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经典历史故事(历史有味道今天说说)
你不知道的经典历史故事(历史有味道今天说说)老干部们虽然对贾谊都有不满,但是都在观望,毕竟这个人是皇帝亲自提拔的,况且贾谊又是单枪匹马的,没什么背景,没什么根基的,就算被提拔上来了,对于他们自己的利益冲击好像也不大,但是等到贾谊一系列的政治主张出来以后,大家就淡定不了了。不过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年纪轻轻的进入中央,这个心情可以理解,当然是很兴奋的,有时候满嘴跑火车或者说肢体动作大一点儿,那在所难免嘛。“切,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儿,有什么了不起的,咱们这几个老家伙那可是跟高祖打过江山的,他算老几啊,有没有真材实料?咱们骑驴看唱本儿走着瞧”于是贾谊就这么进宫了,文帝让他当了一个博士的职位,这个博士和我们现在的博士不一样,当时博士这个职位呢,说起来是不大不小的一个顾问的角色,说白了,这个职位就是一份闲职,因为你既然是顾问,你就没有必要参与政事,只有老大有空闲下来和你闲聊的时候,你提提意见,讨论讨论问题,顾问才有价值,换句话来说,这种职
公元前203年汉文帝刘恒登基,现在是国家一把手了,汉文帝感觉心情很苏畅。为了治理好国家,除了树立自己的权威之外,他很明白自己还需要人才,所以他要求手下的官员到处发掘人才,推荐给自己使用。
“陛下,臣这儿有个不错的人选,名叫贾谊,从小博古通今,绝对是天才啊,再加上臣对他一些小小的教诲,所以啊,在他身上“治国良才”这四个字当之无愧啊。”河南郡守吴公立马响应文帝的号召,摇头晃脑地对文帝推荐了起来。
他推荐的这个人,贾谊,在历史上也是大大的有名,那篇著名的《过秦论》就出自他的手笔,他从小聪明好学,18岁的时候已经颇负盛名了。
文帝一听吴公如此力荐,那就来看看呗。
于是贾谊就这么进宫了,文帝让他当了一个博士的职位,这个博士和我们现在的博士不一样,当时博士这个职位呢,说起来是不大不小的一个顾问的角色,说白了,这个职位就是一份闲职,因为你既然是顾问,你就没有必要参与政事,只有老大有空闲下来和你闲聊的时候,你提提意见,讨论讨论问题,顾问才有价值,换句话来说,这种职位嘛,比较适合那些已经退了休的老人家来做。贾谊当时才二十来岁,做这个职位实在是有点闲得发慌,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贾谊这个顾问也是是当的有声有色的。
有那么几回,文帝和大家闲聊的时提出问题以后,在场的很多老同事都想不到解决的方法,支支吾吾的,贾谊就站出来,一阵见血地指出了事情的利害,分析的头头是道,让文帝赞赏不已。时间一长,文帝就准备给他升职了。
随后贾谊就被提拔进了中央的决策层,被破格提升为太中大夫。贾谊在仕途上那算得上是平步青云,从地方到中央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就实现了,年纪轻轻就是高级干部了。可惜的是,树大招风啊,周边的官员看这个新上任的小子都在暗中牢骚。
“切,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儿,有什么了不起的,咱们这几个老家伙那可是跟高祖打过江山的,他算老几啊,有没有真材实料?咱们骑驴看唱本儿走着瞧”
老干部们虽然对贾谊都有不满,但是都在观望,毕竟这个人是皇帝亲自提拔的,况且贾谊又是单枪匹马的,没什么背景,没什么根基的,就算被提拔上来了,对于他们自己的利益冲击好像也不大,但是等到贾谊一系列的政治主张出来以后,大家就淡定不了了。不过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年纪轻轻的进入中央,这个心情可以理解,当然是很兴奋的,有时候满嘴跑火车或者说肢体动作大一点儿,那在所难免嘛。
不过更重要的是贾谊胸怀远大的政治抱负,想提出一系列针对当时国内形势的改革,其他的那些老干部一听到改革,心里都打了个哆嗦,有人就在背地里骂了。
“他奶奶的,这小子也太不识时务了,刚刚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呢,天下一片太平了,这不好吗?他又要搞改革啊,是想和当年商鞅那样死无全尸吧。”
可贾谊不管那么多,他给文帝提出了很多的改革措施,比如要重新制定礼乐的制度啊,废弃秦朝旧有的传统啊,重农抑商啊,还提出让有封地的王侯搬出长安城啦,等等。仔细看一看就知道这些措施基本上都损害了那些老官员的利益,而且职位越高越大,受影响就越深,这一下官员们不开心了,三天两头的到文帝面前去一哭二闹三上吊。
