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名诗书法欣赏(历代皇帝书法第三名清朝杰出皇帝乾隆四十七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
乾隆名诗书法欣赏(历代皇帝书法第三名清朝杰出皇帝乾隆四十七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至清中期,古代的吉书、贞石、碑版大量出土,兴起了金石学。嘉庆、道光时期,帖学已入穷途,当时的集大成者有刘墉,邓石如开创了碑学之宗,阮元和包世臣总结了书坛创作的经验和理论。咸丰后至清末,碑学尤为昌盛。前后有康有为、伊秉绶、吴让之、何绍基、杨沂孙、张裕钊、赵之谦、吴昌硕等大师成功地完成了变革创新,至此碑学书派迅速发展,影响所及直至当代。纵观清代260余年,书法由继承、变革到创新,挽回了宋代以后江河日下的颓势,其成就可与汉唐并驾,各种字体都有一批造诣卓著的大家,可以说是书法的中兴时期。清代历二百六十余载,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书道中兴的一代。清代初年,统治阶级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政治,发展经济文化的措施,故书法得以弘扬。明末遗民有些出仕从清,有些遁迹山林创造出各有特色的书法作品。顺治喜临黄庭,遗教二经;康熙推崇董其昌书,书风一时尽崇董书,这一时期,惟傅山和王铎能独标风格,另辟蹊径;乾隆时,尤重赵孟頫行楷书
历代皇帝书法第三名清朝杰出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四十七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笔者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清朝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公元1644年3月,李自成攻克北京,明亡。同年5月清兵进京,10月顺治帝迁都北京,清政府开始统治中国。
对于满清的统治者来说,一方面必须压制各种反抗,另一方面也必须尽快融会吸收汉族传统文化,从而实现长久的统治。为此,清政府采取了两项相反相成的文化政策:一是大兴文字狱,以钳制任何可能的文化反抗,二是主动地对传统中国文化进行整理。而陷入异族统治下的知识分子,开始倡导通经致用,朴学逐渐兴起。在朴学学风中成长的金石、考据学,让人们重新发现了秦汉、北朝书法的艺术价值,从而形成清代书法发展的新格局。从这个意义上说,清代是我国书法史上的转型和总结时期。
清代前期,国势初平,百废待兴,尚无力过多关心书法,因此这时期基本上延续的是晚明书风,大体可以看作三线发展:一是晚明行草书风的新发展,二是传统书风,三是篆隶初兴。
中国清代书法在近300年的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一场 艰难的蜕变,它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樊笼,开创了碑学,特别是在篆书、隶书和北魏碑体书法方面的成 就,可以与唐代楷书、宋代行书、明代草书相媲美,形成了雄浑渊懿的书风。尤其是碑学书法家借古开今的精 神和表现个性的书法创作,使得书坛显得十分活跃,流派纷呈,一派兴盛局面。
清代历二百六十余载,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书道中兴的一代。清代初年,统治阶级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政治,发展经济文化的措施,故书法得以弘扬。明末遗民有些出仕从清,有些遁迹山林创造出各有特色的书法作品。顺治喜临黄庭,遗教二经;康熙推崇董其昌书,书风一时尽崇董书,这一时期,惟傅山和王铎能独标风格,另辟蹊径;乾隆时,尤重赵孟頫行楷书,空前宏伟的集帖《三希堂法帖》刻成,内府收藏的大量书迹珍品著录于《石渠宝笈》中,帖学至乾隆时期达到极盛,出现一批取法帖学的大家,如乾隆、嘉庆年间的刘墉。
至清中期,古代的吉书、贞石、碑版大量出土,兴起了金石学。嘉庆、道光时期,帖学已入穷途,当时的集大成者有刘墉,邓石如开创了碑学之宗,阮元和包世臣总结了书坛创作的经验和理论。咸丰后至清末,碑学尤为昌盛。前后有康有为、伊秉绶、吴让之、何绍基、杨沂孙、张裕钊、赵之谦、吴昌硕等大师成功地完成了变革创新,至此碑学书派迅速发展,影响所及直至当代。纵观清代260余年,书法由继承、变革到创新,挽回了宋代以后江河日下的颓势,其成就可与汉唐并驾,各种字体都有一批造诣卓著的大家,可以说是书法的中兴时期。
清中期,乾隆、嘉庆前后,董、赵的影响渐弱,文人们向古代传统的追寻逐步深入,这使得篆隶书法的复兴步伐加快了,对晋唐宋元明传统的学习范围也大大扩展,由此成为两股基本的力量。
