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历史电视剧改编太大(历史剧改编的边界何在)

历史电视剧改编太大(历史剧改编的边界何在)毒眸(微信ID:youhaoxifilm)检索了一下网友们讨论的信息后发现,他们最不能接受的地方可以归纳为两点:“歪曲历史事实”、“抹黑历史人物”。而这两项批评,也是观众对以真实历史人物为主角的古装剧的惯性质疑。 《长歌行》的故事发生唐朝贞观年间,讲述在“玄武门事变”中活下来的太子李建成之女李长歌,本立志为父母报仇,尔后逐渐将“国恨”置于“家仇”之前的故事。因为漫画中存在诸多不符史实之处,该剧从立项开始便一直被部分网友抵制,去年12月就有网友携40余页的举报书前往广电总局举报。 图片来源:微博@荆棘鸟-凤

文 | 符琼尹

编辑 | 何润萱

又一部古装剧被扣上了“歪曲历史事实”“抹黑历史人物”的帽子,这次是由迪丽热巴、吴磊主演,改编自同名漫画的剧集《长歌行》。

《长歌行》的故事发生唐朝贞观年间,讲述在“玄武门事变”中活下来的太子李建成之女李长歌,本立志为父母报仇,尔后逐渐将“国恨”置于“家仇”之前的故事。因为漫画中存在诸多不符史实之处,该剧从立项开始便一直被部分网友抵制,去年12月就有网友携40余页的举报书前往广电总局举报。

历史电视剧改编太大(历史剧改编的边界何在)(1)

图片来源:微博@荆棘鸟-凤

毒眸(微信ID:youhaoxifilm)检索了一下网友们讨论的信息后发现,他们最不能接受的地方可以归纳为两点:“歪曲历史事实”、“抹黑历史人物”。而这两项批评,也是观众对以真实历史人物为主角的古装剧的惯性质疑。

往远了说,2012年宣布开拍的《大漠谣》,因为大幅度改变了霍去病的人物故事,同时还有将匈奴侵略汉朝改为汉朝侵略匈奴等情节,被历史粉抵制,最终修改了诸多人名、地名,更名《风中奇缘》后才在2014年播出;往近了看,今年播出的《大明风华》中的诸多情节如“朱元璋长相”“太后跪儿子”等被认为不符合史实,历史粉甚至建起超话“大明疯话”,其豆瓣评分也受到影响降至6.2分。

历史电视剧改编太大(历史剧改编的边界何在)(2)

《大明风华》中的朱元璋

虽然冲在抵制前线的是历史粉,但他们所列出的问题,却并不是一个饭圈向的小众话题。由这一圈层的人刺开的,是每部古装历史剧在创作时都避不开的难点——改编历史的边界在哪里?真实历史人物能做多大程度的改动?在戏剧性与历史真实,之间如何做取舍?

这种取舍,一方面取决于剧集的类型定位是“正剧”还是“戏说”,另一方面也脱离不开剧集诞生的市场环境。而在重大历史题材创作被鼓励,“宫斗”“朝斗”题材日益逐渐退温,且剧集盈利模式处于转型阶段的当下,古装历史剧也正在发生着变化。

看似是历史粉与剧集制作团队单方面的“战役”,其实是古装历史剧与市场大环境持续的、长久的博弈。

历史电视剧改编太大(历史剧改编的边界何在)(3)

历史粉们到底在抵制什么?

