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之谜这座县衙有何特殊之处:遂昌县竟是纵囚观灯典故的发源地
未解之谜这座县衙有何特殊之处:遂昌县竟是纵囚观灯典故的发源地遂昌城区的建县与这里的河流和人口是分不开的,它与松阳县原县治所在地古市镇的行船距离仅有15公里,算得上是古松阳的贸易重镇。遂昌县城的建制源于东汉献帝建安23年(218年),分太末县(龙游县)南部的地方置遂昌县。因为境内的两座山平昌山和孟山之间的走势特殊,这两条山脉一短一长相互平行如同“昌”字,所以便用这个字当成了地名。“遂”在古汉语中的解释为“成就”、“实现”,这样,遂昌就有了“成就昌盛”的含义。这个时候,我就开始左右摇摆到底哪一边才是正确的答案。“遂”字的两个读音代表着不同的涵义,读遂(suì)的可以理解为遂心如意,要是读遂(suí)的话只有半身不遂这一个解释。这就有了为了规避不好的含义,民间私下更改读音的嫌疑,毕竟这也不是我第一次见了。最为知名的例子就是广东的东莞(guǎn),我对这件事的印象很深,那时是我毕业实习的第一天,单位的领导叫我们在外面不要读莞(guǎn),莞与“管”谐音,当
总感觉浙南的城市是跟多音字杠上了,地级市有台(tāi)州、丽(lí)水,县级市还有个乐(yuè)清。
本文视频版本:刘峻言航拍记录中国之浙江省遂昌县
到了遂昌县之前,本以为它读遂(suì)应该没有什么争议,结果网上铺天盖地的称这个字应该读遂(suí)。
本着读对一个县名是对这座城市最基本的尊重,我满怀敬意地用了遂(suí)这个读音,可还是被当地人纠正说应该读遂(suì)。
这个时候,我就开始左右摇摆到底哪一边才是正确的答案。“遂”字的两个读音代表着不同的涵义,读遂(suì)的可以理解为遂心如意,要是读遂(suí)的话只有半身不遂这一个解释。这就有了为了规避不好的含义,民间私下更改读音的嫌疑,毕竟这也不是我第一次见了。
最为知名的例子就是广东的东莞(guǎn),我对这件事的印象很深,那时是我毕业实习的第一天,单位的领导叫我们在外面不要读莞(guǎn),莞与“管”谐音,当地人听到这个读音会比较介意。不如读莞(wǎn)比较好一些,莞尔一笑,煞是好看。
关于遂昌“遂”字的读音,幸好有权威的汉语言典籍给出了结论,遂(suí)字的读音是最近几百年间才出现的,而类似遂昌等带“遂”字的地名,很多都已传承千年有余。所以现在在网上查到的答案多是以讹传讹,没有进行实地调查就做下了结论,真是害人不浅。
遂昌县城的建制源于东汉献帝建安23年(218年),分太末县(龙游县)南部的地方置遂昌县。因为境内的两座山平昌山和孟山之间的走势特殊,这两条山脉一短一长相互平行如同“昌”字,所以便用这个字当成了地名。“遂”在古汉语中的解释为“成就”、“实现”,这样,遂昌就有了“成就昌盛”的含义。
遂昌城区的建县与这里的河流和人口是分不开的,它与松阳县原县治所在地古市镇的行船距离仅有15公里,算得上是古松阳的贸易重镇。
可是小面积的城镇倒也罢了,若是扩张成城市的话,县城周边的高山成了城市建设的不小阻碍。
放眼如今的遂昌县,它的城区犹如植物的根系一样盘根错节,越是深入到城区你越容易迷路。在进行城市探索之前,不妨先对城区的整体进行一下梳理。
遂昌虽地处鳌江支流松阴溪的上游,可这里的河流却是以南溪和北溪命名。县城的老城位于两溪交汇的三角地带,两溪在妙高镇汇合之后称为襟溪,在庄山又和濂溪汇合,流经资口后称松阴溪。
襟溪和濂溪沿岸,就是遂昌的工业区,这里的产业以金属和竹木制品为主。
南溪是松阴溪的主河道,沿溪两岸的地势也相对宽阔一些,尤其是河流的凸岸,由于泥沙的淤积,使得岸边有更加宽阔的空间可供人们居住。
在与凸岸相对应的凹岸处,虽然沿岸并没有多大的空间,可是下南门和上南门两片河谷却是相当地给力,这里的地势相对平缓,瓦窑山挡在两条街道之间,成了两条街之间的天然屏障。
大溪沿线最为醒目的建筑是县城的体育场馆,它的周边聚集着妙高小学、遂昌中学和职业中专,街上无处不在的学生成了这一带特有的风景。
在这片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小城里,能如此大手笔地将土地和场馆投资在教育上面,足以见得遂昌人对于子女前程的重视。
