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ipadpro功能详细介绍(它升级了这几点)
最新ipadpro功能详细介绍(它升级了这几点)上一代iPad Pro的A12X处理器geekbench多核得分新款iPad Pro这次所搭载的是全新的A12Z处理器,很多人关于新款iPad最大的疑惑也来自于这块处理器。尽管在此之前上一代iPad Pro的A12X处理器以单核1113分、多核4608分在geekbench上分别位于iOS设备的第四名和第一名。但不少人还是对这次苹果没有将处理器升级到A13系列有些异议。屏幕方面,经过确认,本代Liquid 视网膜屏与上一代采用完全相同的硬件设计,依然是120Hz刷新、600nit亮度、P3广色域。虽然屏幕并没有进行升级,但这块屏幕依然是目前市面上最优秀的屏幕之一,特别是对于摄影、视频等创意工作者来说更加实用。接口方面iPad依然采用的是广受好评的USB Type-C,iPad Pro使用的是USB 3.1第二代技术,传输速度最高可达 10Gbps。依然方便连接使用各种USB-C的产品,如:
尽管苹果的iPad经过十年的发展,依然逃脱不了很多用户对它“买前生产力,买后爱奇艺”的调侃。但早在十年前乔布斯在旧金山发布第一代iPad的时候,已经将iPad定位到可以取代个人电脑的生产力工具属性上,十年来始终没有改变。
3月18日,苹果官网悄然更新了最新款的iPad Pro,除了配置上的变化更是新增了支持触摸板的妙控键盘,让iPad Pro的生产力属性陡然提升。我们第一时间拿到了这台iPad Pro,希望通过下面的快速上手体验,能解答你关于这台产品的一些疑惑。(由于新款Magic Keyboard妙控键盘目前官方还未开售,关于妙控键盘的上手我们将在产品上市后详解。)
新款iPad Pro 2020主要特性:
- A12Z仿生芯片,内有8核GPU(上一代A12X为7核GPU)
- Liquid 视网膜屏(120Hz刷新、600nit亮度、P3广色域)
- 双摄像头(1200万像素广角、1000万像素超广角)
- 首次加入LiDAR激光雷达,用于AR应用
- 5个录音级麦克风、4个扬声器
- Wi-Fi6支持、4G LTE Advanced6比上一代iPad Pro下载速度提升最高可达 60%。
- iPadOS新增专属光标
- 带有触控板的全尺寸妙控键盘
一、外观设计
iPad Pro采用了于上一代(第三代)基本相同的外形设计,依然有11"和12.9"两个尺寸。唯一的区别就是新款iPad Pro的背面采用了双摄 激光雷达的“浴霸”设计。
屏幕方面,经过确认,本代Liquid 视网膜屏与上一代采用完全相同的硬件设计,依然是120Hz刷新、600nit亮度、P3广色域。虽然屏幕并没有进行升级,但这块屏幕依然是目前市面上最优秀的屏幕之一,特别是对于摄影、视频等创意工作者来说更加实用。
接口方面iPad依然采用的是广受好评的USB Type-C,iPad Pro使用的是USB 3.1第二代技术,传输速度最高可达 10Gbps。依然方便连接使用各种USB-C的产品,如:固态硬盘、读卡器、视频转接等。
新款iPad Pro从外形上看的最大变化就是背面的这三颗镜头了,分别是两颗摄影镜头和一个LiDAR激光雷达。
二、处理器性能
新款iPad Pro这次所搭载的是全新的A12Z处理器,很多人关于新款iPad最大的疑惑也来自于这块处理器。尽管在此之前上一代iPad Pro的A12X处理器以单核1113分、多核4608分在geekbench上分别位于iOS设备的第四名和第一名。但不少人还是对这次苹果没有将处理器升级到A13系列有些异议。
上一代iPad Pro的A12X处理器geekbench多核得分
上一代iPad Pro的A12X处理器geekbench单核得分
而本次最新发布的iPad Pro所搭载的A12Z芯片目前从参数上来看,与上一代A12X芯片硬件上最大的差别有两点:
- 从7核心GPU升级为8核心GPU
- 对散热架构和性能控制器的调整
GPU核心的提升从参数上来看可以达到A10X处理器的2.6倍,相比上一代A12X小幅提升。加上对散热架构和性能控制器的调整,可以说A12Z这颗芯片依然是目前iOS的最强处理器。
iPad Pro 2020的A12Z处理器geekbench单核得分1126
iPad Pro 2020的A12Z处理器geekbench多核得分4734
CPU跑分:从geekbench的CPU跑分上来看,也基本符合苹果提到的本次A12Z处理器对散热架构和性能控制器的调整,整体得分相比上一代A12X有小幅度提升,可以看出是对处理器优化的结果产生的效果。
GPU跑分:随后我们又用geekbench5的Compute对A12Z的图形处理性能进行了跑分,最终得分位9633分,相比上一代A12X的9146分同样有了小幅度提升。也就是说8核心的GPU对图形性能还是有一定提升的。
不过整体来看无论是CPU性能还是GPU性能,iPad Pro 2020版相比上一代产品并没有巨大的提升。这也符合我们此前对这块处理器的预期,对苹果产品来说,体验的提升更多是通过软硬件结合完成的,硬件跑分不能说明全部问题。
三、摄像头素质
很多人都对iPad是否有必要搭载高素质摄像头感到疑惑,难道真的有人会拿着iPad拍照,进行摄影创作吗?那我告诉你,还真的有,而且不少。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使用iPad拍照和使用大画幅相机拍照有异曲同工之妙,特别是对于很多视力不好的中老年人来说,iPad的取景方式可以让他们拍照时更加清晰。除此之外,诸如旅行摄影或者视频、随手拍摄文档等都可以借助iPad完成,至少省了从其他设备传输到iPad处理的过程,更加方便。