清晚期,嘉庆、道光前后,阮元、包世臣倡兴碑学,从理论上鼓吹秦汉北碑传统在书法史和书法美学系统中的地位,使之成为一时显学。但深入实践的许多书家,并未完全舍彼取此,而是各取所长,自觉不自觉地寻求融合之道,使两大传统都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的书法作品。
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前后共六十年,起止时间为1736年2月12日至1796年2月8日 。
清高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清军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生于1711年9月24日,卒于1799年2月7日。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清高宗于1736年2月12日开始使用“乾隆”年号,至1796年2月8日为止。1795年10月3日,清高宗立爱新觉罗·颙琰为皇太子,并下令从1796年2月9日开始改用“嘉庆”年号 。1796年2月9日,清高宗传位于爱新觉罗·颙琰,正式退位。但是皇宫内依然用“乾隆”纪年,如乾隆帝临终医案仍为乾隆六十三年十二月。
乾隆帝儒雅风流,一生著文吟诗,其诗作竟达四万二千余首,几乎与《全唐诗》相似。又重视文物典籍的收藏与整理,令将内府珍藏编成《石渠宝笈》《西清古鉴》等。乾隆帝最突出的文化成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编纂巨著《四库全书》。
弘历语言能力超群,精通满语(包括老满文和新满文)、汉语和蒙古语,藏语和维吾尔语也达到了“能之”的程度,这在古代帝王中是绝无仅有的。弘历在位期间,才完成《明史》,编一朝史书,耗时百年之久。
乾隆皇帝的书法具有一定水平。他学王羲之、赵孟俯、黄庭坚等名家的书法,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了自己圆润道丽、温妍儒雅的书法风格。他说他最喜欢黄庭坚的笔意,创作《书法中最喜欢黄庭坚笔意因而有作》以抒怀对黄庭坚的敬意。 乾隆十六年(1761年)镌刻乾隆御书《敬胜斋法帖》(现存故宫外东路乐寿堂东西廊下),此帖长达四十册,前二十册书写的是乾隆帝自己诗文和古人的经书、诗文等,后二十册则是他临写的历代书家名迹。
乾隆皇帝亦喜爱绘画。有《仿元人十八公图》以及临摹赵孟頫的《红衣罗汉》等御笔画作传世。《石渠宝笈》亦收录了部分乾隆御笔的缂丝画。
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主要书法作品有:《丹枫握月》《行书谁能悟彻七条》《金错刀》《鸢飞鱼耀》《祗固西畔》《拏空露远》《石几观鱼》《蔚然深秀》《海门东望》《赐奉天将军弘晌》《偏野夹衢七言联》《方塘闸一畒》《御书洪咨夔春秋说论隐公作伪事》《烟霞朝暮》《叙时人录》《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不住于有相》《御临兰亭》
《行书凤凰清听轴》《保母墓》《岁月堂堂》《临王羲之快雪时》《行书清高宗御制宝月楼记》《抉微阐正》《趣为乐惟七言联》《龙唫》《凹凸丹书》《传松架三》《青运逸翰》《烟云书熊》《神乎技矣》《赐两江总督尹徒善》《无夏者寿》《赐浙江总督李衍》《瑞草碧梧七言联》《剑浔高已居山霄》《岭度罗睺峻寺》《紫碧山房》
《楷书日长应星火》《御书洪范皇极》《彤管芳》《行书五言诗》《心经》《弘历临三希帖》《十全记》《三希堂》《三希堂怀抱深心五言对联》等。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丹枫握月》赏析
乾隆《丹枫握月》乾隆的书法于今人来讲还是非常不错的,其字用墨浓厚、墨色变化较少,字体粗重、沉稳大气,行笔平稳、从容不迫,于安静肃穆中体现着雍容富贵的帝王气度,颇为符合其盛世帝王的形象。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行书谁能悟彻七条》赏析
乾隆《行书谁能悟彻七条》乾隆的书法圆润灵活、凝厚飘逸,有乾坤之道。乾隆的书法整体而言还是不错的,至少比现在的某些书法名家要好。当然,比起许多站在书法顶峰的古人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这也就造成很多人一昧地贬低乾隆的字,说其字不如雍正、诗不如康熙。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金错刀》赏析
清朝皇帝乾隆《金错刀》乾隆皇帝在诸多传世书面名作上留下的那些密密麻麻的题跋、钤印,不仅使人心生烦恼,更是对文物古迹的一种破坏。正如金庸小说《书剑恩仇录》中说:如果削掉乾隆的双手,很多古迹都将免于灾难。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鸢飞鱼耀》赏析