与南溪周边城市功能区的丰富多样相比,北溪的沿岸倒显得单调了很多,犹如它那涓涓流淌的碧水一样安静。这一片城区道路和场所的命名颇有深意,比如牡丹亭路、君子路、汤显祖大剧院等,很多都在歌颂着遂昌民众对于一代清官汤显祖的思念。
本文视频版本:刘峻言航拍记录中国之浙江省遂昌县
单单说到汤显祖,可能很多朋友听到过这个名字可又不知道他具体做了些什么。若是将他的成名作《牡丹亭》摆在你的面前,可能会更有说服力一些。
《牡丹亭》是一部凄美的爱情故事,故事开始展开了两条相互没有交集的主线。杜丽娘生于一个大户人家,可是严酷的家规将她囚禁,犹如一只笼中鸟。
一日,老师在讲授《诗经》时,里面的一段话将她沉睡的少女之心唤醒,催着她向往起自由的爱情。一天,她在自家的后花园进入梦乡,梦中出现的书生自称名叫柳梦梅,千里迢迢专程赶赴牡丹亭与她幽会。
可是在现实世界,冰冷的现实叫她无法圆梦,久而久之便恹恹(yān)成病,于深秋时节抱憾而去。临死前,她画了一副自画像并将其藏在后花园的一处石头下。若是寻常故事的话,主人公的离世就代表着故事的终结,
可汤显祖却是一个浪漫主义者。在另一个不同的场景中,男主柳梦梅登场了。巧合的是他也曾做过与丽娘一样的梦,并对这个梦念念不忘。在三年后的一次进京赶考途中,柳梦梅借宿于此地,并在石下拾得了丽娘的自画像,画中的丽娘正是他三年前的梦中之人。
当晚,丽娘的魂魄寻得梦梅,并叮嘱他开棺的方法使她还魂。柳梦梅一一照办之后,丽娘起死回生,柳梦梅的爱情和仕途得到了双丰收,最终是个大团圆结局。
从《牡丹亭》的剧本中,我们见识到了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不走寻常路,不愿受现实束缚的自由、浪漫主义风格。他不仅将其体现在了作品里,更在仕途中对其予以运用,这使得他的人生出现了两个极端。
汤显祖共为官15年,在他34岁高中进士之后,一直在南京担任重要的文职工作。
明万历19年(1591年),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而愤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在到任之前,遂昌盗窃案频发,很多盗贼都是因生活无望,铤而走险的农民。
为了解决这一乱象,他刚柔并施,对待触犯律条的囚犯以感化为主,期盼他们能改过自新。一年除夕,汤显祖感念到这些囚犯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无法与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
于是将这30多名犯人全部放回家过年,并由家人具结作保,在正月初四回狱服刑。并为此写了一首《除夕遣囚诗》:除夜星灰气烛天,酴酥销恨狱神前。须归拜朔迟三日,溘见阳春又一年。
之后又到了元宵节,遂昌城里彩灯高悬。眺望灯海的汤显祖此时又想起了狱中的囚犯,回想起除夕回家过年的囚犯初四都能准时归狱服法,恻隐之心油然而生。
不顾同僚的反对,汤显祖于是再次下令许可这些囚犯梳洗更衣,到河桥观灯。并留下了《平昌河桥纵囚观灯》一诗:绕县笙歌一省囹,寂无灯火照园扃。中宵撤断星桥锁,贯索从教漏几星。
虽然汤显祖的任性引得多位同僚不满,可这些都不足以扳倒这位压制豪强,触怒权贵的汤显祖。直到明万历二十四年,神宗皇帝命人前往全国各地金矿产区督办采矿事宜,下派官员到达遂昌之后,勒逼时任遂昌县令的汤显祖重新开采一个已经废弃多年的矿坑。
由于金矿已经废弃多年,积水很深,重新开采一是产量很低,二是有可能因为塌方造成矿工的伤亡。县令汤显祖极力反对开采,但神宗不准。耿直的汤显祖痛心自己既然无力保护百姓的生命安全,又无力违抗圣旨,只能辞官回家。
他的船刚出遂昌,前面便有遂昌的百姓前来拦舟,大家哭着想要把他留下,为了安抚百姓,汤显祖折回遂昌小住了几日便毅然决然地离开了遂昌。
辞官后,汤显祖回到了老家江西临川,就在这仅四个月的时间里,旷世巨著《牡丹亭》便已成书。
在遂昌的这五年,汤显祖踏遍遂昌的各个角落,遂昌俨然已经成了他人生中经历最为丰富的一段时光,《牡丹亭》的灵感源于遂昌的这一论断便已坐实。
本文视频版本:刘峻言航拍记录中国之浙江省遂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