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作者(它被誉为非洲版)
非洲的作者(它被誉为非洲版)卢旺达饭店这就是卢旺达种族大屠杀,今天青石要介绍的就是反映这次屠杀事件的影片:第一,就是鼻梁较窄、肤色较白、身高较高的人为图西族;第二,就是拥有10头牛以上的就是图西族,否则为胡图族;由此,长期受气的胡图族人终于抬头,对于图西族长久以来的积怨终于爆发。1994年,胡图族人针对图西族人展开疯狂的报复,由此爆发了二战后最为惨烈、受害者高达100万的种族清洗事件,这个数字占到这个国家当时总人口的1/9。
关注「青石」好电影 ·不会错过!
在非洲中部靠近赤道偏东的位置有一个小国家,在独立前曾是比利时的殖民地。
当时的统治者为了自己方便统治,刻意强化本地民族间的冲突,把一个本没有民族之分的国家刻意划分成两个种族胡图族和图西族。
划分的方式很简单,据说有两种方式:
第一,就是鼻梁较窄、肤色较白、身高较高的人为图西族;
第二,就是拥有10头牛以上的就是图西族,否则为胡图族;
由此,长期受气的胡图族人终于抬头,对于图西族长久以来的积怨终于爆发。1994年,胡图族人针对图西族人展开疯狂的报复,由此爆发了二战后最为惨烈、受害者高达100万的种族清洗事件,这个数字占到这个国家当时总人口的1/9。
这就是卢旺达种族大屠杀,今天青石要介绍的就是反映这次屠杀事件的影片:
卢旺达饭店
在豆瓣上,影片拿下了8.8的高分,并进驻豆瓣Top250
也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3项提名
有些影迷将其列为2004年最为真诚与最有力量的电影,甚至称它为非洲版的《辛德勒的名单》
这部影片改编自真人事迹,导演曾在比利时遇到片中主人公的原型,听他讲述了在卢旺达的事迹后,决定通过这件事描绘出整个大屠杀事件。
主人公保罗是一名胡图族人,在卢旺达的一家四星级酒店当经理,这个酒店是当地名流汇集的地方,国外记者、外交官、部队将军等等都喜欢往这里凑。
而保罗也熟悉交接这些权贵的套路,经常赠予各类名酒、知名雪茄,希望在卢旺达这个混乱的地区能利用他们达到安身保命的目的。
影片一开始,就是黑幕下一个广播电台煽动种族屠杀的言论
在保罗拿货回来的路上,也看到胡图族开始上街煽动民众揪出图西族,他们认为图西族是蟑螂
(小孩子都被鼓动了)
保罗一直以为两个种族的首领将会促成和谈,卢旺达将会迎来和平,而选择对眼前的事情视而不见
然而随着胡图族总统专机被击落,胡图族极端组织开始立马煽动民众,认为是他们的领袖是被图西族干掉的,于是二战后最大的种族清洗活动随即爆发。
隔天早上,保罗自家门口就涌入一批军队,要对其身份辨认
当他经过街道时,那里已经变成人间地狱
保罗本来期望着西方国家能够派驻军队来维护卢旺达的和平,但实际上看到他们一辆辆卡车着急着把自己送回本国,对于处在战乱中的卢旺达,这些曾经的绅士们一个个选择视而不见。
就像那个维和军官告诉保罗的,他太过于卑微了,他只是一个黑人,一个非洲人,根本无法为西方的政客们带来任何一张选票。
当保罗寄希望于外国媒体的曝光时,那位摄影师却是极为明了的告诉,人们看到这个只会有一声惊呼,然后继续相拥着他们的晚餐。
体面,一直是西方绅士们所讲究的,但是一真遇到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事情,体面在他们面前已经不值一文。
此时,大量图西族的难民躲进酒店,希望能获得这个比利时酒店的庇护。但此时的酒店管理者已经撤离,它除了财产仍旧归属比利时人,但却无法阻止胡图族武装力量进来搜查图西人。
于是保罗巧妙利用西方人的说辞,经过与军队领导的多次斡旋终于让酒店内的难民免受侵害。
影片主要通过保罗的视角来体现这一屠杀事件,在镜头上也多了较为温和的处理,全片没有出现太过血腥残忍的画面。
但通过许多一闪而过的画面,我们会意识到这次种族屠杀实在触目惊心、令人发指。
比如展现事件爆发后,大量逃难的图西族人死在被杀死在湖边,在湖里死去的人也为下游国家带去了疾病。
也有许多图西族妇女被这些胡图族人趁乱关押,对其进行残忍的奸淫
整个事件造成卢旺达100万人死于非命,直到叛乱平息后,有多达200万的难民涌入其他国家(包含平息后担心被报复的胡图族人),这些难民在事后很多也都是死于各种疾病。
整部电影可以说温和的展示了这次屠杀事件的一些横断面,而是重在体现保罗这次拯救行动的英勇事迹,讴歌人性光辉的同时也通过本片事件中的一些肮脏人物进行了人性的抨击。
但对于整个事件的残酷性还是缺了点必要信息,一致消弱了整体的穿透力和表现力;同时在影片的态度上,虽然对西方国家形象做了一些批判,但总体上还是较为亲和的,为了呈现这种态度,而导致无法更多展示图西族和胡图族人本身的观点,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在1994年的这个种族清洗活动后,西方的很多政要都前往卢旺达表达当初的忏悔并表示绝不再有第二次。但是在苏丹、刚果这些相似事件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和平,是非洲大地上许多平民百姓最为基础的愿景,但伤痛仍在继续,非洲依旧在流泪,和平何时能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