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珰小说讲的啥(明朝那些事儿大珰知多少)
大珰小说讲的啥(明朝那些事儿大珰知多少)朱元璋废除丞相,由皇帝直接统管六部。这样的设计相当于一个公司里面没有总经理,所有事情都是董事长来管理。外臣是不可能一家独大了,但是董事长就非常忙,所有的担子压在他一个人身上,时间长了也受不了啊。于是朱元璋设立了内阁。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1368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276年。明朝的宦官专权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这要从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后废除丞相说起。屈凤:在南京,有两个大珰,一个是南京的天灵盖,镇守太监郑铣;另一个,就是正四品提督织造太监,廖吉祥。郑铣是东厂那枝儿,廖吉祥是“老祖宗”这枝儿。这句话里面提到了东厂,这个机构是明成祖朱棣永乐十八年设立,全名东缉事厂,是明朝时期的特权监察机构。虽然前面提到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十一年后最终确立了南京应天府作为唯一的京师,但是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十九年正式
童子原著,漫播携手729声工场、支枕工作室联合出品。,全一季广播剧《大珰》8月热播。
古风广播剧《大珰》正在漫播平台热播,这是一部以明朝的南京为背景的广播剧,剧名“大珰”字面意思:当权的宦官(珰﹐汉代宦官充武职者的冠饰﹐后即作为宦官的代称),这样一部讲述宫廷斗争下才子佳人相爱相守的作品,想要更好的理解,听剧之前做一些功课是必不可少的。于是我简单自学了一下,分享给大家。
1、明代两个京师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分别被:三国吴、东晋、南北朝宋、南北朝齐、南北朝梁、南北朝陈这六个朝代定位首都。发生在本故事里面的却不是这六朝,而是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府。
广播剧预告一开头说的几句话信息量极大:
屈凤:在南京,有两个大珰,一个是南京的天灵盖,镇守太监郑铣;另一个,就是正四品提督织造太监,廖吉祥。郑铣是东厂那枝儿,廖吉祥是“老祖宗”这枝儿。
这句话里面提到了东厂,这个机构是明成祖朱棣永乐十八年设立,全名东缉事厂,是明朝时期的特权监察机构。虽然前面提到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十一年后最终确立了南京应天府作为唯一的京师,但是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十九年正式迁都北平,北平的顺天府成为新的权利中心。
朱棣并没有否认应天府(南京)的京师地位,所以自此明朝就同时存在两个京师。顺天府在北平,在北面成为“北京,应天府在南面,成为“南京”。直到明朝灭亡都有南北两京,也分别有两套官员班子。朱棣自己都搬去北京办公了,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以北京的官员班子为主,比如北京的吏部就直接称为“吏部”,而南京的吏部则要加上两个字,称为“南京吏部”,权力大小更是天差地别。
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1368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276年。明朝的宦官专权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这要从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后废除丞相说起。
朱元璋废除丞相,由皇帝直接统管六部。这样的设计相当于一个公司里面没有总经理,所有事情都是董事长来管理。外臣是不可能一家独大了,但是董事长就非常忙,所有的担子压在他一个人身上,时间长了也受不了啊。于是朱元璋设立了内阁。
内阁:只是皇帝的顾问,帮皇帝参考意见,或者帮皇帝传达旨意。朱元璋把内阁严格限定为秘书的角色,其官衔也是非常小的,远远比不上六部。再往后皇帝不勤政了,嘉靖皇帝、万历皇帝、天启皇帝都是多年不上朝,万历皇帝甚至三十年不上朝。皇帝不干事,秘书顶上,开会到最终拍板定夺都需要一个人,明英宗第二次当皇帝的时候产生并定型内阁首辅,基本就有了宰相的意味。
但是明太祖的制度改革明确规定不允许有任何宰相形式存在的职位,为了制约内阁首辅,后世皇帝设立了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
明代内廷以司礼监为首有十二监,下设有四司八局,合称“二十四衙门”。司礼监诸太监权力来自明代特有的票拟与批红制度。
票拟制度:
在明朝时期,批阅奏章是皇帝处理公务的主要途径。当时的明宣宗为了表示自己对内阁的信任,让内阁参与批阅奏章。当然并不是说让内阁直接批阅,而是将部分奏章传至内阁成员,让他们将自己的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奏章上面之后再交由皇帝批阅。这就是明朝特有的形式,叫作“票拟”。
批红制度:
到了明英宗时期,即使是内阁票拟后的奏章也是非常之多,皇帝感觉自己完全忙不过来,这时那些在内书堂的司礼监太监就开始积极发挥作用了。经过内书堂的系统训练,太监们便开始参与用朱笔进行批阅内阁送过来的票拟奏章(又是明朝特有的形式——批红)。
明英宗时期,不光司礼监的太监们开始掌握批红权,其他的太监也开始受到重用。说到这里,又不得不提明朝的另一个特有的形式或者说特有的地方太监——镇守太监。而这镇守太监的调派权,刚好也掌握在司礼监的手上。(广播剧里面南京的镇守太监郑铣就掌握在司礼监手里)
司礼监主要的权力分别掌握在掌印太监、秉笔太监和随堂太监手上。
掌印太监:顾名思义,掌印太监,就是专门负责在批红完之后进行审核盖印的太监。掌印太监是主管司礼监得太监,是所有太监里面权力最大的。
秉笔太监:秉笔太监就是负责帮皇帝写批红得太监,凡是秉笔太监所写的批红都要经过掌印太监的同意,没有经过掌印太监同意,掌印太监就不盖章,批红就等于白批了。
但就算如此,秉笔太监也是除了掌印太监之外权力最大的,因为他一般除了就任秉笔太监之外,还身兼任东缉事厂的提督太监。司礼监秉笔太监并不是唯一的,一般有三到四个。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基本上明朝所有有名的太监都曾经担任过司礼监秉笔太监。
司礼监主管皇帝文书、印玺、宫内礼仪等业务,虽然贵为十二监之首其主管官职最多不过三品,但权力匹敌内阁首辅,有“权过元辅”之称。
广播剧里面:正四品提督织造太监,廖吉祥。
又是个什么角色呢?明清时期由朝廷出面在江南地区设立江宁(南京)、苏州和杭州三大织造局,也就是后人熟知的江南织造。廖吉祥就是南京织造局的一把手,正四品提督太监。
#广播剧##八卦手册##今日追剧指南##bl##声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