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剑法排名:十年磨一剑 谈谈汉朝佩剑与等级
汉朝剑法排名:十年磨一剑 谈谈汉朝佩剑与等级1980年月发掘的江苏刊江胡场五号汉墓中出土铁剑一把,“近把手处有鎏金痕迹,剑鞘中部装有一玉璏。”而对于墓主身份的断定,“参照春秋战国时期葬制来判断,这种一棺一椁,随葬品组合中用陶鼎二的小型木椁墓,均应属士一级身份,或相当于士一级身份的小吏。”江苏邗江姚庄101号西汉墓中出木剑2把,具备金、玉、银三种高贵的装饰,在诸多出土的佩剑中实属罕见。而此墓的墓主身份因其随葬有龟纽和麟麟纽鎏金铜印各一枚而得以确认为广陵国的中级武官,官秩当在六百石至二千石之间。金银错工艺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而这一技术在汉代达到了顶峰。在中山简王刘焉之后,昌邑哀王刘髆、济北王刘宽等诸侯王的墓葬中皆出土了金装剑。但除此之外,还有较多的低级墓葬亦出现了金饰佩剑。广西合浦西汉木椁墓出土铁剑1把,“通长84.5厘米,剑把长18.5厘米,缠丝带,加金平脱。鞘已
汉代玉具剑佩带者身份汇总简表
从上图来看,在汉代可佩带或随葬剑饰齐全的玉具剑的应为侯爵和其以上的权贵。
4.金装剑的佩带者等级
1959年,河北定县北庄汉墓中层出土一把铜饰金装铁剑,身较扁而长,在茎与剑身交接处有一铜镡,两面均有错金流云纹饰。剑长1.12米。另外出土一件椭圆铜饰,表面也有错金流云纹,很可能为这剑的剑首铜饰。从此墓的结构规模来看,也只有中山简王刘焉才能与之相称。
金银错工艺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而这一技术在汉代达到了顶峰。
在中山简王刘焉之后,昌邑哀王刘髆、济北王刘宽等诸侯王的墓葬中皆出土了金装剑。但除此之外,还有较多的低级墓葬亦出现了金饰佩剑。
广西合浦西汉木椁墓出土铁剑1把,“通长84.5厘米,剑把长18.5厘米,缠丝带,加金平脱。鞘已朽,存金平脱箱片。”此佩剑出自墓主腰部右侧,应为墓主生前所服之剑。而此墓的墓主仅为西汉晚期合浦地区的郡县官吏或合浦地方豪强。
江苏邗江姚庄101号西汉墓中出木剑2把,具备金、玉、银三种高贵的装饰,在诸多出土的佩剑中实属罕见。而此墓的墓主身份因其随葬有龟纽和麟麟纽鎏金铜印各一枚而得以确认为广陵国的中级武官,官秩当在六百石至二千石之间。
1980年月发掘的江苏刊江胡场五号汉墓中出土铁剑一把,“近把手处有鎏金痕迹,剑鞘中部装有一玉璏。”而对于墓主身份的断定,“参照春秋战国时期葬制来判断,这种一棺一椁,随葬品组合中用陶鼎二的小型木椁墓,均应属士一级身份,或相当于士一级身份的小吏。”
金装剑出土并不少,我们不再举例,根据考古学家的总结,金装剑其实是作为偏远地区对本地佩剑文化的一种传承与表现,其佩带者也应为当地的贵族、官吏或较为富足的地主阶层。
金装剑
5.小结
(1)櫑具剑的佩带者为中小官吏或具有尚剑情节的平民阶层。
(2)驳犀具剑的佩带者应为两千石及其以上的权贵且大多为征战少数民族的武职官吏。
(3)玉具剑的佩戴者划分为两类:
- 剑饰齐全的玉具剑,其佩带者应为侯爵及其以上的显贵
- 部分饰玉剑饰的玉具剑,其佩带者应为帝或诸侯王的近臣和其他低于诸侯王等级的贵族。
(4)金装剑作为偏远地区对本地佩剑文化的一种传承与表现,其佩带者也应为当地的贵族、官吏或较为富足的地主阶层。
三、总结我们看过上文,便知在礼仪制度上,佩剑是诸多以剑为礼器的礼仪的文化载体,而以“带剑”之礼等诸多佩剑礼仪的存在无疑证明了诸多佩剑礼仪是汉代礼仪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用佩剑在西汉末年的减少趋势并不代表其地位的下降,反之在整个汉代,不同的佩剑可以明确的对应到不同的阶级等级。也就是说,汉代佩剑不但是佩剑礼仪中的一种象征礼器,更是其等级制度中一种展现不同等级差异的一种阶级象征。
不知大家看懂了吗?
注:文中所用图片若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每天为您奉上深度文章,您的支持是我们创作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