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和吐蕃各时期实力对比(唐王朝的对外征战史:十分钟看完唐朝与吐蕃的百年恩怨)
唐朝和吐蕃各时期实力对比(唐王朝的对外征战史:十分钟看完唐朝与吐蕃的百年恩怨)1、赤岭会盟前后青海地区争夺692年,吐蕃赞普和权臣噶尔家族不和,唐朝利用时机,武则天派遣唐将王孝杰率军大破吐蕃军队,成功收复安西四镇。并且唐朝在这里正式派遣重兵把守,结束了唐朝和吐蕃反复争夺西域的局面。这一时期,唐朝开始在西域的对战占据优势。699年吐蕃赞普在和噶尔家族的权力争夺中取胜,并且逼迫吐蕃著名宰相论钦陵自杀,吐蕃实力有所衰落。702年,吐蕃赞普器弩悉弄率领一万多人马进犯茂州,都督陈大慈与吐蕃军队四次交战,大胜,共斩敌首一千余级。器弩悉弄开始谋求与武周的和平,吐蕃派使臣论弥萨请和。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吐蕃和唐朝因为吐谷浑和西域,再起冲突,并且吐蕃在在次年灭亡了吐谷浑,同时吐蕃联合西突厥弓月部进攻龟兹,次年进攻疏勒,麟德二年(665年),进攻亲唐的于阗,乾封二年(667年),阿史那都支、李遮匐率西突厥弩失毕部归附吐蕃,吐蕃暂时控制了瓦罕走廊,其势力从西藏高原扩展到了中亚地区
唐朝作为中国古代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其除了内部比较开明的政策,繁盛的文化之外,其国力强大的表现就是对外战争。吐蕃是位于唐王朝西南,其全盛时期的疆域包括了现在西藏,青海,新疆甘肃一部分,最远还囊括了中亚地区一部分,人口过千万的强盛国家。从唐朝初期一直到到灭亡,唐朝对吐蕃进行了数十次的战争,从现在的云南,四川,一直到西域的广大边境线上都有两者争夺的身影。期间虽然有唐朝将文成公主等送去和亲换来的短暂的和平之外,其他的大部分的时期,两国都是出于战争对立的状态,可见两国的恩恩怨怨非一朝一夕简单可以化解。
一、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唐朝建国初期由于中原地区经过隋末的战乱,其整体国力无法和隋朝强盛时期相比,唐朝边荒严重,甚至在620年,其出现过突厥颉利可汗率大军进闭长安的情况,虽然最后以渭水之盟告终,但是其中可以看出唐初期国力还是比较衰弱的,并且面临着唐朝疆域广大边境线上少数民族政权的压力,唐王朝急需时间进行修生养息,恢复国力。
说道唐朝时期和吐蕃的关系,其不得不提到一个吐谷浑。这个一个在西晋到唐初由鲜卑族慕容部一支在位于祁连山脉到黄河上游谷底也就是现在青海,四川西北部地区建立的国家,在唐贞观九年(634年)唐朝派遣李靖、薛万均、侯君集、李道宗等率军两路,一南一北夹击吐谷浑,此战斩杀吐谷浑名王,并且俘获无数,从此吐谷浑成为唐朝的属国。并且在唐高宗李治龙朔三年(663年),吐谷浑被吐蕃所灭,其部落帅众内附唐朝。
在唐朝击败吐谷浑的前后,青藏高原上崛起了一个新兴国家吐蕃。其由吐蕃王朝第33任赞普松赞干布建立,首都拉萨,统一西藏地区,其进行的改革吐蕃一跃成为了唐朝西南方向强盛的少数民族政权。特别是在吐谷浑成为属国之后,唐王朝就需要直接面对吐蕃王朝的正面冲突。不过好在这个时期,唐朝由于国力原因,并且需要应付北方的突厥以及东北方向朝鲜半岛上三国朝鲜族政权,因而其采用的和亲政策,先有文成公主入藏,前后维持了近三十年的和平。
二、唐高宗李治以及武则天当政时期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吐蕃和唐朝因为吐谷浑和西域,再起冲突,并且吐蕃在在次年灭亡了吐谷浑,同时吐蕃联合西突厥弓月部进攻龟兹,次年进攻疏勒,麟德二年(665年),进攻亲唐的于阗,乾封二年(667年),阿史那都支、李遮匐率西突厥弩失毕部归附吐蕃,吐蕃暂时控制了瓦罕走廊,其势力从西藏高原扩展到了中亚地区。
670年,唐朝为了夺回被吐蕃占领的西域龟兹、疏勒、于阗、焉耆四镇,其由历史上著名的薛仁贵率领精锐五万唐军,进攻青海,并且在积石河口击退吐蕃军,驻军乌海,由于后期唐军主力未能按时到达,其在随后的大非川之战中,唐军面对吐蕃近40万大军的围攻,伤亡惨重,被迫议和。
