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明朝皇帝朱载垕的评价(勤俭爱民又懂得放权)

明朝皇帝朱载垕的评价(勤俭爱民又懂得放权)幸运——皇位非他莫属少年裕王明穆宗朱载垕嘉靖十八年(1539)二月,明世宗朱厚熜册立次子朱载壡为太子、三子朱载垕为裕王、四子朱载圳为景王。嘉靖二十八年(1549)三月,太子朱载壡病死,裕王朱载垕以次序当为太子。由于明世宗次子朱载壡立为太子后享年不永,所以迟迟未予册立。时景王朱载圳年少,服色与裕王朱载垕无别,引起朝野议论。嘉靖四十(1561)年二月,嘉靖帝命景王朱载圳出居封国,以杜绝其觊觎之心和朝野的议论。刚满16岁的朱载垕就藩裕王,在裕王邸生活了13年,这使朱载垕较多地接触到社会生活各方面,了解到明王朝的各种矛盾和危机,特别是严嵩专政、朝纲颓废、官吏腐败、"南倭北虏"之患、民不聊生之苦,内忧外患使他更加关心朝局。嘉靖一味修道导致严嵩专政、朝纲颓废、官吏腐败、"南倭北虏"之患、民不聊生之苦

经常读历史的朋友一定会发现,大明朝存在感最低的皇帝,应该就是万历皇帝的儿子明光宗朱常洛了。因为他连个基本的年号都没用上就挂了,只做了二十九天的皇帝,这也是命苦。那么肯定有人会问,存在感第二低的皇帝是谁呢?那就是他爷爷,万历皇帝的老爸,明穆宗朱载垕了。这位仁兄在位时间也不是很短,也有六年时间。比五代时候的柴荣在位时间还要长一点,但是他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却相当低,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明朝皇帝朱载垕的评价(勤俭爱民又懂得放权)(1)


明穆宗朱载垕[hòu](公元1537年-1572年),汉族,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母杜康妃,明世宗病死后继位。少年因其母缘故而不得父皇宠爱, 因其母亲杜康妃失宠,又非长子,所以很少得到父爱。

登基前的内忧外患使他关心朝局,对他登基后处理政务有着较大的影响。倚靠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的尽力辅佐,实行革弊施新的政策,海内外得到大治,史称隆庆新政。 但因为沉迷媚药,也服这些媚药助兴,导致荒于政事。朱载垕在位6年,因病去世,终年36岁。庙号穆宗,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葬于十三陵昭陵,后传于位朱翊钧。明穆宗宽仁大度,勤俭爱民,留心边陲之事,处理都恰到好处,可以称之为明主。

少年裕王

明穆宗朱载垕嘉靖十八年(1539)二月,明世宗朱厚熜册立次子朱载壡为太子、三子朱载垕为裕王、四子朱载圳为景王。嘉靖二十八年(1549)三月,太子朱载壡病死,裕王朱载垕以次序当为太子。由于明世宗次子朱载壡立为太子后享年不永,所以迟迟未予册立。时景王朱载圳年少,服色与裕王朱载垕无别,引起朝野议论。嘉靖四十(1561)年二月,嘉靖帝命景王朱载圳出居封国,以杜绝其觊觎之心和朝野的议论。刚满16岁的朱载垕就藩裕王,在裕王邸生活了13年,这使朱载垕较多地接触到社会生活各方面,了解到明王朝的各种矛盾和危机,特别是严嵩专政、朝纲颓废、官吏腐败、"南倭北虏"之患、民不聊生之苦,内忧外患使他更加关心朝局。

明朝皇帝朱载垕的评价(勤俭爱民又懂得放权)(2)

嘉靖一味修道导致严嵩专政、朝纲颓废、官吏腐败、"南倭北虏"之患、民不聊生之苦


幸运——皇位非他莫属

皇位九五至尊,几乎是每一个皇子的梦想。他的父亲当年以宗亲之位继任,虽说是飞来的福分,终究还是从众多皇亲中选择的结果。对朱载垕而言,几乎可以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是三皇子,按照朱氏王朝立长的传统,压根没他的份,可是两个哥哥都死了,他自然成了老大。这时,嘉靖皇帝沉迷道术,迟迟不立太子。与他间隔仅数月的弟弟是皇帝宠妃所生,后宫朝中人气甚旺。这位妃子和皇帝对太子之位势在必得,时不时来点小动作。相比而言,朱载垕势单力薄,毫无胜算。可是,上天再一次眷顾,这位皇弟不久后也去世了。嘉靖八子只余下他子,这个皇帝他不想当都没办法了。作为一个王爷,他能够比普通老百姓与皇宫中的人更多的了解民间疾苦,更多的针砭时弊,对严嵩乱政,外忧内患有更清楚的认识,对他登基后的作为有很大影响。