“陛下,贾谊他年纪轻轻,恃才傲物,不懂得谦让,他天天在陛下您这指手画脚,做了一大堆什么乱七八糟的治理国家的举措,真要实施起来,那是要动摇国家根本的,这哪是在治理国家,分明是要毁了我们大汉朝江山嘛”其中一个急性子官员直接了当的对文帝说道
这个时候的汉文帝对于改革还是不改革,其实心里还是没谱的,毕竟好日子得来不容易啊,而且这些改革针对的就是那一些对汉朝做出杰出贡献的老臣子,真要开始动作,这些人恐怕不会答应的。现在听大伙儿都这么说了,文帝也开始犹豫了。
就在这个时候,文帝的宠臣邓通,(也有人说他们有断袖之癖,也就是捡肥皂搞基的)他也是一个典型的反改革派,看见自己的老大开始动心了,鼓足勇气开始说贾谊的坏话,别看邓通只是个宠臣,可是他的话比忠臣说的话顶用好几倍呀。最终文帝妥协了。就这样,贾谊被打发去了长沙王那儿给他当顾问去了。这回这些老臣们都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贾谊的政治抱负就此付诸东流了,在长沙当顾问的期间,心里那叫一个郁闷啊,连去湘江游玩都很多感触,当时他就想到了战国的屈原,他觉得自己和对方好像很像,都是不受重用,怀才不遇,所以在湘江边上,都是天涯沦落人。他还专门写了一篇流传后世的《吊屈原赋》,原文很精彩,有兴趣的朋友找来看看。在文中的一个主题就是发牢骚,他在文中写道:自己生不逢时,无能之辈身居津要却尸位素餐,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之徒得以显贵,有真才实学,远大抱负者却屈居人后,忠厚贤德之士不得不寄人篱下。
贾谊前后在长沙居住三年,他在长沙的活动和写下的文章对长沙以及湖南的文化影响很大,历代的长沙的文人都因这位文化巨匠曾经在自己的故乡生活过感到自豪,甚至很多的诗人自称是屈贾之家。其中的屈就是屈原,贾就是指贾谊。贾谊的故宅在今天长沙市的天心区,在这里有一个太傅祠,据说以前祠堂的侧面还有一口井,上面小下面大,形状像个湖,据说这口井就是贾谊亲手凿的,所以被称为太傅井,到后来杜甫有一句诗是这么写的:“长怀贾谊井依然。”,描述的就是贾一和这口井的故事,所以这口井也被后人称为长怀井。”
对于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来说,最要命的就是怀才不遇。贾谊明明自己很有才,偏偏不受人待见,被人打发到了长沙,他很悲伤,不过他没有放弃抱负,隔三差五的还会给皇帝写几封信,提提意见,说说自己在国事上的看法,幸亏是这样啊,所以文帝每次看到贾谊的信的时候都会想起他,三年之后文帝终于找了一个空,又把贾谊给调回了长安。
贾谊这叫一高兴啊,感情之前的波折是老天爷考验自己,这回好了,终于咸鱼翻身了,一回京就赶着去见文帝。一进皇宫,才发现原来文帝刚刚参加完祭祀活动,文帝也留意到贾谊了。
“哎哟,好久没见了,贾先生可好啊?朕有很多的问题要请教你呢”文帝很热情地对贾谊说
贾谊这叫一个高兴,激动双手都发抖了,立刻回答
“陛下,感谢陛下厚爱,陛下有问题尽管问,臣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想想也是,贾谊离开长安三年,皇帝居然还没忘记当年他是做顾问的,可见今后要得到重用也并非不可能。,哪知道文帝一把拉住他就问鬼神方面的事儿,贾谊听愣了,兴高采烈的心情瞬间就像晴转暴雨,心里那叫一失望,感情从长沙大老远的跑过来啊,不能和皇上讲正事,是要讲鬼神呐,郁闷呐。但是面前站着的可是九五之尊呐,又不能发火,只好硬着头皮有问必答。文帝一看耶,这贾谊有两把刷子啊,就连说鬼神口才都这么好啊。更加来了兴致,硬拉着贾谊一直聊到深夜,这回聊完文帝又一次不由自主地赞叹贾谊真是博学多才啊,连鬼神这方面也如此了解。
这件事被后世的李商隐写了一首诗: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这首诗来反应怀才不遇,也就有了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这句话了。
贾谊的政治生涯就此基本结束了,到了公元前168年,时年33岁的贾谊忧郁而死。
贾谊,这个人,他的思想属于儒家思想,是个大儒,他提出行仁义,起先圣,制礼仪,别尊卑的主张,在当时以黄老之学为主的氛围里当然是不符合主流的,他主张从儒家立场出发,看出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他都写在《治安策》里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