678年,唐高宗派中书令李敬玄等率兵18万再次进攻吐蕃。双方先战于龙支(今青海民和东南),吐蕃退走。唐军继续深入,在青海湖附近与论钦陵率领的吐蕃主力激战,唐军大败。唐将黑齿常之率敢死队夜袭吐蕃军,唐军才得以乘敌混乱之际退回鄯州。经过这两战的失利,唐王朝开始对吐蕃采取守势。
692年,吐蕃赞普和权臣噶尔家族不和,唐朝利用时机,武则天派遣唐将王孝杰率军大破吐蕃军队,成功收复安西四镇。并且唐朝在这里正式派遣重兵把守,结束了唐朝和吐蕃反复争夺西域的局面。这一时期,唐朝开始在西域的对战占据优势。699年吐蕃赞普在和噶尔家族的权力争夺中取胜,并且逼迫吐蕃著名宰相论钦陵自杀,吐蕃实力有所衰落。702年,吐蕃赞普器弩悉弄率领一万多人马进犯茂州,都督陈大慈与吐蕃军队四次交战,大胜,共斩敌首一千余级。器弩悉弄开始谋求与武周的和平,吐蕃派使臣论弥萨请和。
三、唐玄宗李隆基时期1、赤岭会盟前后青海地区争夺
唐玄宗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吐蕃派遣十万人进犯临洮地区,并且其驻扎在兰州,唐玄宗派遣薛讷出任陇右防御使,率军是十多万迎击吐蕃军队,并且在武街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并且被俘杀的吐蕃军就有数万人。公元716年,松州之战,都督孙仁献反击吐蕃取得胜利。公元717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在九曲之地大败吐蕃军队,之后近十年,青海地区吐蕃和唐的冲突减少。从来都没有敌人施舍的免费的和平,只有打败敌人,让他感觉到痛,其才会想到订立合约,维持和平的状况。
公元727年,吐蕃大将悉诺逻恭禄在青海湖西被王君㚟击败。九月,吐蕃攻陷瓜州,河西节度使萧嵩用反间计,使赞普杀死了悉诺逻恭禄。第二年,瓜州都督张守圭在瓜州城下大败吐蕃军队;河西节度使萧嵩、陇右节度使张忠亮在渴波谷大败吐蕃军队;杜宾客在祁连城大败吐蕃军队。开元十七年(729年)三月,信安王李暐攻克了石堡城。唐蕃之间在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订立了赤岭之盟。
公元737年,吐蕃又开始进犯,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在青海湖西被吐蕃击败,次年吐蕃进攻河西地区,鄯州刺史杜希望攻克吐蕃城堡,定为威戎军。唐玄宗派萧炅、杜希望、王昱三路合击吐蕃。萧炅、杜希望大胜,但王昱失掉了安戎城,开元二十八年(740年),金城公主去世,次年,吐蕃再次攻陷石堡城。从天宝元年742年到天宝八年的749年,唐军和吐蕃反复争夺石堡城,并且最终付出惨重代价之后,收复石堡城,唐军在青海势力达到顶峰。从此,吐蕃和唐的争夺从青海,转移到了西域。
2、征战西域
在西域,吐蕃联合原突厥部落的一部突骑施,并且和与大食共立阿了达为拔汗那国王,威胁唐朝西域的安全。唐朝安西将领张孝嵩率唐军一万余人,推翻拔汗那国傀儡政权。722年,唐军联合属国小勃律击败了前来进犯的吐蕃军队,747年,小勃律归附吐蕃,高仙芝率军出击,智取小勃律,升安西节度使。
3、南诏国的争夺
公元739年,唐朝支持下的皮逻阁建立南诏政权,其前期和唐朝关系交好,748年,皮逻阁死,子阁罗凤继位,云南太守张虔陀在新王的问题上处理不当,导致了南诏国在750年,出兵攻下姚州,杀张虔陀。次年,唐朝派遣鲜于仲通进逼南诏国,阁逻凤派人向吐蕃求援,并且请求内附。吐蕃派兵和南诏联合,鲜于仲通率领的唐军全军覆没,其鲜于仲通只身逃回,754年杨国忠为了掩饰战败,派遣李宓领兵10万,再征南诏,结果又是大败,这两次战争造成了唐军损失超过20万,并且导致唐朝在西南方面军队元气大伤,在安史之乱中,唐朝无理顾及南诏国,吐蕃也趁着这个机会,联合南诏夺取了现在云贵川的广大区域,并且联军直逼成都。
