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德国战列舰最后的荣耀(二战英国战列舰)

德国战列舰最后的荣耀(二战英国战列舰)“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在后来签署的《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中,英国的战列舰优势被进一步压缩。《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对各种舰艇作了进一步要求,其中规定新建主力舰排水量不得超过35000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4英寸。由于日本和意大利没有在条约上签字,因此条约的附加条款规定如果两国在1937年3月25日前未能在条约上签字,那么主力舰的上限将自动放宽至45000吨、主炮口径16英寸。从《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之后的形式看,日本和意大利已经决定挣脱之前条约的束缚建造更大更强的战舰,因此主力舰的标准也必将会放宽。在这种背景之下,英国却以条约标准开始建造“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其一诞生就已经落后了。“伊丽莎白女王”级在设计思路上又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在“伊丽莎白女王”级的设计上首次出现了高速战列舰这一概念。高速战列舰的出现不仅标志着英国海军战列舰发展进入了动力革命时期,并且战列舰航速的上升也使战列巡洋舰

英国作为一个传统的海权国家,其在很长时间内都保有着强大的海军力量。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凭借其世界第一的海军力量,维系着英国和其盟国在海上的优势。其中,象征着一个国家海上强大力量的战列舰自然也受到了英国皇家海军的格外关注。这些强大的海上巨兽,向世界展示着“日不落帝国”最后的辉煌。本文将介绍英国海军的战列舰发展,各级别战列舰介绍及对英国海军的战列舰总结。

一 英国海军的战列舰发展

英国在战列舰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无畏舰时代的开创者。1906年,英国建造的“无畏”号战列舰进入皇家海军服役,这标志了崭新的无畏舰时代的到来。“无畏”号诞生使得英国再次成为海军技术的领跑者,这艘超级战舰的出现让世界上所有正在服役或是正在建造的战列舰在一夜之间就成了过时货。“无畏”号不仅引领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在世界各国掀起了建造无畏舰的热潮,还为英国日后的战列舰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在“无畏”号发展的基础上,英国在一战爆发前与德国的军备竞赛中又研发建造了“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

德国战列舰最后的荣耀(二战英国战列舰)(1)

“无畏”号战列舰

“伊丽莎白女王”级在设计思路上又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在“伊丽莎白女王”级的设计上首次出现了高速战列舰这一概念。高速战列舰的出现不仅标志着英国海军战列舰发展进入了动力革命时期,并且战列舰航速的上升也使战列巡洋舰这一舰种开始衰落,最终在各国开展的现代化改装中被改装为战列舰。在拥有了“伊丽莎白女王”级的成功经验后,英国皇家海军又设计建造了“复仇”级战列舰。与“伊丽莎白女王”级相比,尽管“复仇”级基于其建造设计,但却更小更便宜,其设计思路是为了在与德国海军的军备竞赛中保持优势,所以其计划数量也达到了惊人的七艘。但这样的设计也带来了坏处(后文会提及),使得“复仇”级整体性能还不如“伊丽莎白女王”级。尽管如此,在日德兰海战中面对德国海军,“复仇”级也有着出色的表现。

德国战列舰最后的荣耀(二战英国战列舰)(2)

“复仇”级战列舰

一战结束后,各国战列舰的发展都进入一个短暂的“冰川期”,这就是熟知的海军假日。海军假日是指从1922至1936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后的时期,又称条约时代。在长达15年中,各海军强国战列舰的建造计划被终止或取消,可以说是战列舰的“冰河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海军强国开始设计建造火力更强、装甲更厚、排水量更大的新型战列舰,新的海军军备竞赛即将拉开序幕。即便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建造和维护一支以战列舰为核心的海军也是非常昂贵的。在这样的局面下,以英美为首的海军强国终于在限制各国海军这一问题上达成一致。但这样也使英国皇家海军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面临战列舰战力的不足。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的规定,英国海军需拆除的各型战列舰达到20艘。尽管拆除的多数为老式的战列舰,但条约中对造舰行为也做出了严格限制,使皇家海军出现的战力短缺无法得到及时补充,一批拥有优异性能的战列舰(N3级战列舰)也只能停留在图纸上。

