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唐朝妇人平时的装扮(永远拒绝不了披帛)

唐朝妇人平时的装扮(永远拒绝不了披帛)由于唐代兼容并蓄的开放政策和蒸蒸日上的国力,披帛彻底迎来了春天。这一时期,女性对披帛的痴迷达到巅峰,使用最为丰富,为大唐时尚增加了亮眼注脚。随着孝文帝东迀洛阳,推动了中原地区佛教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披帛进一步世俗化。在龙门石窟的菩萨塑像中,肩部披帛已有飘逸之感。隋唐时期礼佛蔚然成风,善男信女将佛装视为穿搭典范。那翩翩灵动的披帛成了每一个爱美女性都想想get一套的同款。当然,它也不是某位设计师某天的突发奇想,凭空产生。人们在波斯萨珊王朝银瓶上发现,女子女装中的身披的彩带与唐代披帛非常相似。萨珊王朝存在于公元224年到651年,可见这种披帛正是传入中土的起源。南北朝·九色鹿本生图披帛在一路向东的传播过程中,很快同佛教相结合,成为了佛像服饰中重要部分。在我国南北朝时期佛教壁画中,已经出现了身披披帛的女性形象。敦煌莫高窟288窟北魏壁画女供养人以及285窟西魏女供养人,可以清晰看到披帛的存在。北周

奥黛丽赫本说“当我戴一条丝巾时,我从不觉得自己像一个女人,一个美丽的女人。”对大唐的女性来说,用这句话用来形容披帛同样合适。长安女子视披帛为生命,没有披帛就没有未来。所以无论是在古装影视剧还是各种仕女图或者壁画,我们时常能看到唐朝女子,肩披彩带,衣袂飘飘,恰似月宫仙子。

这条长长的彩带与他们的服饰相互映衬,与任何服饰搭配都可以赏心悦目,风情万种又内敛高雅,让装扮看起来更有层次感、丰富感,整体Look瞬间时髦!

唐朝妇人平时的装扮(永远拒绝不了披帛)(1)

披帛起源

这种类似于现今丝质围巾的彩带学名叫披帛,是古代妇女披搭在肩背或缠绕于双臂的窄长条形服装配饰。“披帛”这个词在五代时期才开始出现,五代时期的马缟在《中华古今注》中记载:“(披帛)古无其制,开元中,诏令二十七世妇及宝林御女良人等,寻常宴参侍,令披画披帛,至今然矣。”

唐朝妇人平时的装扮(永远拒绝不了披帛)(2)

在披帛一词出现之前,这种形制的彩带便已经开始出现。虽然彼时它还没有拥有姓名,但依然征服了无数唐朝女子。披帛这种时尚穿搭来自遥远的西方。南北朝之前,中原地区几乎找不到这种风格的彩带出现。不仅如此,就连周边的老邻居鲜卑、契丹、回纥、吐蕃等游牧民族也没有披帛的出现。

当然,它也不是某位设计师某天的突发奇想,凭空产生。人们在波斯萨珊王朝银瓶上发现,女子女装中的身披的彩带与唐代披帛非常相似。萨珊王朝存在于公元224年到651年,可见这种披帛正是传入中土的起源。

唐朝妇人平时的装扮(永远拒绝不了披帛)(3)

南北朝·九色鹿本生图

披帛在一路向东的传播过程中,很快同佛教相结合,成为了佛像服饰中重要部分。在我国南北朝时期佛教壁画中,已经出现了身披披帛的女性形象。敦煌莫高窟288窟北魏壁画女供养人以及285窟西魏女供养人,可以清晰看到披帛的存在。北周时期索氏女供养人像,披帛形式感更强。

随着孝文帝东迀洛阳,推动了中原地区佛教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披帛进一步世俗化。在龙门石窟的菩萨塑像中,肩部披帛已有飘逸之感。隋唐时期礼佛蔚然成风,善男信女将佛装视为穿搭典范。那翩翩灵动的披帛成了每一个爱美女性都想想get一套的同款。

唐朝妇人平时的装扮(永远拒绝不了披帛)(4)

由于唐代兼容并蓄的开放政策和蒸蒸日上的国力,披帛彻底迎来了春天。这一时期,女性对披帛的痴迷达到巅峰,使用最为丰富,为大唐时尚增加了亮眼注脚。

有唐一朝,襦裙配披帛都是唐代女性基本款着装。唐初流行窄袖短襦配紧身高腰长裙和披帛的搭配,披帛已成为令人无法忽略的配饰元素。盛唐时,披帛同服饰组合更加灵动,随个性而变化。飘逸的披帛是盛唐女性妆扮自己至关重要的时髦要素,每一个时髦的女人都渴望拥有。时至晚唐,时尚界最流行的穿搭是袒领衫子配齐胸长裙,披帛绕肩曳地,形成典型的大唐风尚。

唐朝妇人平时的装扮(永远拒绝不了披帛)(5)

披帛佩戴方式

唐代女子佩戴披帛,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披搭方式,他们充分发挥着时尚想象,运用不同佩戴方式穿搭出了百变风格。在穿衣搭配中,运用最多的一般是披于颈间领下,后绕肩背行成U或V型,两端垂在臂旁或一端藏在上衣外下裳内;也可将披帛的左端与襦衫的垂带打结,往后经过肩背回搭,右端搭在左臂上,经过胸前的披帛形成“II”字型,凸显身形线条;还可将披帛的一端藏在裙下,另一端绕过肩背后,将剩余的披帛拿在手里,十分率性浪漫。无论哪种佩戴方式都打破了单一襦裙的单调,将唐代世俗女性随意和追求自由的姿态尽显无遗。

