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俄罗斯二战以后的战争(说说历史上北欧)

俄罗斯二战以后的战争(说说历史上北欧)俄国在立斡尼亚战争中,四面树敌、战败是必然的,因为实力不济。1584年,随着伊万四世驾崩,俄国更是日渐远离欧洲,直到后来罗曼诺夫王朝的彼得一世,这个欧洲外围的大诸侯,才又向欧洲靠拢。波兰飞翼骑兵,进攻俄国腹地第一次北方战争,又称北方七年战争,1563年至1570年期间,交战双方是瑞典和丹麦,战争的起因是争夺波罗地海海上霸权,瑞典崛起,发展为新兴强国,其过去的宗主国丹麦心有不甘,图谋遏制瑞典,于1563年,联合吕贝克、波兰,进攻瑞典。瑞典则打破其封锁。1570年双方签订和约,丹麦遏制瑞典的图谋失败。在此之前,爆发了立斡尼亚战争,时间是1558年至1583年期间,结束于北方战争之后,这是为争夺立斡尼亚(今拉脱维亚东部)而引发的战争。战争初期,俄国在纳尔瓦取得胜利,占领立斡尼亚,波立联邦对俄开战,瑞典、丹麦随后于1559年至1561年间介入;丹麦的马格努斯,一开始投敌伊万四世,建立了立斡尼亚大公

三方四国:瑞典,丹麦,波兰,俄国。

第一次北方战争,1563年至1570年期间,发生在瑞典与丹麦-挪威、吕贝克、波兰-立陶宛联邦之间的战争。

第二次北方战争,1655年至1661年期间,瑞典与波兰-立陶宛联邦、俄丹麦-挪威、-勃兰登堡普鲁士、俄国等国的战争。

第三次北方战争,又称北方大战,1700年至1721年期间,瑞典与俄国之间为了争夺波罗地海霸权的战争。

第一次北方战争,又称北方七年战争,1563年至1570年期间,交战双方是瑞典和丹麦,战争的起因是争夺波罗地海海上霸权,瑞典崛起,发展为新兴强国,其过去的宗主国丹麦心有不甘,图谋遏制瑞典,于1563年,联合吕贝克、波兰,进攻瑞典。瑞典则打破其封锁。1570年双方签订和约,丹麦遏制瑞典的图谋失败。

在此之前,爆发了立斡尼亚战争,时间是1558年至1583年期间,结束于北方战争之后,这是为争夺立斡尼亚(今拉脱维亚东部)而引发的战争。战争初期,俄国在纳尔瓦取得胜利,占领立斡尼亚,波立联邦对俄开战,瑞典、丹麦随后于1559年至1561年间介入;丹麦的马格努斯,一开始投敌伊万四世,建立了立斡尼亚大公国,后升级为立斡尼亚王国,随后又改投波立联邦。战争带来动荡,伴随着伊万四世特辖军的恐怖统治,同时俄国又遭到来自南方鞑靼人克里木汗国的夹攻。

俄国对战波兰,先胜后败。匈牙利贵族大家族巴托里家族,其杰出代表人物巴托里·斯特凡,任特兰西瓦尼亚王公,当选波兰国王、立陶宛大公,在1578年至1581年间,率波军反攻俄国,连战皆捷,终于扭转了战争的情势,攻入俄国腹地,进行了严峻而漫长的普斯科夫围城战。1582年,俄国因战败,被迫与波兰媾和,双方签订停战协定,俄国割让立斡尼亚和波洛茨克的所有领土予波兰-立陶宛。1583年,俄国又与瑞典签订停战协定,爱沙尼亚、英格里亚所有土地皆归瑞典。英格里亚指波罗地海出海口,位置非常关键,其中心港口就是后来的圣彼得堡。

俄罗斯二战以后的战争(说说历史上北欧)(1)

波兰飞翼骑兵,进攻俄国腹地

俄国在立斡尼亚战争中,四面树敌、战败是必然的,因为实力不济。1584年,随着伊万四世驾崩,俄国更是日渐远离欧洲,直到后来罗曼诺夫王朝的彼得一世,这个欧洲外围的大诸侯,才又向欧洲靠拢。

第二次北方战争,1655年至1661年期间,瑞典王国,与波立联邦、沙俄王国、勃兰登堡-普鲁士联邦、特兰西瓦尼亚公国、克里木汗国、丹麦王国、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之间的战争。波兰在这场混战中受创最重,虽然最后免于瓦解,但仍直接导致了国家的破败与中衰:在灾难的“大洪水时代”,波兰打了两场战争,西边的北方战争,东边的俄波战争,波立联邦丧失了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失去了大国地位。

