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地区可进行全天候天文观测(各种天文设备逐步安装中)
南极地区可进行全天候天文观测(各种天文设备逐步安装中)晚上决定明天再继续安装塔架,告诉大家休息不要干了,但是胡工和姜鹏又去加班了,姜鹏说干顺手了,多干点。图注:DIMM塔架的底板和4只脚安装。穿白衣服的是宋雷军在室外干活还有一个麻烦就是呼气会在胡子和面罩上结冰,不舒服。留胡子说是可以防紫外线和防寒,其实也是摆酷,上次在内陆没有忍住,把胡子剃了,结果形象惨不忍睹。胡子上结冰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天从呼吸会损失很多身体的水分,所以多喝热水是有好处的。图注:姜鹏(左)和吴文博我今天最重要的工作是和姜华带吊车安装DIMM塔架,晚上收工时,已经安装两层了。不知道是加工问题还是运输期间钢结构有形变,安装特别费劲,期间不停地需要人来帮忙。文博下午一直在天文场地干,宋大厨也抽空来帮忙拧螺丝了,我们队的医生和厨师真是非常好。
细细一数,天文物资大大小小竟然有几十个,大家都各自按计划展开工作。经过几天的努力,DIMM塔架基本安装完成,多波段太阳望远镜也架起来了。一早起来,风和日丽,这才是冰穹A的天气。
2019.01.07
早上和姜鹏一起把天文三个集装箱的物资都掏出来,用小黄铲拉着摆放到位,大大小小竟然有几十个。徐进、姜鹏、胡工都各自按计划展开工作。
姜鹏说干活都是跪地求饶的姿势,就是大家干活经常跪着、甚至侧趴着,看着确实很辛苦,但其实大家这样做是比较省力,不用弯腰,还减少支撑自己身体和防寒衣服的重量的消耗。从物理上讲,跪着比站着势能低。
在室外干活还有一个麻烦就是呼气会在胡子和面罩上结冰,不舒服。留胡子说是可以防紫外线和防寒,其实也是摆酷,上次在内陆没有忍住,把胡子剃了,结果形象惨不忍睹。胡子上结冰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天从呼吸会损失很多身体的水分,所以多喝热水是有好处的。
图注:姜鹏(左)和吴文博
我今天最重要的工作是和姜华带吊车安装DIMM塔架,晚上收工时,已经安装两层了。不知道是加工问题还是运输期间钢结构有形变,安装特别费劲,期间不停地需要人来帮忙。文博下午一直在天文场地干,宋大厨也抽空来帮忙拧螺丝了,我们队的医生和厨师真是非常好。
图注:DIMM塔架的底板和4只脚安装。穿白衣服的是宋雷军
晚上决定明天再继续安装塔架,告诉大家休息不要干了,但是胡工和姜鹏又去加班了,姜鹏说干顺手了,多干点。
晚饭后,我去深冰芯房看了一下,来到站上几天了,除了每天问一下他们的工作情况,还没有去现场看过。老康在青藏高原野外经验丰富,思宇和晓鹏都熟悉内陆,不会有问题的,但孙老师要求的超越自我,还是不能不做的。
图注:昆仑站深冰芯房
深冰芯房基本在地下3米多深,有相连的两部分,各大概30米x 6米的大小,是老队长第26次队做的基建,但我那时一次也没去过,因为临走前1个小时,还在做收尾工作。
钻深冰芯的目的是研究气候的历史变化,积雪每年累计,越深就是越早期的降雪,里面含有当时大气的成分。在昆仑站深冰芯已经打到800米深,对应约4万年前,但这里的积雪有3000多米厚,可以采集到一百万年前的降雪。这项工作还在继续,但今年的深冰芯工作计划只做设备和钻孔的维护工作。
2019.01.08
今天,机械师全部在天文场地,老沈和方正在拆PLATO的发电机,我一直没有时间过去看一下,我和王焘、姜华继续装塔架,而且文博几乎全天都在。
晚饭前塔架全部搭起来了,雪坑里1.5米,雪面上8米,我和文博在上面自拍了一下,才知道他有点恐高。整个一天他都在塔架上帮忙,感觉有点对不起他了,不过也可能治好了一些他的恐高。
图注:吴文博在塔架上,左侧是昆仑站和营地
杨元德在AST3那里帮徐进走线,衣服穿少了,说冻死了。胡工继续在PLATO的仪器舱里工作,也很冷。
晚饭后,跟姜华去紧固塔架的螺丝,这两天都是他催着我工作。为了保证DIMM观测的可靠性,我们的设计要求在每秒8米的风速下,塔架最上面平台的晃动不能超过2毫米(对应一个角分),所以塔架的设计异常牢固,塔身都是厚钢板,螺丝用的又大又多,算起来有近200个。晚上把底座的3/4共48个螺丝紧固了,姜华又用电焊在有些地方加了保险。
在各个方位用大扳手拧螺丝一直到拧不动,真得使出吃奶的劲儿,从手到胳膊,从腰到腿,全身肌肉都用上了,上次这样干活可能还是9年前在出发基地修雪橇和滚油桶。虽然胳膊酸,但五十肩好像治好了一些,要能按摩一下就更好了。
老康他们用帆布围了一个简易的挡风场地,浅冰芯打了10米深,杨元德已经开始设置他的重力测量设备。
2019.01.09
一早起来,风和日丽,这才是冰穹A的天气。
跟姜华一起继续拧螺丝,他先测了一下塔架的垂直度,非常好。我们今天带了棘轮扳手,可以更快,还有套管加长力臂,更有力。我们把所有螺丝都过了一遍,到下午才全部完成。然后收拾场地,让王焘过来回填雪坑。
图注:回填雪坑。DIMM望远镜设备也吊上塔架平台了
姜鹏把多波段太阳望远镜也架起来了,镜桶有点重,好几个人抬着调了平衡,徐进继续忙AST3的细活儿。
老沈、方正和王焘把PLATO的新发电机全换好了,胡工把新电池组也快弄完了。晚上我们继续加班,因为总担心有不可预见的问题,10点回来后,晓鹏请胡工去看一下他们钻探的设备,他们浅冰芯已经打到20米深了。
图注:换发电机
昨天昆仑站发电机就启动了,也是先利用队里的备用发电机去加热。王焘和姜华今天决定搬进去住,我们为了省事,暂时都不想搬家。文博也在里面布置好仪器,给大家做了一次体检,情况都不错。
下午卢成还带大家放了一个气球,这是气象的一个科研项目,委托我们每天放两个带仪器的气球,地面计算机接收数据,直到几个小时后气球爆炸。今天是试放,宋大厨在气球上写了对家人的祝福,大家约定,后面每人都会有一个球。
这两天天气都很好,但抬头看时,空气中总有亮晶晶的东西在飘,是冰晶雨,就是空气中的水分直接凝结成冰晶落下来,所以这里不会有雾。这种现象可能只在非常冷的地方才有,以前冬天在漠河测试AST3时也看到过。
日记作者:商朝晖,国家天文台南极研究团组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昆仑队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