在后来签署的《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中,英国的战列舰优势被进一步压缩。《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对各种舰艇作了进一步要求,其中规定新建主力舰排水量不得超过35000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4英寸。由于日本和意大利没有在条约上签字,因此条约的附加条款规定如果两国在1937年3月25日前未能在条约上签字,那么主力舰的上限将自动放宽至45000吨、主炮口径16英寸。从《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之后的形式看,日本和意大利已经决定挣脱之前条约的束缚建造更大更强的战舰,因此主力舰的标准也必将会放宽。在这种背景之下,英国却以条约标准开始建造“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其一诞生就已经落后了。

德国战列舰最后的荣耀(二战英国战列舰)(3)

“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

经过了长达15年的海军假日,英国退役了大批主力舰,建造了外形奇特的“纳尔逊”级战列舰,并在条约到期之后的1937年1月1日迫不及待地开始建造“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海军假日对于英国主力舰是一场灾难,其不仅扼杀了优秀的设计而且还打击了英国的造船工业,当条约时代结束之后,英国已经没有几家公司有能力建造大型战舰了。尽管后期英国也研发建造了“前卫”级战列舰,但此时的英国皇家海军早已开始步入下坡路。这些强大的海上巨兽如同大英帝国的落日余晖一样,淹没在了滚滚向前的大浪中。

二 英国皇家海军部分级别战列舰介绍(主要介绍二战时期仍在服役的)

(1)“伊丽莎白女王”级

在1911年,德国开始建造最新的安装了50倍口径305毫米主炮的“国王”级战列舰。尽管口径小、但是德制的305毫米主炮与当时英国最新主力舰装备的343毫米主炮在威力上已经不相上下,难分伯仲。作为回应,英国国会在1912至1913年度的海军预算中一口气拿出了超过4000万英镑的巨资,准备建造一批“最强”战列舰。当时,有英国近代海军之父称号的约翰·费舍尔元帅鼓吹应该建造安装381毫米主炮,航速达到30节的新型战列巡洋舰。1912年5月,英国海军部根据费舍尔设计中的精华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那就是以当时最新的技术建造一级在速度上超过其他任何战列舰的高速战列舰。在这种要求下,丘吉尔果断决定在新战列舰上全面安装燃油锅炉。同年7月,新战列舰的设计方案敲定并被命名为“伊丽莎白女王”级。首舰的订单于1912年10月21日下达,当日就在朴次茅斯船厂开工。同级舰5艘:“伊丽莎白女王”号、“厌战”号、“巴勒姆”号、“勇士”号、“马来亚”号。其中“马来亚”号的建造经费来自英联邦自治领马来亚的贡献。

德国战列舰最后的荣耀(二战英国战列舰)(4)

“伊丽莎白女王”级拥有如下特点:

首先,拥有更大的吨位,标准排水量29150吨,满载排水量33000吨,全长196米,型宽27.4米,吃水9.2米,这在当时已经“巨无霸”,对于英国造船工业绝对是一个巨大挑战,当然也会是一次巨大的提升。

其次,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口径的现役舰炮,8门最新研发的42倍径 MK1型381毫米舰炮安装在四座双联装装甲旋转炮塔内,前后各两座。除此之外还装有12门单装45倍径的152毫米BL Mk XII 副炮,各自安装在由装甲隔开的炮郭内(“伊丽莎白女王”号试航时发现舰体后部两舷的4门副炮位置较低,高速航行时因受到海浪的影响无法使用,随即撤装);另装有2门50倍径的76毫米 QF HA MKI炮,在水线以下装有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再次,拥有强劲的动力系统,是英国首批全部以燃油锅炉为动力的战列舰,不仅有助于航速提高,燃料补给十分简便,其最高航速已经接近英国海军早期建造的战列巡洋舰,由此被称为“高速战列舰”。防护方面重点增强要害部位的装甲。全舰一共装有24台3缸高压燃油锅炉,4台涡轮蒸气机;四轴推进,主机输出功率75000轴马力,最大设计航速25节;若以12.5节的经济航速航行可以连续航行8600海里。

德国战列舰最后的荣耀(二战英国战列舰)(5)

游戏碧蓝航线中的“伊丽莎白女王”号

最后,拥有全面加强的防护装甲,其侧舷装甲带最大330毫米,主甲板最厚127毫米英寸,炮塔正面为330毫、顶部为127毫米,炮座为254毫米,司令塔280毫米,全舰装甲总重达到8100吨,也算创造了一个记录。如此巨舰自然价格不菲,首舰造价高达240万英镑,按购买力计算,相当于今天的216 000 000英镑(天文数字)。1912年到1913年,英国海军军费为4436万5千英镑,这个价格绝对不便宜。但是为了保持领先优势,英国人非常豪气的决定建造5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而且在先后不到1年的时间内开工建造。英国的造船工业不负所望,五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几乎同时建造,建造周期都不到三年的时间,证明了当时英国造船工业独步全球的水平与实力。