大洪水时代,是波兰立陶宛联邦十七世纪中期的一个历史时代,其中包括一系列战役。这个时代以1648年的赫梅利尼茨基领导哥萨克起义、反抗波兰统治为开始,以1667年波兰俄国休战为终止。

1654年,俄国趁机进攻波兰,俄波战争爆发,此战,1654到1667。

1655年,瑞典国王卡尔十世,因与波兰的世仇,也趁机夹攻波兰,轻取华沙,第二次北方战争爆发。之后,一些相关国家先后参战。勃兰登堡-普鲁士在瑞典军的奇袭之下,被迫于1656年做了瑞典的盟邦,勃兰登堡选侯弗里德里希·威廉,必须将一半的关税与地方税收,交给瑞典,并提供兵力。

1656年10月,瑞典、哥萨克酋长国、特兰西瓦尼亚、勃兰登堡、摩尔多瓦、瓦拉几亚等国,正式组成同盟,意图瓜分波兰;波兰则与俄国、克里米亚汗国结盟,而勃兰登堡-普鲁士原为波兰的附属国,波兰允许其独立,于是,勃兰登堡-普鲁士转而在1657年也与波立联邦结盟。

俄国因为与瑞典争夺波罗地海沿岸,不愿看到瑞典强大,于是,转而联合波兰,与瑞典开战,爆发了俄瑞战争,1656到1658年。接着,教皇国、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丹麦,也联合起来反对瑞典。此时,波兰名将斯特凡·恰尔涅茨基的救国行动逐渐看到成果,波兰因此从谷底向上回升,把越来越多的敌军赶出国土:在1657年,特兰西瓦尼亚军团被斯特凡·恰尔涅茨基彻底击败,终于在7月与波兰签定和约、退出战争;哥萨克酋长国(亦即乌克兰)也独木难支,8月,酋长国领袖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去世之后,酋长国也正式结束对波兰的战争。

波兰在俄国对瑞典作战的两年间,获得喘息之机,之后,拒绝承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重新并入俄国版图,于是,俄波之间重开战。1658年11月,俄国和瑞典签订停战协定。随后,俄军在白俄罗斯向波军发起进攻。

瑞典与俄国讲和,转头对付老对手丹麦,大胆渡过冰封的海峡,在1658年攻破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但却被新加入战局的荷兰、英吉利共和国的联合舰队击败,只得放弃哥本哈根。1660年5月,因为瑞典国王卡尔十世突然去世,世仇波兰趁机与瑞典签订和平条约。波立联邦放弃对瑞典王位的要求,放弃立斡尼亚,因此,瑞典在波罗地海势力大增。1655到1661的第二次北方战争结束。

1660年5月3日,波兰和瑞典两国签订和约,恢复两国原先的边界。俄波战争还在继续。波兰重整旗鼓,反击俄军进攻。6月25日,波军在白俄罗斯大败俄军;接着10月8日,再败俄军。俄军被迫退守波洛茨克。同年12月,波军相继收复维尔纽斯和格罗德诺。

波兰迫使哥萨克尤里·赫麦尔尼茨基宣布脱离俄国,效忠波兰国王,波军因而控制了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但波军企图夺占俄军坚守的基辅,始终未能实现。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的哥萨克不承认尤里·赫麦尔尼茨基,重选伊·勃柳霍维茨基为统领。乌克兰一分为二。

1663—1664冬季,波兰军队渡过第聂伯河,侵入左岸乌克兰,沿途的大多数城镇投降,但是波军在1月后,连遭挫折,不过,俄军在1664年夏于维捷布斯克的战败,是俄波战争中的最后一战。

停战谈判从1664年一直拖延至1667年1月,这时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的哥萨克起义,使得波兰后方不稳,波兰不得不签署协议,在协议中,波兰将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包括基辅)割让给俄国,第聂伯河成为波兰和俄国的国界,后来二战东线战场,德国在库尔斯克撤退后,退守第聂伯河,也企图以此河为德国和俄国的国界。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是罗曼诺夫王朝前期,沙俄王国的中心,与波兰打得败多胜少,难分难解,而俄国的民间力量,却在东方如入无人之境,所向无敌,夺占了一千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俄罗斯二战以后的战争(说说历史上北欧)(2)

图中绿色大片区域为1618到1689俄国扩张地区

第三次北方战争,又称北方大战,1700年到1721年,是沙俄王国为了夺取波罗地海出海口及与瑞典王国争霸的战争。

双方的国王分别是卡尔十二世,彼得一世,瑞典先胜后败,战争的结果是沙俄王国获胜,升级为俄罗斯帝国,从此称霸波罗地海,而瑞典则自此衰落,退出大国行列,沦为中等国家。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