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滨江开发区对比苏州工业园区(布局产业科创中心版图)
南京滨江开发区对比苏州工业园区(布局产业科创中心版图)加快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融入国际创新资源不可或缺。只有迈向国际化,才能造就更远阔的发展空间,参与到全球科创竞争序列。 2018年,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落户南京江北新区。去年9月,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江苏启迪联合创业基地在江北新区揭牌;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迈向国际化的步伐渐进。 在对病人开展超声成像时,超声设备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互相制约,当其中一个指标推向极致时,另一个指标势必降低,导致成像质量差,成为医疗超声设备领域多年根植的难题。2020年,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多模态和混合3-D超声/光声成像系统”项目打破了这一科学难题。“我们为设备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之间的权衡提供了一项潜在的解决方案。新的成像系统将首次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解剖、功能图像,并显示体内组织机械性能的变化。”参与这一项目的中方研究员阮义说,该项目提升医学超声波束成形算法,提高超声系统成像性能,并设计和开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今年江苏省两会,省政府工作报告描绘了今后五年的发展蓝图,其中提到“十四五”时期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有,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上,省委书记娄勤俭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在10万亿元的高平台上力争实现更加稳健的增长,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江苏提出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已有5年,5年发展的成果怎样?今后,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如何开局? 哪些谜题待解?
5年“稳步走”,产业科技创新具备国际竞争力
2016年,江苏“十三五”规划中指明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第一步”:经过5年左右努力,到2020年基本形成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框架体系,主要创新指标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以上水平。进入“十四五”开局,经过5年的培育,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第一步”已稳健落地。 “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是我国在发展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新概念,可以借鉴国际上的创新中心来谋划发展。”江苏省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院长李荣志介绍,目前全球比较认可的包括美国硅谷在内受到公认的创新中心有46个,这些创新中心有典型的共性特点。 “这些城市群的综合实力强,科教资源丰富。比如美国硅谷集聚了美国大学城的高端教育资源,拥有高数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英国伦敦集聚了世界顶尖的生命科学中心和企业群体。”李荣志总结道,这些城市群对外联系的频次和包容性强,一般情况下不设界限,全球从事技术开发的人员都可以在办公室内结成小组。他认为,国际创新中心的共性特点对我省加快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我们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方面进行分析。在创新投入指标上选择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人员投入强度;创新产出指标则用劳动生产率、万人专利申请量等表示。这些指标具有较好的数据质量且最能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创新能力。”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秘书长江静说。研究结果显示,5年来,江苏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高于英国、荷兰、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基本达到创新型国家的中等水平;江苏万人专利申请量 24.69,与上海持平;江苏高技术出口占制成品百分比高于北京,显著高于主要创新型国家,显示出江苏高技术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江苏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接近创新型国家中等水平;高新技术企业超过总数超过3.2万家、跃居全国第二;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有研发活动的规上企业占比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1.7倍……在5年大战大考中,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交出了高质量的答卷, 10万亿经济总量的江苏信心背后是科技在支撑。 “做新材料,创新技术攻关是唯一路径。”常州世竟液态金属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晓林说,液态金属是折叠屏手机的关键材料,工艺难度极高,公司依托内生科技创新中心成功完成了液态金属小批量试制,打破行业关键技术垄断。包括新材料液态金属在内,“十三五”期间,江苏在高端装备、高温合金等共性技术领域开展126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诞生了 622项原创技术,把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进一步掌握在了自己手中。数据显示,5年来,全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共创建了127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48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两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2020年江苏高新技术企业创造了全省规上工业38%的产值和 49.6%的利润,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增长点。
科技体制改革,赋予产科创人才更多自主权
