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三国复姓人物排行榜(你是否也曾以为他们是单姓)

三国复姓人物排行榜(你是否也曾以为他们是单姓)妹夫无图,大舅哥来凑匡先杀执金吾胡母班。班亲属不胜愤怒,与太祖并势,共杀匡。——《三国志·武帝纪》请读“hú mǔ”的举起双手,让我看到你们美丽的身影。这是一个高度让人抓狂的复姓。作者翻了两个不同版本的《三国志》,都写作“胡母”,但它的读音却是“hú wù”,理由是母通“毋”。这分明是俩字好吧,错别字可以这么玩吗?老师不扣分啊?胡母这个姓,又写作胡毋,出自妫(音归)姓。三国时期有位胡母班,时代名人,位列“八厨”之一。所谓“八厨”,就是八个特别喜欢结交朋友、轻财好施、谁缺着短着日子过不下去了找他们,一定让您乘兴而来满意而归的名士。胡母班官至执金吾(音玉,九卿之一)。他大舅哥名叫王匡,官居河内太守,是关东联军众多扛把子中的一个。但王匡这人不太地道,胡母班奉董卓的命令前来游说联军解散的时候,为了巴结总舵主袁绍,王匡竟然亲手把自己的妹夫胡母班给宰了。作为董卓的说客,胡母班已经站在了联军对立面上,是

孤罔炎史,主攻两汉三国历史。谈历史,不演义。希望我的文章能够给您带来收获。

今日话题:三国时期的稀有复姓。


提到三国时期的复姓,大家耳熟能详的是诸葛、司马、夏侯、太史、公孙这些。但下面的6个复姓,或许您没有印象,或者它们会让您大吃一惊。因为有2个竟然还是地名,而且这2个地名一直沿用到今天。能猜到它们都是哪6个吗?顺便说一下:有一个姓,我猜能读对的人不多。

三国复姓人物排行榜(你是否也曾以为他们是单姓)(1)

两大帅哥,啊不对,是两大复姓

一、胡母

请读“hú mǔ”的举起双手,让我看到你们美丽的身影。这是一个高度让人抓狂的复姓。作者翻了两个不同版本的《三国志》,都写作“胡母”,但它的读音却是“hú wù”,理由是母通“毋”。这分明是俩字好吧,错别字可以这么玩吗?老师不扣分啊?胡母这个姓,又写作胡毋,出自妫(音归)姓。三国时期有位胡母班,时代名人,位列“八厨”之一。

所谓“八厨”,就是八个特别喜欢结交朋友、轻财好施、谁缺着短着日子过不下去了找他们,一定让您乘兴而来满意而归的名士。胡母班官至执金吾(音玉,九卿之一)。他大舅哥名叫王匡,官居河内太守,是关东联军众多扛把子中的一个。但王匡这人不太地道,胡母班奉董卓的命令前来游说联军解散的时候,为了巴结总舵主袁绍,王匡竟然亲手把自己的妹夫胡母班给宰了。

作为董卓的说客,胡母班已经站在了联军对立面上,是绝对不能代表正义的。但是朝廷派遣,胡母班抗旨不遵就是对的了吗?来当说客,即便有错也犯不上要人家命吧,“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啊,况且还是王匡自己的亲妹夫。就因为王匡的不地道,所以被胡母班的亲属联合曹操干掉,陪他妹夫去了。

匡先杀执金吾胡母班。班亲属不胜愤怒,与太祖并势,共杀匡。——《三国志·武帝纪》

三国复姓人物排行榜(你是否也曾以为他们是单姓)(2)

妹夫无图,大舅哥来凑

​二、仲长

仲长,源自姜姓。三国时期有位仲长统,著名政论家、哲学家。仲长统少年好学、博览群书。20岁加冠以后开始游学,走遍了青、徐、并、冀四州。他曾经在官渡之战后拜见过袁绍外甥高干。高干和他讨论时事的时候,仲长统对他说了如下这番话:“您这个人吧,有大志但没有大才,喜欢结交名士却不能分辨人的好赖优劣,我劝您好好改改自己的毛病。”高干是个很骄傲的人,自然听不进去这番话,结果没过多久就败在了曹操手里。

仲长统是个狂生,性格洒脱不急,敢说真话。所以政府多次请他当官,都被他以自己有病拒绝了。后来还是荀彧声名远播,才把他召到中央。先是给自己当了一段时间的副手,发现这小子还真不赖,于是推荐给曹操当军事参谋。只不过,不知道是因为这位狂生不适合干参谋的活还是性格太直惹着曹操了,没干多久又被打发回去继续给荀彧当副手。一直干到曹操去世,他才和这个世界告别,享年40。