对历史剧是否符合史实的讨论,其实是每一部历史剧的必经之路。如2001年播出的《康熙王朝》中孝庄皇后自称自己为“孝庄”,事实上孝庄应是她的谥号,容妃、魏东亭等重要配角也是虚构角色;2007年播出的《贞观长歌》,就有观众质疑为什么史书上鲜有记载的安康公主成了女一号,一代贤后长孙皇后却成了小家子气的善妒之人……

历史电视剧改编太大(历史剧改编的边界何在)(4)

《康熙王朝》中孝庄皇后自称“我孝庄”(图片截自电视剧《康熙王朝》)

只不过原来的历史剧创作,多出自功力深厚的编剧如刘和平、盛和煜、江奇涛等,而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学日益兴盛,一些以真实历史人物及事件为创作素材的网文IP也被改编成剧集,并具备更大范围的影响力。因此,更大的争议也随之出现。

2011年便是一个分水岭。这一年,《步步惊心》《倾世皇妃》《甄嬛传》三部网文改编作品接连播出,并以高收视率实现霸屏。其中,影响力最大的《甄嬛传》便有包括纪连海在内的多位历史专家及医学专家表示质疑。清史学家马勇更是直言:“电视剧里很多都是假的,但是观众们看的时间长了,慢慢习以为常,就觉得是真的。史学家说的一些真的情况观众反而觉得是假的,这让我很担心。”

然而在互联网时代集中出现的,除了以真实历史为素材创作的网络文学之外,还有对部分帝王将相或者朝代有偏好的历史粉。他们以论坛、贴吧、微博为根据地,讨论着历史,以及根据真实历史改变的衍生文娱产品,剧集便是其中之一。

当网文IP改编剧愈来愈多,且其中对历史人物的塑造愈发偏离真实史实后,历史粉与IP改编剧的剧烈冲突,就这样在2012年爆发了。

这一年,《大漠谣》宣布将开拍,历史粉列出《大漠谣》几条“罪状”,如霍去病诈死、把匈奴侵略汉朝写成了汉朝侵略匈奴等,并在贴吧、微博等平台进行抵制。最后,《大漠谣》经过一番修改,将部分人名、地名及朝代背景做了更换,才改名为《风中奇缘》在2014年播出。

历史电视剧改编太大(历史剧改编的边界何在)(5)

做出修改后,《风中奇缘》的剧情简介(图片截自《风中奇缘》百度百科)

而随着市场对IP剧的追捧愈演愈烈,在网络文学改编之外,真实历史人物也开始“IP化”,加入了“戏说历史”的阵营。除了与《大漠谣》项目一样,不少正剧也大肆修改历史人物乃至修改历史事件,更加让历史粉愤怒的是,这些存在大量“戏说”成分的戏,却会在宣传上称自己为“历史正剧”。如2016年开拍的《霍去病》,官方曾在微博宣布《霍去病》是“根据《史记》《汉书》改编”的‘偏正剧’”。

虽号称是“偏正剧”,但该剧后续放出的物料及相关采访却引发了争议。历史粉们愤怒地发现,霍去病从一位从小受到良好教育的贵族子弟,成为了从边地戍卒一路逆袭的草根,并不知道自己的舅舅是卫青;本是与匈奴不共戴天的霍去病,却在剧中与匈奴王子“亦敌亦友”;女一号蓁娥也是一位虚拟人物……

争议之下,已杀青近三年的《霍去病》至今未播出。而2017年开拍的以秦始皇与寡妇清为主角的故事《巴清传》则引来更大范围的抵制。

2018年,《巴清传》放出预告片后,秦粉将长达七千余字的举报信交至广电总局有关负责人手中,并于其后公开。其核心观点中包含以下两点:1、不正视秦始皇与寡妇清巨大的年龄差距,并将铁腕的秦始皇,塑造为与一个女人分享天下的君王2、将封建社会里凭自己的才能赢得帝王尊敬的寡妇清,换成了玛丽苏主角,甚至将秦始皇塑造为一个强奸犯。

历史电视剧改编太大(历史剧改编的边界何在)(6)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秦始皇帝

从上述的案例不难看出,在历史粉看来,对真实历史的剧集创作需要存在严格的边界。正如《巴清传》的举报信中的一段话:“读者和观众们想看到精彩的故事和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可以完全颠覆历史人物的‘人设’,强行把白的说成黑的、忠的说成奸的、爱国的说成卖国的、为民做主的说成鱼肉百姓的。这不叫虚构,更不叫合理想象,这叫背叛历史。

此外,在《巴清传》中,还有一个较为新鲜的对服化道的争议。举报信中写道:“(《巴清传》)竟然将我们的历史和服饰、建筑统统套上了和风的外衣,以日本平安时期皇室所着的和服“十二单”代替先秦时期古朴大气的华服,在海报的背景中也放上天守阁的照片以代替庄严大气的秦建筑群,这与公然鼓吹‘中华文明发源在日本’有何区别?”