在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过程中,科技体制改革是重要着力点。 “6000多万的校企合作项目,一个多月时间就签下来了,效率比改革前高多了!”扩大科研自主权,中国矿业大学副研究员王勃深有体会。 江苏“科技改革30条”着力推进科技“放管服”,提出全面放开横向科研项目的管理后,高校院所可自主确定项目经费使用范围和标准,成果可归委托方或科技人员所有,收入可由项目组成员自主分配。以江苏省农科院为例,明确横向项目完成后的余额项目团队可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分配,其中70%可用于团队(个人)分配。 “团队承接了一个10万元经费的横向项目,课题结束按照新政策团队可自主分配2.8万—3.5万元的项目经费。”江苏省农科院农业科技发展研究室主任张锋说,“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了制约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体制机制的障碍,科研人员名利双收,更愿意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服务政府、服务企业的能力。” 开展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是调动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促进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江苏大力探索制度创新。李荣志表示,“创新驱动的发展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科技创新最重要、最核心、最根本的是人才问题。这几年,江苏全面深化科技体制的改革、完善创新生态,通过实施“科技改革30条”等政策措施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无锡市副市长、民盟无锡市委主委高亚光带去一份关于“支持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化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提案。“科技成果转化难是长期以来制约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瓶颈。对于高校院所来说,科技成果多是职务行为,其所有权归属单位,科研人员自身难以享受到科技成果转化带来的收益,缺乏转化的动力,导致大量资源得不到高效利用。”高亚光认为,深化科技成果所有权制度改革,对于加快建设产业创新中心,激发科研人员活力,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委依托在京津冀、上海等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积极推广“以事前产权激励为核心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改革举措,赋予科研人员一定比例的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她建议国家有关部委适时将苏南自创区所在地市全域纳入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范围,以产权来激励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广大科研人员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为国家深化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积累经验、探索路径。 “‘十四五’时期,将营造竞争力强的创新创业生态。提升重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完善科技成果高效转移转化机制,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江苏省科技厅厅长王秦表示,我省将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形成持续稳定投入机制。
国际化创新高地动能何来?加强顶层设计
加快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融入国际创新资源不可或缺。只有迈向国际化,才能造就更远阔的发展空间,参与到全球科创竞争序列。 2018年,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落户南京江北新区。去年9月,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江苏启迪联合创业基地在江北新区揭牌;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迈向国际化的步伐渐进。 在对病人开展超声成像时,超声设备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互相制约,当其中一个指标推向极致时,另一个指标势必降低,导致成像质量差,成为医疗超声设备领域多年根植的难题。2020年,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多模态和混合3-D超声/光声成像系统”项目打破了这一科学难题。“我们为设备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之间的权衡提供了一项潜在的解决方案。新的成像系统将首次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解剖、功能图像,并显示体内组织机械性能的变化。”参与这一项目的中方研究员阮义说,该项目提升医学超声波束成形算法,提高超声系统成像性能,并设计和开发一种新型医学图像扫描仪瞄准产业化。 “构建国际化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议完善顶层设计。”常州市科教城管委会副主任蒋鹏举认为,江苏国际创新合作园区布局早,定位标准高,创新思维活跃。但对标“十四五”建成“一中心”这一目标,国际创新合作园区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符合国际规则的创新生态仍需提升。他建议,完善顶层设计方案,进一步构建国际化创新生态系统,完善地区间伙伴园区政策,在苏中、苏北地区布局1~2个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国际创新产业园,对向产业园转移的国际性制造类、检测类、试验类项目给予一定支持,在全省范围内打造研发、试验、制造、测试的梯次创新体系。此外,鼓励园区与海外优秀创投机构合作设立合作基金,市场化运作,提升对国际创新创业项目的决策能力。 李荣志建议,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我省还需形成更浓厚的创新氛围,从领导干部企业家做起,从基层公民和中小学教育中做起。“站在10万亿元经济总量高平台,我省经济实力较强,但企业联合体还需进一步加强。”他说,和国外企业群相比,我省企业“隐形冠军”还缺少更高效的联动,未在全国形成更大范围的影响力,这是建设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除企业联合体建设需加强外,产业和科技的分工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长三角科创一体化框架下,上海和合肥的国家科学中心主要工作还是做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创新的地位不动摇,我们则要梳理出产业链体系,寻找金字塔最顶尖的产业集群企业,精准对接科技创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