清朝乾隆皇帝《鸢飞鱼跃》此幅字我感觉乾隆是受到过正统的教育,写出来也是圆润端雅。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祗固西畔》赏析
清朝乾隆《祗固西畔》乾隆皇帝,本名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1799年),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25岁登基,在位60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镂空露远》赏析
清朝皇帝乾隆《空空露远》乾隆皇帝是一位喜爱书法的皇帝,其书法以行书为主,他的书法渊源主要在于赵子昂和董其昌之中,也就是乾隆皇帝在学习赵子昂和董其昌书法方面下的功夫尤其深。并且很好地吸收了两位书法大家的精神,有赵子昂书法秀润之体态。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石磯观鱼》赏析
清朝皇帝乾隆《石磯观鱼》乾隆皇帝的书法,结体严谨且古雅,继承了传统帖学的风貌,我们看其书法流畅自然,可知其书法笔法娴熟,所练书法的时间必然很长。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蔚然深秀》赏析
清朝皇帝乾隆《蔚然深秀》乾隆皇帝练习书法这件事,非但没有使自己在管理国家方面产生负面作用,还起到了积极作用。正是因为其擅长书法,爱好文学,尤其笼络了一大批文人墨客,为国家所用,这很好地起到了吸引人才为其所用的作用,可谓高明。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海门东望》赏析
清朝皇帝乾隆《海门东望》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赐奉天将军弘晌》赏析
清朝皇帝乾隆《赐奉天将军弘晌》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偏野夹衢七言联》赏析
清朝皇帝乾隆《偏野夹衢七言联》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方塘闸一畒》赏析
清朝皇帝乾隆《方塘闸一畒》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御书洪咨夔春秋说论隐公作伪事》赏析
清朝皇帝乾隆《御书洪咨夔春秋说论隐公作伪事》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烟霞朝暮》赏析
清朝皇帝乾隆《烟霞朝暮》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叙时人录》赏析
清朝皇帝乾隆《叙时人录》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赏析
清朝皇帝乾隆《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不住于有相》赏析
清朝皇帝乾隆《不住于有相》之一
清朝皇帝乾隆《不住于有相》之二
清朝皇帝乾隆《不住于有相》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御临兰亭》赏析
清朝皇帝乾隆《御临兰亭记》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行书凤凰清听轴》赏析
清朝皇帝乾隆《行书凤凰清听轴》纸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保母墓》赏析
清朝皇帝乾隆《保母墓》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岁月堂堂》赏析
清朝皇帝乾隆《岁月堂堂》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临王羲之快雪时》赏析
清朝皇帝乾隆《临王羲之快雪时》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行书清高宗御制宝月楼记》赏析
清朝皇帝乾隆《行书清高宗御制宝月楼记》之一
清朝皇帝乾隆《行书清高宗御制宝月楼记》之二
清朝皇帝乾隆《行书清高宗御制宝月楼记》之三
清朝皇帝乾隆《行书清高宗御制宝月楼记》之四
清朝皇帝乾隆《行书清高宗御制宝月楼记》之五
清朝皇帝乾隆《行书清高宗御制宝月楼记》之六
清朝皇帝乾隆《行书清高宗御制宝月楼记》之七
清朝皇帝乾隆《行书清高宗御制宝月楼记》之八
清朝皇帝乾隆《行书清高宗御制宝月楼记》之九