“伊丽莎白女王”级中最早竣工的“伊丽莎白女王”号服役不久就被派往地中海支援达达尼尔海峡战役。1915年2至3月间,“伊丽莎白女王”号与10多艘英法战列舰一起对土耳其军队的阵地进行了大规模的炮击,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舰炮对陆上目标进行轰击。到了1916年2月底,所有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全部服役并加人了皇家海军的大舰队,它们成为英国海军中的新锐力量。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规模空前的日德兰海战爆发,除了“伊丽莎白女王”号在船厂维修,其他4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都参加了这次大海战。海战中,4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属于第5战列舰分舰队,其中“巴勒姆”号和“刚勇”号属于第13战列舰中队、““厌战”号和“马来亚”号属于第14战列舰中队。在激烈的海战中,“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表现出了强大的火力和卓越的防御。当新服役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跟随英国战列巡洋舰队出现在日德兰海战的战场之上时,其出色的性能立即展现出来。无论是追击德国战列巡洋舰还是与德国战列舰对轰都有出色的发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伊丽莎白女王”级不仅平安度过了两次大规模的海军裁军,而且还接受了现代化改造提升了战斗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尽管已是服役20多年的老舰,但是“伊丽莎白女王”级依然活跃在各大战场上并且在战斗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为保卫大英帝国的海上生命线东奔西跑、浴血疆场,是英国两次世界大战在海上取得优势的巨大功臣。

(2)复仇级

复仇级是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的改进型,基本布局与伊丽莎白女王级基本相同,舰体长度缩短,防护略有改进,采用单烟囱,这是外观上与伊丽莎白女王级最明显的区别。出于对战时石油供应的担忧,动力系统在设计阶段放弃燃油型锅炉改回燃煤型锅炉,遭到1914年重新担任海务大臣的约翰·阿巴斯诺特·费舍尔强烈反对,虽然重新修改,但锅炉舱空间设计狭窄,主机功率下降,致使航速相对伊丽莎白女王级减低。复仇级战列舰整体性能不如伊丽莎白女王级。拉米利斯号在建造过程中舰体两舷首次安装了附加防鱼雷凸出隔舱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德两国海军围绕建造无畏舰展开海军军备竞赛。英国海军为回应德国建造巴伐利亚级战列舰,1913年预算批准建造复仇级战列舰(舰名首字母均为R,也称R级,实际建成5艘,两艘舰的建造计划被取消后,其预算被变更用于建造声望级战列巡洋舰,另有一艘停建。“复仇”级中最早竣工的“复仇”号和“皇家橡树”号有幸参加了日德兰海战,而当时服役不久的“君权”号由于没有做好准备而错过了这场大战。到1917年秋天,所有的“复仇”级战列舰全部服役并加人英国皇家海军大舰队,其主要任务是在北海巡逻并封锁德国公海舰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没有与对手直接交手。

德国战列舰最后的荣耀(二战英国战列舰)(6)

“皇家橡树”号战列舰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尽管英国海军的规模由于海军条约受到限制,但是“复仇”级却幸运地得以保存。在技术革新的背景下,“复仇”级战列舰接受了多次现代化改造,但是在改造规模上远不及上一级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针对“复仇”级的改造主要包括了在舰体两舷加防鱼雷突出部,改造舰桥和桅楼,更新副炮,加装高射炮,安装水上飞机弹射器及起重机等。由于对每艘战列舰的具体改造各不相同,因此“复仇”级各舰的最终外形也有区别,不过与其建成时的样子差别并不是太大。

