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软件尚待研究的问题(打车软件的进化乱想)
打车软件尚待研究的问题(打车软件的进化乱想)用快的来举例子,对应支付方式是支付宝,嘀嘀和微信同理可证。客户永远不会错,只是我们做的不够好。现实是,一方面老人有打车需求,但安装打车软件,绑定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对于他们来说太复杂,客观上很多人用的不是智能手机甚至没有手机。而这些人的出行往往需要打车。将心比心,我们年轻人打不到车确实让人懊恼和埋怨,但当自己的长辈和师友在雨夜或者医院门口打不到车,更让人心急和心酸。另一方面,嘀嘀和快的正拼的刀刀见血,12元以上的减免也非长久之计(个人期望50年不变)。但它们争取的大多数还是乐意尝新的存量客户,客观上忽略了不会或者不能安装软件的客户,也许他们就是蓝海。
故事起源于前几日的报道:一个“良心”司机,自己在打车软件上抢单,因此没能为一个更需要出租的老年人服务,于是他卸载打车软件,决心离开这非理性的“喧嚣”……
正文如下:
老人打不到车,因为他们不会用打车软件。应该有办法吧!
至于司机该不该在“颤颤巍巍的大爷”和“在医院门口等了一个多小时车的病人”面前停车,社会公共资源怎么分配和司机有没有公德心这类高大上的问题,就留给有心人吧。
现实是,一方面老人有打车需求,但安装打车软件,绑定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对于他们来说太复杂,客观上很多人用的不是智能手机甚至没有手机。
而这些人的出行往往需要打车。将心比心,我们年轻人打不到车确实让人懊恼和埋怨,但当自己的长辈和师友在雨夜或者医院门口打不到车,更让人心急和心酸。
另一方面,嘀嘀和快的正拼的刀刀见血,12元以上的减免也非长久之计(个人期望50年不变)。但它们争取的大多数还是乐意尝新的存量客户,客观上忽略了不会或者不能安装软件的客户,也许他们就是蓝海。
客户永远不会错,只是我们做的不够好。
用快的来举例子,对应支付方式是支付宝,嘀嘀和微信同理可证。
第一个是家庭版:一个快的账户可以绑定多部手机,但是只绑定一个支付宝账号。叫车时可以实现多个终端叫车,支付车费时会自动推送到拥有支付宝的手机用户这里完成支付。
小伙伴们可以轻松的帮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叫车了,还轻松减免车费。长辈的手机可以完成简单的叫车操作,精准的定位以及和司机的电话联系。这个版本比较适合有智能手机的终端,需要完成叫车定位,只是跳过了门槛相对较高的支付绑定。
第二个是简洁版:同样一个快的绑定多部手机,只有一个支付宝。手机包括非智能手机可设置成一键叫车,手机只是用来GPS定位和司机联系,到达目的后同样完成支付宝账号手机的推送支付。
但是这个版本有个问题,就是不能确认去的目的地,可以用默认加价3-5元来鼓励司机接单,或者给予司机完成简洁版接单的特殊奖励。按照常理,小辈应该愿意为长辈多支付这三五元钱。
有些人会问孤老怎么办?周围没有亲朋好友有智能机有支付宝怎么办?很简单,街道或者相关社会机构可以完成家庭版的账号绑定,按月或者季度结算。面对这些困难群体,嘀嘀和快的可以考虑适当减免或者补助,很和谐,可以当成CSR(企业社会责任)的案例。
一句话,很多市场的问题还是交回市场和技术来解决,那样会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道德审判。
PS1,这不是新闻,所以没有加出租车司机和老人的观点,有兴趣的可以跟进。
PS2,当天晚上下班使用软件15分钟都叫不到车,7:30和同事在威海路拦车,六七辆空车对我们视而不见。看来也不是老人打不到车。
—————————————————
补充观点:
打车软件补贴总的来说,是好事,毕竟很多人得到了实惠。但是它也助长了部分出租司机的傲慢。即便在以服务意识著称的上海,如今,也出现很多司机开始挑客,偏爱短途,不走长途。
或许补贴制度的制定者还可以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改进规则,将普惠的福利做到最大,又限制自私与不轨。如此,也可避免落下口实,给保守势力反攻的机会,不是么?
最近盗版猖獗,小生无奈,只能祭出“诅咒”神技,如若转载本文,不注明出处者,我就诅咒你:“男生:夜夜被橘梨纱、冲田杏梨、明日花绮罗折磨,但却只能与左右手为伴。女生:夜夜被金秀贤、李敏镐、凯文.史派西附体,却只能靠家用电器解决。”诅咒完毕,愿您不会中招
——————————————————
*雾霾退散的分割线*
《IT经理世界》资深记者 郝智伟 / 专注于互联网,爱电商,爱娱乐,也经常被嘲假正经……haowenhaokan 欢迎加入“郝友汇”QQ群:343105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