统性倜傥,敢直言,不矜小节,每列郡命召,辄称疾不就。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

三国复姓人物排行榜(你是否也曾以为他们是单姓)(3)

三、士孙

不知道有没有看成“土孙”,以为是土行孙后代的。士孙,源自姜姓。三国时期的士孙瑞,是和王允一起策划诛杀董卓的重要二号人物。士孙瑞因为博学多才、出身名门,所以很受士族尊重,当时朝中缺三公的时候,大家都争着把位子让给士孙瑞。谋诛董卓之前已经官居尚书仆射(位低权重的国家级政令决策者)。董卓伏诛后,升迁为大司农。结果在随献帝东逃的路上被李傕、郭汜的乱兵杀害。

每三公缺,瑞常在选中。太尉周忠、皇甫嵩,司徒淳于嘉、赵温,司空杨彪、张喜等为公,皆辞拜让瑞。

三国复姓人物排行榜(你是否也曾以为他们是单姓)(4)

四、高堂

高堂,源自姜姓。三国时期的高堂隆,是一个出了名的直臣。他还是泰山督邮的时候,就因为郡督军和太守张悌争论时直呼张悌姓名,便直接拔剑怒斥对方。吓的督军失色、张悌大惊。后来张悌被曹操征召,给历程侯曹徽当伴读、国相。曹操死后,曹徽不仅不哀痛,反而还在野外郊游开party,被高堂隆狠狠劝谏了一番。等到曹叡登基后,高堂隆又因为明帝大兴土木建造宫殿直言进谏,劝诫曹叡要爱惜民生,不能铺张浪费。因此被明帝赏识,官至光禄勋。高堂隆死前遗命薄葬。

郡督军与悌争论,名悌而呵之。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相如进缶。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督军失色,悌惊起止之。

三国复姓人物排行榜(你是否也曾以为他们是单姓)(5)

五、邯郸

记得玩《三国群英传》的时候,见到一个名叫“邯郸商”的人物,还以为是邯郸的商人呢。后来才知道,原来人家复姓邯郸。邯郸,源于嬴姓,和大家想的一样,就是因为晋国大夫赵穿被封在邯郸,便以邯郸为氏。上边提到的邯郸商,是建安年间的凉州刺史,因为武威太守张猛反叛被杀,而且张猛严令有胆敢给邯郸商奔丧的杀无赦。结果义士庞淯不顾个人安危百里奔丧,而且独自前去刺杀张猛。刺杀不成反被张猛释放,理由是义士不能杀。由此以忠烈闻名当世(题外话:庞淯的母亲赵娥比他还猛,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三国复姓人物排行榜(你是否也曾以为他们是单姓)(6)

邯郸无图,美女来凑

另外一位是邯郸淳,和杨修齐名的才子。曹操第一次召见邯郸淳后,交谈一番便十分敬重并惊异于他的才华;曹植因为得到了邯郸淳为下属欣喜若狂;曹丕因为邯郸淳创作《投壶赋》赐帛千匹。能被鼎鼎大名的“三曹”如此对待,足见邯郸淳的文采斐然。鲁迅评说邯郸淳“弱冠有异才”,邯郸淳的篆书甚至被南宋陈思评为比擅长篆书的蔡邕更胜一筹。

太祖素闻其名,召与相见,甚敬异之。

植初的淳甚喜。

淳作《投壶赋》千余言奏之,文帝以为工,赐帛千匹。

三国复姓人物排行榜(你是否也曾以为他们是单姓)(7)

还有三曹来撑场面

六、濮阳

濮阳,源于姬姓,春秋时期卫成公后代以地名濮阳为氏。濮阳氏后代多有单以濮、阳为氏的,所以濮氏、阳氏和濮阳氏有一部分是同宗。三国时期的濮阳兴在景帝孙休年间已经官居丞相高职,后来又因为听从万彧的建议,同张布迎立孙皓即位,被加官侍郎、领青州牧。但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才立下迎立大功不到半年的时间,便因万彧进谗言诋毁,被孙皓下令发配广州,半路被杀,夷三族。

濮阳兴身居宰辅,虑不经国,协张布之邪,纳万彧之说,诛夷其宜矣。

三国复姓人物排行榜(你是否也曾以为他们是单姓)(8)

推荐阅读:一文全搞定:三国为什么好多单名?单名如何排辈?取名是否很难?

参考资料:《三国志》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权益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作者,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