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进入鼎盛的标记(宋代朝报和)
宋代进入鼎盛的标记(宋代朝报和)“国朝置都进奏院,总天下之邮递,隶门下后省,凡朝廷政事施设、号令、赏罚、书诏、章表、辞见、朝谢、差除、注拟等,令播告四方,令通知者,皆有令格条目,具合报事件香报。”据《宋会要辑稿》载,宋乾道九年(1173年)有个奏章谈到:“边报,系沿边州郡,列日具干事人探报平安事宜,实封申尚书省枢密院。朝报,日出事宜也,每日门下后省编定,请给事判报,方行下都进奏院,报行天下。”也许由于藩邸改称进奏院,随后又集中为上都进奏院的缘故,宋代人逐渐把邸报称为朝报。朝报跟邸报一样,并非署在报头,属某一报纸专用的名字。它带有朝廷条报与政府公报的意思,是当时人们对官报的一种称呼。宋代朝报内容比唐代邸报稍有扩大,除诏令、朝臣章奏外,还有官吏迁黜,外国使臣的朝见与朝辞,本国贬臣的谢表,以及上呈的诗文等。
中国封建社会的邸报,在宋代有较大的发展。宋朝虽然不是个强盛的帝国,但是,它建立了一个比唐朝更为彻底的中央集权的政权。宋朝的工商业很繁荣,官营的冶金、纺织、兵器作坊工人多到几百几千。商业城市贩卖茶、盐、米的商人,往往拥有十几万贯以至几百万贯的财富。印刷术与文化也很发达。这些都为新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一、宋代朝报和上都进奏院的设立宋代初年,新闻出版的管理基本上沿用唐制,让各州郡在京都设进奏院,委派进奏官。当时,进奏官由州镇将吏担任,他们很有地位,但不愿长留京师,于是有的委托亲信代理,有的干脆雇人顶庖。雇用的人又往往敷衍塞责,拖延了传递政令与新闻的时间,甚至泄漏机密。
公元981年,宋太宗下诏取消各州郡在京设的进奏院,成立上都进奏院,由中央直接任命一百五十名进奏官统一办公,分管各州奏报。上都进奏院属门下省领导,门下省是宋代中书、门下、尚书三个最高行政领导机关之一。凡是宋朝准备向全国发布的消息和文件,都由门下省的给事中(官名)负责编定,然后交上都进奏院发出。这种由中央政府统一编印和发行新闻的制度,是宋代邸报的最大特点。
宋代官报除称邸报外,也称“朝报”或“边报”。宋人赵异著的《朝野类要》,对“朝报”和“边报”的出版流程作了如下的描述:
“边报,系沿边州郡,列日具干事人探报平安事宜,实封申尚书省枢密院。朝报,日出事宜也,每日门下后省编定,请给事判报,方行下都进奏院,报行天下。”
也许由于藩邸改称进奏院,随后又集中为上都进奏院的缘故,宋代人逐渐把邸报称为朝报。
二、朝报的内容朝报跟邸报一样,并非署在报头,属某一报纸专用的名字。它带有朝廷条报与政府公报的意思,是当时人们对官报的一种称呼。宋代朝报内容比唐代邸报稍有扩大,除诏令、朝臣章奏外,还有官吏迁黜,外国使臣的朝见与朝辞,本国贬臣的谢表,以及上呈的诗文等。
据《宋会要辑稿》载,宋乾道九年(1173年)有个奏章谈到:
“国朝置都进奏院,总天下之邮递,隶门下后省,凡朝廷政事施设、号令、赏罚、书诏、章表、辞见、朝谢、差除、注拟等,令播告四方,令通知者,皆有令格条目,具合报事件香报。”
这是宋代文献中关于朝报内容谈得较为详细的一份奏章。
朝报和其他封建官报一样,没有社论。编者也不直接发表见解,他们的政治观点和态度是通过选择和删节稿件时体现的。比如《汪文定集》中《与李运使书》谈到:
“垦田之议,顷于邸报中见之,颇讶其首尾不贯串,今得见全文,甚幸!”