清朝皇帝乾隆《行书清高宗御制宝月楼记》清高宗御制宝月楼记,乾隆二十六年(1761),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敬胜斋法帖第三册(隶书) 御制宝月楼记(楷书)文有神会。落笔可以千言。兴有时来。待机不妨数岁。宝月楼记之作。迟速盖有如是。宝月楼者。介于瀛台南岸适中。北对迎薰亭。亭与台皆胜国遗址。岁时修葺增减。无大营造。顾液池南岸。逼近皇城。长以二百丈计。淍以四丈计。地既狭。前朝未置宫室。
乾隆因为特别喜欢赋诗写字,产量大,时时踌躇满志,很多“场合”少不了他。《御制宝月楼记》乃辛巳仲春(1761)时所作:“文有神会,落笔可以千言;兴有时来,待机不妨数岁。《宝月楼记》之作,迟速盖有如是。宝月楼者,介于瀛台南岸适中,北对迎薰亭,亭与台皆胜国遗址。……,永谓悚匪乐悚,不可药摛词壁间,因识意之所存。”此作曾收入《敬胜斋法帖》第三册。因为是拓片,有了再次加工的过程,整体气韵上更为统一美观。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抉微阐正》赏析
清朝皇帝乾隆《抉微阐正》乾隆一生创造了很多记录,他统治清朝皇权64年,是世界上统治权利最长的皇帝。他活了87岁,这岁数就算到了我们今天也是长寿,在平均寿命只有三四十岁的古代更是很少见。所以乾隆凭借87岁的高龄,成为中国封建王朝最长寿的皇帝。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趣为乐惟七言联》赏析
清朝皇帝乾隆《趣为乐惟七言联》乾隆皇帝一生附庸风雅,喜欢写诗,也喜欢书法。乾隆一生写了41863首,这毫无疑问是夸张的数字。整部《全唐诗》也不过48000多首诗,仅比乾隆多了几千首。乾隆皇帝真是凭借一己之力,和《全唐诗》2200多位诗人几乎持平!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龙唫》赏析
清朝皇帝乾隆《龙唫》要论写诗的水平,乾隆皇帝的诗可能不值一提。但是,单论数量而言,乾隆又破了一项世界纪录,因为他是世界上写诗最多的人。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凹凸丹书》赏析
清朝皇帝乾隆《凹凸丹书》乾隆除了喜欢写诗,也非常爱写字,而且对自己的书法很自傲。因此他特别爱题字,故宫很多地方都有他的题字。包括很多古代留下了来的先贤墨迹,他都曾题跋。乾隆非常喜欢书法,所以他就命令人搜罗古人碑帖,把这些字帖全部整理收集在自己的书斋“三希堂”内。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传松架三》赏析
清朝皇帝乾隆《传松架三》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青运逸翰》赏析
清朝皇帝乾隆《青运逸翰》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烟云书熊》赏析
清朝皇帝乾隆《烟云书熊》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神乎技矣》赏析
清朝皇帝乾隆《神乎技矣》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赐两江总督尹徒善》赏析
清朝皇帝乾隆《赐两江总督尹徒善》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无夏者寿》赏析
清朝皇帝乾隆《无夏者寿》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赐浙江总督李衍》赏析
清朝皇帝乾隆《赐浙江总督李衍》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瑞草碧梧七言联》赏析
清朝皇帝乾隆《瑞草碧梧七言联》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剑浔高已居山霄》赏析
清朝皇帝乾隆《剑浔高已居山霄》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岭度罗睺峻寺》赏析
清朝皇帝乾隆《岭度罗睺峻寺》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紫碧山房》赏析
清朝皇帝乾隆《紫碧山房》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楷书日长应星火》赏析
清朝皇帝乾隆《楷书日长应星火》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御书洪范皇极》赏析
乾隆楷书《御书洪范皇极》之一
乾隆楷书《御书洪范皇极》之二
乾隆楷书《御书洪范皇极》之三
乾隆楷书《御书洪范皇极》之四
乾隆楷书《御书洪范皇极》之五
乾隆楷书《御书洪范皇极》这件楷书书写时间是乾隆23年,乾隆当时三四十岁,正值壮年,其楷书圆润俊俏,精气神十足,有书法大师的风范。