这次最新款iPad Pro所搭载的是1200万像素广角 1000万像素超广角两枚镜头,其中这枚1000万像素的超广角与iPhone 11系列的1200万像素超广角并不相同。但是这枚广角镜头从参数上看与iPhone 11应该如出一辙。
- 广角:1200 万像素和 ƒ/1.8 光圈
- 超广角:1000 万像素、ƒ/2.4 光圈和 125° 视角
拍照功能方面,iPad Pro 2020新增了与iPhone 11系列相同的变焦滑轮设计放在了屏幕左侧,借助两枚镜头可以实现0.5倍的超广角变焦和5倍的数码变焦。整体变焦过程也与iPhone 11系列如出一辙,焦段切换时的顺畅和色温的一致性依然保持的非常好。
对比iPhone 11拍照效果:
iPhone 11 Pro Max VS iPad Pro 2020 广角镜头100%放大截图
广角镜头:和我们此前对镜头参数的判断一致,iPad和iPhone上使用的广角镜头应该是相同的型号。只不过两款产品对色温的还原有所差别。
iPhone 11 Pro Max VS iPad Pro 2020 超广角镜头100%放大截图
超广角镜头:可以看出iPhone 11 Pro Max所搭载的12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的分辨率相比iPad Pro的10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在分辨率和细节还原上要出色很多。iPad Pro的超广角镜头放大看细节很多已经糊掉了。
更多iPad Pro拍照样张:
四、全新的LiDAR激光雷达
与双摄共同在iPad Pro背面放置的,是本次iPad Pro新增的激光雷达,这次加入的LiDAR激光雷达也是首次在苹果产品中出现。
特制的激光雷达扫描仪利用直接飞行时间 (dToF),测量室内或室外环境中从最远五米处反射回来的光。它可从光子层面进行探测,并能以纳秒速度运行,为增强现实及更广泛的领域开启无尽可能。——来自苹果官网
激光雷达简单的说就是利用光线反射物体的时间,来进行距离距离的精确计算。相比于传统的红外ToF,这次新iPad Pro使用的LiDAR激光雷达拥有更加精准的空间计算能力和更加高效智能的AR实际应用。
这次的iPad Pro在AR方面的提升主要是依靠LiDAR激光雷达与双摄像头以及机内传感器进行的协作。相比与此前的苹果产品,在AR现实增强上有三个可以明显感知的提升:
- 场景识别速度的提升
- 测距更加精准
- 场景识别更加智能
场景识别速度的提升
iPhone 11 Pro Max内置的“测距仪”启动时需要校准
iPad Pro 2020内置的“测距仪”启动无需校准
此前使用过苹果产品进行测距功能以及其他AR应用时,启动APP之后每次都需要对手机进行空间校准。iPad Pro 2020版内置的“测距仪”在启动时已经完全不需要对手机进行校准,这也是由于加入激光雷达之后得到的效率提升。
测距更加精准
新的"测距仪"APP还新增了身高测量功能,无需对APP进行设置,只要人物进入画面保持直立状态,iPad Pro便会自动识别出人物主体,同时给出被测物体的身高数据。经过几次的数据测试,iPad Pro给出的身高数据还是相当精准的。
场景识别更加智能
同样,由于加入了LiDAR激光雷达,使得iPad Pro的AR功能对场景的识别也更加精准。通过上图GIF我们可以看到“测距仪”已经可以进行一些物体的识别,除此之外其实新的AR还能够对不同物体的表面进行区分。
其实这次加入的激光雷达可以说才是iPad Pro 2020的最大升级。此前苹果已经布局AR应用多年,甚至多次在产品的发布会上重点对AR的应用进行演示,只不过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第三方软件似乎始终没有找到更好的应用场景。AR功能更多的还是让人们放放家具、玩玩简单的游戏。希望这次加入的LiDAR激光雷达对AR效率以及精准性的提高,能对未来的软件开发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而不是让AR功能仅仅停留在演示当中。
五、声音系统
除了以上的我们提到的硬件提升之外,这次iPad Pro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硬件升级,就是它的声音系统。声音系统是很多移动设备厂商非常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而苹果却向来对硬件的声音系统有着比较准确的认知。
作为一名多年的IPhone用户,经常会用到iPhone的麦克风进行采访录音、实地录音,甚至偶尔看看Live也会用iPhone进行录影。从个人的经验上来看iPhone的录音效果一直是智能手机中的佼佼者,特别是在分贝超高的演出环境,iPhone拍摄的视频基本不会出现爆音,单凭这一点就会让很多手机厂商汗颜。
此次iPad Pro的声音硬件上采用了5个麦克风 4个扬声器的设计。这5个麦克风采用的是与此前发布的Macbook Pro 16寸上所搭载的“录音棚级麦克风”完全相同的,只不过MBP16机身上是有3个,而iPad Pro机身上增加到了5个!