唐朝妇人平时的装扮(永远拒绝不了披帛)(6)

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

周昉《簪花仕女图》中女子佩戴的披帛,都被女子们缠绕于双臂间,可披搭亦可绑系,创造力十足。张萱《捣练图》中,画面右边四个捣练者披帛都固定在一端,另一端绕过肩背拖至前面。这种披帛佩戴方式,既可以保护秀发让女性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又可以打扮成美美的样子,实现了时尚及实用的双重需求。

唐朝妇人平时的装扮(永远拒绝不了披帛)(7)

张萱·《捣练图》局部

披帛材质

唐代的纺织品主要是丝麻两大种类,披帛也是如此。

披帛最常见的面料是丝织品裁成,如锦、绫罗、纱等,上面有印花,或者是金银线织就的图案。丝织品的披帛一般以桑蚕丝为原料,触感细腻丝滑,光泽度温润怡人,轻薄如蝉翼,有很好的垂坠感。这种面料的轻薄披帛在优雅之中隐透妩媚,将女性的风情万种尽显得淋漓尽致,瞬间成为晚宴派对最吸睛的小仙女。

唐朝妇人平时的装扮(永远拒绝不了披帛)(8)

披帛使用最广的面料应是麻织品,诸如火麻布、赀布、班布、胡女布等品种。白居易有诗“小姑织白纻,未解将人语”。这是中国古老的织物材料,成本相对丝织品较低,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间得到大量应用,既美观又坚实耐用。这种面料打造的披帛虽然艳丽不足,但文艺感满满。

披帛穿搭范围

唐代各个时期的壁画中,女性着装基本都佩戴披帛。由此可见,披帛应用之广。

披帛的宫廷头号铁粉当属宫廷贵妇这一群体,各路时尚博主都要拥有数不清的披帛,肆意变换各种look。唐朝时尚达人杨玉环就有“虹裳霞帔步摇冠”。《虢国夫人游春图》中可以清楚看到女装中披帛的亮眼搭配,色系选择较为保险。贵妇们的披帛,宽度较窄,长度更长,超过两米,女性多将此类披帛缠绕于双臂,披帛可随着女性的走动而飘动。

唐朝妇人平时的装扮(永远拒绝不了披帛)(9)

《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

由于每个人的身家不同,她们所选择的披帛自然也有较大差别。阶层并没有成为限制大唐女性追求美的障碍。《旧唐书舆服志》里描述:“风俗奢靡,不依格令,绮罗锦绣,随所好尚。上自宫掖,下至匹庶,递相仿效,贵贱无别。”底层劳动妇女,她们也向往披帛的摇曳生辉。但他们只能选择价格低廉、质地粗糙的苎麻等布料制成的产品。因为造价高昂,高定披帛是大多数女人望而却步的奢侈品。

张萱的《捣练图》可以看为是大型披帛穿搭现场,其中的披帛颜色纹样令人叹服。但这张图展示的并不是贵族女子轰趴而是宫廷仕女的日常搬砖劳作。尽管如此,她们身上的披帛与自身的服装相辅相成,别具一格,藏着一抹柔软的娇羞。

唐朝妇人平时的装扮(永远拒绝不了披帛)(10)

张萱·《捣练图》局部

披帛色彩纹样

除了充满自由想象的佩戴方式,披帛也有着千变万化的花色。有唐一代,披帛的色彩极丰富。初唐时期,披帛大多以单一的纯色或素色为主,有红、黄、紫等色:敦煌文书就曾出现“红蕴披子一”;“黄画帔子”; “紫绣帔子一付善藏”等衣装。新城长公主墓壁画中出现的侍女,都佩戴着单一颜色的披帛。

唐朝妇人平时的装扮(永远拒绝不了披帛)(11)

初唐之后,随着纺织匠人们手工技术的提高,披帛上的颜色和图案日益丰富。这一时期,披帛出现了双面不同色的情况如红绿披帛,披帛的两面分别为红色和绿色 。懿德太子墓壁画中就可见到宫廷女性以戴两面异色披帛。这种时尚后又流行到民间。在著名的《霍小玉传》中:“(小玉)容貌妍丽,宛如生平。著红绿帔子。”

唐朝妇人平时的装扮(永远拒绝不了披帛)(12)

永泰公主墓壁画

盛唐以后披帛将华丽诠释到极致,装饰更加丰富。除了单色,大唐设计师们将花草或动物以至于几何纹添加到披帛上,小小披帛瞬间包罗万象。在传世的唐代仕女图和壁画中,披帛上的纹样基本和唐朝女性服饰中的主流纹样一致。其中有以联珠作边饰,圆心饰鸟兽的联珠纹;有含苞欲放的宝相花纹;有放射状的瑞锦纹……满满的复古与摩登的味道。唐人深谙设计之道,披帛上的花色一定不会大,小小点缀便增色不少。

唐朝妇人平时的装扮(永远拒绝不了披帛)(13)

唐代女性披帛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不仅全身游弋飘逸浪漫的节奏,还丰富了大唐时尚殿堂的衣柜。古代女子的万般仪态也在披帛这种影影绰绰的精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色彩繁盛的披帛使妇女服饰更显丰富多彩,它所赋予的优雅情怀,一直风靡了整个大唐年代,至今仍给时尚达人提供了一种全新又古老的穿搭思路。似乎只要多系上一条披帛,你也可以像唐朝偶像一样散发迷人魅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