可见宋代朝报刊登奏章是有所选择,并且对有些奏章删改很多的。
封建统治者发行官报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巩固他们的政权。因此,官报发表的东西都要求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
三、宋代朝报的“定本”审查制度宋代朝报的内容,多是普通的文件和新闻,对于军机、边事等机密以及地震、瘟疫等灾异,当时都严禁刊登,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还制订了对报纸的“定本”审查制度。这是我国新闻事业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有文献可查的新闻检查制度。
具体做法是:进奏院要将编好的官报样本送枢密院审查,轻审查通过的样本称“定本”。进奏院向地方发布的官报以“定本”为准,不得擅自增减。有些重要事情,皇帝还亲自过问。比如南宋初期金军经常入侵,宋高宗存心投降妥协,不准人民起来反抗,他就禁止报纸透露金军侵扰的消息。平时,对一些不符合审查制度的行为,宋朝三令五申禁止。不过,由于宋代阶级斗争激烈,内忧外患严重,领导集团又昏庸腐朽,所以,尽管宋朝制订了“定本”制度,企图严格钳制舆论,愚弄人民,但是,并未收到多大效果。
四、宋代知识分子对朝报的态度朝报是宋代封建士大夫了解政治时事的重要媒介。不少人在书信来往中谈论邸报内容。范仲淹《致朝魏公书》说:“顷接邱报,某有恩命改职增秩,诚为光庞”。王安石曾以邸报为题材入诗,作《读镇南邸报诗》。著名诗人苏东坡也记下了他当时读报的闲适生活:“坐观邸报谈迂叟,闲说滁山忆醉翁”。
南宋晚期,国家危在旦夕,但官报却竭力粉饰太平,不敢接触社会实际,爱国知识分子张白明读邸报后无限感慨,赋诗曰:“西风飒飒雨萧萧,小小人家短短桥,独倚栏杆鹅数匹,一群孤雁在云霄”。他把偏安钱塘的南宋小朝廷喻为小小人家,以鹅影射沆瀣一气的卑污小人,云霄雁为远去的贤者,用隐喻的表现手法,嘲讽苟且偷生、卖国乞和的南宋统治者。
五、宋代朝报的发行方法宋代官报的名称很多,除朝报外,还有称邸报、边报、邸状、报状、进奏院状,甚至简称为报或状的。不过一般说来,“朝报”一词较为贴切。因为汉邸在唐已改为进奏院,宋代更成立都进奏院,各州进奏院只用一颗印作代表,严格地说,宋代已取消邸制。宋初人们常把朝报称作邸报那是沿袭唐代的习惯称呼,到了南宋,“朝报”这个词已比较常用。
朝报还有一个特点是公开出售。南宋出版的《靖康要录》叙述北宋一些官员被人诱骗推举张邦昌为楚帝的经过时写道:
“……初百官集秘书省。不知所议何事,凌晨有卖朝报者,并所在各有大榜揭于通衢,云金人许推择赵氏贤者。其实奸伪之徒,假此以结百官,使毕集也。百官各趋赴,既集,即以兵环秘书省门下,乃连名荐举张邦昌。”
这里说的“凌晨有卖朝报者”卖的是“奸伪之徒”作的假朝报,不过,宋代朝报可以公开出售,此例可充证明。否则,百官何以相信而毕集,直至上当呢?从这个例子我们还可以看到,宋代朝报与唐代邸报相比,报道内容有所增加,发行方法也显著改进了。
六、民办小报的产生我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朝,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宋朝不仅有大量发行的官报,而且出现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人愿望和要求的民办小报。
小报的版面形式和朝报大致相同,不设报头,内容除摘要刊登朝报要闻外,还刊发朝报没有的编报人自己采写的时事政治材料,包括朝廷正在讨论还未决定的问题。它有助于读者了解朝廷的新动向、社会上的新事情,当时读者习惯上称之为小报或新闻。
宋人赵昇著的《朝野类要》在论述朝报和边报以后曾说:
“其有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皆私衷小报,率有漏泄之禁,故隐而号之日新闻。”
这是我国新闻史上将新闻一词和报纸工作联系起来的开始。
朝廷的进奏官,地方政府机关的中下级官员、士大夫和经书肆印刷者,在北宋社会动乱之际,挺身而出创办小报,成为我国民办报纸最早的发行人。有些人接受小报的委托,在大内(皇宫)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等中央一级机关,以及寺、监、司等政府衙门打听新闻,称为内探、省探、衙探。他们有的人“专以探报此等事为生”,类似后来专职跑机关新闻的记者,当然,也有一些人是业余兼职的“通讯员”。
小报创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据《宋会要辑稿》载,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间十月十五日皇帝发布了一条谕旨,大意说:听说各地进奏官,除了正常出版的朝报邸报之外,还有出小报的。这些小报在三司开封府和京城各司中都设有探报(指探访消息的人),乱传谣言,蛊惑中外。从今天起,明令停出这些小报。如有违旨的,经人告发,将提拿办报者治罪,并给告发人以适当酬赏。