由于乾隆的书法受到馆阁体影响,风格千篇一律,这是他书法的缺点。但是扎实的书法功底不容小觑。如果把乾隆书法放到我们现在,这水平绝对碾压当代很多书法家。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彤管芳》赏析
清朝皇帝乾隆《彤管芳》乾隆的书法端庄秀丽、圆润遒丽、风格柔媚;而且他又是皇帝,在书法上自然要表现得沉稳霸气,但其内心深处的文人气在书画作品中表露无疑。
乾隆的书法结构严谨、笔法有致、绝没浮躁之风,且书法自成一体。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行书五言诗》赏析
乾隆御笔《行书五言诗》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心经》赏析
乾隆手写《心经》乾隆的书法多为楷书、行书以及草书,有没有写过篆书和隶书不知道,因为没有作品传世。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弘历临三希帖》赏析
清高宗乾隆帝书法手卷《弘历临三希帖》清高宗乾隆帝书法手卷《三希文翰》纸本,94.6x25.6厘米,乾隆十二年丁卯1747年弘历临三王真迹。乾隆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乾隆帝与康熙帝统治的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康雍干盛世”。
弘历临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弘历临王献之中秋帖
弘历临王珣伯远帖
乾隆御笔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十全记》赏析
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御笔书法《十全记》之一
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御笔书法《十全记》之二
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御笔书法《十全记》之三
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御笔书法《十全记》民国拓本
清高宗弘历撰并书十全记. 行书原刻. 承德 清乾隆57年[1792]10月. 摺叶托裱 墨纸尺寸: 129 x 53 cm 126 x 67 cm 127 x 54 cm. 似缺第三叶。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三希堂》赏析
乾隆御书《三希堂》“三希堂”仅八平方米,但陈设幽雅、古朴,狭长的室内进深用楠木雕花隔扇隔分成南北两间小室,弥补了空间的不足,里边的一间利用窗台设摆乾隆御用文房用具。
乾隆皇帝书写的“三希堂”匾额和《三希堂记》墨迹,至今还悬挂在墙上。匾额两侧对联为“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豪素,指笔纸)。
清朝皇帝乾隆爱新觉罗·弘历《三希堂怀抱深心五言对联》赏析
乾隆御书《三希堂怀抱深心五言对联》乾隆是个大收藏家,“三希堂”收藏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是堂内的镇堂之宝。
虽然至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时,“三希堂”收藏了晋以后历代名家一百三十四人,墨迹三百四十件以及拓本四百九十五种,但三件“镇堂之宝”的地位从未有过动摇。
乾隆皇帝胸怀古今、博览群书、勤政亲贤。他曾说:“吾今之名此堂,谓之为希贤、希圣、希天之意”。爱贤,重德,顺法天地自然的治国之道才是乾隆奉行的“三希”真意。
乾隆的书法作品中可以发现,书学起步仍是康熙时流行的宫廷书法,后在承学各家中选定赵孟頫丰圆肥润的书法。从存世的乾隆书迹看,他的字字体稍长,楷书中多有行书的笔意,行书中又往往夹杂着草书的韵味,点画圆润均匀,结体婉转流畅,缺少变化和韵味,并无明显的成就,这或许体现出一代天子的气度,评者称其“虽有承平之象,终少雄武之风”。 其作品因其特殊性一直得到了收藏家的关注。
写书法最难的有两点:一是入门难,有人写了一辈子还是走错了方向,二是坚持难,往往遇到一点阻力就半途而废。
在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后,随着中国社会陷入战乱频仍的近现代,书法也曾经一度受到过强烈的冲击,经受了风雨的考验。现在,她又迎来了复兴的机会,不仅在全国出现了持续多年的热潮,而且影响及于世界。我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应该更加热爱她,更加为她而努力工作,使她得到更辉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