历史电视剧改编太大(历史剧改编的边界何在)(7)

公开信中的服饰对比

历史电视剧改编太大(历史剧改编的边界何在)(8)

改编历史,边界何在?

从人设,故事,再到服化道、置景,甚至宣传术语……历史粉们所捍卫的边界,与历史剧制作方所认为的边界,是否一致呢?

在毒眸的采访中,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楚汉传奇》《铁齿铜牙纪晓岚》等历史剧的编剧汪海林认为,历史剧边界首先取决于其类型定位。在古装剧备案项目的选择上,会分为两个大方向——一个是重大历史题材,另一个则是与“戏说”成分居多的题材,包括古代传奇、古代宫廷、古代武打、古代传记等分类。不同定位,不同创作难度,自然也具有不同的边界。

重大历史题材具有的创作难度大,且需要通过较多的审查关口,无论是人物设定还是剧情走向,在创作阶段都会有历史专家和审查部门深度参与。据自媒体影视独舌统计,近五年来,以“重大历史题材”之名立项的剧目仅有十多部,能完成制作的更在少数,这也侧面体现了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难度。

历史电视剧改编太大(历史剧改编的边界何在)(9)

或将于今年播出的重大历史题材剧《大秦帝国之天下》

而对古装剧的其余几个备案类别,从创作到审查上,要求都会降低一些。于是前文提及的被历史粉抵制的《霍去病》《巴清传》,以及今年热播的两部古装剧《大明风华》《清平乐》,备案类别都是古代传奇。而这“戏说”的历史背景,广电总局方也有较为明确的要求。

首先是故事一般不能发生在架空朝代。近几年许多由架空背景的网文改编而来的剧集,都会将朝代“落实”,比如《琅琊榜》将朝代落至南北朝,《楚乔传》将朝代落至西魏,《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鹤唳华亭》的服化道、礼仪等均遵循宋制。

同时,为了避免“歪曲历史”,有时候古装历史剧又需要对真实背景做模糊化处理。有知情人士对毒眸透露,《长安十二时辰》小说大反派是贺知章,但改编成剧集后,历史知名人物一般不能当反派,于是剧中最后的大boss做出了调整。主要角色的名字也做了修改:主人公李泌更名为了李必,贺知章改成了何老,李林甫改成了林九郎等,此外,年号天宝也换成了天保。

历史电视剧改编太大(历史剧改编的边界何在)(10)

剧版《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何老

但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定位,历史剧的创作确实是存在底线的。而汪海林向毒眸列举的“底线”,与上文中历史粉的陈词大致相同。

首先剧集中历史人物的定位,不能脱离教科书的定位或者主流历史学家给予的定位,不能改变对历史人物的基本评价。“比如秦桧,主流历史他就是一个奸臣、卖国贼,剧里就不能替他翻案,说他不是;李世民是一个著名的英明的君王,就不能把他写成阴谋家。”其次是要尊重基本的历史事实。“比如淝水之战,谁赢谁输,不能改;战争由谁来指挥,不能改。”

具体落到创作层面,在不改变历史人物定位、评价,尊重基本历史事实的条件下,历史剧的创作要遵循八个字“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汪海林以自己参与历史剧的经历,向毒眸列举了两条“不虚”与“不拘”的扩展思路。

