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朔州是哪里(乌衣巷里的阴影)
历史上的朔州是哪里(乌衣巷里的阴影)离开了真正笔杆子的枪杆子终究不过是乌合之众,一群草寇而已;虽说侯景有王伟这么个狗头军师,但狗肉毕竟上不了台面,一旦遇到真正的正规军(王僧辨大将统领),侯景军团便屡战屡败,仅仅四年后,公元552年,侯景这个自封为“宇宙大将军”的“千古一帝”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在蒙山附近的一条船上,很有先见之明的他及时把自己的两个小儿子扔到水中,因为几分钟后侯景高贵的头庐便被下属阳鲲(名将阳侃的儿子)切下,尸身用盐腌制后献给了平叛大军首领王僧辩做了"投名状"。所谓天欲其亡,必令其狂!于是相对单纯的枪杆子PK相对单纯的笔杆子:结局自然很单纯:枪杆子取胜!当然也不要得意太久!
二
我在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中搜索半日竞末发现大将张辽之踪迹,但看到了候景。
具体原因为何?
我不敢妄下结论,只是感觉《国史大纲》在倾向上与作者本身的大儒身份有一定关系;所论述的侧重为文人雅士或与之有交集的相关人事;不过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钱穆先生认为候景之乱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本质上是军人阶层为进入上层社会与在其上层的士族、庶族进行的抗争;
于是相对单纯的枪杆子PK相对单纯的笔杆子:
结局自然很单纯:枪杆子取胜!
当然也不要得意太久!
所谓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离开了真正笔杆子的枪杆子终究不过是乌合之众,一群草寇而已;虽说侯景有王伟这么个狗头军师,但狗肉毕竟上不了台面,一旦遇到真正的正规军(王僧辨大将统领),侯景军团便屡战屡败,仅仅四年后,公元552年,侯景这个自封为“宇宙大将军”的“千古一帝”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在蒙山附近的一条船上,很有先见之明的他及时把自己的两个小儿子扔到水中,因为几分钟后侯景高贵的头庐便被下属阳鲲(名将阳侃的儿子)切下,尸身用盐腌制后献给了平叛大军首领王僧辩做了"投名状"。
而至于候景之乱的最大后果却是众人所始料不及的!
尽管那是一段让人不堪回首不忍卒读的历史!
尽管当时健康的人们都以能吃到一口侯景肉为Fashional!
但无论极品人渣候景是如何的阴险、狡诈、毒辣、卑劣、残酷、无情、狼性、非人……
毕竟正是这个反复无常豺狼般的小人无意中踩上了大历史车轮滚动前行的油门;大大推动了大隋一统天下的进程!
以此候景同志入选历史拓荒者之列当之无愧;
尽管他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
三
侯景之乱后再无王、谢二家,江南门阀士族遭受重创;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二十余年前即公元528年在江北洛阳刚刚发生的尔朱荣铁骑蹂践胡魏腐败贵族及政府官员的惨剧(即历史上著名的河阴之变,而侯景当时作为尔朱荣的部将估计也参与了屠杀);洛阳与健康这两个当时全中国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士家大族、贵胄王储云集之地,不到三十年内先后轮番上演了惨绝人寰的人间活地狱,绝非偶然,而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其本质是长期以来上层世族、庶族与下层(特别是军人)阶层矛盾长期严重对立的产物,用我们常用的套话来说: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之产物;结局是一旦下层的军人(枪杆子)与平(贫)民中的精英(笔杆子)联手抗争,则早已腐烂透顶的上层便顷刻之间土崩瓦解;进而上层的精英(枪杆子)与(笔杆子)携手平乱,最后的结局是两败俱伤,大家都 over!
这样的结果自然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幸存下来的上层世族、庶族与下层军人、平(贫)民等阶层对构建新的“和谐”社会秩序的憧憬与渴望迫在眉睫!
而这个呼之欲出新的调和阶级矛盾的法宝,到底是什么东东呢?
个人以为这便是一千多年来对我们中国历史影响最大(没有之一)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
正如唐太宗李世民站在玄武门城楼上看到进士们鱼贯成行进入宫殿的庄严场面时,感慨万千而不无得意地说:“吾观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的确科举制度为下层中的精英智士开辟了一条新的和谐出路,尽管这条路是那样异常地狭窄,但毕竟还是让下层平(贫)民阶层看到了曙光,极少数下层能人通过这个纤细的瓶颈步入了上层社会。
而无疑侯景之乱等恐怖事件为后来科举制度得以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埋下了深刻的伏笔。(2014年9月8日晚修改)
(来源:朔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