正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复仇”级战列舰经历了许多大事件,其先后参加了英国皇室的庆典活动及多次舰队重组和调动,干涉了第二次希土战争和西班牙内战,“皇家橡树”号上还发生了“皇家橡树兵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已经服役20多年的“复仇”级战列舰虽然已显老态,但是仍然在皇家海军中服役,其先后在地中海、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上作战。1939年10月14日凌晨,“皇家橡树”号被秘密潜人斯卡帕湾的德国海军U-47号潜艇击沉,其成为“复仇”级中唯一被对方击沉的战舰。“复仇”级曾经在大西洋上与德国潜艇周旋,在地中海与意大利海军对战,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与日本海军较量。除了在皇家海军中服役,“君权”号曾经在1944年被转让给苏联海军使用,其被改名为“阿尔汉格尔斯克”号。1943至1945年,全部的4艘“复仇”级战列舰相继退役,它们最终于1948至1949年退役拆解。

(3)纳尔逊级

纳尔逊级战列舰以英国海军上将,特拉法尔加海战的英雄霍雷肖·纳尔逊命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曾计划建造N3型战列舰,因《华盛顿海军条约》夭折。根据条约最后妥协的结果,日本、美国可以保留完成条约规定的未完工的安装16英寸口径主炮的战列舰(日本的长门级战列舰、美国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英国则能够在条约规定的吨位内建造安装16英寸口径主炮的战列舰,而不受条约中10年内不得建造战列舰的规定的约束。根据这一协议,英国海军1922年11月在条约规定的吨位内开始建造纳尔逊级战列舰。

德国战列舰最后的荣耀(二战英国战列舰)(7)

纳尔逊级战列舰

纳尔逊级战列舰不再采用以往英国战列舰常用的艏楼船型,改用平甲板船型。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经验教训着重提升装甲防护水平,首次采用倾斜布置水线装甲带,是当时舷侧水线装甲最厚的战舰,并且强化了水平防护装甲,增加水密隔舱等间接防御设施。纳尔逊级采用平甲板船型,不再是以往英国战舰常用的艏楼船型。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经验教训着重提升装甲防护水平,首次采用倾斜布置水线装甲带,是当时舷侧装甲最厚的战舰。受条约规定35000吨的限制,纳尔逊级采用3座三联装主炮炮塔全部在舰桥之前,而动力机舱集中配置在舰体后部这种非常规的布局,目的是将有限的重装甲防护区最大限度集中在重点部位,但是这样的设计造成主炮存在后方死角的缺陷,且密集排列的主炮一旦下方弹药库失火,连锁反应也令人担忧。受条约规定排水量的限制,决定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动力性能,航速较慢(比较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纳尔逊级安装16英寸口径主炮,全炮塔化的双联装6英寸口径高平两用副炮。但其高速轻弹在实战中被证明效率低下。并且该舰23节的最大速度在二战中不合适伴随高速部队如航母编队等行动,适航性、稳定性也不理想。

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于1927年完工服役,与日本的两艘长门级战列舰、美国的三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等7艘当时拥有最大口径火炮的战列舰,被各国海军界人士称为“Big 7”。纳尔逊级在服役后经过了数次规模不大的改装,主要是增强防空火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由于航速的限制难以与新式军舰协同行动,该级舰大多是执行护航和为登陆行动提供火力支援的任务。

德国战列舰最后的荣耀(二战英国战列舰)(8)

游戏中的纳尔逊级

1939年11月4日,“纳尔逊”号在入港时被德国潜艇U-31布设的一枚磁性水雷炸伤,73人负伤,舰底右舷多处破损,扬弹机也被震坏。在港内进行了临时抢修后,“纳尔逊”号勉强蹒跚跛行到普茨茅斯接受入坞检修和改造。1940年9月,刚刚结束维修的“纳尔逊”号参加了在挪威沿海捕捉德国运输船的行动,但是没有什么建树,同年11月,又参加了搜索德国水面袭击舰“舍尔海军上将”号的行动,但是仍然一无所获。1941年3月,“纳尔逊”号与参与了支援登陆突袭挪威纳尔维克附近德军设施的行动,并取得成功。同年,“纳尔逊”号被调往地中海,支援和掩护运补马耳他的护航队。1941年8月参加“坚实”护航战役,担任远距离支援;9月,又参加了“长矛”护航战役,9月27日在行动中被意大利鱼雷机击伤。在进行维修后,第二年(1942年)8月,又作为内维尔中将的旗舰参加了“台柱”护航战役;同年11月,参加了在法属北非登陆的“火炬”动。1943年7月,“纳尔逊”号参加了在西西里登陆的行动,担任火力支援,8月,炮击意大利西南部的卡拉布里亚,9月,参加掩护在意大利南部萨勒诺的登陆行动,1943年9月29日,代表盟军的艾森豪威尔将军和代表意大利的巴多格里奥元帅在“纳尔逊”号上签署了意大利投降的协定。1944年,“纳尔逊”号又参加了规模空前的诺曼底登陆战——这次登陆共动用了6艘战列舰,23艘巡洋舰和104艘驱逐舰、177艘扫雷艇,以及4000多艘登陆舰艇,1000多艘近海运输船,224艘商船和大量的小型运输船。在欧洲战局已定的情况下,“纳尔逊”号被调往印度洋参加对日作战,但是1945年的印度洋海区已经没有多少仗可打了,1945年8月到9月,“纳尔逊”号参加了在马来半岛及印度尼西亚群岛的受降行动。