一是在历史记载较少的角色身上做文章。比如汪海林在创作《楚汉传奇》时,将一位历史记载的秦军战俘英布,设定为囚犯,成为秦军的主将章邯组建的军队的一员,与项羽的部队开战。“有一位历史发烧友就不停问我英布的设定出处在哪,我说这是合理推断,这样戏剧性更强。如果编剧写一个历史题材连这个权利都没有的话,这个戏真的就没法写了。”汪海林说,“这件事也说明,历史剧的虚构部分虚构到了一定什么度,它可能永远会有争议。”

历史电视剧改编太大(历史剧改编的边界何在)(11)

《楚汉传奇》中的英布(图片截自电视剧《楚汉传奇》)

二是在虚构情节时,尽量不突破正史的记载。比如汪海林在创作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时,曾写过一段皇上失踪了,纪晓岚跟和绅不知如何是好的情节,但制片人认为历史上乾隆并没有失踪过,不能这么写。“最终我们商量一个方案,就是事实上皇上是失踪了,但和绅和纪晓一面对外宣布皇上生病,一面非常着急的私下找。这也给我上了一课,就是戏说的度在哪里,虚构的情节能否给出合乎正史记载的解释。”

然而方法论之外,历史剧最核心的,还是要找到历史的戏剧化表达:主创团队想要借由戏剧化的改编,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主题?这才是一部历史剧最核心的精气神。

这也是所谓“封神”的历史剧的高明之处。《大明王朝1566》前半部分的主线剧情“改稻为桑”是虚构的;《雍正王朝》让雍正的重要对手八爷多活了十年,同时重要配角“乔引娣”也是历史上不存在的人物。但是无论是在观众心中亦或是史学家评价里,都不会否认这两部剧作为历史正剧的地位。“尽管多有虚构,但因为在寓言叙事、权谋美学、人物塑造、史识建构方面的巨大成就,我认为这是最高层次的历史正剧。”剧评人李星文曾撰文评价道。

历史电视剧改编太大(历史剧改编的边界何在)(12)

边界既在,为何“魔改”?

在历史粉动辄举报“不合理演绎历史”的剧集的当下,毒眸发现,部分中小成本制作的古装历史剧却并不在历史粉们的“围剿”范围,比如今年年初大热的古装剧《锦衣之下》。虽也有历史博主指出女主角多数衣服都并不符合明制等细节问题,仍不影响它获得了豆瓣7.6的分数。

在毒眸看来,能逃过历史粉的指责,首先是因剧中涉及的真实历史人物并不多,且对其描写并没有脱离历史主流评价,如严嵩之子严世蕃在剧里也是反派设定。其次该剧的男主角虽是真实历史人物,记载却不多,这也留下了许多戏说的空间。

历史电视剧改编太大(历史剧改编的边界何在)(13)

《锦衣之下》中的严世蕃(图片来源:豆瓣)

更重要的是,这部中小成本制作的剧集,类型定位首先是“古装言情”。“这只是一部小言剧,历史粉只狙号称自己是正剧的。”一位粉丝告诉毒眸。从2012年的《大漠谣》到2018年的《巴清传》,激起历史粉们愤怒的,都是其对真实历史人物及故事做了大幅度改造,甚至与主流历史评价逆行,只为了服务言情戏码。

在毒眸看来,这些大剧被狙也是过去几年市场浮躁的必然结果。汪海林告诉毒眸,过去几年热闹的所谓大女主剧、“IP 流量”剧等争议较大的古装历史剧,他们在创作时遵循的“不是戏剧要求,而是市场的要求”——

在广告收入占主体的平台收益模式下,“IP 流量演员”成为最有效的兑换广告收益的模式,于是演员成了项目的核心;在电视台按集数收购剧集的支付模式下,超长的集数又增加了售卖的收益,于是“注水”现象开始泛滥,剧本的表达反而成了最不重要的一环。

