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籍八眼装订法(古代书籍是怎么装订的)
古代书籍八眼装订法(古代书籍是怎么装订的)旋风装由卷轴装演变而来,旋风装亦称“旋风叶”、“龙鳞装”。唐代中叶已有此种形式。。由一长纸做底,首页全幅裱贴在底上,从第二页右侧无字处用一纸条粘连在底上,其余书页逐页向左粘在上一页的底下。书页鳞次相积,阅读时从右向左逐页翻阅,收藏时从卷首向卷尾卷起。四、旋风装按顺序将写好文字内容的贝叶或长方形纸页摞好,上下各用一块板夹住,再打洞系绳。这是我国古代对从西域、印度引进的梵文贝叶经特有的装帧形式。三、经折装按顺序将书页粘接后,按一定的尺寸左右反复折叠,再粘贴书衣。由于唐代佛经、道经长期使用这种形式,因此人们将其称为经折装。
一、卷轴装
卷轴装按顺序将书页粘接后,末端粘接木制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圆轴,首端粘接细木杆,然后以尾轴为轴心向前卷收,成为一束的装帧形式。
卷轴装始于帛书,隋唐纸书盛行时应用于纸书,以后历代均沿用,现代装裱字画仍沿用卷轴装。
二、梵夹装
按顺序将写好文字内容的贝叶或长方形纸页摞好,上下各用一块板夹住,再打洞系绳。这是我国古代对从西域、印度引进的梵文贝叶经特有的装帧形式。
三、经折装
按顺序将书页粘接后,按一定的尺寸左右反复折叠,再粘贴书衣。由于唐代佛经、道经长期使用这种形式,因此人们将其称为经折装。
四、旋风装
旋风装由卷轴装演变而来,旋风装亦称“旋风叶”、“龙鳞装”。唐代中叶已有此种形式。。由一长纸做底,首页全幅裱贴在底上,从第二页右侧无字处用一纸条粘连在底上,其余书页逐页向左粘在上一页的底下。书页鳞次相积,阅读时从右向左逐页翻阅,收藏时从卷首向卷尾卷起。
这种装订形式卷起时从外表看与卷轴装无异,但内部的书页宛如旋风,故名“旋风装”;展开时,书页又如鳞状有序排列,故又称“龙鳞装”。
五、蝴蝶装
将写、印好的书页有字的页面对折,折边朝右,形成书背,然后把折边逐页粘连在一起,再用一张书皮包裹书背。翻阅时书页时版心居中,翻开摊在桌上就像蝴蝶展翅,故称蝴蝶装。
六、包背装
包背装是将写、印好的书页以无字的一面对折,折边朝左,余幅朝右形成书脊,再打眼,用纸捻把书页装订成册,然后用一张书皮包裹书背的装订方式。
包背装与蝴蝶装的主要区别是它对折页的文字面朝外,背向相对。两页版心的折口在书口处,所有折好的书页,叠在一起,戳齐折口,版心内侧余幅处用纸捻穿起来。用一张稍大于书页的纸贴书背,从封面包到书脊和封底,然后裁齐余边,这样一册书就装订好了。
包背装解决了蝴蝶装开卷就是无字反面以及装订不牢的弊病。但是包背装仍是以纸捻装订,包裹书背,因此也还只是便于收藏,经不起反复翻阅。
七、线装
将写、印好的书页以无字的一面对折,折边朝左,余幅朝右形成书脊,加装书皮,然后用线把书页连书皮一起装订成册,订线露在外面。
线装与包背装在折页方面没有任何区别,但跟蝴蝶装、包背装不同的是,它的装订不用浆糊,而是用线。
八、金镶玉
以白色衬纸衬入对折后的书页中间,超出书页天、地及书背部分折回与书页平,以使厚薄均匀,再用纸捻将衬纸与书页订在一起。因为旧书纸页多为黄色,似金;而衬纸是白色的新纸,洁白柔软如玉。所以将其称为“金镶玉”。这种装帧方法多用于古籍修复,又称“穿袍套”、“惜古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