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有哪些国家用mg34机枪(从二战走下来的名枪)
现在还有哪些国家用mg34机枪(从二战走下来的名枪)在MG42出现后MG34还没有停产,而且德军的车载机枪还大量使用MG34。因为MG34和MG42的机匣机构不同。MG34通过更换不同的机匣组件即可使用50发弹鼓(实际上是个弹链盒),同时由于MG属于气冷机枪,所以射击150发后需要更换枪管。MG34更换枪管的方式为向上扳开卡榫,然后将枪身向右上方旋转九十度,倒出红热的枪管,全过程非常简单,所需空间也完全在机枪设计所需时间内。而MG42因简化了生产工艺和机匣结构,因此不能使用弹鼓,更换枪管的方式为从枪身右侧抽出,所需空间较大。1.机匣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德国开始寻求改进这种机枪,以使其更容易制造、性能更加出色的方法。MG34机枪的简化版实际上最早在1937年就开始进行测试,包括MG34S和后来的MG34/41,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MG42——又一种德国制造的传奇巅峰武器诞生了。MG42采用了大量的钢板冲压件,采用点焊和铆接的方式连接,机加工件被减
相信二战迷们对德国两种最为著名的机枪,MG34 型和MG42型机枪都是耳熟能详。作为二战德国的两种主力机枪,这两种机枪在德军中的使用相当普遍,也是德军步兵火力的基干与来源。Maschinengewehr 34, 简称为MG34轻机枪,被尊称为现代最早的通用机枪,德国人的武器设计思想又一次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德国7.92毫米MG34轻机枪由设计师路易斯·斯坦格(Louis Stange)设计,这位设计师设计过MG13和MG29轻机枪,并在MG29的基础上发展了MG30轻机枪。其设计极为简洁,从枪口到枪托全部采用直线造型。后来,在MG30的基础上发展完成了MG34通用机枪。虽然军方于1934年批准定型装备部队,但直到1936年才开始进行生产。
MG34通用机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的空冷式机枪,作轻机枪使用时,34型两脚架固定在机枪枪管套筒前箍上;做重机枪使用时,机枪安装在轻型Dreibein34型三脚架或Zwillingsockellafette 36型高射双联托架式枪座以及折叠式高射支柱上,也可固定在较重的MG-Lafette 34型可调三脚架上。供弹有弹链或鞍形弹鼓两种供弹方式。弹链为开式金属弹链,作轻机枪使用时弹链容弹量为50发;作重机枪使用时用50发弹链彼此联接,容弹量250发;鞍形弹鼓的容弹量为75发,发射7.92毫米×57毫米毛瑟枪弹,射速900发/分种,枪支全重11.42 公斤。
MG34
这种优秀的机枪早在西班牙内战中便获得了实战检验,并立即获得了部队官兵的普遍喜爱,最终成为了精密德制武器的代表。虽然这种机枪性能一流,但也太过完美了。由于零部件过多而且制造困难,使得造价过高。此外,如果不能很好地保养这种机枪,也容易在恶劣的战斗中发生卡壳和故障的情况。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德国开始寻求改进这种机枪,以使其更容易制造、性能更加出色的方法。MG34机枪的简化版实际上最早在1937年就开始进行测试,包括MG34S和后来的MG34/41,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MG42——又一种德国制造的传奇巅峰武器诞生了。MG42采用了大量的钢板冲压件,采用点焊和铆接的方式连接,机加工件被减至最少,其握把与枪托采用的是成型胶木,其他为锻件。除枪管与枪膛等必要的部件,金属和总体处理工艺被减少到最低,现在仍然有许多专家对MG42的结构和性能推崇有加。MG42机枪的理论射速每分钟最低1200发,最高1500发,而机枪射速超过每分钟1000发以后,据说人就无法分辨单个的枪声。盟军士兵对于MG42有着最为刻骨的印象,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可怕的武器,特别是它的枪声。MG42的射击声不是如同捷克式或者伯朗宁机枪的“哒哒哒”声,而是类似于高速转动的电锯的“嗤嗤嗤”声,也有盟军士兵形容像撕开大片亚麻布的声音。新兵对此还没有什么,盟军的老兵最不愿意听到的就是这种恶魔般的声音,对于他们来说,这个简直就是死神的声音!因为这种特有的声音,盟军士兵称其为“希特勒的拉链”。然而有意思的是, 德军自己称其为“希特勒的锯子”、“快速喷雾器”或“淋病注射器”。 MG42机枪组通常由三人构成,一名机枪手,一名观察员, 一名装弹手。机枪手通常是一名下级军士,这种在战斗中价值极高的武器当然要由富有经验的人操控。MG42机枪在战后的发展完全可以写成一本专著,一些欧洲国家后来直接就把当作为自己军队的制式装备,由此可见其设计是多么的优秀!
MG42
MG34与MG42的区别
1.机匣
在MG42出现后MG34还没有停产,而且德军的车载机枪还大量使用MG34。因为MG34和MG42的机匣机构不同。MG34通过更换不同的机匣组件即可使用50发弹鼓(实际上是个弹链盒),同时由于MG属于气冷机枪,所以射击150发后需要更换枪管。MG34更换枪管的方式为向上扳开卡榫,然后将枪身向右上方旋转九十度,倒出红热的枪管,全过程非常简单,所需空间也完全在机枪设计所需时间内。而MG42因简化了生产工艺和机匣结构,因此不能使用弹鼓,更换枪管的方式为从枪身右侧抽出,所需空间较大。
MG34机枪可以采用弹链或鞍形弹鼓供弹。图中展示了两个50发弹鼓采用M1934型弹鼓携行具一起携运
这样MG34就比MG42更适合在碉堡、野战工事、装甲车辆等狭小空间内使用。特别是当使用弹鼓时,MG34的瞄准基线可以进一步降低,而且不需要副射手送弹,不会发生弹链缠绕等影响设计的情况。
2.套筒
德军的车载机枪还大量使用MG34,其原因还有:MG34的套筒是圆形的,更方便在车辆壳体开孔,而MG42的套筒是方形的,不利于开孔和保证强度。
3.工艺
MG34不但使用大量的贵重金属,而且其散热器、机匣、和很多零件都是用整块金属切削出来的。不但材料利用率低,而且工艺复杂、加工时间长。而MG42在MG34的基础上,将大量零件改为冲压件,成百倍地提高了产能、降低了成本,使得MG42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比MG34跟高。
本文节选自《二战德国陆军单兵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