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内容,中小学生教师资格证笔试内容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内容,中小学生教师资格证笔试内容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取得合格成绩,只是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的一个必要环节,学历层次、所学专业、身体条件等都是认定教师资格的重要条件,因此,建议其他条件有可能会影响自己认定教师资格的人员谨慎报考。三、教资报考须注意报考小学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报考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同时还应具备相当于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中级及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一、报考对象和条件
省内普通高校就读的全日制在校学生,以及符合条件的港澳台居民,可在省内报名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符合省报考条件的港澳台居民可以持居住地在省内的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港澳居民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持五年有效期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可报名参加考试。
二、申请教师资格证须具备的学历要求
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2011年及以前入学并取得毕业证书的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师班)毕业生,可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
报考小学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报考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同时还应具备相当于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中级及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三、教资报考须注意
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取得合格成绩,只是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的一个必要环节,学历层次、所学专业、身体条件等都是认定教师资格的重要条件,因此,建议其他条件有可能会影响自己认定教师资格的人员谨慎报考。
四、考试时间安排
本次考试报名网上信息输入时间为9月3日9时至5日17时,网上资格审核时间为9月6日-7日,网上资格审核未通过者(9月8日8时后仍为“待审核”状态的)需前往现场进行资格审核,审核时间为9月8日至9日 网上缴费时间为9月8日8时至11日17时。
五、网上信息录入
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应在9月3日9时至5日17时内登陆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站(ntce.neea.edu.cn),依照栏目指引及相关要求进行网上信息输入。所有报考人员(含已经参加过本项考试的人员)均需通过网上报名系统重新注册并填报相关个人信息,重新注册不影响之前已获得的考试成绩。报考人员须按报名页面提示的要求,如实、准确填报本人信息并对信息的准确性负责,所有报考信息审核通过后将不得做任何修改,由于填报信息差错导致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六、资格审核
所有完成网上信息输入的考生信息,将在9月6日-7日进行网上资格审核。9月8日8时起在报名网站查询报名状态为“待缴费”的考生,表示网上资格审核通过,不需前往现场资格审核。
9月8日8时起报名网站查询报名状态为“待审核”的考生,需持有关证明(证件)材料 按照各考区公布的要求进行现场资格审核,审核时间、地址等详见各考区市级教育考试机构网站公告。
七、网上缴费
所有经过网上及现场资格审核通过的考生,都需要在9月8日8时至9月11日17时期间内登陆报名网站,按照网站指引完成网上缴费,逾期不缴费的 视为自动放弃报名。网上缴费后,请考生及时登录报名网站核查报名状态,出现“报名成功(已缴费)”时,表示缴费已成功。
八、教资例题展示
1.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互补性 D 差异性
答案:( D )
2.“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 B 不均衡性 C 阶段性 D 顺序性
答案:( A )
3.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A 成熟 B 遗传素质 C 环境 D 教育
答案: ( B )
4.“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A 环境决定论 B 遗传决定论 C 教育万能论 D 二因素论
答案: ( B )
5.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
A 幼儿期 B 儿童期 C 少年期 D 青年期
答案: ( C )
6.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
A 教学目的 B 教育目的 C 培养目标 D 教学目标
答案:( B )
7.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 教育目的 B 教育任务 C 教育规律 D 教育原则
答案: ( A )
8.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学目标 D 培养目标
答案:( D )
9.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A 潜在性 B 现实性 C 特殊性 D 可塑性
答案: ( D )
10.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
A 隐私权 B 人身权 C 名誉权 D 荣誉权
答案: (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