“罗德尼”号则比它的姊妹舰更为有名,1940年它与“纳尔逊”号一起参加了挪威战役和围捕德国袖珍战列舰“舍尔海军上将”号的行动,1940年4月在挪威卑尔根附近被德国轰炸机炸伤。在“纳尔逊”号前往地中海转战时,“罗德尼”号仍然留在大西洋作战 1941年5月27日,“罗德尼”号在托维海军上将指挥下参加了围歼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的行动。战斗中,“罗德尼”号对“俾斯麦”号发射了380多发16英寸炮弹,而同行的“英王乔治五世”号发射了360多发14英寸炮弹,命中数量达百发。由于最后离“俾斯麦”号的距离太近,导致“罗德尼”号的炮弹只能扫平上层建筑,无法有效打击核心舱,但是已经无伤大雅,此时“俾斯麦”号已经被变成浮在海面上的棺材。正是由于“罗德尼”号的攻击,导致“俾斯麦”号在最后一战中失去了还击能力,主炮炮塔被击毁,甚至一发炮弹导致其两个炮塔失去作战能力,为皇家海军击沉“俾斯麦”号做出巨大贡献。击沉“俾斯麦”号不久,“罗德尼”号也前往地中海,同“纳尔逊”号一起担任前往马耳他的护航队的护航任务,参加了“长矛”,“台柱”两次大规模护航作战。1942年底到1944年中,又与“纳尔逊”号一起参加了北非登陆、西西里登陆,炮击卡拉布里亚,支援盟军登陆意大利本土,以及诺曼底登陆。

1945年战争结束后,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先后退出现役,“罗德尼”号在1945年转入预备役,1946年除籍,1948年2月被出售解体。“纳尔逊”号则在1946年被改为训练舰,但是仅仅一年以后,它也被除籍,在“罗德尼”号被出售一年后,它也被当作废铁出售了。

(4)“英王乔治五世”级

随着日本、意大利退出裁军会议,美国、英国、法国等国1936年签定新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名存实亡。加上列强早已暗地研制新的大口径主炮,事实上除了皇家海军之外,无人遵守有关14英寸主炮的协定。而开工时间最早的“乔治五世”级已然设计定型,反而陷入了尴尬——其装备的14英寸(356毫米)主炮,是同时代新建战列舰中主炮口径最小的。另外,由于皇家海军坚持要求新造14英寸炮的威力必须超越效能不佳的旧16英寸炮,因此研发工作颇费时日。最后,火炮的交付时间又耽误了新舰舾装,导致“乔治五世”级最先建造,却最后下水,用牺牲吨位和火力换来的时间优势也被一拖再拖的进度彻底断送了。

德国战列舰最后的荣耀(二战英国战列舰)(9)

刚刚下水的威尔士亲王号

1937年1月1日,“英王乔治五世”级的舰“英王乔治五世”号战列舰在维克斯-阿始斯特朗公司开工建造,该级的“威尔士亲王”号、“约克公爵”号、“安森”号和“豪”号分别在卡梅尔-莱尔德公司、约翰布朗公司、斯旺·亨特公司和费尔菲尔德公司建造。所有的“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都在1939至1942年间下水服役。

当“英王乔治五世”级服役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并进人关键时期,其中的“威尔士亲王”号还在建造时就遭遇了德军的空袭。服役之后,所有的“英王乔治五世”级都进人本土舰队服役,其中的“威尔士亲王”号与“约克公爵”号还曾护送英国首相丘吉尔前往美国与罗斯福商讨建立英美反法西斯同盟。在1941年5月拦截和围歼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的行动中,“威尔士亲王”号和“英王乔治五世”号贡献了极大的力量。1943年12月,“约克公爵”号在北冰洋上击沉了德国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