扬声器方面依然采用的是4扬声器的配置,四个扬声器均配有低音单元,而且非常有趣的一点是:借助重力传感器,iPad Pro无论是横放还是竖放都能保证中频和高频声音来自顶部的扬声器。这个细节可以给满分。
iPad Pro 扬声器对比测试:
我们使用iPad Pro 2020和iPhone 11 Pro Max播放了同一段Apple Music中的AAC 256kbps音频,音量都设定为50%,使用ZOOM H2N在同一位置进行录音。(建议使用耳机聆听)
从音频的对比中可以非常明显的听到两台设备在声音上的差异,当然iPhone的体积更小相对iPad来说会更有劣势一些。从听感上来看iPad Pro的声音还原相比IPhone来说要更加出色,特别是低频的表现上与IPhone效果差异非常明显。整体声音要比iPhone表现好很多。
iPad Pro 麦克风对比测试:
麦克风对比我们使用了一台SONOS Beam作为音源,将iPad Pro 2020、iPhone 11 Pro Max以及录音机ZOOM H2N放置于同一位置进行录音对比。(建议使用耳机聆听)
从上面的声音对比视频来看,显然ZOON H2N的效果是最好的,尽管并不是顶级的录音设备,但是和智能手机对比还是不在话下的。但是iPad Pro的录音效果从听感上来说也非常出色,相比专业录音设备的差距并没有想象中的大,相比iPhone的录音效果要好上很多。
从MacBook Pro 16英寸开始,苹果第二次在移动产品上使用了录音棚级的麦克风。从这个细节其实可以看出苹果是在极力的鼓励创作者使用苹果的产品进行多媒体创作的。无论是Podcast的录制还是Vlog的拍摄,苹果希望通过硬件的升级能让创作者只使用一台设备就能够完成内容的制作。这点对于其他的移动设备和笔记本品牌领先的已经不是一小步了。我们常说内容才是王道,而给内容生产者提供出色的生产力工具则可以让他们更加死心塌地、义无反顾的购买更多自家的产品。
六、iPadOS 13.4
说起iPad,很多人对它的讨论都围绕这“爱奇艺”还是“生产力”之间。当然此前经过几代的更迭,特别是iPadOS诞生以来,iPad的生产力属性就在逐渐提升。这次更新的iPadOS中,苹果全新设计的光标,配合触控板的使用让iPad越来越接近人们心中“生产力工具”的样子。
iPadOS中新增的光标是苹果专为iPad系统的交互重新设计的“鼠标指针”,光标默认是以“小圆点”的形态出现,但是当它接触到系统的不同界面、ICON之后就会自动“吸附”到对应的功能上变为特定工具。如上图所示。
苹果这样的设计其实涉及到一个细节,就是在iPad这种相对笔记本显示尺寸更小的设备上,使用“光标”进行操作其实精准度是随着显示面板的大小而同比下降的。显示面积越小,误操作几率就越大。而“吸附”并自动切换功能就很好的解决了误操作的问题。
同样在其他应用中,如记事本中,光标一旦进入文本就会变成文本选择工具。可以直接对选择的文本进行操作,甚至拖拽。相信对很多文字工作者来说,如果是单纯的需要一台文字输入设备,iPad已经变得越来越好用了。
除了使用触摸板进行光标的操作,触摸板还传承了MacBook触摸板的多指快捷功能,对于熟悉Mac系统多指操作的用户来说几乎不需要进行学习即可上手使用:
- 三指向上轻扫:返回主屏幕
- 三指向上轻扫并按住:显示 App 切换器
- 三指向右轻扫:在 app 之间切换:
- 两指点按:点按右键
- 将光标移至并扫过屏幕底部:显示程序坞
- 点击屏幕右上方的状态栏:打开控制中心
- 点击屏幕左上方的状态栏:查看通知
七、总结:
对于iPad是否可以胜任日常工作,作为“生产力”工具使用。相信看了以上内容之后你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如果说iPad可以代替笔记本电脑,现在看来还为时尚早。但从近几年苹果对iPad重新重视的程度来看,或许iPad未来作为主力机型的日子并不遥远。当然还有价格,首发放弃64GB改为128GB入门版,同时11英寸、12.9英寸双版本首发价格下降200元,单从价格上看还是有点“香”的。
A12Z芯片的强悍可以让苹果写出“快到让很多笔电都羡慕”的广告语,随着芯片技术的不断提升,系统的不断优化,软件生态的不断完善。iPad办公的日子,也许真的不远了呢?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