这是目前发现的关于小报的最早文献,其后,北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十月六日条载也谈到,有人“撰造事端,妄作朝报”。再后,《靖康要录》一书也记有首都开封发现伪“朝报”的资料。可见,当时小报的数目不少。
七、宋代小报的传播和朝报相比,小报较为接近人民,它曾经刊登过不少反映人民意愿,坚决要求抗金保国的新闻。例如,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年),御史胡铨写了一份奏疏,恳求皇帝“斩秦桧以谢天下”。被秦桧控制的朝报,当然不会刊登这份奏章,可是,小报却敢于把胡铨的奏疏全文照发,“传之四方”。
北方金人入侵时,宋朝部分爱国官兵和北方人民一道奋起反击,保家卫国,朝报对此噤若寒蝉,小报却详加报道。宋徹宗大观四年(1110年)九月,有份小报登载皇帝训斥蔡京的诏书曰:“前宰相蔡京,目不明而强观,耳不聪而强听,公行狡诈,行迹谄谀,内外不仁,上下无检,所以起天下之议,四海凶顽,百姓失业,远窜忠良之臣,外攉暗昧之流,不察所为,联之过也。”
后来,听说这是假诏书,宋朝政府追査了一阵,然而,并无结果,小报矫装御笔抨击奸臣蔡京的假诏书却流传很广,大快人心。
八、封建统治者对小报的态度“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是历代封建统治者奉行的愚民政策。宋代官僚在朝廷应对时的发言或著述中攻击小报的比比皆是。有的指控小报“凿空撰造,以无为有,”“疑悟群听,为害非细。”有的斥责小报“肆毁时政,摇动众情,传惑天下。”在封建官僚围剿小报的嚣嚷声中,以周麟之《论禁小报》(见周麟之《海陵集》)一文最为典型。
周麟之在宋高宗时期先后作过中书舍人、吏部尚书等官,《论禁小报》一文对宋高宗时期小报的出版情况描写比较详细,愤懑之情也溢于言表。
其实,宋朝皇帝对小报早有恶感。前文已经提到,公元1031年,宋仁宗已开始下诏,要臣民们告发出小报的人,捉他们来治罪。后来,对小报的禁令不断加码,到了南宋,除加强对进奏官监督外,还制定各种刑罚办法。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规定:“今后有私撰小报,说唱事端,许人告首,赏钱三百贯文,犯人编管五百里。”五年后,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不仅重申前令,还采取保甲法禁止私办小报。为了封锁、管制舆论,宋代统治集团可谓用尽心机,然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民的嘴巴是封不住的,结果禁者自禁,出者自出。宋代的小报不仅没有禁绝,反而在一个时期内小报的读者更多,影响更大。
九、宋代小报的兴起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北宋王朝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使地主阶级肄意霸占土地,加上政府的赋税、差役名目繁多,弄得民不聊生。北宋中叶农民起义遍及国内各地,再加上金兵不断入侵,民族危机十分严重,统治阶级内部抗战派和投降派斗争激烈,这些内忧外患大大削弱了宋王朝的专制统治力量,使他们无力解决小报的问题。
其次,这也和邸报不能满足人们了解战争形势的需要有关。当时宋朝统治地区已经是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封建社会,金朝建立的是奴隶制国家。金兵入侵掠夺,给汉族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政局动荡,使许多原来不关心局势的人也想及时了解形势的发展变化。宋王朝控制下的朝报不准报道边事,甚至连士兵在家信中谈战争进展的情况也不准,在这种情况下,小报自然应运而生,读者也“皆以小报为先,而以朝报为常”了。
小报的出版与发行,与宋代人民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打破封建王朝垄断报纸的重大意义。同时,小报的出现,使报纸开始成为商品,办小报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独立经营的事业,这也是件不可小看的事情。
过去,邸报类似政府文报的抄件,只要一个邸吏便可以完成全部抄发任务,邸报还不是独立经营的新闻单位。而小报则不然,它独立经营,有自己的编辑、记者与发行人员,具有近代报刊的一些特点。因此,有人认为宋代小报的出现,使我国古代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