同时,汪海林也认为,宏大题材可以从小角度切入,以小人物带出大历史,但这些年一些“大女主”的剧,脱离历史常识胡编乱造,而中国封建王朝从来就不是“大女主“的历史。

长达70集的《巴清传》便是一个典型例子。“在这部剧里,寡妇清是绝对女一号,秦始皇则成了一个次要角色,这并不是说她在历史上比秦始皇更重要,而是这个女演员比男演员更重要。创作模式服从于商业模式,于是这些年有些戏就出现了审美和创作上的偏差。”汪海林说到。

历史电视剧改编太大(历史剧改编的边界何在)(14)

《巴清传》剧照(图片来源:豆瓣)

在这样的模式下,历史剧本该有的深沉批判性,便在部分古装历史剧中让位于娱乐化、年轻化的表达。正如秦粉在对《巴清传》的举报信中写的那样“将秦始皇礼待臣民以成大统的胸怀和寡妇清为天下统一奉献力量的爱国精神低俗化为小情小爱”。“正剧”便从一种创作态度,变为一个宣传术语。

“魔改”出现的另一种原因是囿于现实情况。《独孤皇后》制片人於敏就曾在2017年对媒体讲述,拍摄是《独孤皇后》整个筹备制作过程里最“艰难”的部分,“每天都要抢戏。当时横店的古装剧组太多了,预定场地要排队,也有时间限制,还要兼顾演员们的档期时间。”

拍摄难,要细细的考究历史后再撰写剧本,也很难,更何况还有许多突发情况要应对。《大明风华》的导演兼编剧张挺,曾就剧中出现的历史细节错误做出解答:“这个戏创作的时间很局促,关于大女主和宫斗戏的禁令下来之后,临时抛开之前的全部剧本,重新写了五十多集,全靠大学时期的一点儿记忆,没有来得及请历史顾问,所以出现了历史细节上的小错误,我会引以为戒。”

不过在毒眸看来,未来“魔改”的古装历史剧或许会越来越少。近几年广电总局对古装剧所做的一些诸如黄金档播出份额、对朝斗及宫斗戏的批判,事实上也是创作上的引导。从2019年1月至今,还没有一部备案为“古代宫廷”的剧集。

而广电总局知情人士也对毒眸透露,许多限制其实正是针对那些粗制滥造、胡改乱改历史、与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格格不入的作品,片面追逐商业利益,弱化正面精神引导的作品来说的。

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才是政策所支持的方向。2019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多次强调对“重大题材”的扶持、引导和调度,并宣布将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重大革命和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立项、摄制有关工作的通知》,通过政策扶持,吸纳更多具有制作实力机构参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今年就有两部以重大历史题材立项的古装历史剧《山河月明》《大秦帝国之天下》有望播出。

历史电视剧改编太大(历史剧改编的边界何在)(15)

或将于今年播出的重大历史题材剧《山河月明》(图片来源:豆瓣)

而“IP 流量”的古装历史剧的盈利模式,似乎也正处于转型期。2018年年初《巴清传》因为历史粉的争议改档,2018年年底《如懿传》从台剧转为网剧,都说明了市场对“IP 流量”的古装历史剧的警惕。另一方面,一些小成本的历史古装剧,虽然走的不是正剧路线,但在人物和历史的抓大放小上也给大剧的制片方们提供了一些启发:有时候观众也不是那么严苛,满足了他们的主线追求,部分失真也可以容忍。

历史剧只要在既定的边界内创作,就都是在“不虚”和“不拘”中合理的腾挪,重点还是看想要借历史来表达什么,以及戏是否好看。正如让八爷多活了十年的《雍正王朝》的编剧刘和平,曾在《朗读者》节目中所说的那样——他举了《雍正王朝》的例子,并引用了庄子一段名言解释道:“忘记了腰,是因为腰带舒服。忘记了脚,是因为鞋舒服。忘记了是非,是因为心里舒服。”

“忘记了历史,是因为戏舒服。”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