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盛时期的奥地利帝国:从一个帝国变成一个内陆小国 奥地利经历了什么
鼎盛时期的奥地利帝国:从一个帝国变成一个内陆小国 奥地利经历了什么奥匈帝国的版图从表面上看,改组后的奥匈帝国在各方面都显得不错。奥匈帝国面积上仅次于俄罗斯与奥斯曼帝国,人口民族众多;波希米亚工业发达,斯柯达兵工厂排名欧洲第二;匈牙利的森林和石油丰富,农业发达等等。但是它的战斗力究竟如何,谁也不知道,不过后来的一战给出了答案。在这个方案里,奥地利帝国被一分为二,成立奥地利(或称内莱塔尼亚)与匈牙利(或称外莱塔尼亚)两个邦国。两个邦国共有一个君主和三个相同的大臣:奥地利掌管哈布斯堡王朝领地,奥地利皇帝也是匈牙利国王,匈牙利则拥有圣斯蒂芬王国的邦国。每个邦国有自己的宪法、议会和政府,但是财政、军事和外交部门是共同的。然而,这两个组成部分是非常不同的。匈牙利即外莱塔尼亚就是原匈牙利王国的重组,而奥地利即内莱塔尼亚则是由前神圣罗马帝国、前波兰以及前威尼斯共和国的残余组成的一个不伦不类的整体。
首先是意大利问题。意大利从1859年开始统一战争,奥地利失去了意大利领地伦巴第和威尼托。
其次是德意志问题。奥地利在1866年对普鲁士的萨多瓦战役中大败,从此被排除在德意志之外。
最后就是内部凝聚力问题。以匈牙利民族为首的各民族跃跃欲试,分裂倾向明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867年奥地利与匈牙利双方的贵族达成妥协方案,成立二元制帝国即奥匈帝国。
在这个方案里,奥地利帝国被一分为二,成立奥地利(或称内莱塔尼亚)与匈牙利(或称外莱塔尼亚)两个邦国。两个邦国共有一个君主和三个相同的大臣:
奥地利掌管哈布斯堡王朝领地,奥地利皇帝也是匈牙利国王,匈牙利则拥有圣斯蒂芬王国的邦国。每个邦国有自己的宪法、议会和政府,但是财政、军事和外交部门是共同的。
然而,这两个组成部分是非常不同的。匈牙利即外莱塔尼亚就是原匈牙利王国的重组,而奥地利即内莱塔尼亚则是由前神圣罗马帝国、前波兰以及前威尼斯共和国的残余组成的一个不伦不类的整体。
从表面上看,改组后的奥匈帝国在各方面都显得不错。奥匈帝国面积上仅次于俄罗斯与奥斯曼帝国,人口民族众多;波希米亚工业发达,斯柯达兵工厂排名欧洲第二;匈牙利的森林和石油丰富,农业发达等等。但是它的战斗力究竟如何,谁也不知道,不过后来的一战给出了答案。
奥匈帝国的版图
冲动与惩罚1908年,奥匈帝国正式吞并了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这件事极大地引起了塞尔维亚人的不满。1914年,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身亡,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随后,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一战的结果是,奥匈帝国战败,全面瓦解崩溃,境内各民族纷纷独立。查理一世皇帝逃往瑞士,哈布斯堡王朝王冠落地。1918年11月12日,奥地利成为共和国。它本打算重新回归德意志,但是奥地利人打错主意了,协约国不可能允许他们的愿望实现。
1919年对德国的《巴黎和约》和对奥地利的《圣日耳曼条约》,目的就是限制德国的领土,防止其再次强大起来。这两个条约都明确规定,德国与奥地利禁止合并。
然而,1933年随着“小胡子”美术生希特勒在德国的上台,奥地利的命运随之改变。纳粹德国建立后开始对外扩张,于1938年3月吞并奥地利。不过,奥地利的纳粹分子却欢迎这种吞并,并追随德国四处征战。
最后的结果是,德国于1945年5月8日战败投降,奥地利原则上应该获得独立。盟军也确实于1943年商量过这个决定,但奥地利还是被联军像对待德国一样分成四个占领区,连维也纳也是如此。
1945年的奥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