委屈地回家诉说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或许你会和孩子说这样的话:
“那肯定是你不乖,又捣乱了,该撤职”,然而孩子很可能不接受你的回答,接着回你道:
“哼!你一点都不知道心疼我,你总觉得是我的错,难道就不可能是老师的错吗?”
要是你接着再说下去,你和孩子之间就可能发生冲突。
可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是想让孩子认真听我们的话,并帮助孩子解决他身上的问题。
所以,想让孩子听话,和我们合作,你需要做的就是一些不同于以往的行为。
这时候,你首先可以做的是表达对孩子的理解,可以这样对孩子说:
“我知道,老师不再让当你当班长,你肯定觉得非常丢脸”。
接着,你可以继续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像这样:“我小时候因为没按时完成作业,被老师骂的时候也是这种感觉。”
这时候孩子如果感受到了你的关心,他可能就会向你吐露心声:“我不过是在课上和旁边的同学说了几句话,然后就被老师撤职了。”
或者说:“我不过是上学时,偷偷溜出来几次。”
当孩子终于敞开心扉的时候,你就要抓紧机会,继续引导孩子:“我理解你的想法,咱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让你不再被老师小看你,让自己难堪呢?”
孩子很可能就会说:“那我以后可以尽量少在课堂上和别人说小话,上课不迟到不溜号。”
你看,这样教育孩子,孩子课上说话或迟到的问题是不是就解决了呢?而且还是他主动提出的解决方案。
所以,想让孩子合作,一定要记住这三个步骤: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先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和同情,但是这些理解和同情一定不能是宽恕;
接着告诉孩子你的感受,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最后引导孩子关注如何解决问题。
其实,我们的言语背后都藏着我们的感觉和态度。
有时候,相同的一句话,因为声调、语气的不同,两者所表达出的情绪和态度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孩子做作业时,遇到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她就是不会,这时候,如果你急躁地说孩子:
“你连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是怎么学习的?”,
孩子可能就会顶嘴:“那你在我这个年纪的时候,可能还没我好呢!”。
但如果是同样的意思,你像这样说:
“这道题比较简单呀宝贝,你再好好看看能不能做出来。”
这时候你对孩子的态度,不仅鼓励了孩子,也让孩子主动去寻求解决办法。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请一定要时刻注意你的语气和情绪。
总之,要想让孩子听进去我们说的话,我们首先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多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样才能拉进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其次,孩子其实对父母说话的态度是非常敏感的,因此,你在说话之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态度是否会伤害到孩子,最好使用积极的说话态度。
适当运用一些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对孩子进行正面管教所谓自然后果,指的是自然而然所发生的任何事情,就像孩子不吃饭,自然会饿肚子,丢了东西,肯定会难过,而站在雨中淋雨,也一定会被淋湿。
面对自然后果,孩子本身就很痛苦,假如身为父母的你这时候又对孩子进行一些责备,那么孩子只会变得更痛苦,同时你这种责备孩子的行为也阻止了孩子从自然后果中学到东西。
你要做的最好是顺其自然的发展,在整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不做任何干预。
比如,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段,应该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像第二天应该穿什么衣服这件事就应该由孩子自己来定。
如果你想让孩子自己来决定这件事,就可以提前告知孩子以后你不给她准备每天穿的衣服了。一开始,孩子可能会忘记这件事,每天早上起床都要在衣柜里翻好久才能找到衣服,也可能因此上课迟到。
而这时候,你最好不要干预,但可以进行小小的提醒:比如你可以告诉孩子也许可以提前把衣服准备好。
这样过段时间,你就会发现,孩子自己就会自觉的在前一天晚上就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而这正是她从自然后果中学到的东西。
而逻辑后果与自然后果相反,也就是说在逻辑后果发生的时候,需要家长介入,决定哪种后果能为孩子创造有益的学习体验。
比如孩子有很强的拖延症,每天的作业都必须拖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做,这时候,就需要你的介入了。
你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些规则,比如放学回来先做作业,就可以多看一会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通过你的介入,来帮助孩子慢慢改掉拖延症的坏习惯,还能享受到早点完成作业的好处,可以多放松一会。
所以,逻辑后果发生的时候,你就必须介入,共同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
用对鼓励,帮助犯错的孩子重新树立信心我们都知道要多鼓励孩子,但有效的鼓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在冲突发生的时候,尤其是当孩子所犯错误背后的目的是寻求权利或者报复的时候。
比如孩子总是和你对着干,同时还可能说一些伤害你的话,这时候,你和孩子可能都会感到很愤怒,而鼓励也就是不可能的。
鼓励是看时机的。你可以先和孩子进行积极的暂停,比如,你可以这样对孩子说:“现在我们都在气头上,无法进行讨论,但等我们都冷静下来,我很愿意和你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等到你和孩子都冷静下来,这时候,你就可以进行鼓励了,你可以先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和尊重:“你不愿意听妈妈的话,妈妈想你应该有自己的理由”。
接着要着眼于孩子的优点而不是缺点:“这说明你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很好”,这样,你的鼓励就很容易将不良行为转向积极的方面,最后做出引导:“所以你愿意和妈妈谈一谈你的想法吗?”
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犯的错误是打碎了邻居家的东西这种损害了他人财物的事情,一定要引导孩子对对方做出弥补才行。
写在最后
教育是人类最美也最难的事情,父母更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担当者。
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和崇拜也是有保鲜期的。
无论如何,在教育这条路上,最不该忽略的是孩子的内心需求,最不该懈怠最需要的是懂教育的家长。
托举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天下父母的第一己任与担当,培养出一个优秀阳光的孩子,也是为人父母和这个社会最大的希望。
愿每个父母,不焦虑,不吼叫,不疾不徐,育儿有方;
愿每个孩子,不叛逆,不恐慌,率真可爱,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