德国战列舰最后的荣耀(二战英国战列舰)(10)

“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

“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长期在北冰洋上执行护航任务,期间也短暂进人地中海作战。当欧洲战局已经明朗之后,所有的“英王乔治五世”级前往印度洋和太平洋参加对日作战,不过最早进人太平洋的“威尔士亲王”号却在1941年12月被日军航空兵击沉、成为战争中唯一一艘沉没的“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剩下的4艘“英王乔治五世”级在太平洋上迎来了战争的结束,其中3艘进入东京湾一起见证了日本投降这一历史性的时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剩下的4艘“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经历了在海外的短暂驻扎后便纷纷返回英国本土服役。1950年之后,所有的“英王乔治五世”级全部退役,它们最终在1957至1958年被出售拆解。

(5)前卫级

前卫号战列舰,是二战英国最后一艘战列舰,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后一艘开工建造且实际建成的战列舰。由于完工时候二战已经结束,只能长期作为检阅礼仪舰和皇家出访的游轮。前卫号1941年10月2日在约翰·布朗造船公司动工,1944年11月30日下水,1946年5月12日服役。


作为停建的狮级战列舰的替代品而建造,原定计划1943年完工。由于建造时期顺应海战形势,该舰设计图纸曾多次修改,导致建造中途数次停工,最终该舰未能赶在战争中建成。最终建成的前卫号战列舰标准排水量45200吨,航速30节,拥有英国皇家海军最强的火控和防空设计。因为其出自急造方案,导致该舰采用了大量现有部件,而非重新研制。其动力部分亦来自于原来订购用于狮级战列舰的主机,全部八门主炮都来自于一战旧舰:光荣转到厌战的一门炮后来被卸掉,经过整修后移装到前卫号上;两门来自于伊丽莎白女王号;两门来自于战列舰拉米利斯(HMS Ramillies 07);一门来自于君权号(HMS RoyalSovereign 05);一门来自于决心号(HMS Resolution 09);最后一门来自于浅水重炮舰暗界号(HMS Erebus I02),该炮最初是为复仇级战列舰所订购的,后装备于浅水重炮舰内伊元帅号(HMS Marshal Ney),1916年移交给暗界号。当时欧洲新锐主力舰——俾斯麦级战列舰、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黎塞留级战列舰的主炮在同等距离上的侵彻力都超越了英国旧式15英寸炮,因此其火力也被后世诟病为“在新战列舰上装老奶奶的假牙”。不过英国人为15英寸炮研制的新式重弹在前卫号上得以采用,使主炮其穿甲能力和命中精度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德国战列舰最后的荣耀(二战英国战列舰)(11)

前卫号战列舰

该舰建造计划起因其一是由于“英王乔治五世”级各种不足,所以该舰许多设计上继承改良了KGV的设计。与KGV级相比,该舰在A炮塔处增加防波板,主炮为圆形。其在技术的使用上集合了英国从造舰工艺之大成,无论是装甲带的配置还是舰身设计有其独到之处。在二战后前卫号与美国海军进行协同演习时曾遭遇过恶劣天气,在北大西洋的涌浪下前卫号的主炮塔并未遭受海浪溅湿,舰身稳定性明显优于同等吨位的衣阿华级,因而在设计上堪称英国海军史上最优秀的战列舰。可惜作为一艘集英国战舰设计大成的前卫,服役寿命不长,1960年6月7日退役并被出售拆解。而美国的衣阿华级则一直断断续续服役到了90年代。

三 英国海军的战列舰总结

对英国海军来说,战列舰不仅是国家强大海上实力的象征,更是维护其海上优势的重要功臣。与太平洋战场上航母主宰战场的情况不同,战列舰在欧洲战区仍然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面对德国海军的水上力量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除去几次对德国战舰的集中围剿行动外,大量的皇家海军战列舰都在地中海,北冰洋和大西洋上东奔西走,为盟国的登陆行动提供火力支援,为盟军开辟第二战场,乃至反攻德国取得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战争结束后,这些“战争功臣”也结束了自己的使命,伴随着大英帝国的衰落,这些“帝国的骄傲”也随之一起沉入历史中。

德国战列舰最后的荣耀(二战英国战列舰)(12)

战后被拆解的“约克公爵“号

()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