明朝皇帝朱载垕的评价(勤俭爱民又懂得放权)(3)


登基为帝


明朝皇帝朱载垕的评价(勤俭爱民又懂得放权)(4)

听信道士“二龙不相见”的谗言,二十余年不立太子

嘉靖皇帝听信道士“二龙不相见”的谗言,二十余年不立太子。朱载垕这个独一无二的继承人,迟迟得不到正式的名分,就连皇位都是依据嘉靖死后的遗诏登基的。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二月,嘉靖帝驾崩,裕王朱载垕即位,次年改元隆庆。隆庆即位后立即纠正其父的弊政,之前以言获罪的诸臣全部召用,已死之臣抚恤并录用其后,方士全部付有司论罪,以前的道教仪式全部停止,免除次年一半田赋及嘉靖四十三年以前的所有欠赋;又停止嘉靖为博孝名强行施行的明睿宗(即明世宗本生父兴献王朱祐杬)明堂配享之礼(即秋季祭天,要以在位皇帝之父合祭,为此导致明太宗庙号被改为明成祖)。

明朝皇帝朱载垕的评价(勤俭爱民又懂得放权)(5)


虽说都是皇帝,但老子更大,对此,朱载垕惟有默默忍受。好歹,只要自己不死,这个位子迟早是自己的。那做了皇帝之后总可以扬眉吐气了吧?隆庆皇帝用行动告诉你,想得美!初登大典,普天同庆,高兴之余,赏赐后宫十万两银子不过分吧?那么多的妃嫔宫人,摊到每个人头上也没有多少。可是这没有多少的赏赐也没能发下去,因为大臣不同意。明朝制度严谨,户部主管财务,户部尚书马森说:不行,这是国家的钱,你办私事得用内库的钱。内库是皇上的私人财政,可是亲爱的父亲当年修仙重道早就挥霍空了,隆庆现在是个穷皇帝。没有办法,说出去的话只能像口水一样又咽回去了。不给就不给,不要就是,可是臣子们指责的上疏一封接一封,痛斥他铺张浪费。尤其是有个芝麻小官詹仰庇,听到说皇后和皇上闹别扭,搬到别处居住。也上书指责皇上,还摆出一副关系国家社稷忧国忧民的嘴脸。隆庆皇帝十分无奈,还给出了解释:我们没有吵架,皇后是搬到别处养病。

自知自己没本事,懂得放权有本事大臣

通,是指明事理。尽管被芝麻小官随意指责,尽管也曾将烦透了的上书者抓起来打过板子,可是最终还是将他释放。或许,这些会成为后人的笑柄,会成为他无用的证据,但是他并没有滥用手中的权力去杀害那些并不祸害国家的臣子。他的屠刀与惩戒,只对那些真正耽误国家的坏人,比如说父亲曾经宠信的那些方人道士,比如改革曾经不合理的弊政。达,是看得开,放得开。国家大事,裁判决断,哪一件是省心的?哪一件是不需要大智慧的?千古名君或许是每位帝王的梦想,但很不幸,隆庆皇帝好像并不具备这样的天赋。能力不足,那就交给有能力的人好了!

明朝皇帝朱载垕的评价(勤俭爱民又懂得放权)(6)


隆庆帝重用徐阶、李春芳、高拱等内阁辅臣,致力于解决困扰朝局多年的"南倭北虏"问题,采纳内阁大学士高拱、张居正的建议,与蒙古俺答议和,是为隆庆议和,并有俺答封贡。隆庆元年(1567年),隆庆帝宣布废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隆庆新政是隆庆帝统治时期所出现的承平时期。隆庆帝力行节俭,信用内阁辅臣,并不加以掣肘,但也不能制止内阁辅臣之间的倾轧,这也与其本人仁厚而平庸的性格有关。

明朝皇帝朱载垕的评价(勤俭爱民又懂得放权)(7)

徐阶斗垮了严嵩保护了海瑞是嘉庆隆庆著名内阁大臣


明朝皇帝朱载垕的评价(勤俭爱民又懂得放权)(8)

高拱为裕王讲官,在裕王前途未卜,朝廷上下,猜测种种、议论纷纷多方调护裕王,是朱载垕最信任的大臣


明朝皇帝朱载垕的评价(勤俭爱民又懂得放权)(9)

张居正,徐阶学生,徐阶荐居正为裕王朱载垕的侍讲侍读,慢慢成为朱载垕的心腹大臣


死于女色春药

明朝皇帝朱载垕的评价(勤俭爱民又懂得放权)(10)