4、安史之乱中吐蕃趁火打劫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为了对付安史叛军,唐朝大量征调边关的军队和将领调入关内,比如镇守西域的高仙芝,封常清,镇守陇西的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等等,其造成的后果就是边境地区军力不足,吐蕃趁虚而入,西域,陇右等地区被吐蕃占领,并且其长驱直入,直接威胁唐长安的安全,甚至在763年一度攻占长安,被郭子仪设疑兵吓走。765年,吐蕃联合回纥入侵,唐军坚守避战,并且离间二者,并且在吐蕃撤退之后,唐朝联合回纥兵大败吐蕃。
四、唐代宗李豫到唐德宗李适时期安史之乱到从唐玄宗末年到唐代宗初年,经历三代帝王,历时八年终于被平定。期间除了中原,关中地区受到叛军的大肆破坏,边军内调导致了吐蕃,回纥等政权的外寇入侵,其唐帝国由唐玄宗的开元盛世逐渐转入衰落时期。
763年,吐蕃联合吐谷浑,党项族军队20多万人入寇长安,唐代宗仓皇出逃,吐蕃短暂占领长安,陇右道东段的十三个州全陷入吐蕃之手。764年吐蕃攻陷凉州,河西节度使杨志烈被杀。766年,吐蕃攻陷陷甘州及州境的居延海,吐蕃的边界开始与回纥接壤。766年到781年间,吐蕃自东向西,分别攻陷了肃州、瓜州,沙州,伊州等。
777年,吐蕃联兵南诏合兵10万,分3路攻唐之剑南道,企图夺取成都,唐将李晟率兵反击,大破吐蕃南诏联军,吐蕃南诏战死七八万人,只剩万余残兵讨回。唐德宗采用宰相李泌提出的“北和回纥,南通云南,西结大食、天竺,如此,则吐蕃自困”的谋略,开始离间吐蕃和南诏国的关系。
唐德宗即位,其开始与吐蕃进行和谈,783年,唐朝政府承认吐蕃占领甘肃和四川一部分的所有权,史称清水会盟。786年,吐蕃叛盟,尚结赞率军攻打泾州、陇州、邠州、宁州,京城戒严,李晟率军在汧城大败吐蕃军,攻克摧沙堡。十一月,吐蕃攻克盐州、夏州、银州、麟州,刺史杜彦光、拓跋乾晖等出逃。随后吐蕃势力开始衰落,793年,唐朝收复盐州、夏州等地。
801年,韦皋派兵2万进攻,大破吐蕃于雅州。韦皋屡破吐蕃,转战千里,凡拔城七,军镇五,焚堡百五十,斩首万余级,捕虏六千,降户三千,遂围维州及昆明城。802年,吐蕃遣其大相兼东鄙五道节度使论莽热将兵十万解维州之围,唐西川兵据险设伏以待之。吐蕃军中伏大败,实力开始大减。
五、唐穆宗到唐末和唐朝的气数一样,这段时间的吐蕃也渐渐进入衰落的时期,唐朝和吐蕃的战争也走向尾声。唐穆宗长庆元年至二年(821年至822年),唐蕃进行第八次会盟,称为“长庆会盟”。唐武宗时期,唐朝在征讨国内节度使叛乱之时候,就开始制定收复以前被吐蕃占领的失地。到了唐宣宗公元前849年,吐蕃所有今甘肃省东部的泰、原、安乐三州和石门等七关,投降唐室;南方的维州,也为唐收复。
公元前866年,张议潮表奏朝廷,已令回鹘首领仆固俊克复西州、北庭、轮台、清镇等城。同年十月,又令仆固俊与吐蕃大将尚恐热交战,大败吐蕃军,并斩杀尚恐热,传首京师。吐蕃余众逃奔秦州,途中遭尚延心袭击,再败,奏迁于岭南。吐蕃遂衰亡。河西肃清,使唐廷无西顾之忧。
纵观众唐朝一百多年与吐蕃的交战历史,可以看到当时位于西藏青海地区的吐蕃政权的强大实力,并且在相互交战中互有胜负。随着吐蕃在王权争夺,国内农民起义,以及在与唐朝的战争中实力受损严重,其政权逐渐走向崩溃瓦解,唐朝也在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最终被后起的藩镇割据势力朱温所灭。
吐蕃作为西藏历史上有着详细史料记载的政权,其延续了两百多年的历史,并且在松赞干布正式立国统一青藏高原各部的情况下,爆发强大的实力,并且其在对外扩张中,与同样有着强烈扩张欲望的唐王朝从西北中亚,西域一直到四川,云南等地的漫长边境线上展开了一百多年的争夺,两者最终都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走向灭亡。回望历史,看到当时中国最为强大的中央政权和吐蕃的征战史,不难看出在西北,汉族和藏族,党项,回鹘等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上的互相影响,并且最终融合,最终为现在统一的国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