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都是在哪里(古代黄河的改道变迁史)
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都是在哪里(古代黄河的改道变迁史)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黄河尽归东流入海,这是人为干预而堵塞北流的结果。此后,黄河在决口北流和强制东流间漂泊不定。嘉祐五年(1060)北流黄河在大名府魏州第六埽决口而东向分出一条支流,《宋史》称二股河,亦称黄河东流。由此黄河下游分两股河道分流入海。北宋时的剧烈变迁——人为强制东流北宋时黄河河道的变迁可谓创纪录的频繁剧烈,168年间竟决溢89次,黄河渐成大患。北宋初,黄河下游沿用王景治河时旧河道,称京东故道。然此河道因行水时间长已淤积严重,已濒临改道变迁的前夜。由于此时期的决溢改道太过频繁,下面简略叙述。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黄河在chán澶州(今河南濮阳西南)商胡埽sào决口而改道北流(埽是指用捆扎的秸秆、石头等修建的护河堤坝),此为黄河北流,在今天津东南入海。
黄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孕育着浩瀚的民族文化,然这条母亲河却以善淤著称而决口改道频繁。据记载自公元前602年始,黄河决口近1600次,较大的改道达26次,真可谓“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黄河河道的变迁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先秦时黄河单一固定河道的形成
先秦时期,因无提防束缚,古黄河下游在平原沃野间自由的迁徙漫流,遂形成多股河道,即“北播为九河”。《山海经·山经》和《尚书·禹贡》可谓最早记载黄河古河道的古代文献,其记载的河道分别称《山经》河和《禹贡》河。两者在今衡水深州市附近分道而流,《禹贡》河折向东,经今沧州市青县后入海。而《山经》河应为“北播为九河”中最北的一支徒骇河,在今天津市区南入海。
五代时黄河决溢频率显著增加,而藩镇的割据混战,甚至以水代兵,更使河患愈演愈烈。五代53年历史(907至960年),共18年有决溢的记载,即平均3年就会有一次河患发生。
北宋时的剧烈变迁——人为强制东流
北宋时黄河河道的变迁可谓创纪录的频繁剧烈,168年间竟决溢89次,黄河渐成大患。北宋初,黄河下游沿用王景治河时旧河道,称京东故道。然此河道因行水时间长已淤积严重,已濒临改道变迁的前夜。由于此时期的决溢改道太过频繁,下面简略叙述。
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黄河在chán澶州(今河南濮阳西南)商胡埽sào决口而改道北流(埽是指用捆扎的秸秆、石头等修建的护河堤坝),此为黄河北流,在今天津东南入海。
嘉祐五年(1060)北流黄河在大名府魏州第六埽决口而东向分出一条支流,《宋史》称二股河,亦称黄河东流。由此黄河下游分两股河道分流入海。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黄河尽归东流入海,这是人为干预而堵塞北流的结果。此后,黄河在决口北流和强制东流间漂泊不定。
1)1081年在澶州小吴埽决口北流,仍由天津处入海;
2)哲宗时回河东流工程陆续兴修,至1092年已大部东流;
3)然仅仅数载,1099年黄河又在内黄决口,奔腾北流间东流尽绝。至此北宋劳民伤财、苦心经营的回河东流工程彻底以失败告终。正如《宋史》中所载:“屡塞屡决,至南渡而后,贻其祸于金源氏(即统治黄河中下游的金朝)”。
那北宋为何要屡次堵塞黄河的北流河道呢?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河不东,则失中国之险,为契丹之利”。黄河如果北流,一者会泛滥北宋统治的核心地带——农耕极发达的河北数州,毁坏当地的御河漕运和农田水利,进而影响国家财富的积聚和沿边军粮的供应;二者会淤塞河北沿边地区为防御契丹铁骑而修造的池塘、湖泊设施。故北宋朝廷“竭天下之力以塞之”。然黄河东流高仰、北流低下,回河东流工程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引水就高,即使耗费巨额财力,也只能以失败告终。
黄河夺淮入海
南宋建炎二年(1128),东京留守杜充为抵御已近在咫尺的金军,在滑州掘开黄河提防。
时金将宗翰、宗辅率主力自河北南伐,誓言捕获宋高宗,灭亡赵宋王朝。1128年十月,宗翰、宗辅会军毗邻黄河北岸的濮阳,杜充为自保掘开黄河提防,妄图以洪水阻挡敌军南下。黄河自此夺淮入海,然御敌功效却甚是微弱。金军绕道山东南下,高宗则一路辗转狂奔南逃,甚至避居海上,金军“遂行海追三百余里”后北返。难怪《宋史》给杜充的评价是“喜功名,性残忍好杀,而短于谋略”。
黄河改道后,入淮通道常迁徙不定,或泗水、或guō涡水、或颖水……。直到明中后期潘季驯治河后,黄河下游河道才基本固定。自嘉靖四十四年(1565)到万历二十年(1592),潘季驯共四次主持治河工作,其秉承“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水不奔溢于两旁……”的策略,彻底扭转了黄河下游河道“忽东忽西,靡有定向”的混乱局面,自此明清故道行水两百余载。
1855年后北行山东
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在河南开封府兰阳县(今兰考)北岸铜瓦厢决口,向东北方肆意横流,夺山东境内大清河入渤海。自此南向穿越苏北注入黄海的黄河下游河道极速断流。当时清廷正忙于镇压太平天国,加之整治水患耗费甚重,故采取了“暂行缓堵”的放任态度,即“现值军务未平,饷糈xǔ(指粮食)不继,一时断难兴筑,……所有兰阳漫口,即可暂行缓堵”。由此黄河下游河道自趋向东南转为北行山东,今黄河下游大体即沿此线东流。
拓展——黄河冲击下的海岸线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