纵情声色隆庆帝


隆庆帝同明朝诸多皇帝同样纵情声色。由于纵欲过度,加上长期服食春药,他的身体每况日下,难以支撑。隆庆六年(1572年)闰三月,宫中传出了隆庆帝病危的消息。在休养了两个月之后,他又上朝视事,却又突然头晕目眩,支持不住而回宫。他自知病情不轻,急召高拱、张居正及高仪三人接受顾命,吩咐由太子继位,后病逝在乾清宫。终年三十六岁,后被谥为庄皇帝,庙号穆宗,葬于北京昌平昭陵。

明朝皇帝朱载垕的评价(勤俭爱民又懂得放权)(11)

纵欲过度,加上长期服食春药摧垮了隆庆帝身体


政治

  • 革弊施新

明穆宗朱载垕

隆庆帝即位后倚靠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一改嘉靖帝时期的做法,实行革弊施新的政策,使朝政为之一振。革弊,即平反冤狱,宣布"自正德十六年(1521年)以后,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以前,谏言得罪诸臣","存者召用,没者恤录"。罢除一切斋醮,撤西苑内大高玄殿、国明等阁、玉熙等宫及诸亭台斋醮所立匾额,停止因斋醮而开征的加派及部分织造、采买。加强对官吏的考察,即使一般不予考察的王府官员也在考察之列。廉政官员给予奖赏和提拔,贪官给予罢免官职,"赃多迹著者部院列其罪状,奏闻处治"。蠲免救济,减少百姓灾后的痛苦。抑止土地兼并,限田,制定了勋戚宗室依世次递减制度,清田,清查诡寄、花分钱粮和皇室勋戚田庄。

明朝皇帝朱载垕的评价(勤俭爱民又懂得放权)(12)

隆庆帝将骂自己父亲海瑞无罪释放,还官复原职,不久又提升大理寺丞


  • 亲贤远佞

隆庆帝一上台,就将世宗信任与宠爱的方士王今、刘文斌等等一并逮捕,下狱论死。他对方士乱国,浪费钱财的恶迹早就恨之入骨,所以一上台就毫不手软的处死了这些大贼。同时欣赏那些在嘉靖一朝因为敢于冒犯皇帝,劝谏的那些忠臣,例如海瑞,隆庆帝不但没有追究海瑞不尊敬其父的大不敬之罪,反而释放了他,还官复原职,不久又提升大理寺丞。

  • 党争开始

大明朝党争,尤其是内阁的争斗就是开始于隆庆一朝。隆庆帝即位之初,大学士徐阶掌管内阁,但徐阶不具备一个高级领导应具备的某种能力,不能压制住其他内阁成员,所以致使内阁中有一些人对他不满,以郭朴、高拱为代表。靠徐阶提携的高拱,最后挤走了徐阶。这时,内阁中来了一个在明朝历史中很有名的人--张居正。高拱是个恃才傲物的人,与张居正不对盘,内阁开始不和谐,党争正式开始。

经济

隆庆元年(1567年),福建巡抚涂泽民上书曰"请打开对外贸易,变私下贩卖为公开贩卖"。不久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今福建海澄),并以月港为治所设立海澄县,设立督饷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贸易并征税。督饷馆对私人海外贸易管理的内容主要有:出海贸易的船只不得携带违禁物品;船主要向督饷馆领取船引并交纳引税。此外,对日本的贸易仍在禁止之内,所有出海船只均不得前往日本。若私自前往,则处以"通倭"之罪。

明朝皇帝朱载垕的评价(勤俭爱民又懂得放权)(13)

隆庆帝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


同年,隆庆帝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明朝出现一个比较全面的开放局面。

虽然仍有着诸多管理和限制,开放的月港也只是一处小港口,但民间私人海外贸易至此毕竟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只要遵守政府的管理限制,民间私人海外贸易就被视为合法经营。政策和制度上的这种局部的和有限度的调整,隆庆开关使民间私人海外贸易摆脱了走私非法境地,开始有条件地公开进行和较为正常地发展,并迅速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学者王裕巽经过分析认为,从1567年到1644年这段时间,海外流入大明国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隆庆帝用人不疑,放手让臣子去发挥才能,使得隆庆朝和万历朝前十年成了明王朝国运中兴的时期,这一时期社会比较稳定,经济比嘉靖朝有了重大的改观,使明王朝向一个繁荣时期发展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过渡作用。

军事

  • 东南海防

嘉靖年间是倭寇问题最严重的时候,一度开放的沿海海禁,在这个时候又不得不重新开始严厉起来,但是经过戚继光,谭纶,俞大猷,唐荆川等人训练新军,英勇战斗,在隆庆帝即位的时候,沿海的倭寇基本已经肃清,整个东南地区又进入了安宁的和平时代,隆庆帝即位后,大开关禁,采取恤商与开关政策,减轻商人的负担,打破了明朝历史上禁止百姓私自下海的命令,使明朝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海外贸易也出现了新局面,也使倭寇活动逐渐趋于消亡。

明朝皇帝朱载垕的评价(勤俭爱民又懂得放权)(14)

戚继光先是打垮了倭寇,又在北方打击进犯游牧民族


明朝皇帝朱载垕的评价(勤俭爱民又懂得放权)(15)

俞大猷和戚继光齐名抗倭名将


  • 边疆军事的胜利

明朝皇帝朱载垕的评价(勤俭爱民又懂得放权)(16)

谭纶和戚继光一样有名 尽管文官出身 军事能力很出色

隆庆帝当王爷的时候,非常关注国家的边疆,一上台,就任用了当时有名的将领戍边。启用抗倭名将戚继光为都督同知,总管京城门户防卫与东北边防,戚继光的车马阵就是在这时发明的。任用曹帮辅为兵部侍郎,与大将军王陵都督宣府、大同,总管西北边防。总督王崇古、谭纶主管剿匪事情,天下大定。在隆庆五年三月初八,皇帝亲自下令执行和鞑靼的通贡互市协议,允许册封俺答为王。

明朝皇帝朱载垕的评价(勤俭爱民又懂得放权)(17)

明朝时期 北元、瓦剌、鞑靼、俺答汗和漠南蒙古


明朝与蒙古两百年来的互相征战,终于在隆庆帝的治下告一段落,从此以后,草原上的硝烟少了很多,两个民族之间几乎再也没有大规模的征伐事件。

  • 隆庆和议

明朝皇帝朱载垕的评价(勤俭爱民又懂得放权)(18)

王崇古力主与俺答议和互市,自是边境休宁,史称"俺答封贡","边境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

隆庆帝很关心北部边境防务,注意加强军队的训练,巩固边防。隆庆四年(1570年),蒙古鞑靼部落首领俺答的孙子把汉那吉因为家庭纠纷愤而投奔明朝,俺答举全鞑靼之兵到明朝边界要人,时任宣府大同总督王崇古坚守不出,双方并没有爆发大规模战斗。

明朝皇帝朱载垕的评价(勤俭爱民又懂得放权)(19)

俺答汗与三娘子


随后在内阁大学士高拱和张居正的策划与安排下,明朝派出使者与俺答谈判,并最终用把汉那吉交换了背叛明朝投奔鞑靼十余年的汉奸赵全,事件和平解决。

明朝皇帝朱载垕的评价(勤俭爱民又懂得放权)(20)

明长城在此事件中,明朝与鞑靼双方通过沟通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俺答亦藉此机会再次提出封贡互市。采纳内阁大学士高拱、张居正的建议,与蒙古俺答汗议和,封他为顺义王。隆庆五年(1571年),边境市场正式开放,各地客商陆续赶到这里,开展贸易活动。同时开展互市贸易,互通有无,缓解与北方蒙古族的矛盾,使北方汉、蒙人民有了安定的生活环境,从而加强了汉蒙两族人民的团结。北部边境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和平安宁景象,自此以后再也没有爆发蒙古族大规模入侵的事件。

另外又升任李成梁为辽东总兵,大修战备,积极防御东北边患。为巩固明朝的边防做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显著的防卫效果。

隆庆帝评价

他的一生,基本上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他唯一的爱好就是女人,他最大的优点就是他的无能。相比较而言,穆宗的性格确实是正德以后历代皇帝中最谦和的。在他之前,是终日沉迷于道教而略有些变态的嘉靖皇帝;在他之后,是一个在偏激、厌世及对官僚政治的轻蔑中度过30年岁月的万历皇帝。所以,只有明静、宽仁的隆庆帝,才让大臣们有足够的空间来施展抱负。隆庆一朝,只有六年。但是,其间人才辈出,徐阶、张居正、高拱,都是人中豪杰。在他们的主持下,隆庆一朝倒真是一个太平盛世。《明史》对穆宗的评价也不错,说他"端拱寡营,躬行俭约",每年光吃的一项省下来就达到几万两银子。不过,穆宗是一个"宽恕有余而刚明不足"的人,所以,在他统治期间,内阁之间的权力斗争加剧。其中,徐阶与高拱的斗争从隆庆元年(1567)就已经开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